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大海上
㈠ 樹藤與海島是什麼意思
樹藤與海島的意思就是海島裡面的樹藤在海中飄揚互相纏繞
㈡ 韓寒電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紹幾部
截至2020年1月,韓寒導演過的電影共有三部,分別是《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
一、《後會無期》
《後會無期》是一部由韓寒擔任編劇及導演,由馮紹峰、陳柏霖、鍾漢良、王珞丹、袁泉、陳喬恩聯合主演的喜劇愛情冒險公路電影,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前路,在他們橫跨大陸的自駕旅途上的傳奇經歷與際遇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的故事。
(2)堅守大海上擴展閱讀
韓寒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退學,後出版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2001年,他出版文集《零下一度》,該書獲得當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2002年,他出版小說《像少年啦飛馳》。2003開始職業賽車生涯。2010年,韓寒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2011年,他出版雜文集《青春》。2013年,他出版《一個:很高興見到你》。
2014年7月導演的《後會無期》在中國內地上映。2017年1月28日,韓寒編劇並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上映。2019年,韓寒導演的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上映。
㈢ 找海員做老公好嗎
我是海員,也是離婚的海員。
海員的工作註定我們在性格上很難再融入社會的環境。所以我知道海員找女人過一生,難,找到的女人帶給她的也是很多辛苦。人生也就那幾十年,卻要用大半的時間來思念,卻不是廝守。
在海上呆久了,我也想在陸地找工作,但是發現年紀大了卻除了航海,什麼都不會。又能做什麼?
愛是單純的,婚姻卻是殘酷的,獨守空房,海員的女人必受的煎熬。冷暖喜樂無人傾訴。
面臨樓主這樣的問題,我把自己模擬成你的那位,我卻想對你提問,請您真心回答,也許你要的答案就會浮現。
1、如果我出海了,甚至在大洋里沒有信號沒有信息數月,你害怕我會永遠消失大海么?如果真消失了,公司送來二三十萬的賠償金,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2、如果我想我們艱苦三五年後我就回來陸地做掉小生意糊口,或是找簡單的工作賺錢,你覺得丟人么?
3、如果我回來後發現我在與人相處的技巧一點都沒有了,甚至性格上出現了偏執或殘缺,您能有耐心幫我慢慢恢復和鍛煉么?在我與人相處時候出現的囧,讓你的朋友和家人嘲笑了,你會覺得很丟你面子么?
㈣ 柳下惠是什麼意思
原指人名:柳下惠,春秋時期人,原名展獲,字子禽,謚號惠,後內人尊稱其為「柳惠」容或「和聖柳下惠」。柳下惠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柳下惠逝世70年後,孟子尊稱其為「和聖」。
引申意義:「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在現代的用語之中,一方面常被理解為男性為人正直、意志堅強之外,另一個則常被笑談或諷刺為男性性無能或者性冷淡。
(4)堅守大海上擴展閱讀:
1、柳下惠是出自一個典故,這個典故是一次很冷一個女子出門突遇暴雨無賴到破廟中躲雨,到了廟中才發現已經有一位男子名叫柳下惠在那裡躲雨,由於天很冷,於是柳下惠就將女子抱在懷里讓她溫暖,一個是乾柴一個是烈火可是他們一晝夜都沒有過激的行為,引申除了一個成語叫做坐懷不亂,而那位正人君子就是柳下惠。
2、《柳下惠》也是一部古裝愛情片,該片由馬崇傑執導。主要講述「和聖」柳下惠人格情操的「坐懷不亂」——在權、利、色的誘惑面前,都做到了「不亂」,最終都守住了道德底線,藝術地展示柳下惠以「和」為特徵的人格魅力。
㈤ 如果明清南北分治,到鴉片戰爭會如何
很多人因為對歷史知識的不熟悉,經常將明朝想像的科技水平更高,而清朝好像非常原始落後。實際上,僅從武器技術來說,明朝與世界的差距一樣非常巨大。清軍的武器雖然落後,但基本上還能勉強跟上時代。明朝手裡雖然看似有一些不落伍的裝備,但從數量和質量考慮,都是不行的。
我們先簡單復盤下鴉片戰爭前後的清軍。他們實際上已經大量使用引進自中亞的土耳其式火繩槍,取代了舊式的近代早期火繩槍。炮兵技術則從16世紀-19世紀水平的武器都有。其中是不僅包括了清初用西洋傳教士督造的火炮,也包括了鴉片戰爭前夕從澳門等地買入的18-19世紀初的產品。由於清軍的兵力薄弱,分散之後難以形成數量優勢,武器的劣勢在歷史上被進一步放大。加上他們本身的中世紀訓練法,無法有效發揮近現代武器的作用。所以在戰爭中是處處挨打。但清軍大部分時候都可以堅守到英軍的炮火准備結束,不會出現敵人剛開炮,士兵就逃跑的窘迫。
反觀末期的明軍部隊呢?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他們其實根本沒有趕上時代的武器發展大潮。
在清朝已經基本普及到民間的火繩槍,在明朝時從未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列裝。很多基層士兵還在使用老式的火門槍作戰。數量不多的火繩槍,就被分散部署在火門槍手中間。何況清朝在面對英軍時,好歹也有中亞的土耳其重型火繩槍。遠比只能用火門槍去硬扛的明軍要優越。紅衣大炮引進。實際上,他們買入的是前一個世紀的武器,而且數量非常有限。基本上一次使用也就幾門。明朝為此特地去澳門請葡萄牙人來幫忙傳授鑄炮與使用方法。但基本上就只有一批人學會,然後集體在登州兵變中投靠了清軍。於是,在後來清軍征服中原與江南的歷史上,一直掌握著巨大的炮兵優勢。明朝過去大量仿製的弗朗機炮,無論大小,都是中世紀後期的歐洲火炮水準。面對紅衣炮這種16世紀才逐步普及的武器來說,基本上是毫無建樹。明軍更是在大規模炮戰中,被清軍的火力打擊崩潰。
所以,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末而不是清朝後期,結果可能比清軍還要難看。因為明軍來僅有可以抵抗一陣子的武器都是少數精銳才少量裝備的精品。他們在日常訓練、後勤保障和其他方面的維護,也都比不上清軍的水平。至於人員與畜力的動員,就差的更多了。
你讓如此無能的軍隊去對付近代後期的西方列強軍隊,基本上被人全場吊打。何況就是這么一支軍隊,在王朝末期輸給了不如後來英軍的滿洲大兵。
㈥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了嗎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初期,二戰中戰功赫赫的麥克阿瑟對裝備陳舊的志願軍頗為不屑,曾揚言要在一個月內全線擊退志願軍,並於1950年聖誕節前佔領朝鮮半島全境。但是他永遠也無法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會為他的狂妄輕敵付出慘重的代價,志願軍在一次戰役之後,迅速通廣長津湖、清川江戰役為代表的二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的圖謀,並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但是美軍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也知道,志願軍不會輕易放他們這么度過水門橋,必然留有後手阻擊部隊。於是往美軍的必經之路上派出了偵查分隊。他們果然在一處山包上發現了志願軍的阻擊部隊,但是已經暴露了的志願軍戰士卻沒發出一槍一彈,靠近看時:
冰天雪地里,第九兵團第20軍第58師整整一個連的百餘名官兵呈戰斗隊形散卧在一條線上,每個人都呈手持武器注視前方的姿態,彷彿時間凝固一般全部凍死在那裡,如冰雕一般……
據戰後統計,美軍海軍陸戰第1師編制人數2.5萬人,戰斗傷亡約7000人,另有凍傷減員7300人;志願軍第九兵團投入長津湖戰役總兵力10萬餘人,傷亡14000人,超過美軍一倍,凍傷減員占總人數32%,嚴重凍傷佔22%。整場戰役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人作戰。這是史密斯在戰後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