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相對應。兩者不可混合一體。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一)治安管理處罰依據公開。就是公安機關據以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范和依據,應當公之於眾。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內容、結果公開:
第一、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員身份要公開,即辦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調查和實施處罰時,應當向相對人出示證件,以表明其執法人員的身份;
第二、 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要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機會;
第三、 處罰決定公開,即決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並向被處罰人宣布、送達,同時抄告被侵害人。
(1)治安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一)治安管理處罰依據公開。就是公安機關據以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范和依據,應當公之於眾。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內容、結果公開:
第一、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員身份要公開,即辦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調查和實施處罰時,應當向相對人出示證件,以表明其執法人員的身份;
第二、 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要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機會;
第三、 處罰決定公開,即決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並向被處罰人宣布、送達,同時抄告被侵害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治安案件
2. 治安那件類型有哪些常見的治安案件類型有那些
常見的治安案件類型有:
1、【行為】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2、【行為】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處罰】先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3、【行為】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 【處罰】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4、【行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行為。【處罰】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5、【行為】在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中,採取強行進入場內、違反規定,在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展示侮辱性標語、條幅等物品,圍攻裁判員、運動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聽制止等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行為。 【處罰】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十二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違反規定進入體育場館的,強行帶離現場。
6、【行為】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 【處罰】前者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後者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2)治安擴展閱讀: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依法應當受到治安行政處罰,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治安案件與刑事案件相對應。兩者不可混合一體。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應當遵循「以事實為依據」、「錯罰相當」、「公開」、「公正」、「保障人權」、「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一)治安管理處罰依據公開。就是公安機關據以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規范和依據,應當公之於眾。
(二)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內容、結果公開:
第一、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員身份要公開,即辦理治安案件的人民警察在調查和實施處罰時,應當向相對人出示證件,以表明其執法人員的身份;
第二、 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要給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機會;
第三、 處罰決定公開,即決定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製作處罰決定書並向被處罰人宣布、送達,同時抄告被侵害人。
3. 對社會治安的建議有哪些
加強治安立法建設
加強治安執法建設
4. 基礎民警和治安民警是什麼區別
沒有基礎民警這樣的警務分類,只有刑偵、經偵、治安、戶警、片警、社區民警等分類,這里所說的基礎民警應是片警或社區民警。
1、定義不同:社區民警:指公安派出所從事治安防範、管理和群眾工作的主要力量。治安民警:指在公安機關內設機構治安管理部門內工作的人民警察。
2、職責不同:社區民警:主要承擔六項職責任務,即開展群眾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實有人口、組織安全防範、維護治安秩序、應急救助服務。治安民警:是預防、發現和制止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場所的治安秩序;管理特種行業;管理危險物品;處理一般違法案件等。
3、工作性質不同:社區民警:專職化,將社區民警從繁重的日常辦案、接處警、警務研判中脫離出來,專門從事社區警務工作,做好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防範、情報信息採集、重點人員管控等基礎工作。社區民警下社區時間基本可以保證時間和精力。
(4)治安擴展閱讀
注意意義的區別:人民警察的紀律與義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紀律和義務都是人民警察必須履行的,都具有強制性和約束作用。但從《人民警察法》規定的紀律和義務的內容看,紀律的規定側重於對人民警察履行職責的影響,是保證人民警察履行職責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
只有嚴格遵守紀律,才能使人民警察正確、順利地履行各項職責。義務的規定則側重於對警民關系的影響,是對人民警察在履行職責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即履行職責時的職業道德要求。切實履行義務,可以使人民警察履行職責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紀律的作用不僅在於它是人民警察履行職責的保障,而且也是人民警察履行義務的基礎。人民警察只有首先做到紀律上的各種要求,才談得到充分、有效地履行有關義務。因此,沒有紀律保障,職責和義務的實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和破壞。但離開履行職責和義務,紀律規定也就失去了意義。
5. 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國家
當然是梵蒂岡了,人口少,底盤小,很好管控,犯罪率肯定低。
6. 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治安管理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維護社區治安秩序維護社區治安秩序,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的重要保證,是治安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的任務,它體現了治安管理職能的本質要求。
維護社區治安秩序的基本內容,是做好各項日常業務工作,包括公共復雜場所(地區)管理、特種行業管理、危險物品管理、消防監督、道路交通管理等。
(二)預防、發現和控制違法犯罪活動預防、發現和控制違法犯罪活動,是治安管理的重要的、長期的任務。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嚴重刑事犯罪活動,直接危害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公共利益,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破壞社區安定,是影響社會治安秩序的主要因素。
(三)輔助公安機關查處治安案件、治安事故,處置治安事件查處治安案件、治安事故,處置治安事件,是治安管理日常的艱巨的任務,它對於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減少、挽回損失和防止進一步危害,都有著重要意義。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應當受到處罰,由公安機關依法立案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行為。治安事故,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法律和有關安全規定,造成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的災禍,包括火災、爆炸、中毒、車禍(交通事故)、擠壓傷亡、翻沉船、放射性事故。
治安事件,是指群體或個人出於某種需要或為達到某種目的,在特定場合引發並導致沖突加劇、事態擴大,擾亂、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體越軌行為。
例如非法集會、遊行、示威,聚眾包圍、沖擊重要機關、部門、機構和單位,聚眾堵塞交通,非法佔據公共場所,聚眾哄搶,在文體商貿活動中聚眾滋事,聚眾械鬥,聚眾鬧喪等。
(四)為民排危解難為人民服務,幫助群眾排危解難,是物業保安的管理職能決定的。治安管理工作與人民群眾的接觸最多,聯系最密切,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做好為民排危解難的工作,可以奠定治安管理的廣泛的群眾基礎。
為此,要經常了解群眾的困難和疾苦,盡力予以幫助或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解決;
在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之下時,應當立即救助;
對人民群眾提出的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
對迷路兒童、老人要幫助其返家;
要幫助港澳台同胞、華僑、海外華人尋找親友;對走失人員和下落不明人員要負責查找,並處理非正常死亡事件;
負責受理、查找遺失物品;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和社會公益工作。
(6)治安擴展閱讀:
1、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對象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規定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范圍如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條規定:在空間效力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全部適用本法;
在對人的效力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外,治安管理處罰法適用於所有在我國領域內違反治安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這里的公民既包括中國民,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
7. 什麼是治安案件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條例構成的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回罰條例》之規答定,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必須是:(1)情節輕微,尚不構成刑事處罰,如果情節嚴重,已經觸犯了刑事法律並夠刑事處罰的,則按刑法處理;(2)依照條例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行為。
8. 治安是屬於哪種警察
治安警察,廣義上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警察。狹義上指的是是管理查處治安案件/事件的警察。一般所指的都是狹義的治安警察。
在公安部設立治安管理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設立治安管理總隊,各市設立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各公安分局設立治安管理大隊,在派出所有治安民警負責治安管理。
(8)治安擴展閱讀:
工作職責
一、組織、指導和監督全縣社會治安管理工作,負責維護全縣社會治安秩序,預防、發現、制止違法犯罪;
二、掌握、分析全縣社會治安動態、研究制訂預防、查處的對策;
三、負責查處重大治安案件、治安災害事故,妥善處置重大群體性、突發性事件,
四、搞好公共場所、特種行業和大型群體、集會遊行示威等治安管理,查禁社會丑惡現象,救助群眾危難,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五、指導基層公安機關維護公共場所、大型群眾性活動治安秩序的安全保衛工作;
六、指導派出所開展駐村聯戶、社區警務、等級評定、創建優秀責任區、創安等活動;
七、指導全縣公安戶籍管理工作和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負責居民身份證管理,負責查處違反戶政管理的案件,負責流動人口、暫住人口、重點人口及租賃房屋管理等;
八、負責全縣門牌管理、戶口登記、戶口統計、戶口調查、戶口變更遷移,負責戶口檔案管理、人口基本信息計算機管理;
九、認真組織了解、調查、審核、審批各類戶口,負責對流動人口管理和人口查詢以及人口統計,負責全縣徵兵政審工作;
十、指導基層派出所業務,督促貫徹實施上級和領導下達的任務,收集信息,解決、協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9. 什麼是治安案件
治安案件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構成的案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之規定,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必須是:
1、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如果情節嚴重,已經觸犯了刑律並夠刑事處罰的,則按刑法處理。
2、依照條例應當受到處罰的行為。
(9)治安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條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第二條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條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序,適用本法的規定;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適用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航空器內發生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適用本法。
第五條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第七條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轄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第八條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10. 上海為什麼治安好
首先是上海人本身性格溫和講究優雅。這點和北派的火暴和南派的顯擺完全不同。所以雖然老上海人有些歧視外地人,但歧視的不是外地人的窮,很大程度上歧視的是外地人的「粗俗」,也就是上海人眼中「不講究」的地方,上海人罵人花樣不多,而且比較含蓄,一般也就是「小赤佬」之類,實際上他們罵自家孩子都是如此,所以並不讓人特別感到羞辱,再加上上海人普遍不喜歡惹事,屬於君子動口不動手那種,所以,真要見到你要火了要動粗了,他就多半阿Q般走了。因此本地人屬於不惹事的。上海人的這種優雅和不惹事,和它百年殖民地經歷有關系,見慣了世面,卻也被世面傷怕了。
其次是因為上海完備的居委會管理模式。上海很早就開始以高層住宅為主了,高檔社區有嚴格的保安系統,一般社區則有嚴密的居委會安保系統。考慮到影響治安的「偷搶」人群主要住在低收入人群集中的地區,這些地區主要就由居委會安保系統負責,居委會系統好過保安系統的關鍵原因是居委會看門的人是所在小區資深居民,一般對本小區新老居民了如指掌,我剛住進現在租的房子幾天,就有人敲我門通知我辦臨時居住證,我就一直納悶,因為房東並沒有告訴別人更不敢告訴居委會(怕收租金的稅),居委會在我所在樓棟安保員怎麼見我兩次就知道我住在哪一層哪一間房?這只能說明他們對所在小區了如指掌。這樣對犯罪分子就有很大威懾作用。
最後,我們不能否認,以偷搶為職業的人往往沒有穩定收入,加上長期緊張,容易為尋求刺激而盲目花費自己不義之財,所以他們口袋裡往往缺乏現金。經濟的貧乏使得他們在上海很難立足,因為上海房租普遍偏高,房子整體水平較好,想要象廣州深圳那樣找到那麼多城中村或工廠宿舍,象北京那樣找到那麼多胡同或平房實在不容易。上海房東一般不會簡單將房子租出了事,一般都會限制居住人數甚至評判居住人的職業品德。這些都導致租房成本很高。租房成本高,又找不到那麼多廉價的地方簡單湊合,沒有那麼多老鄉地方可以擠擠,吃飯交通都不便宜,生活成本又高。我們應該注意到,很大比例的偷搶分子第一次偷搶往往是幾個老鄉湊在一起在住處喝酒談天趁酒興規劃的。老鄉少,群居少,自然也就減少了這種隨機犯罪。
所以,上海的治安好的根本原因在於:本地人素質較好犯罪少;外地人生活成本高所以生活在當地的外地人層次高過其他地方;居委會安保系統提高了犯罪風險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犯罪。
當然上海警察收入高素質高也是很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