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信仰的例子
A. 堅守信仰的詩句
1、堅定信仰詩句:鄭燮《竹石》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原文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注釋
①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
③立根:紮根,生根。
④原:本來,原本,原來。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煉。
⑦擊:打擊。
⑧堅勁:堅定挺拔。
⑨任:任隨。
⑩爾:你。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4、簡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贊美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所以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B. 歷史上堅守靈魂的名人例子(要詳細情況,用來寫作文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1934年11月24日,北方正值大雪紛飛,北平大地一片銀妝素裹。已經被關押了整整15天的吉鴻昌,終於被帶出了國民黨北平陸軍監獄。站在雪地上,他信手撿起一根樹枝,以枝作筆,在雪地上寫下了這首就義詩,該詩傳誦70餘年,歷久彌新。
他先後被監押於天津法國工部局監獄、國民黨五十一軍陸軍拘留所以及國民黨北平陸軍監獄。從天津到北平,他不知往返過多少次,然而1934年11月的那次,卻成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段旅程。
時年39歲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秉承民族大義由舊軍人轉變成為一個共產黨人,從容就義於國民黨的刑場,並非抗日戰場。然而,未出3年,「七七事變」終於拉開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
就義的時候還高喊著『抗日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他是一個有著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人。」
(你題我沒太讀懂,不知對不對,但願可以幫到你)
C. 成長需要堅守信仰作文
堅持只是一種人生,他不是所謂的精神,也不是所謂的責任。當一個人面臨堅持與遲疑的時候,有的人選擇後退也許是為了更好的前進;也有的人選擇堅持,也許是為了見到雨後的彩虹。這都是人生的選擇。這都是堅持的另一種表達,不存在什麼懦弱,活著就是一種堅持,堅持勝利,堅持一種意念,一種像野草像梅花那樣在雪中依然挺立的精神,也許這不是精神,是一種人生態度。有的人不是松也不是梅,他是野草,他在堅持屬於她的那一分堅持,也許不會成功,也許會失敗,也許面臨死亡。可是他的人生,一直在堅持那一份真理。
有的人在面臨兩難的抉擇時,他選擇退出,那就等於她退出了人生這場游戲,雖然她活著,但形同行屍走肉,沒有靈魂的動物。堅持是在困境中磨練,在困境中成長,面對人生我們需要堅持,面對困境我們一樣需要堅持,也許彩虹就在前方,只是你放棄了是為一時的舒適,而放棄了一輩子的幸福。
同樣,面對成功,也許要堅持。偉大的文學家泰戈爾曾經說過:「當鳥翼繫上了黃金時,就再也飛不遠了。」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暫時的成功有時會給人帶來自滿自大的消極後果。人們會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停止了堅持的腳步。成功只是一時堅持的成果,只有一生堅持才會得到一輩子的成果,不要鼠目寸光,只看到一時的成功忘記了前面還有很多需要堅持。
D. 有什麼信仰是你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與大家分享你的事例和觀點
個人抄認為;信仰:是襲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世界價值觀或者心靈上有缺失,從而會去尋找、去填補,來完善自己世界價值觀或者填補心靈的缺失,這個用來自我完善和填補的「事物」就是信仰。
信仰的內容因人而異,但是歸根結底「信仰」就是對自己信心不足。其實信仰與小眾愛好有很多相識之處。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所謂的信仰(如:二次元、游戲等)都可以歸納為小眾愛好。
E. 執著,堅守信仰的名言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願你生活愉快。
F. 有信仰的名人有哪些三個事例
1、陳勝
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很久,說:「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誰)富貴了,可不要忘記老朋友啊。」
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2、奧巴馬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印度尼西亞上小學時,在《我的志願》作文中,表達了要做美國總統的願望,當時同學們嘲笑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奧巴馬志存高遠,最後終於當上美國總統。
3、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4、愛迪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5、司馬遷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6、梵高
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G. 古今中外 關於堅持信仰的論據
信仰是一種宗教的心靈寄託,更是一種理想信念,我們生活在這個世回界上,都需要一種心答靈的感悟、安慰、鼓勵還有堅持。
有人說,有了信仰,石頭在水上也能漂流。這話看似不合常理,但卻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類對崇高價值目標的敬仰和追求,它關乎一個人的精神境界,關乎一個政黨的目標指向,關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觀,體現的是觀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論。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於選擇並信仰了馬克思主義,才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H. 與「堅守信仰」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時易失,志難城,鬢絲生。——《訴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長歌行》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別離》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富貴之畏人兮。貧賤之肆志。——《紫芝歌》
I. 關於信仰的名人事例
關於信仰的名人事例有:馬克思著作《資本論》、吳吉昌培育棉花新品種、愛迪生發明蓄電池、司馬遷著作《史記》、梵高執著的繪畫等。
1、、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2、中國的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搞棉花試驗,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讓他搞試驗他就在自己家裡偷偷搞。終於,培育出棉花新品種,為祖國的農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於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後世。
5、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J. 關於信仰的名人事例50字左右,古今中外都可以
查看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3個回答
虐a愛
LV.5 推薦於 2017-11-18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