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持堅守白不磷不緇什麼意思

持堅守白不磷不緇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47:57

⑴ 誰知道裡面的典故和意思

千日千里,感念深深:這句的典故不知道……原諒我的無能ORZ,個人認為是指時間和空間都無窮無盡,但心中的感懷和思念卻更加深厚的意思。

如何臨歧,心之殷殷:臨歧: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別常在岔路口處分手,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殷殷:情意深厚的樣子。我覺得這句的意思就是表現送別時的情深意長。

有思鍾情,為己美身:呃……我個人覺得這句化用了屈原在楚辭中表達的「美政」與「美身」的思想。屈原喜好用男女間的愛戀比喻政治上的君臣關系,這里可能是用「鍾情」來比喻師生間的情誼,和完善自己(即「美身」)的理想。

守白持堅,不緇不磷:《清人筆記》載,一個清代文人在北京的文物市場買到了一方硯台,這塊硯台太珍貴了,是岳飛曾用過的,因為上面寫有岳飛的硯銘:「持堅守白,不磷不緇。」這兩句話出自《論語》:「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意思是說:不是說很堅硬嗎?怎麼磨,也不會變薄;不是說很純白嗎?就是放進污水裡,也不會染黑。這句話表明了志士仁人應該具有的氣節與操守。

我就知道這么多,希望能幫得上你。另:分太少了啊~打這么多字好累哦……

⑵ 舉出「XX不X」的成語,如堅持不懈、嚴懲不貸,越多越好。

按兵不動、按兵不舉、哀而不傷、曖昧不明、傲慢不遜
按捺不住、暗室不欺、不卑不亢、並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痴不顛、不茶不飯
匕鬯不驚、邊塵不驚、鞭長不及、不存不濟、不痴不聾
半籌不納、半懂不懂、不得不爾、半低不高、變動不居
寶刀不老、抱打不平、百讀不厭、不當不正、博而不精
避而不談、備而不用、不悱不發、抱負不凡、不豐不儉
不憤不啟、不豐不殺、半間不界、不尷不尬、不管不顧
不間不界、不古不今、不幹不凈、不瞽不聾、敝蓋不棄
變化不測、變幻不測、白黑不分、不哼不哈、不慌不忙
變化不窮、不揪不採、不揪不採、不矜不伐、不今不古
不飢不寒、不即不離、不緊不慢、不稼不穡、不疾不徐
不禁不由、不驕不躁、不亢不卑、不抗不卑、閉口不言
不愧不作、不愧不怍、不了不當、不倫不類、不冷不熱
不涼不酸、不郎不秀、不稂不莠、表裡不一、不磷不緇
不明不白、不忙不暴、閉門不出、閉門不納、半面不忘
不蔓不枝、不蔓不支、比年不登、不撓不屈、百年不遇
不撓不折、不偏不黨、不破不立、不偏不倚、不屈不撓
不日不月、不仁不義、變生不測、比歲不登、半死不活
不死不活、百思不解、不聲不吭、不衫不履、不上不落
百世不磨、不生不滅、不聲不氣、半身不遂、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半生不熟、不僧不俗、不上不下、不聲不響
白首不渝、百世不易、不識不知、不吐不茹、冰炭不投
不痛不癢、白頭不終、半文不白、不猧不魀、敝帷不棄
不聞不問、不文不武、不問不聞、並行不悖、不咸不淡
不徐不疾、半新不舊、半信不信、不夷不惠、不依不饒
報應不爽、鄙於不屑、鄙夷不屑、不陰不陽、不言不語
不因不由、百折不摧、百戰不殆、百折不回、不知不覺
百足不僵、不折不扣、百折不撓、不忮不求、百折不屈
比眾不同、不做不休、百折不移、寸步不離、殘暴不仁
寸步不讓、常備不懈、楚楚不凡、躊躇不決、寸草不留
長春不老、參差不齊、層出不窮、踟躕不前、躊躇不前
出塵不染、寸草不生、刺刺不休、侈侈不休、參差不一
采椽不斫、出敵不意、倡而不和、脆而不堅、存而不論
長惡不悛、充耳不聞、遲徊不決、踧踖不安、纏夾不清
柴立不阿、錯落不齊、川流不息、出沒不常、長眠不起
沉迷不悟、愁眉不展、乘其不備、出其不備、殘缺不全
出奇不窮、出其不意、乘其不意、出其不虞、寵辱不驚
慘然不樂、從容不迫、超然不群、寸絲不掛、措手不及
長生不老、出師不利、盛水不漏、長生不死、成事不說
稱賞不已、寸土不讓、存心不良、長揖不拜、遲疑不定
遲疑不斷、沉吟不決、遲疑不決、出言不遜、沉吟不語
純一不雜、持正不阿、吃著不盡、掉臂不顧、打抱不平
顛簸不破、大辯不言、動盪不安、當斷不斷、動盪不定
跌宕不羈、跌盪不羈、跌盪不拘、喋喋不休、道而不徑
淡而不厭、大惑不解、誕幻不經、短褐不完、低回不已
大節不奪、待理不理、杜門不出、誕謾不經、獨木不林
大謀不謀、大謬不然、大繆不然、大逆不道、大難不死
顛撲不磨、顛撲不破、攧撲不破、丹青不渝、當仁不讓
蹈刃不旋、滴水不羼、滴水不漏、點水不漏、單絲不線
誕罔不經、誕妄不經、篤學不倦、蹀躞不下、大言不慚
墮甑不顧、頓足不前、當著不著、二話不說、豐標不凡
方寸不亂、放盪不羈、放達不羈、放誕不羈、放誕不拘
犯而不校、浮而不實、憤憤不平、忿忿不平、紛紛不一
負固不賓、簠簋不飭、奉公不阿、負固不服、烽鼓不息
富貴不淫、分毫不差、分毫不取、分毫不爽、分毫不值
風景不殊、放浪不羈、放浪不拘、風馬不接、鋒芒不露
怫然不悅、艴然不悅、奮身不顧、反水不收、方頭不劣
方頭不律、糞土不如、分文不名、分文不取、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負險不賓、負險不臣、風雨不測、風雲不測
風雨不改、反眼不識、風雨不透、風語不透、負阻不賓
方正不阿、放縱不羈、放縱不拘、孤傲不群、功成不居
怪誕不經、詭誕不經、古調不彈、高而不危、狗吠不驚
改過不吝、亘古不滅、格格不納、格格不入、功高不賞
格格不吐、古井不波、國將不國、感激不盡、圭角不露
故舊不棄、過門不入、綱目不疏、過目不忘、狗屁不通
攻其不備、詬如不聞、鬼神不測、格殺不論、梗頑不化
攻無不克、觀望不前、龜厭不告、過猶不及、剛直不阿
剛正不阿、公正不阿、裹足不前、狗彘不若、狗彘不如
狗彘不食、閎侈不經、懷才不遇、混沌不分、荒誕不經
閎大不經、和而不唱、惠而不費、怙惡不悛、諱惡不悛
華而不實、貨而不售、和而不同、好惡不同、豪放不羈
毫發不爽、怙過不悛、扞格不入、惶惶不安、畫虎不成
後悔不及、忽忽不樂、含糊不明、好景不常、好景不長
會家不忙、惶恐不安、毫釐不爽、何樂不為、好夢不長
毫毛不犯、豪邁不群、昏迷不省、昏迷不醒、蠖屈不伸
悍然不顧、誨人不倦、害人不淺、誨人不惓、戶樞不蠹
後手不接、戶樞不螻、何所不為、橫僿不文、戶樞不朽
何所不有、何所不至、昊天不弔、怙頑不悛、橫行不法
好學不倦、劃一不二、狐疑不決、褐衣不完、毀譽不一
怙終不悔、悔之不及、會者不忙、怙終不悛、桀傲不恭
桀驁不恭、桀驁不馴、桀敖不馴、桀傲不馴、桀驁不遜
佳兵不祥、局促不安、假痴不癲、舉措不當、糾纏不清
堅持不懈、堅持不渝、涓滴不漏、堅定不移、居大不易
涓滴不遺、極惡不赦、譎而不正、見怪不怪、救過不給
見慣不驚、矜功不立、救過不贍、救過不暇、迥乎不同
跼蹐不安、久假不歸、矯矯不群、久久不忘、經久不息
叫苦不迭、絕口不道、緘口不言、接連不斷、見溺不救
雞犬不安、舉棋不定、雞犬不驚、雞犬不留、雞犬不寧
堅強不屈、雞犬不聞、擊其不意、堅忍不拔、堅韌不拔
寂然不動、迥然不群、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九死不悔
見死不救、漿水不交、見所不見、機事不密、見勢不妙
酒酸不售、敬事不暇、堅守不渝、金石不渝、涇渭不分
既往不咎、金吾不禁、久懸不決、居心不良、敬謝不敏
謹謝不敏、井渫不食、簡要不煩、齟齬不合、久要不忘
堅執不從、積重不反、積重不返、極重不反、舉止不凡
堅貞不屈、居之不疑、堅貞不渝、口出不遜、曠達不羈
糠豆不贍、坎坷不平、苦樂不均、匡其不逮、恇怯不前
巋然不動、困而不學、恪守不渝、哭笑不得、孔席不暖
孔席不適、狼狽不堪、六畜不安、臨財不苟、樂此不倦
樂此不疲、六塵不染、來處不易、雷打不動、廉而不劌
樂而不荒、老而不死、樂而不淫、樂而不厭、李廣不侯
磊瑰不羈、累教不改、屢教不改、路見不平、醴酒不設
屢見不鮮、磊落不凡、磊浪不羈、磊落不羈、來歷不明
戀戀不舍、留連不舍、留戀不舍、連綿不斷、連綿不絕
臨難不避、臨難不懼、臨難不恐、流年不利、落魄不羈
六親不認、鹿裘不完、六神不安、卵石不敵、樂善不倦
力所不及、理所不容、屢試不爽、落拓不羈、落魄不偶
禮無不答、臨危不顧、臨文不諱、臨危不懼、臨危不撓
力學不倦、良莠不分、駱驛不絕、絡繹不絕、良莠不齊
稂莠不齊、良莠不一、來者不拒、戀棧不去、來者不善
來之不易、麻痹不仁、麻痹不仁、妙處不傳、馬塵不及
沒齒不忘、末大不掉、冒大不韙、迷而不返、迷而不反
秘而不露、秘而不宣、苗而不秀、沒而不朽、滿而不溢
秘而不言、明發不寐、毛發不爽、每飯不忘、銘感不忘
迷惑不解、明教不變、靡堅不摧、銘記不忘、綿綿不斷
綿綿不絕、悶悶不樂、麻木不仁、摸門不著、茫然不解
明賞不費、沒世不忘、沒世不渝、謀圖不軌、墨突不黔
眉頭不伸、摸頭不著、謀為不軌、冥頑不靈、明刑不戮
民心不壹、綿延不斷、美言不信、密雲不雨、美中不足
涅而不緇、泥而不滓、涅而不淄、南風不競、年穀不登
泥古不化、忸怩不安、念念不忘、呶呶不休、泥蟠不滓
寧死不屈、寧死不辱、內省不疚、擬於不倫、寧折不彎
凝矚不轉、疲憊不堪、片甲不存、片甲不回、片甲不還
片甲不留、貧賤不移、破爛不堪、判然不同、片瓦不留
破甑不顧、慶吊不行、群而不黨、器二不匱、鍥而不舍
確固不拔、千古不磨、強聒不舍、千古不朽、確乎不拔
秋毫不犯、青黃不接、鉗口不言、其樂不窮、其貌不揚
確切不移、愀然不樂、確然不群、寢食不安、樵蘇不爨
青山不老、琴瑟不調、器宇不凡、缺一不可、闕一不可
求之不得、卻之不恭、確鑿不移、日出不窮、任達不拘
柔而不犯、稔惡不悛、日旰不食、忍俊不禁、忍俊不住
人事不省、人事不醒、人事不知、人心不古、日月不居
日昃不食、歲比不登、石赤不奪、水菜不交、虱多不癢
施而不費、食而不化、視而不見、疏而不漏、十惡不赦
死而不朽、述而不作、賞罰不明、所費不貲、神鬼不測
食古不化、水火不避、水火不辭、上交不諂、拾金不昧
舌撟不下、數見不鮮、守節不移、遂迷不寤、遂迷不窹
駟馬不追、神情不屬、舌橋不下、死且不朽、神色不動
誓死不二、誓死不貳、食生不化、神色不驚、授受不親
誓死不屈、十死不問、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死不渝
誓死不渝、水土不服、四體不勤、睡卧不寧、水泄不漏
水泄不通、水楔不通、水泄不透、水泄不通、深信不疑
說一不二、時運不濟、時運不齊、夙夜不解、歲月不居
桑蔭不徙、守正不阿、矢忠不二、守正不回、守正不撓
守正不橈、始終不懈、矢志不渝、始終不渝、矢志不移
始終不易、大璞不完、鐵板不易、跅弛不羈、同垂不朽
天地不容、聽而不聞、天理不容、屯毛不辨、圖謀不軌
跅幪不羈、天年不測、天年不齊、天年不遂、忐忑不安
忐忑不定、滔滔不斷、滔滔不絕、倜儻不羈、滔滔不竭
滔滔不盡、跅弢不羈、倜儻不群、亹亹不倦、貪心不足
圖作不軌、停滯不前、無般不識、帷薄不修、幃箔不修
幃薄不修、帷箔不修、望塵不及、卧床不起、尾大不掉
無大不大、為德不卒、為德不終、為惡不悛、無惡不為
無惡不作、無惡不造、文風不動、萬夫不當、為富不仁
五穀不分、頑梗不化、頑固不化、五穀不升、無乎不可
晚節不保、無堅不摧、萬劫不復、無堅不陷、晚節不終
無可不可、無孔不入、無空不入、無孔不鑽、文理不通
帷幕不修、委靡不振、萎靡不振、萎糜不振、無平不頗
為期不遠、無奇不有、為仁不富、惟日不足、無所不包
無所不備、萬死不辭、紋絲不動、文絲不動、玩世不恭
無所不及、無所不可、無施不可、無所不能、畏縮不前
無所不容、無所不通、無所不為、聞所不聞、無施不效
無所不曉、無所不有、萬世不易、無所不在、無所不至
無所不知、無所不作、無往不復、娓娓不倦、未為不可
無往不克、無往不利、威武不屈、無往不勝、無微不至
畏葸不前、無一不備、無遠不屆、謂予不信、無一不知
無幽不燭、無征不信、纖塵不染、相持不下、刑措不用
細大不捐、笑而不答、謔而不虐、秀而不實、學而不厭
香火不絕、邂逅不偶、朽棘不雕、朽棘不雕、心口不一
下落不明、朽木不雕、心神不定、心術不端、洗手不幹
孝思不匱、心神不寧、信守不渝、心術不正、先天不足
嘵嘵不休、小小不言、習焉不察、形影不離、信言不美
下愚不移、險遭不測、現鍾不打、軒輊不分、心照不宣
一筆不苟、欲罷不能、一病不起、一成不變、嚴懲不貸
一塵不到、一塵不染、永垂不朽、遠垂不朽、一成不易
一塵不緇、游盪不羈、一丁不識、一定不易、一定不移
一跌不振、引而不發、言而不信、以防不測、原封不動
一谷不登、一谷不升、一毫不差、一毫不苟、一虎不河
一毫不染、陰魂不散、一介不苟、一介不取、應接不暇
一蹶不興、殷鑒不遠、一腳不移、一蹶不振、一孔不達
一毛不拔、一瞑不視、一暝不視、掩其不備、一錢不名
一竅不通、一錢不值、隱忍不發、雍容不迫、遇人不淑
隱忍不言、饔飧不飽、欲速不達、玉石不分、一絲不苟
一絲不掛、饔飧不繼、饔飧不給、饔飧不濟、一絲不紊
殞身不恤、衣食不周、一事不知、有條不紊、言無不盡
一文不名、一卧不起、一物不知、一文不值、意想不到
言行不貳、言行不符、言笑不苟、影形不離、言行不一
優游不斷、源源不斷、游移不定、要言不煩、一言不發
猶豫不決、源源不絕、怏怏不樂、悒悒不樂、鬱郁不樂
鞅鞅不樂、依依不捨、語焉不詳、怏怏不悅、一字不苟
勇者不懼、用之不竭、與眾不同、永誌不忘、一字不易
言之不預、言者不知、皂白不分、詐痴不顛、債多不愁
至當不易、周而不比、執而不化、質而不俚、卓爾不群
造惡不悛、遵而不失、質而不野、執法不阿、自負不凡
遭逢不偶、眾寡不敵、脂膏不潤、自顧不暇、坐懷不亂
卓乎不群、真金不鍍、詐奸不及、遭際不偶、趑趄不前
自救不暇、遭家不造、招架不住、贊口不絕、自愧不如
坐立不安、只輪不返、只輪不反、卓犖不羈、中立不倚
政令不一、捉摸不定、自命不凡、執迷不反、執迷不返
執迷不悟、執迷不誤、執迷不醒、知命不憂、只騎不反
知情不舉、自強不息、誅求不已、直認不諱、罪人不孥
卓然不群、至死不變、在所不辭、坐視不救、贊聲不絕
遭時不偶、至死不悟、在所不惜、之死不渝、至死不渝
終始不渝、坐樹不言、贊嘆不已、坐卧不安、逐物不還
戰無不克、坐卧不離、坐卧不寧、戰無不勝、知無不言
賊心不死、自信不疑、壯心不已、執意不從、直言不諱
正言不諱、遭遇不偶、惴惴不安、孜孜不輟、知止不殆
孜孜不怠、置之不顧、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諄諄不倦
置之不理、知足不辱、錙銖不爽、隻字不提、孜孜不懈
忠貞不渝

⑶ 宋代端硯的知識

宋代:對端硯實用和欣賞價值兩者並重。一些文人墨客除了用端硯研墨,還喜愛鑒賞端硯、饋贈端硯、收藏以及研究端硯。不少人為端硯著書立說,如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歐陽修的《硯譜》、唐詢的《硯錄》、米芾的《硯史》、高似孫的《硯箋》、蘇軾的《東坡志林》、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蔡襄的《硯記》、葉樾的《端溪硯譜》、無名氏的《端溪硯史》、李之彥的《硯譜》、杜綰的《雲林石譜》,等等都是有關端硯或其它硯的專著。有關贊美端硯的詩文、硯銘更是恆河沙數,舉不勝舉,這里就不一一談及了。

宋代的端硯形制已經比唐代豐富得多。據葉樾《端溪硯譜》記憶:「有平底風字、有腳風字、垂裙風字、吉祥風字、鳳池、四直、吉祥四直、雙棉四直、瓢樣、合歡四直、箕樣、斧樣、瓜樣、卵樣、璧樣、人面、蓮、荷葉、仙桃、鼎樣、玉台、天研、蟾樣、硯、竹節秉硯、硯板、房相樣、琵琶樣、腰鼓、馬蹄、月池、阮樣、歙樣、品樣、琴足風字、蓬萊樣等。據說還有蘇東坡倡導的「嘗得石,不加斧鑿以為硯,後人尋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的天然硯(或稱隨形硯)。

《端溪硯譜》還記載,宣和初御府曾經降樣,提供太上皇書府之用的石硯,要四側環刻海水魚龍,三山神仙,水池則作昆侖狀,左日右月,星斗羅列。還有貨幣硯、桃核硯、太史硯、蘭亭硯、硯字硯、石渠硯……。總之,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端硯已將從純文房四品發展為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工藝品了。當然,絕大多數的端硯是以實用為主,不管硯石質多好,雕刻多麼精美,如不能作研墨之用就不成為端硯了。

宋代的端硯除了十分重視硯石品質及石品花紋,講究硯的形制同時亦十分重視端硯雕工(包括題材、立意、構圖、雕刻)。宋代端硯構圖非常簡煉,圍繞實用,實出主題。其主體部分一般採取深九雕刻,適當穿插淺刀,必要時加以細刻點綴。刻工渾厚,顯得大方、古樸、雅緻,粗中有細,重點突出,玲瓏浮突,各得其所。我們再看清乾隆年間手工精繪的《宋硯譜》(刻硯譜長寬均為31厘米,共計93開,收有宋代石硯49方,保存完好,每冊首頁均鈐有「太上皇帝之玉」、「懋勤殿寶」、「乾隆御覽之寶」、等乾隆五璽。並有「韜齋秘笈」印,可知曾藏於民國初總統徐世昌處)訪硯譜每幀圖均有文字該硯之盡、顏色、形制產地、刻工和題字的字體、釋文等,有的還兼有考證。從宋硯中看到當時鐫字刻銘已很盛行,形製品類繁多,刻工精巧,粗中見細。

岳飛端溪硯:一般來說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喜愛端硯,殊不知叱吒風雲的沙場戰將、抗金英雄岳飛(1103-1142年),在烽火歲月里仍與端硯結下不解之緣、把端硯視為珍寶,並將其刻銘言志。刻硯背面為岳飛的親筆銘文:「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行草大字。硯側鐫楷書:「枋得家藏岳忠開墨跡與銘字相若,此蓋忠弄故物也。謝枋得記。」硯的兩側鐫刻文天祥的銘文:「岳忠武端州石硯向為君直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贈,天祥銘之曰: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岳飛書寫的行草硯銘,渾厚圓潤,氣雄力健,超妙入神;彷彿快劍斫陣,強弩千里;又如天馬脫銜,風馳電掣。正如清康有為曰:」岳鄂王書力斫餘地,非但空次絕人,其功夫亦正不淺也。」其銘文內容精闢,洗煉,寓意深刻。「持堅守白,不磷不緇」之「堅」,即堅實也;「白」者,為潔白,清白也。「磷」乃薄的意思;「緇」刀淄同義。這八個字之義乃出自《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早自乎,涅而不淄。」顧名思義為硯銘,首先是對硯石本身的贊美:「端溪石堅實久磨鋒芒不退;石性純凈無瑕,石質細膩滋潤。」引而言志,其意則言銘者「志節如磐石堅,抗金衛國,還我山河的意志永不可變;操守清白,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

君子以文會友,以藏交友。以友輔仁,以友增智。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友不貴多,得一人,可勝百人;友不論久,得一日,可喻千古;友不擇時,得一緣,可益一世。

⑷ 持堅守白是什心意思

嚴守氣節與操守,清白做人,干凈處世。
「持堅守白,不磷不緇。這一硯銘取自《論語》。
《清人筆記》載:一個文人在文物市場買到了一方硯台,這塊硯台太珍貴了,是岳飛曾用過的,因為上面寫有岳飛的硯銘:「持堅守白,不磷不緇。 」這一硯銘取自《論語》。原文是:「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意思是:不是說很堅硬嗎?怎麼磨,也不會變薄;不是說很純白嗎?就是放進污水裡,也不會染黑。這表明了志士仁人應該具有的氣節與操守。
這塊硯台的珍貴還表現在,它曾輾轉於謝枋得和文天祥的手裡。南宋末年,謝枋得曾與文天祥一起抗元救亡,兵敗被俘後,盡管忽必烈親自勸其在元朝做官,謝枋得仍誓死不從,最後絕食而死。謝枋得生前把這塊珍貴的硯台送給了好友文天祥,文天祥又在這塊硯台上邊留下了自己的硯銘:「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 」
圍繞一塊小小的硯台,串起了三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一句聖人名言,激勵三個名人自強不息。這塊硯台雖然今日已不知所終,但「持堅守白,不磷不緇」的精神卻永遠不會泯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嚴守氣節與操守,清白做人,干凈處世。
事物中總是包含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哪一個能夠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相應的條件。就個人品德修養來說,是追求高尚的道德,還是甘於低俗,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內因在起作用。「持堅守白,不磷不緇」的精神就是一種可以使一個人成為道德高尚者的內因。

⑸ 端硯的來源是怎樣的

硯在我國的文明史上,和紙、筆、墨一樣對傳播文化藝術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硯也是綜合性的工藝品,在文房四寶中最富有收藏價值。就這個意義上說,「四寶硯為首」。硯在秦漢時已經存在,自唐以來,我國出現了端、歙、洮、紅絲四大名硯。以後,澄泥代替了紅絲。四大名硯之所以為人們稱譽,當然有它各自的特徵和優點,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風格。

一、端硯名列中國名硯之首,這是歷史所賦予又為現實所認可的。端硯產於廣東省肇慶市東郊羚羊峽斧柯山和北嶺山一帶,又稱端溪硯。據史料記載,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勞的肇慶人民就開始生產端硯,1952年湖南長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硯和1965年廣州動物公園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硯(現藏廣州博物館),正好印正了端硯問世的歷史。從史料記載來看,唐代中晚期,端硯已被列為貢品。唐代端硯大多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較為單調,以箕形為多,也有八棱形、長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後,端硯開始從純文房用具演變為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實用工藝品。到了宋代,由於文化的發展,端硯的實用價值和欣賞價值並重,文人墨客除用於研墨,還喜愛端硯的鑒賞、饋贈、收藏和研究,如歐陽修的《硯譜》、唐詢的《硯錄》,米芾的《硯史》、蘇軾的《東坡志林》等關於端硯的著述和贊美的硯銘、詩文。硯形也從簡單的箕形、方形到品類繁多,式樣新穎的斧樣、瓜樣、卵樣、兔樣、琴樣等等。宋代端硯構圖簡練、刻工渾重、古樸、雅緻、玲瓏浮凸。北南宋間葉樾《端溪硯譜》明確記載端硯式樣已達49種。清乾隆間手工精繪的《宋硯譜》,收有宋硯49方,亦有詳實的記述。明代,由於社會鑒賞硯台和收藏硯台之風甚盛,端硯在設計、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講究「天然去雕飾」,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豐富的石色、珍貴的石品花紋等稍作人工點綴就創作出天人合一的藝術珍品。在端硯鐫刻硯銘,成為當時風氣,一方藝術價值高的端硯,往往是雕刻、繪畫、詩詞、書法、篆刻等藝術的綜合品。清初,端硯也和其他工藝美術品一樣,達到空前的繁榮,特別是制硯工藝十分雅緻,刻工纖巧,加上附以名人題識,硯銘等作為裝飾,使端硯身價更高。端硯已從實用價值演變為文玩之物,成為欣賞品和珍藏品。

二、豐厚的文化。端硯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國歷代知識分子賦予了端硯豐富的文化內涵,端硯與歷史名人結下不解之緣,歷代文人雅士都把端硯視為珍寶。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得到唐太宗賜給端溪石渠硯,引以為耀;名相狄仁傑把武則天賜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端硯視為稀世之寶,並在硯台上鐫刻銘文寄託忠君愛國和堅貞的精神;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職三年,鐵面無私,公正廉明,離任時「不持一硯歸」成為端州人民至今傳頌的佳話;抗金名將岳飛,在端硯親筆銘文:「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行草大字,以此表明抗金衛國,還我河山的意志和絕不與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決心。端硯自問世以來,不少人專門從事端硯研究。歷代帝王(唐武則天、宋徽宗、宋高宗、清乾隆帝等),名人(柳公權、李賀、褚遂良、劉禹錫,李白、杜甫、米芾、歐陽修、蘇軾、岳飛、文天祥、趙孟頫、唐寅、祝允明、紀昀、吳蘭修、張之洞等等)寫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贊美端硯的詩詞歌賦,硯銘與題跋。文人學士對端硯的產生、發展、變化以及石質石品、製作、使用與收藏均有詳盡的記述和評論。

⑹ 持堅守白、不磷不緇、雖千萬人吾往矣什麼意思

清人筆記》載:一個文人在文物市場買到了一方硯台,這塊硯台太珍貴了,是岳飛曾用過的,因為上面寫有岳飛的硯銘:「持堅守白,不磷不緇。 」這一硯銘取自《論語》。原文是:「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意思是:不是說很堅硬嗎?怎麼磨,也不會變薄;不是說很純白嗎?就是放進污水裡,也不會染黑。這表明了志士仁人應該具有的氣節與操守。
雖千萬人吾往矣,道之所在,勇往直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