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質控小組職責
1. 高層建築監理都需要做哪些監理實施細則
高層建築監理需要做以下監理實施細則:
一、監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工程建設監理是一種高智能的有償技術服務,按照「公正、獨立、自主」的原則開展工程建設監理工作,公平地維護建設單位與承建單位的合法權益。
①協助建設單位與承建單位編寫開工報告。
②確認承建單位選擇的分包單位。
③審查承建單位提出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進度計劃,提出改進意見並監督檢查其實施。
④審查承建單位或建設單位提供的材料和設備清單及其所列的規格與質量;對工程用的主要材料、構件的出廠合格證、材質檢驗單等進行核定,防止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材料用於工程。
⑤檢查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進行中間及竣工驗收,簽認有關驗收證書。
⑥督促檢查承建單位嚴格執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術標准。
⑦監督檢查工程的文明施工及安全防護措施。
⑧根據工程承包合同的付款規定以及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數量的核定,簽發付款憑證,工程竣工後,審查工程結算價款。
⑨調解建設單位與承建單位之間的爭議。
二、質量控制工作的實施要點:
在質量控制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承包商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做到開工有報告、施工有措施、技術有交底、定位有復查、材料設備有試驗報告、隱蔽工程有記錄、質量有自檢專檢、交工資料。
按具體工程具體細化如下:
樁基工程及支護工程
(1)對樁位測放要全數檢驗,確保樁位準確。
(2)在工程樁施工前必須進行成樁工藝試驗,數量不少於3根, 試成樁時應詳細記錄
(3)做好樁基檢測及驗收工作。
(4)監理進場後要深入了解地質及周邊環境,著重抓好方案的評審、設計、施工方案及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幾個環節,確保基坑支護的安全。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a.深入了解基坑的地質情況及地下管線等周邊環境,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具體對策,如粉砂、粉土層的動水壓力控制等。
b.協助業主組織並參與基坑支護工程方案評審,優選基坑支護施工單位,支護方案要注意坑中坑的處理,事先處理不當將會加大後期處理費用,且會影響工期。
c.對基坑支護樁和防水帷幕的施工要合理組織,使相鄰樁間歇時間滿足工藝要求,嚴禁出現硬接頭。
d.要注意基坑變形的「中邊效應」。
e.鋼支撐必須由專業施工隊伍按設計圖紙施工,監理工程師應嚴格按照《GB50205-95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及其它有關規范規程認真執行。
f.支撐與拆撐(換撐)必須認真研究方案,結合土建施工情況進行合理的拆撐,絕不可盲目拆撐。
g.土方開挖應堅持「安全第一、事前控制、預防為主」的原則。嚴格進行分層開挖,嚴禁基坑周圍出現「超載」。利用監測信息指導施工,防止事故的發生。
h.基坑監測土方開挖前必須落實基坑監測工作,對協同施工的土方開挖單位、鋼支撐單位、土建施工單位、降水單位等事先召開安全協調會議,在深基坑安全過程嚴格要求按有關規范規程進行施工,為不讓某一環節出現錯誤,應統一指揮,協調一致。
土方工程及底板墊層施工
(1)基坑土方開挖前,施工單位須作出土方開挖方案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同意後,方可實施。
(2) 基坑挖土應採用分層、均勻對稱原則,依次開挖。嚴禁一次挖到底和超挖;可適當放坡開挖。晚間施工適應設置危險警示。
(3)基坑開挖過程中,對工程樁應嚴加保護,不得碰撞損壞。
(4)土方挖至基底時,須留200-300mm土層由人工修整至設計標高,並報監理進行驗收。人工修整至設計標高後,可分塊分區,及時完成墊層澆搗工作。
(5)在出入口地下管線處鋪墊20mm厚的鋼板,以保護地下管線,運輸汽車一律避開地下管線行駛。
(6)基坑內臨時排水明溝的坡度,臨時加固措施得當。
(7)集水井降水時,應保持開挖邊坡的穩定性,排水明溝底、井底有一定的深差,集水井應與基礎底邊有一定距離,在防止地基結構遭受破壞的同時應防止流砂和滲流現象,並有相應的安全措施。
(8)對樁基工程按隱蔽工程處理,在沒完成隱蔽工程驗收之前除在挖土過程中及時破樁頭外,不得進行下道工序。
(9)基坑開挖完成後,工程樁施工單位必須及時對工程樁進行軸線復測,檢查樁位偏離情況,並作出樁位實際偏差值平面圖,作為工程樁竣工驗收移交的必備資料。
(10)開挖的基坑周圍應設置防護欄桿。
(11)墊層施工前應加強基坑排水,以保持施工區段的土層基本乾燥。
(12)墊層用碎石級配應良好,不得含有雜草、垃圾等有機物,墊層應均勻鋪設。
(13)砼用原材料進場後,施工單位在自檢合格及監理抽檢合格後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一經確認,必須運出施工現場。
(14)墊層砼澆搗時,砼傾落的自由高度不應超過2m,並應保持基面無積水及雜物,砼振搗要密實,施工縫處理及養護應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底板施工應在墊層砼達到一定強度後方可進行。
模板工程
(1)底板、側牆、頂板模板及其支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施工單位在模板施工前要對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進行設計、驗算,並報建設單位及監理公司審查,經監理簽認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2)底板砼若用磚胎側模,則砌築材料和砌體質量應符合有關施工規范定,磚模內側粉15厚1:3水泥砂漿面層,以防滲水,漏漿。磚模應保證有足夠剛度。
(3) 梁、板起拱高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
(4) 模板工程安裝完畢後,施工單位應先進行自檢。合格後書面報監理公司驗收,並由監理工程師簽認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 模板與砼接觸面要清除干凈並塗刷脫模劑,拆模時間應符合規范規定,並應按順序分段拆除。嚴禁猛撬、硬砸和大面積拉脫。
(6)模板安裝中,設計上預留孔洞和予埋件不得遺漏,模板安裝與予埋件、予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見表2。
4、鋼筋工程
(1)鋼筋的品種和質量,焊條、焊劑的牌號、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 標準的規定。
(2)鋼筋下料加工前,施工單位應將各種規定的鋼筋試驗報告和鋼材質保書送交監理公司,監理必須進行抽檢,符合要求後方准下料、施工。
(3)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焊接質量、標准質量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驗收規范規定。工程樁錨固鋼筋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4)底板及頂板上層鋼筋支架應設置牢固,支架底及下層鋼筋的保護層必須有可靠保證。
(5)鋼筋工程安裝完畢後,施工單位應先自檢合格後,於24小時內書面報監理公司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在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簽認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隱蔽工程驗收中應加強對予埋件及予留洞的檢查,確保准確無誤,防止遺漏。
2. 醫療質量管理小組人員的職責是什麼
安全生產、安全保衛及消防安全工作方案 質控員及其崗位職責
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及其崗位職責
組 長:院長 副組長:副院長 醫務組長
組 員:各科室負責人
一、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組織;
1.防治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在院長直接領導下,由副院長、醫務組長直接牽頭並開展工作。
2.成員:由臨床科室負責人及醫技科室等負責人組成。
二、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工作其主要任務(職責):負責醫院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行政及後勤部門等的質量控制管理。
3.開展全員質量教育,努力提高全體醫護人員的質量意識,對全院醫療質量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到人。
4.負責草擬、制定和修改醫院質量控制管理方案,定期召開全院醫療質量控制工作會議,制定和修改各種質量考核標准。
5.在科室檢查中,按規定表格,現場對發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筆錄,並提出改正和切實可行的意見,以便下次復查和改進工作。
6.對執行差及違反醫療質量管理制度的科室或人提出處理建議,對執行醫療質量管理好的科室或人進行表彰和獎勵的建議。
7.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做好醫療質量分析,發現醫療質量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加以糾正,採取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防患於未然。
三、工作形式:
8.科室組長主動領導本組職工,在開展日常業務工作的同時,配合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進行,不能消極地等待,不能讓事情成堆。
9.每月三次或根據需要,由業務副院長帶領質量管理小組成員,組織到具體科室及部門進行現場指導,負責檢查落實醫院質量管理制度的實施情況。
3. 麻醉科醫療質控管理組職責
34r
4. 如何激發六西格瑪管理PDCA管理效能
P(計劃階段):
①找出問題:採用「頭腦風暴法」,分析現狀。現存弊端:重規范,輕人性化及全員性管理;重結果,輕過程管理;過分追求指標值,片面重視考核分值;重形式,輕時效性管理。
②完善組織建設,在積極尋求得到院部領導支持的基礎上,形成質量改進領導小組、質控組長、護士長、護士的質量管理網路框架。
③採用Delphi法制訂標准並確定權重系數。
④成立質量改進領導小組及相應基礎護理、專科護理、技術操作、病歷書寫、病房質量管理及管理制度、患者滿意度等質控組。
D(實施階段):
①針對決策層面:組織質量改進領導小組成員學習TQM及PDCA相關知識,寫出相關綜述,並要求組織者與每位小組成員深度匯談1~2次;組織各質控組組長會同組員認真學習標准及考核相關實施,以提高檢查能力,並制定質量標准詳解和考核計劃;組織護士長學習標准,要求護士長針對本科存在問題,結合標准制訂改進計劃,整改方案由護士長負責。
②針對執行層面:轉變觀念、舉辦全院性質量管理教育及相關知識培訓,以筆試通過為准;要求護士長組織科會,務必使人人明確質量標准及考核方法和針對標准本科所存在差距,並進行分工;護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職責及本科存在問題的改進計劃,以護士長測試及護理部抽查通過為准。
C(檢查階段):
先自查、科查,後質控組查,最後重點查。
①自查:護士根據分工做到日自查,內容包括日崗位職責及管理職責,即假定甲護士負責本科的基礎護理,自查的內容除了當天所做的崗位工作,還必須按小組計劃檢查本科當天的基礎護理質量,而且要有記錄。
②科查:護士長按計劃做到日抽查、周重點查、月全面查。
③質控組查:各質控組組長會同組員按計劃做到每季檢查1次,要求檢查重點為各科整改方案中的質量改進點,盡可能體現科室的特點和弱點。
④重點查:質量改進小組將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工作重點和薄弱環節作為全院質量改進點進行重點檢查,有記錄。
A(總結處理階段):
總結經驗,提出新問題,對於全院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新出現的關鍵問題由質量改進小組提出,作為持續質量改進項目改進,並重新修訂標准及計劃進度。注重將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和依據。
5. 護理核心制度
護理核心制度:
①醫囑查對制度:
醫囑應做到班班查對、每日總對,包括醫囑單、執行卡、各種標識(飲食、護理級別、過敏、隔離等),設總查對登記本。單線班處理的醫囑,由下一班負責查對。各項醫囑處理後,應核對並簽名。臨時執行的醫囑,需經第二人查對無誤後方可執行,記錄執行時間,執行者簽名。
搶救患者時醫師下達的口頭醫囑,執行者須大聲復述一遍,經醫師核實無誤後方可執行;搶救完畢,醫師補開醫囑並簽名;安瓿留於搶救後再次核對。對有疑問的醫囑須經核實後,方可執行
②發葯、注射、輸液查對制度:
發葯、注射、輸液等必須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備葯時要檢查葯品是否在有效期內、標簽是否清晰;水劑、片劑有無變質;安瓿、注射液瓶有無裂痕;密封鋁蓋有無松動;輸液瓶(袋)有無漏水;葯液有無渾濁和絮狀物等。任意一項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備葯後必須經第二人核對,方可執行。
麻醉葯使用後須保留空安瓿備查,同時在毒、麻葯品管理記錄本上登記並簽名。使用多種葯物時,要注意有無配伍禁忌。發葯、注射、輸液時,患者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核查,確認無誤後方可執行。輸液瓶加葯後要在標簽上註明床號、姓名、主要葯名、劑量,並留下空安瓿,經另一人核對後方可使用。
③輸血查對制度:
抽交叉配血查對制度。取血查對制度取血時,認真核對血袋上的姓名、性別、編號、輸血數量、血型等是否與交叉配血報告單相符,確保准確無誤。檢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觀,符合規范要求。輸血過程查對制度。
④無菌物品查對制度:
使用滅菌物品和一次性無菌物品前,應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乾燥、清潔,檢查滅菌日期、有效期、滅菌效果指示標識是否符合要求。若發現物品過期、包裝破損、不潔、潮濕、未達滅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使用已啟用的滅菌物品,應核查開啟時間、物品質量、包裝是否嚴密、有無污染。
消毒供應室發放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記錄內容包括物品出庫日期、名稱、規格、數量、生產廠家、生產批號、滅菌日期、失效日期等。科室指定專人負責無菌物品的領取、保管。定期清點,分類保管,及時檢查。確保產品外包裝嚴密、清潔,無菌物品無潮濕、霉變、過期。
⑤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患者接入手術室前手術室接患者人員與病區當班護士核查患者科室、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與手術部位、配血報告、術前用葯、葯物過敏試驗結果、影像學資料等,手術患者均應佩戴身份識別標識,不能將貴重物品、假牙等帶人手術室。
患者進入手術室後必須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以下簡稱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進行核查並簽名。
術中用葯的核查由手術醫師或麻醉醫師根據情況需要下達醫囑並做好相應記錄,由手術室護士負責核查。凡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手術前、關閉體腔前後查對紗墊、紗布、縫針、器械等數目是否與術前相符。手術取下的標本,由洗手護士與手術醫師核對後,由手術醫師填寫病理檢驗單送檢,並進行登記與交接。
參考資料網路--護理技術
6. 消毒供應室質控小組怎麼分工
可以按照工作程序分工:比如清洗、包裝、滅菌等等,也可以按照分區分工:比如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
7. 科室護理質量控制組長的職責是什麼[請教]
不用擔心,這並不難,自己可以根據所做的制定一個職責,況且好記。例如:護理部質量控制小組組長應該有制定各項質量標準的職責,但科室的小組長就沒有這個許可權,就改成「參與」。我不知道你們都做了些什麼。我先幫你起草一個,你們再根據需要加些內容進去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科室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組長職責:1、認真學習***文件,貫徹落實上級護理中心(或護理部)的精神。2、參與本院護理質量標準的制訂。3、參與本院護理質量控制制度的制訂。4、根據本科護理質控人員的特點,合理分工。5、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學習、交流。6、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質量檢查。7、根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並督促落實制定職責時要注意:職責中提到的,都要有書面材料。所以上述這個職責,要有「本院護理質量標准」、「質控制度」、「分工記錄(可寫在會議記錄中)」、「會議記錄或學習記錄」、「檢查記錄」。制度的制訂和職責一樣,把多長時間檢查一次,每次檢查什麼內容,由哪些人參與檢查,多長時間召開一次會議,檢查後以什麼形式反饋、整改等用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最後再檢查一下自己的各種書面材料與職責制度是否相符。OK了職責、制度、執行記錄這三項是應付檢查必備的材料。
8. 試述醫院內部各級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人員組成及主要職責
. 請簡要闡述醫院內部各級護理質量管理施控系統的人員組成及職責。 (1)護士自我控制 實施各項護理服務後,護士個人依據護理質量標准進行自我檢查與評估,發現問題採取自我糾正與預防措施並記錄; (2)病區護理質量管理 成員由病區護士長和其他質量控制員組成。每周對本護理單元護士及各個服務環節按標准進行全面的護理質量檢查、評分、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措施,進行跟蹤驗證,直到問題解決; (3)科級護理質量管理 成員由總護士長和各護理單元護士長組成。每周對所管轄護理單元護士長、護士及各個服務環節按標准進行全面的護理質量檢查、評分、分析、反饋並提出改進措施,進行跟蹤驗證,直到問題解決; (4)院級護理質量管理小組 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委員任組長,成員由護理部成員及各科學科帶頭人或護士長組成。每周對全院的各個護理單元按標准進行不定期質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