虞姬堅守
A. 《霸王別姬》講的到底是什麼故事
我覺得這部影片講訴的就是我們應該堅守自我,還是順應時代。作為華語影壇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集文藝性和觀賞性與一身,在保留導演創作理念的同時,也很好地兼顧了觀眾的審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電影。
程蝶衣迷戀上了京戲藝術,無論是對袁四爺,還是對日本人,亦或是對國軍,程蝶衣都能粉墨登場、亮嗓開唱。「她」不在乎聽眾是誰,只要「懂京戲」,「她」就可以將之「視為知己」。
正如項羽「堅守自我」不肯過江東,從而成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程蝶衣「堅守自我」,便成就了「虞姬再世」的千古絕唱。也正如劉邦,雖然他的發跡與飛黃騰達頗受詬病,但因能「順應現實」而贏得了天下。《霸王別姬》里的人物為「順應」而「背叛」,一個個「如願以償」地活得。而菊仙終因未能「順應現實」,只得懸梁自盡,與這個無情的世界永別。大家覺得這部劇主要是講訴了什麼呢?
B. 催人淚下的霸王別姬,原來是假的,虞姬的結局到底如何
無數的藝人精彩地演繹了「霸王別姬」這出千古絕唱,多少人被項羽和虞姬的深情感動至落淚。一位窮途末路的天下霸主,一名能歌善舞的絕世美女,不得已揮淚惜別,最終以不同的方式雙雙殉情。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後人杜撰的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已。
事實上的虞姬,並未自刎。
項羽被困垓下時,屢戰不利,然而漢軍同樣無法攻佔城池。只要項羽不死,即使這一次被打的孤身逃脫,憑借他的武力和威望,還是很有可能東山再起,尤其是逃回江東,其他諸侯也趁機割地自立,天下一統不知道還要猴年馬月才能實現。於是,韓信利用俘虜的楚國士兵,夜唱楚歌,准備從心理上徹底瓦解敵方鬥志。
想不到竟然產生奇效,不可一世的項羽也深受感染,懷疑楚地已為漢軍所得,悲傷之餘,吟唱起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達的是「有千里馬卻無處馳騁,有美女卻無可奈何」的幾乎絕望的心情。虞姬也和聲歌唱,歌聲悲戚,眾人低頭哭泣,不敢仰視這悲情的一幕。
於是,韓信趁著楚軍軍心瓦解,思鄉厭戰的關鍵時刻,半夜率大軍突襲,不出所料,楚軍大敗。此時的項羽情緒低落,意志不強,根本不可能鼓勵將士堅守城池,更沒時間組織有效的抵抗,轉眼間兵敗如山倒,只能帶領身邊的八百輕騎突圍而去。
注意:韓信開足火力進攻與項羽出逃之間的時間很短。憑借項羽的能力,如果想要棄大軍於不顧,帶領少量親兵突圍,應該輕而易舉,但是他一直沒有這樣做,直到大軍潰敗,再無收拾的可能,才不得已帶輕騎突圍。所以,在項羽和虞姬吟唱的時候,盡管深知圍困甚重,凶多吉少,但是不至於頃刻崩盤,所以,虞姬根本沒有必要唱完便自刎。
《史記》根本沒有提到虞姬自刎,或者被俘的事情。畢竟司馬遷距離那段歷史很近,盡可能地還原真相,如果虞姬被俘,憑借劉邦好色的個性,必然納入後宮好好享受,這種成就感不是其他美人可以替代的。然而,並沒有。如果虞姬真的自刎,這么重要的一個歷史事件,司馬遷自然不會放過。事實上,虞姬只是項羽的一個侍妾,「虞」不是姓而是名,「姬」是女子的意思。「虞姬」的意思是:一個名叫「虞」的女子。況且,《史記》里寫的很簡單「有美人名虞,常幸從。」虞美人,只是項羽眾多侍妾中的一位而已,並無特殊之處。
秦漢時期,並不提倡女子貞烈,女子改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漢武帝的生母,已經結婚生女,還被母親送入宮中,漢景帝也毫不介意,生下劉徹之後,還被封為皇後,兒子照樣繼承天下大統。所以,無論從當時的風俗來看,還是從她的身份地位來看,或是從正史的記載來看,虞姬,都沒有可能自刎殉情。
霸王別姬,不過是後人根據當時的價值觀重新編排的一出戲曲而已,為了特殊的藝術效果而把虞美人編成了凄美的自刎而死。
那麼,真正的虞美人最後怎麼樣了?有人說,被項羽所殺,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項羽連寶馬都捨不得斬殺,最後送給烏江亭長,何況是一個美人。倘若他真的殺了虞美女,司馬遷一定不會略過,他對項羽的描寫那是相當的詳盡。回過頭來看,韓信率軍半夜圍殲楚軍,除了項羽帶領的八百輕騎成功出逃,城內將士全軍覆沒。傾巢之下豈有完卵,虞美人應該就在那一晚的戰火之中,隨著戰敗的守軍一同香消玉殞了。
C. 霸王別姬,虞姬為什麼最後要自刎而死
虞姬自刎主要是因為看到項羽敗局已定,不想讓他為自己擔心,所以拔劍自刎。
歷史上面記載曾說過,楚漢相爭的後期,項羽趨於敗局,在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了激戰,這就是歷史上面著名的「垓下之戰」,歷時四年多的「楚漢之爭」來到了最後的時刻。
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兵少糧盡、更要命的是將士們夜夜都能聽到四面傳來的楚歌,以為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結果士氣全無,紛紛逃走。看著自己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唱出了那首流芳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可謂是蒼涼悲壯啊!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
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悲傷,虞姬起身拔劍起舞,淚流滿面地對唱《復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可謂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為了讓項羽不再有牽掛,唱完《和垓下歌》,拔劍自刎。面對虞姬的吟唱,項羽「泣數行下」。
項羽悲慟萬分,在倉促間只好在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帶著六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邊,此時的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
項王說:「自己當年與江東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戰死,自己不願苟且偷生,並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引渡,然後自己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項王見到自己的舊部下呂馬童,說:不是我項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來了,那就讓老朋友得萬戶侯,於是慷慨地自刎在烏江邊,將頭送給了呂馬童年僅31歲。
(3)虞姬堅守擴展閱讀:
垓下之戰發生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對楚兵發起騷擾斷其糧道,項羽率領軍隊狙擊了彭越後返回。這時候鍾離昧正被漢軍圍困,漢軍因為害怕項羽都開始逃竄。這時齊王韓信開始率領軍隊對楚軍發起攻擊,項羽開始感到害怕。
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
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於是,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霸王別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垓下之戰
D. 《霸王別姬》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堅守自我」能夠成就獨一無二,但有可能走向瘋魔般的「迷戀」;「順應現實」可以好好活著,又難免會滑向苟且偷生的境地。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做好平衡,正是影片通過講述這個凄婉的故事,所拋出的一個值得人人深思的問題。親們,你怎麼看呢?——這些經典你都看了嗎?百家號【大象看戲】約你一起來暢聊經典,品味生活...
E. 古代的虞姬長得這么漂亮,為什麼要自殺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不過也有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虞美人名叫虞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據有關史料記載,虞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不僅美麗,其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雙劍,揮舞得輕盈如水、快速如風。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
F. 項羽和虞姬的故事
十六歲的少女躲在門外,小心拎著裙擺,偷聽房間里的人談話。
她知道今天的客人是來談論她的婚事的,在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時代,能嫁給一個自己心悅的人,確是莫大的幸運。
雙方乃是世交,他與她自小相識,青梅竹馬,且長輩也早已有意。眼看二人年歲見長,今天項家來人,正式向她父親提親。
她聽著屋裡的人說話,臉上的光彩恍若天邊紅霞,想起那個一身英武的男子即將成為自己的夫君,她覺得自己的心跳得越來越快。
婚期很快定了。她坐於梳妝台前,一雙剪瞳盛滿吟吟秋水,銅鏡里的人明艷動人,嬌俏的臉上是止不住的幸福笑容。
大婚那天,她微微低垂著頭,身穿華服,在滿目火紅和鞭炮聲中,感覺到他略帶薄繭的掌心,覆上她的手背。
婚後的生活很美滿,他是個好丈夫,滿足了她之前對他所有的嚮往。
亂世起,他和叔父隨軍作戰,四處征討。她作為一介婦人,幫不上太多忙,於是任勞任怨地跟著軍隊輾轉奔波,從不曾言苦。
那天下了大雪,他坐在軍帳中閉目沉思。
她知道,定是前線作戰不順利,他苦思至此,肯定又沒睡好了。她心疼,卻也理解他,把一碗粥輕輕放到案上,不想打擾他,就要退出去。
G. 項羽和虞姬是傳說嗎有那麼真的愛情嗎
虞姬什麼品格讓現今人依然傳誦-----堅守婦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而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准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征並未帶虞姬隨軍,後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於石磧橋頭.後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為"失姬鎮".
H. 張藝謀導演的《霸王別姬》,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當談起《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京劇?張國榮?還是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愛情?有許多人覺得這是一部有關同性之愛的電影,但這並不僅僅是《霸王別姬》最想呈現給觀眾的一面。
距今《霸王別姬》拍成已有25年之久,無論是電影中所表現的霸王精神還是傳統藝術,如今都被飛速發展的社會丟在了背後。如何使這些精粹重振旗鼓,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I. 項羽與虞姬的故事
虞姬什麼品格讓現今人依然傳誦-----堅守婦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而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准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征並未帶虞姬隨軍,後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於石磧橋頭.後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為"失姬鎮".
前無來者後無去者的曠世絕戀
被後世的小兒女情態湮沒
霸王別姬千古絕唱
真英雄兒女勝過梁祝千萬
可嘆霸王和虞姬
可憐梁山伯與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