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人物
⑴ 關於堅守自我。不要迷失自我的名人名事例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是愛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人生原則。他之所以能被後人敬仰和懷念,並不僅僅因為他那些華美憂郁的詩行以及由他開創的楚辭體開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他能在那個舉世渾濁的時代堅守自己的原則,把握自我。堅守原則、把握自我讓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原則是什麼?原則是心中的一盞讓你在黑暗中不迷失自我的明燈;是在艱難困苦時心中仍存的信念;是人生路上不可動搖的准則。唯有堅守原則方能不迷失自我。堅守原則能讓你避免走上人生的歧路。
人間萬象,世事龐雜,人生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誘惑,這些誘惑就像躲在暗處的幽靈,窺視著一個個從它面前走過的人,也在考驗著一個個站在它面前躊躇不前的人。在它面前繳械投降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堅守住原則把握住自我。從我國的反貪工作挖出一大批貪官身上可以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一開始並不貪,到了高位上被大量的金錢誘惑,將自己的黨性原則拋到了腦後,公眾面前說一套自己背後做一套,最後落得鋃鐺入獄,權財兩空,為人不齒。曾作為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玉溪卷煙廠廠長的褚時健曾是被榮譽籠罩的煙草大王, 在功成名就之後,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吞噬國家集體資產,最終從高高的「紅塔山」上墜落。
與此相反,能堅守住自己原則的人,誘惑的幽靈再詭譎,也會望之卻步。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曾被任命為英國國家造幣局局長,當時英國貨幣紊亂,賄賂貪贓成風。一次,一個有權勢的人物派人送來6000英鎊行賄,牛頓怒不可遏,吼道:「我希望你立即滾出去!」同樣是金錢的誘惑,同樣都有自己所在的高地位,牛頓把握住了自我而褚時健卻沒有堅守原則,因而走上了那條不歸路。假如褚時健能把握自我的話,必定能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煙草大王;而牛頓沒有堅守原則,那他的光輝成就中就不免多了一些揮之不去的瑕疵。可見,原則的確是人生的航標,誰能堅守住誰就能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風破浪,不會偏離方向。
堅守原則是每個人前進道路上力量的源泉和動力,能讓你向人生目標不斷努力奮斗;把握自我能讓你在千千萬萬的誘惑面前不為之所動,讓你在艱難險阻面前毫不退縮勇往直前。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們用奮斗去闖盪,在人生的追求當中,堅守原則把握自我,才能在人生旅途創造生命的輝煌!
⑵ 關於以「堅守」為話題的素材,是寫人物的。
美國作家歐·亨利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患者瓊西得了重病,醫生告訴她將不久於人世。當時正值深秋,院子里的常青藤開始落葉。瓊西確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自己就該去了。可奇怪的是,那一片葉子竟怎麼也不肯落下,瓊西因此受到鼓舞,堅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在醫生的幫助下,瓊西最終戰勝了病魔,恢復了健康。 很巧的是,最近在《讀者》上看到一個類似的故事:一個人在河裡游泳,不幸被浪卷向下游,當他淮備放棄的時候,突然想起去年夏天看到一棵大樹的粗枝就沒在前方不遠處。一股求生的慾望一下子充溢著他的每根神經,他奮力掙扎,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抓到樹枝時,卻發現經過一年的浸泡,樹枝已經腐爛。這時候,救援的人及時趕到,他被救了起來,重新獲得了生命。 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用生命為我們詮釋著這樣一個道理:守住信念就留住了希望。不難想像,如果瓊西聽了醫生的診斷後就躺在床上等死,那麼等待她的很可能就是死亡;同理,如果落水者放棄希望,那麼他也只會藏身魚腹。 生活中時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困難嚇倒。俗話說: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烏雲密布的夜晚,只要我們有著對明月的渴望和抱著明月總會出來的信念,靜靜地等待,往往最終都會等到明月普照大地的美麗瞬間。 守住自己的信念吧,那怕它只是秋天最後一片落葉,那怕它只是水中一截腐朽的枯枝,只要你不曾對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就不會虧待你,因為守住了信念就留住了希望。 對語文有著濃厚的興趣。我真摯地祝福她:一路走好
⑶ 中國歷史上堅持不懈然後取得成功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一、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
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二、鑒真東渡
鑒真出生於揚州,十四歲時出家做了和尚,二十歲起就到洛陽、長安游學,跟隨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師學習。在名師的熏陶下,勤奮好學的鑒真很快學成,成為江淮地區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當時就很有名氣,他還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塔,寫了三部大藏經,聲名遠揚。
鑒真認為日本是一個有緣之國,他詢問哪位弟子願意前往。弟子們低頭不語,半天也沒人吭聲。鑒真剛要再次詢問,有個弟子站起來說:「大唐與日本之間隔著茫茫大海,路途又遠,實在是太危險了。」
鑒真卻說:「傳揚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們不去,我去!」
那時鑒真已經五十五歲,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狀況欠佳,毅然決心東渡傳法。弟子們感動了,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師父一同到日本傳法。
鑒真決定東渡後,立即著手准備船隻、干糧等。第二年春天,鑒真率領弟子發船東渡。但是,在以後的五年中,由於當時唐朝政府海禁較嚴,再加上海上自然環境惡劣,經常遭遇風浪,他一連四次渡海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被官方指控為「勾結海盜」,第二、三次遇到颶風觸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鑒真第五次東渡起航了,這時他已經六十齣頭了。他們從揚州崇福寺出發,船才駛到舟山群島便遇上了風暴,停泊了約兩個月才繼續出發。誰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颶風的襲擊,船隻在波峰浪谷間顛簸,迷失了方向。
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糧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鑒真和弟子們飢渴難耐,勞累不堪,可他們沒有動搖傳法的決心。經歷了無數險阻、萬千困難,船隻終於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經漂流到了海南島的振州(今海南崖縣)。
多年旅途的勞頓,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日本僧人榮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鑒真悲痛萬分,加上旅途的辛勞,使他眼病突發,雙目失明。後來,他的得意弟子祥彥又病死於船上。
然而,無論是風浪,還是病魔,都無法阻止鑒真東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鑒真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隻,開始了第六次東渡。由於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順利。次年一月,鑒真到達日本九州島,歷時十多年的東渡終於獲得了成功。
三、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個叫匡衡的書生家裡窮得叮當響,為了掙錢糊口,不得不給人打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可到了晚上家裡買不起蠟燭,沒有光就無法讀書。
他發現鄰居家每晚都燈火通明,就跑去找鄰居借燭火,他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家的依存之地呢?」鄰居聽了直搖頭,並奚落他:「既然那麼窮,還讀什麼書?」匡衡聽出了這話里的諷刺,非常氣憤,從此更加發憤圖強。
他為了借光讀書,就偷偷在牆壁上挖了一個洞,好讓鄰居家的燭光透過來,憑著這微弱的光亮,他讀完了家裡所有的藏書。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學者。
四、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
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五、蘇秦引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年輕的時候,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於是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直到取得成功。這就使蘇秦「錐刺股」的故事
⑷ 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
《感動中國》是一檔宣傳正能量的節目,在這些節目中有很多人會被報道和銘記,你記得哪些人或者事情?
張瑞敏,海爾集團的董事長,他將一個小廠,創造成現在的海爾集團。出任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制定了海爾第一個發展戰略——名牌戰略。但是,依然有員工沒有用心,生產出一些質量有缺陷的冰箱,張瑞敏果斷決策,當場砸毀76台有缺陷的冰箱。用兩年的時間,帶領海爾獲得了中國電冰箱史上第一枚質量金牌。
這就是張瑞敏的英明之處,隨著海爾的壯大,張瑞敏成為了名人,現在是海爾集團的CEO。
這些人都是信念的堅守著,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不僅僅是老師,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人,用他們的行動感動著他人,他們的行為值得尊敬!
⑸ 歷史上有那些 堅守自我、不浸染於世俗的偉大人物
多了去了,上至屈原,近至文天祥,魯迅,中華五千年悠悠人文數不勝數!
⑹ 歷史上有哪些人物堅守自己的職責,得到好的結果
屈原「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是愛國浪漫主義詩人版屈原的人生原則。他之所以權能被後人敬仰和懷念,並不僅僅因為他那些華美憂郁的詩行以及由他開創的楚辭體開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他能在那個舉世渾濁的時代堅守自己的原則,把握自我。堅守原則、把握自我讓他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⑺ 有關古今中外名人的正義的事例
1、岳飛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飢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 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姦臣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2、曼德拉
在任職總統前,曼德拉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人士,同時也是非洲國民大會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當他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時,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將他定罪。依據判決,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獄後,轉而支持調解與協商,並在推動多元族群民主的過渡期挺身領導南非。自種族隔離制度終結以來,曼德拉受到了來自各界的贊許,包括從前的反對者。
曼德拉在40年來獲得了超過一百項獎項,其中最顯著的便是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其被選為最偉大的南非人。
3、韓信跨下之辱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韓信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苦於生計無著,於不得已時,在熟人家裡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 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 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4、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司馬遷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7)堅守人物擴展閱讀
正義的概念
正義是人類社會普遍認為的崇高的價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觀點、行為、活動、思想和制度等。正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正義觀。衡量正義的客觀標準是這種正義的觀點、行為、思想是否促進社會進步,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否滿足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需要。
正義最低的內容是,正義要求分配社會利益和承擔社會義務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和標准;正義的普遍性是要求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平等或是量的均等、或是按人的貢獻平等或按身份平等,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分配社會利益和義務者要保持一定的中立。總而言之正義是彰顯符合事實、規律、道理或某種公認標準的行為。
⑻ 感動中國人物中堅守道義的事例
三、何玥---何處春江無月明
頒獎辭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朝這樣評價何玥:
12歲的小女孩坦然面對生死已屬難能,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這一場生命最後的告別,不知敲動了多少人的心靈,平凡善舉,可以開啟一個有愛的未來。
推選委員阿來說:
今天,當我們懷著悲傷提起這個名字時,卻又懷著欣喜,為她的生命與另外的生命合二為一,仍在這個世界上熠熠生輝。
事跡: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腎和肝捐給了三個人。
⑼ 在平凡事業上堅守實現人生價值的人物事例200字數
風流人生多與才子和名士有關。活得瀟灑,不為世俗規范和名利場所困的人,才可能風流。真正的風流並不是沾花惹草、光想佔小便宜之輩,而是本性浪漫、不拘禮法的情種。
風流人生往往千古傳頌,它閱盡情愛之路上的精彩風光。例如英王愛德華八世一生風流的故事,就廣泛被人傳頌。生於1894年的愛德華是一個真正的不愛江山愛風流的國王,從年輕時就開始捲入一連串的風流事件之中,而且特別喜歡結交已婚婦女。有一次他在防空洞躲空襲時,結識了一位自由黨議員的妻子沃德夫人,立刻陷入情網,結果導致長達16年的情火。在這期間,他又和多個美婦人一見鍾情,糾纏在纏綿的情愛之中。在這其中,他與一個海軍軍官的妻子辛普森的戀情令朝野震動。據說,辛普森夫人身上好像有種魔術,她就使愛德華王子著了魔,瘋狂地去追求她;愛她。為了討辛普森夫人的歡心,他先後從王室的珠寶庫中悄悄拿出價值 10萬英磅的黃金、玉器、鑽石、首飾等傳世之寶,送給辛普森夫人。後來,他們的戀情愈來愈烈,開始公開招搖過市。1936年夏天,他們一起到南斯拉夫、希臘度假,一起在海濱上散步、游泳、進行日光浴;辛普森夫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身著泳衣、裸胸露腳,和愛德華一起如進無人之境,一時成為歐美報章的"爆炸性"新聞,震驚了英國王室。當愛德華提出要和辛普森結婚時,立即遭到了來自朝野各方面的反對。英國國會和教會認為,作為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娶辛普森夫人是絕對不能被容許的,因為辛普森夫人出身平民,而且過去離過婚,現在又是有夫之婦,愛德華這樣做有悖國教和有失禮統,還有的人甚至聲稱要炸掉辛普森夫人的住宅,嚇得愛德華八世乾脆搬去和辛普森夫人同住。最後內閣開會決定,愛德華要麼娶辛普森夫人而退位,要麼當國王而放棄結婚,二者不可兼得。
在這種情況下,辛普森夫人提出,她願意離開英國,人去線斷,以便愛德華能繼續留任國王,但是愛德華堅決不改初衷,他寧願丟掉王冠,也不願失去他真心相愛的女人。於是,1936年12月10日,他在"國退位詔書"上簽字,然後離開倫敦,最後於流亡愛情之中結束了自己風流的一生。
由此可見,風流人生之所以風流,也正因為它顯示了人的本性不受時俗約束。
⑽ 對實現目標執著、堅守的人物及事例
這個……古今中外太多了!
先說國內的
古代:岳飛、袁崇煥……(示例可以自己找找 很多很多)
近代:毛澤東主席(不用多說了吧)
明星類:
王寶強(演藝生涯)
汪涵(過去是場工,抬桌子,現在是主持人,台柱子)
歐弟(歐漢聲 幫父親還高利貸 堅持自己的歌手夢想 好好的做主持人)
國外的:
梵高
比爾蓋茨
摘取一段:(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里自由發展。這一點幫了比爾·蓋茨的大忙。
但一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面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秀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
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麼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嚮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體領域大展鴻圖。
如今,如果你的辦公桌上有一台個人電腦、裡面幾乎都裝有微軟的操作系統。比爾·蓋茨使個人計算機成了日常生活用品,並因而改變了每一個現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因此有人說,比爾·蓋茨對軟體的貢獻,就像愛迪生之於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