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生態紅線
⑴ 什麼叫生態紅線
生態紅線一般指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版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權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限。
(1)堅守生態紅線擴展閱讀:
生態保護紅線標識含義: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態保護紅線標識取自書法和象形文字「山」的意向形,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同時,鮮紅的紅線給人以警示,傳達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安全底線和生命線的本質。整個標識造型開放舒展、色彩鮮明,充分展現了生態保護紅線這一生態保護領域「中國名片」的風采。
⑵ 什麼是生態紅線生態紅線遵循哪些原則
生態 紅 線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創新,是個綜合管理體系,由空間 紅 線、面積 紅 線和管理 紅 線共同構成。
⑶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
生態抄保護紅線的實質是襲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生態保護紅線具有系統完整性、強制約束性、協同增效性、動態平衡性、操作可達性等特徵。具體來說,生態保護紅線可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⑷ 生態紅線的介紹
生態紅線定義:為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據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的保護需求,劃定的需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即《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綱領性技術指導文件。《指南》規定,2014年,中國要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
⑸ 生態保護紅線的簡介
生態保護紅線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制度創新。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自然生態服務功能、環境質量安全、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實行嚴格保護的空間邊界與管理限值,以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生態保護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後,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2014年環境保護部出台《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基線劃定技術指南(試行)》,將內蒙古、江西、湖北、廣西等地列為生態紅線劃定試點 。
⑹ 西藏堅守生態安全紅線有什麼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西藏及四省藏區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從業人員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為生態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嚴守生態安全紅線,保護碧水藍天。」
重要意義:生態安全與「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安全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因此,堅守生態安全紅線,就是為經濟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一個好的生態環境 必然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 反之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更好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 所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看待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堅守生態安全紅線與經濟建設絕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和互補的關系。
⑺ 什麼是生態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對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從而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⑻ 生態環境部採取哪些行動保護生態紅線
自2017年2月中辦、國辦《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國家層面出台了劃定指南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履行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近日,就山西等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環境部指出,按照2018年生態保護紅線工作進度安排,今年將重點開展加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加快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鼓勵地方立法;全面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等四項工作。
生態環境部要求,山西等16省區和兵團生態在劃定過程中,要按照時間要求,倒排工期,有計劃推進各項工作;要精益求精,始終做到科學評估、依法劃定,始終做到精準落圖;要做好部門銜接、規劃銜接、上下銜接、跨區域銜接和陸海銜接五個方面的銜接工作,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准確落地。來源:法制日報
⑼ 為什麼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
您好,領學網為您解答:
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彰顯了我們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對於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作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是一個不斷發展演進的系統。生態紅線是指生態系統在發展演進中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生態系統衰退甚至崩潰的臨界狀態。生態紅線是保證生態安全的底線,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在生態紅線面前,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都必須停止。生態紅線一旦被突破,生態平衡必然遭到破壞,甚至會帶來災難性後果,以後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也往往難以恢復原狀。因此,生態紅線不能觸碰,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影響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是對傳統生態觀的超越。傳統生態觀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和支配,單純把生態資源視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索取對象,毫無節制地開發和掠奪大自然。尤其是在工業化進程中,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手段日益發達、規模空前擴大。但是,這種過度的、不適當的開發利用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人類的地球家園不堪重負,生態危機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嚴重問題。
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需要我們從理念、制度等各個方面著力,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對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和個人堅決追究責任。長期以來,我國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追究不夠嚴格,存在重道德約束輕制度規范、重賠償損失輕排除侵害、重企業責任輕行政主體責任等問題,致使很多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追究。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