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報備
Ⅰ 行車過程中關於騷擾乘客的行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性騷擾事件廣泛存在於職場、校園和公共交通等領域,如何預防性騷擾一直是國際難題。在網約車安全領域,司乘之間的車內敏感沖突,情況更加復雜多樣。
有借酒勁騷擾女司機的爛醉狂徒,也有無視車內錄音錄像,堅持索要女司機微信的「牛皮糖」;有以把脈為借口騷擾乘客的冒牌「老中醫」,也有人在行車過程中播放不雅視頻,引起乘客不適。無一例外的是,以上情形經查實後,相關人員都受到了平台乃至司法機關的嚴厲處罰。
案例一:醉酒男乘客騷擾女司機
一位女司機將醉酒男乘客送到目的地後,男乘客拒絕下車,還強行摟抱,女司機掙脫後下車報警。平台積極配合警方調證,並派處置小組前往看望女司機。根據滴滴平台用戶規則,對該乘客永久停止服務。據警方信息,該乘客最終因涉嫌猥褻被警方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
案例二:男司機謊稱「老中醫」借把脈騷擾
男司機和女乘客聊天時表示自己是醫生,可以給乘客把脈檢查身體情況。乘客同意後司機借給乘客把脈的機會多次觸摸乘客,乘客發現不對勁立即下車後報警。平台積極配合警方調證,經警方查實,該司機並非醫生,並對其不軌行為進行處罰。根據滴滴平台用戶規則,已對該司機永久封禁。
案例三:男乘客索要女司機微信
男乘客在行程中多次索要女司機微信,女司機提醒乘客平台禁止司乘互相索要聯系方式。在告知車內有錄音錄像後,男乘客仍不聽勸阻,甚至邀約女司機「一起出去玩」。女司機向平台投訴,平台核實後根據滴滴平台用戶規則,對該男乘客暫停服務30天。
案例四:男司機播放不雅視頻被投訴
男司機在接單過程中播放不雅音視頻,被乘客投訴。核實後,確認司機違反平台規定,並根據滴滴平台用戶規則對該司機賬號封禁30天。
聚焦車內性騷擾
公共交通、職場和校園當前被普遍認為是性騷擾的高發區。2015年,中國青年報對189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4%的受訪者曾在公交車或地鐵上遭遇性騷擾。
性騷擾事件不僅破壞公眾安全感,還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但如何預防性騷擾一直是國際難題。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在探索與性騷擾、性侵犯相關的信息披露、職業禁入法案。
為了營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環境,滴滴承諾:性騷擾事件一經核實,不論性騷擾者是乘客還是司機,平台都將從嚴治理。此外,滴滴也希望能夠探索公示車內性騷擾者的可行性。
然而,很多人「難以啟齒」的性騷擾事件,平台到底應該以哪種形式公示,才能既保護隱私,又能實現足夠的震懾?車內性騷擾事件到底要公布哪些信息,才能起到預警作用,從而加強司機和乘客的防範意識?作為安全預防難題,公示到底能不能降低發生率?這些都是平台在探索中面臨的復雜難題。
Ⅱ 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辦案民警應當在( )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作出決定後24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法律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第一百零一條 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人民警察應當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出示工作證件,並填寫處罰決定書。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有被侵害人的,並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前款規定的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被處罰人的姓名、違法行為、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公安機關名稱,並由經辦的人民警察簽名或者蓋章。
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經辦的人民警察應當在24小時內報所屬公安機關備案。
Ⅲ 網吧需要報備治安大隊嘛
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設立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經審查,符合條件版的,發給同意籌建的批權准文件。
申請人完成籌建後,持同意籌建的批准文件到同級公安機關申請信息網路安全和消防安全審核。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經實地檢查並審核合格的,發給批准文件。
申請人持公安機關批准文件向文化行政部門申請最終審核。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據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經實地檢查並審核合格的,發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對申請人的申請,文化行政部門經審查不符合條件的,或者公安機關經審核不合格的,應當分別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申請人持《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依法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開業
Ⅳ 未經公安部門許可,舉辦大型集會活動如何處罰
對於抄未經公安部門許可,舉辦大型集會活動的,有可能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一經認定,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一經定罪,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對集會、遊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五條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六條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對集會、遊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Ⅳ 治安管理處罰法用人單位不及時報備人員信息
各種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犯罪活動,如爆炸、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相對於犯罪活動,社
會危害性較輕,但其對社會治安秩序的影響和危害性也是比較嚴重的,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是因為相對於犯罪活動而言,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的數量較大、涉
及的面也非常廣泛。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大量發生在廣大群眾身邊,直接影響著群眾生活,影響著群眾對社會治安秩序的感受,影響著社會安全感。比如扒竊、飛
車搶奪少量財物、隨意毆打他人、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等行為,就個案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程度而言,都相對較輕,但是如果大量發生,就會嚴重影響群
眾的正常生活,使群眾缺乏安全感。無法做到安居樂業。因此,要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必須依法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工作,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打擊各種違反
社會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與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活動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侵犯的客體都是社會治安秩序。行為的表現形式是相同或
者類似的。雖然社會危害性不同,但違法和犯罪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人不及時予以教育和懲戒,使其改正錯誤,將來很可能會走上犯
罪道路。同時,對於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引起的矛盾和糾紛,不及時依法妥善解決,就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甚至釀成犯罪。從這種意義上講,依法加強社會治安管
理也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措施。
保障公共安全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重要內容,也是本法的立法目的之一。
公共安全涉及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財產的安全,而妨害公共安全的違法行為都是有較大危險性的,可能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因此,本法中
專門規定了"妨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和處罰"一節,而且其中規定的妨害公共安全的違法行為,都不要求造成實際後果。只要實施了本法規定的妨害公共安全的違法行
為一如涉及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和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的違法行為,妨害航空安全、鐵路行車安全的違法行為等,就要依照規定予以處罰。
Ⅵ 治安管理處罰法無證未報備開鎖怎麼處罰
該法無此罰則。
無照經營的,適用《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雖然有營業執照,但未依法備案的,相關罰則散見於有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例如《吉林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辦法》、《黑龍江省公共場所和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江蘇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南寧市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