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安
㈠ 漢末東吳開國元勛朱治,死後是葬在了馬鞍山還是湖州
朱治,字君理,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人,漢末三國時期江東豪族朱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東吳開國元勛之一。朱治在東吳的身份較為特殊,早年仕出州郡時與孫堅是同僚,二人在平定地方賊亂的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因作戰有功被孫堅表舉為別部司馬,後在征討董卓時再建功業,被東漢朝廷晉升為督軍校尉,幫助徐州牧陶謙平定黃巾叛亂。
據《三國志》載,朱然並非朱治的親子,本姓施,是朱治從姐姐家過繼而來的養子。朱然之孫朱績在吳國末期特別上奏皇帝,要求將自己的姓氏改回本姓,最終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因此,朱然墓附近的長者墓是否為朱治之墓至今還沒有定論。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的這個墓葬群是朱氏家族墓地,朱治的長眠之處就有可能就在這個墓群之中。但究竟結果如何,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㈡ 東吳開國元勛,地位也高於張昭周瑜,為何孫權卻不敢重用
這位東吳開國元勛就是朱治,朱治之所以沒有被孫權重用我覺得有以兩點原因:
第一、孫權之前有的地方對朱治不是很滿意。他倆人的意見有所不同,但是出於朱治的身份特殊,所以孫權一直沒有明說出來。
第二、就是因為朱治雖然不沒有孫家當外人,但是當孫權掌握大權時,朱治沒有給自己定好位。孫權的所有事情朱治私下都去管,說白了就是已經越職了,這點對於一個君王來說是大忌。無論到什麼時候一定要記住即使再親近的關系,只要你是臣子就不能越權去管你「領導」的事情,領導會不開。
其實朱治也算非常成功了,他一直享受著孫權最高的禮節,每次朝見時孫權都會親自去接見朱治。試問一下哪朝臣子能有這樣的待遇,我覺得沒有宮權也沒有什麼啊,至少換來那麼幾位貼心的「孩子」尊重自己。
㈢ 廣西消防朱治惠
1、朱治惠是廣西東興市消防副隊。
2、咨詢朱治惠的相關個人信息,可以通過該消防部隊相關人事部門了解情況。
3、網路一般不公開消防員個人信息。
㈣ 朱治那麼厲害沒人討論,為什麼都討論步騭
步騭一技能亂給牌對自己0收益給錯負收益,2技能想卸敵人裝備還給一張牌仍然0收益遇上賣血流還負收益,給隊友補牌又得拆裝備還是0收益隊友點錯了掉血又是負收益。如此渣將吹的動?你說價格便宜?那朱治僅售16元豈不更加超值。四血屯牌提高生存率,拆對方防禦馬八卦陣讓術爸大師欲哭無淚,怒卸被樂張飛的丈八矛挫其銳氣,還能摸一牌大大的正收益。對面如果嚇得不敢掛武器,還能無損去隊友武器取得收益
㈤ 初,丹陽朱治嘗為文言文
應該是《朱治傳》
原文段落: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也。初為縣吏,後察孝廉,州辟回從事,答隨孫堅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馬,從討長沙、零、桂等三郡賊周朝、蘇馬等,有功,堅表治行都尉。從破董卓於陽人,入洛陽。表治行督軍校尉,特將步騎,東助徐州牧陶謙討黃巾。
翻譯:
朱治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人。一開始當縣吏,後來被推舉為孝廉,州里又徵召他為從事,追隨孫堅征伐。漢靈帝中平五年,拜為司馬,跟從孫堅征討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逆賊周朝、蘇馬等人,立下戰功,孫堅上表奏請皇帝授予朱治行都尉一職。跟隨孫堅在陽人一地擊敗董卓,進入洛陽。孫堅又上表奏請朱治行督軍校尉一職,特別率領步兵和騎兵,向東幫助徐州牧陶謙討伐黃巾軍。
㈥ 朱治的家庭成員
朱然,本為朱治之甥,後收為養子,朱治眾子中為長子。為東吳的重要將領,繼承呂蒙的位置。
朱才,朱治二子。繼承父爵,官至偏將軍。
朱紀,朱治三子。娶了孫策之女,官至校尉。
朱緯,朱治四子。數歲早夭。
朱萬歲,朱治五子。數歲早夭。 朱績,朱然之子。為東吳的重要將領,官至大將軍、都護督,後改回本姓施。
朱琬,朱才之子。襲爵為將,官至鎮西將軍。
㈦ 全國有多少叫朱治金的人
你上「同名同姓-基於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官網後,
依次輸入「朱治金」和驗證碼,
一秒鍾就有結果。
該網日間比較繁忙,經常打不開,界面顯示為「403 Forbidden」。
建議晚間11時30分~次日清晨8時前上。
「同名同姓-基於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是最權威的。
由☆公☆安☆部☆直屬的:
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
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
㈧ 中國有多少個朱治明
朱姓在中國姓氏排名中列第14位,而以治明為名的相對較少,所以全國同名同姓叫朱治明的不會超過五十個。
㈨ 朱治的人物生平
朱治早年曾擔任縣吏,後被察舉為孝廉,州里辟其為從事,隨孫堅到處征戰。
中平五年(188年),拜為司馬,隨軍討伐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的周朝、蘇馬等賊軍,立有戰功,孫堅表他行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朱治隨孫堅大破董卓於陽人,進入洛陽,被錶行督軍校尉,特許將領步騎,往徐州幫助陶謙討伐黃巾軍。 同年,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孫策,依靠於袁術。後來知道袁術不立政務、品德,便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太傅馬日磾在壽春,辟朱治為掾屬,升為吳郡都尉。當時吳景在丹楊任官,而孫策受命為袁術攻打廬江,劉繇深怕為袁術、孫策所吞並,產生誤解、猜疑。但孫策的家人都在州中,於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對孫家甚有恩惠。
興平二年(195年),朱治從錢唐想進至吳,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他,兩軍發生戰斗,大敗許軍。許貢南逃投靠山賊嚴白虎,朱治遂進入吳郡,代領太守事務。孫策成功平定江東。
建安二年(197年),朱治舉孫權為孝廉。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傷,不治身亡。朱治與張昭、周瑜等繼續幫助孫權。
建安七年(202年),孫權表朱治為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以割婁、由拳、無錫、毗陵為食邑,設置長吏。後參與征討夷越,平定東南,擒獲黃巾余軍陳敗、萬秉等。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威震南土,孫權之堂兄、曹操的親家孫賁畏懼,欲送兒子到曹軍處為人質。朱治聽到後,向孫賁陳說安危,孫賁便不送子質。孫權視他為上將,後孫權為吳王,朱治每次進見,孫權都會親自迎接,以厚禮待他,設宴、贈予,恩澤、敬意特別多,而朱治的隨從甚至也有禮物。 黃武元年(222年),朱治被封為毗陵侯。
黃武二年(223年),拜為安國將軍,授與金印、紫綬,徙封邑到故鄣。孫權常贊嘆朱治憂心、勤於王事,令其擔任督軍御史典屬城文書,不過,朱治只願意接受領四縣的租稅。但當地子弟及吳四大姓家族多到郡出仕,郡吏常常以千計,朱治統轄了數年,全部遣到王府,每次都有數百人。
每年進獻,孫權都答報過厚。而當時丹楊深地,叛亂頻頻發生,而朱治仍覺年事而高,思戀故鄉,自表到故鄣屯兵,鎮撫山越。郡中的長老、朋友都到朱治家拜訪,朱治任都引見,與他們共飲歡宴,鄉黨的人都引以為榮。在故鄣留了數年,返回吳郡,住了三十一年。
黃武三年(224年),朱治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據清乾隆《安吉州志》載,墓在順安鄉姚塢(今三官鄉)。
㈩ 被忽略的東吳重臣朱治,為什麼能在江東內部舉重若輕
被忽略的東吳重臣朱治,之所以能在江東內部舉重若輕這是因為朱治本身就是江東丹陽人,同時他還是孫策的舊部,淮泗集團的元老,在孫權接管了江東之後,朱治充當了協調江東豪族子弟跟孫氏家族矛盾的中間人,因此江東豪族才逐漸的接受了孫氏集團。因為朱治從中協調得好,江東由原本的江東豪族掌管變成為江東豪族跟孫氏共同治理,之後在轉變為孫氏掌管江東,江東豪族輔助管理。
吳郡是江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朱治在吳郡當太守也從中協調江東豪族跟孫氏矛盾31年直至他退下,在這期間江東豪族慢慢的接受了孫氏的統治,江東豪族的很多子弟都在孫氏下面效勞,雖然他們對孫權不是君臣的關系,但是他們還是以孫權的大多指令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