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傳統的議論文
1. 以「堅持傳統手工技術」為題800字作文
堅持傳統手工技術
盧進橋石雕技藝中,第1,2,道工序是可以不分先後的,可以根據現有的石料造型,大小,設計作品,俗稱因材施藝,是邊製作邊設計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主動的因素,根據石頭大小,造型,紋路走向,石質結構預先設計的作品構思還包含主體造型確定後因材質的不可預見性缺陷,雕刻的失誤給作品造成的敗筆,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修改造型的撲救方法。在整個雕刻過程中作者始終要有這種清醒的創作理念雕刻加工,直至作品完成,人的因素是主要的,主動的,是沒有章法的章法,不會被材質和雕刻中小的失誤所牽制,這也是盧氏雕刻的一大特點,第3道工序是根據造型要求,用大號鋼釺雕去掉較大的多餘部分,大型石雕還要用楔撐(見工具介紹)此項工序是把作品的基本輪廓造型作品粗加工處來,第4道工序用較小的釺子雕刻出細部造型。第5道工序是用爪子,刻刀進行細致加工,要求刀工平整,線條流暢,不留白點,刀與刀交接處不重刀,凹部分圓刀,方刀。第6道工序打磨,作品雕刻完成後毛發保留刀工效果,其餘部分先用粗,細沙輪手工依次打磨,再用粗細砂布依次打磨最後用千層底打磨至光亮。
2. 堅持傳統文化接納外來事物議論文700字
這樣說來,我們每天不都生活在幸福中嗎?我們每一天不都有幸福存在嗎?你沒有感覺到幸福,那是因為你沒有遭遇到比現實殘酷十倍、百倍的不幸.體驗自己的幸福——回想一下往日的不幸,才能體驗自己的幸福;已經生活在不幸中,才會感覺到昔日的幸福.
其實,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只要你用心去體會,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生活在幸福之中,就會有無限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不幸,就會有激情去過好每一天.
簡評:本文採用夾敘夾議的筆法,通過對比描述,間接地告訴大家,幸福是什麼,如何感受幸福.一點點,一滴滴,信手拈來,筆法靈活,實得「議論性隨筆」寫作之要領.
3. 如何守住傳統工藝作文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嘆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為,這種行為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為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准,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沖走,盡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名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名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不忘「本」,只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即使外來文化與新思想侵蝕到了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我們也無法丟掉傳統道德的「本源」。這「本源」,就是文明從未間斷的古國文化延綿至今的重要原因。傳統道德中的精華教會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倘若你已被新文化浪潮沖掉了這看似包袱的財富。請一定要找回它。
因為,不管是什麼理由,只要我們是中國人,就絕對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