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質治理
A. 作為廣州人很關心一個問題,現在珠江的水質如何
珠江污染已造成沿江地區水質嚴重缺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處於珠江口的廣州河段水源污內染異常容嚴重。2007年珠江片的用戶廢污水排放量為184.6億噸,其中入河廢污水量141.3億噸。飲用水源的水質令人擔憂。據調查,目前珠江擔負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質正在下降,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偏低。在流域綜合規劃調查的79 個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其中廣東省2004年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只有67.8%。
B. 廣州珠江污染
近日,「萬人暢游珠江」成了廣州城中熱門話題。
珠江是廣東的母親河,哺育著千萬南粵兒女。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珠江象我國許多大江大河一樣,難逃被高速污染的命運,江面垃圾漂游,江水黑臭油膩,暢游珠江早已成「老廣州」的美好追憶。
近年來,廣州市政府狠下決心投巨資整治珠江,使珠江水質日漸好轉,基本消除了黑臭現象,這一成績有目共睹。但是,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不黑不臭的珠江,不等於可以讓市民暢游。
根據中國政府的《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只有第三類以上的水質適宜人類游泳。廣東省環保局的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珠江廣州河段有7個月達到第四類水質,4月和11月屬於第五類水質,1、2、3月的水質比第五類還差。換句話說,權威部門的監測數據表明,珠江廣州河段至今還沒有哪個時間段達到適宜人類游泳的水質標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廣東是珠江流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也是對珠江排污最多的省份。去年廣東的GDP佔到珠江流域總GDP的79.64%.據介紹,進入廣東的河流基本達到了三類以上的水質,但進入珠江三角洲後,部分河流水質劣於五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僅僅30年前,珠江還是市民游泳的好去處。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江中生物已漸絕跡,江水黑臭油膩。城內「水脈」也漸告斷絕——現在我們在內城已經很難找到一條像樣的河涌了,即使少數的幾條河涌也因臭氣熏天而被封蓋於水泥板之下。人與水之間的親密接觸被無情地封殺,珠江號稱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我們無法擁抱這位母親已經很多年了。
C. 誰能說說珠江的水質情況
珠江流域水質每況愈下
不久前召開的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透露,2004年度內珠江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容182億多噸,其中入河廢污水量139億多噸,珠江三角洲廢污水排放量占總量的52%。
如今擔負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質下降,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偏低。在流域綜合規劃調查的79個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監測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體中的重金屬、無機氮、石油類幾乎100%超標,伶仃洋絕大部分海域水質綜合污染指數達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無機氮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准,營養鹽比例嚴重失衡。
D. 為了更好治理珠江水質,保護環境。市治污公司決定購買10台污水處理設備。現有a,b兩種型號的設備
(1)解:設A型x台,B型y台。
x-y=2
3y-2x=6
解得x=12
y=10
(2)設買A型x台,B型(10-x)台
12x+10(10-x)<回105
12x+100-10x<105
2x<5
x<2.5
因為x要取整數答值
所以x=1、2
所以買A型1台,B型9台
買A型2台,B型8台
E. 關於珠江水質的資料、要很多
程度
2002年全流域廢污水排放量已達172.33億噸,河道水體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Ⅰ類水僅占河流評價長度的0.5%,超Ⅲ(含Ⅲ類水)類水河道也占評價河長的54%.其中,水質污染較嚴重的是南北盤江、紅水河及粵東沿海諸河,珠江三角洲的水污染狀況更讓人擔憂,流域面積僅占珠江流域總面積的5.9%,廢污水排放總量卻達100.91億噸,佔58.6%。據有關部門近年來的資料統計,每年經八大出海口門進入珠江河口的污染物大大超過珠江河口的自凈能力,以致水體無機磷、氨碳含量增加,重金屬和有機污染加重,溶解氧持續下降,導致赤潮頻繁出現,1998年春肆虐於珠江口的赤潮,其規模之大、受災之重達歷年之最。近些年來,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資金治理水環境,但距離治理標准仍然有很大距離。如果上游的水污染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那麼下游珠江三角洲和廣州的水質污染也將長期存在。
范圍
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韓江流域、瀾滄江以東國際河流(不含瀾滄江)、粵桂沿海諸河和海南省,區域總面積65.43萬平方公里,涉及的行政區域有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海南、福建8省(自治區)。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也在珠江流域內。珠江流域是珠江片最大的流域,由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組成,經八大口門注入南海,素有「三江匯流、八口出海」之特徵,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占整個珠江片的69.3%。然而,水資源相對豐富的珠江目前卻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突出問題。原因是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泄入河,致使流域水污染日趨嚴重,造成水質性嚴重缺水,生態環境也嚴重惡化,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廣州的水污染異常嚴重,所排放的廢污水已經佔到整個珠江水系的58.6%。
如果滿意,請採納!
您的採納使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F. 造成珠江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個人企業政府
個人:周圍居民環保意識不夠高,隨意丟棄垃圾,污染水源;
企業:部分工廠企業為減少污水治理成本,偷排污水入江;
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
G. 珠江水質特徵是什麼
珠江流域及附近沿海地區瀕臨南海,北回歸線橫貫珠江流域的中部,屬於濕熱多雨的熱帶、亞熱帶氣候。四季的特點是:春季陰雨連綿,雨日特多;夏季高溫濕熱,暴雨集中;秋季台風入侵頻繁;冬季很少嚴寒,雨量稀少。多年平均溫度在14~22℃之間,年際變化不大。多年平均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問,降雨量分布明顯呈由東向西逐步減少,降雨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分布差異和年際變化大,年平均蒸發量約在1000~1800毫米之間。年平均徑流總量珠江流域為3360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的l/3,約為黃河的6倍,列全國第二位。其中西江2380億立米,北江394億立米,東江238億立米,三角洲348億立米。附近沿海諸河年平均徑流量為1303億立方米;兩者合計約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7%,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的1.25倍。徑流的年內變化與降雨相似,4~9月為汛期,水量約占年總水量的72%~88%。徑流年際變化和地區分布差異也很大,豐水年和枯水年水量之比最大可達6~7倍,還會出現連續枯水年或連續豐水年的情況,引起嚴重的洪災和旱災。
珠江是我國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為O.126~0.334公斤每立方米,僅相當干黃河的l%。但由於徑流充沛,年平均含沙量8872萬噸。據統計分析,每年約有20%的泥沙淤積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其餘80%的泥沙分由八大口門輸出到南海。
珠江流域洪水特徵是峰高、量大、歷時長。造成流域洪水的主要天氣系統主要是峰面或靜止峰、西南槽,其次是熱帶低壓和台風,每年的暴雨洪水多出現在6、7、8月。珠江流域枯水期一般為10月至下年3月,枯水逕流多年平均值為803億立米,僅佔全流域年逕流量的24%左右。西江梧州站枯水期出現的最小流量為720立米每秒,北江角石為130立米每秒,東江博羅站為31.4立米每秒。
珠江口門的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周潮。珠江口為弱潮河口,潮差較小,平均潮差為0.86~1.6米,最大潮差為2.29~3.36米。八大口門漲潮總量多年平均為3762億立米,落潮多年平均值為7022億立米,凈減量為3260億立米。
H. 《廣州珠江河段近年來水質調查報告》
一: 珠江年前河段水質
珠江廣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後航道和黃埔水道,整個河段水環境已受到嚴重污染。近些年,廣州市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業廢水排放實行了「一控雙達標」,200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減少7727.85萬噸;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勢,由於生活污水收集困難,目前處理率只達到約26%,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珠江,成為珠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環境污染使廣州面臨水質性缺水 自「九五」以來,珠江廣州河段水質基本為V類(重度污染)。珠江廣州河段特別是西航道是廣州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之一,以此為水源的西村、石門兩水廠佔全市區供水量的48%,但兩水廠的水源水質只能達到IV類,主要是大腸菌群超標。前航道的車陂、員村水廠,黃埔水道的黃埔水廠,後航道的河南水廠都因水源水質嚴重污染而關閉。隨著南洲水廠的投產,後航道的石溪、鶴洞水廠即將因水源水質問題被關閉。水源地水質問題已成為目前和將來廣州市供水的主要制約因素,水質性缺水正威脅著廣州。
二: 水質受污染原因
原因一
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環保壓力
1, 雖然 廣州工業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2000年廣州市區生活污水排放量達 125萬噸/日, 成為影響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的主導因素。 加上舊城區人口高度密集,污水系統沒有實現雨污分流,市區19條主要河涌充當排污渠,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珠江。
2, 城市污水治理滯後,目前廣州市總污水處理能力62萬噸/日。 與生活污水排增長速度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相對遲緩。「九五」前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7.6%, 到2008年才增長到26.3%。生活污水對珠江的影響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致使珠江廣州河段有機污染突出,並掩蓋了工業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原因二上游經濟快速發展造成污染轉移
雲南、貴州礦藏資源豐富,工業布局為重型結構,主要是耗能大的化工、冶金和采礦工業,糖煙酒次之;廣西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礦藏資源優勢,以有色冶金工業為主,製糖次之;廣東珠江三角洲是全國三大經濟圈之一,人口和產業高度聚集,在佔全國0.3%的國土上,聚集了全國2.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9%的GDP,進出口外貿總額約佔全國的1/3。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廢污水大量集中排放,《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所排廢污水量約佔全國廢污水量的1/8,使得珠江三角洲城市附近水體受到較嚴重污染,這是珠江三角洲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流域經濟將從下游向中上游發展,化工、造紙、電力、食品、印染、建材等污染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上游污染負荷增加、范圍擴大,水污染防治任務將更加艱巨。
原因三投入不足污染控制設施建設滯後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之配套的管網建設、運行都是巨額費用,目前, 基本上是由政府投入,投資渠道單一, 環境保護投資明顯不足。
另外 珠江上游許多城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的生活污水基本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而且區域建設程度不平衡,流域中上游地區不少地市的城鎮污水處理率為零。 生活污水已成為局部水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環境意識薄弱執法力度不夠
目前流域內各省各市對一時的經濟利益與長遠的環境利益的認識還很不足,不能自覺地考慮生產生活行為的環境後果。 環境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尚未形成,常常出現犧牲環境和資源去追求眼前的經濟發展,為獲得短暫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雖然國家已建立了較完善的環保法律 體系,但環保執法力量薄弱, 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個別地方和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存在以權代法、以言代法現象, 使環境管理效力不高; 由於環境執法監督管理能力不足,加之部分企業受利益驅動, 廣東省超標排放廢水或偷排廢水的情況仍較突出,加劇了水環境惡化。
原因五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環境危害成本
工業排污收費標准遠低於內部污染治理成本,更低於導致的環境危害的社會成本,客觀上使超標排污合法化,未能對積極控制污染起到刺激作用。此外,鼓勵和刺激全社會預防污染、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的綜合經濟政策體系遠未形成; 廢水處理等產業沒有走上有利可圖、環境成本內部化的良性循環; 環保行業吸納社會等各方面的資金很少,還處於主要靠政府投資的局面;對超標排污、偷排等處罰過輕。這一切都使高水耗、低效率、高污染、低產出的模式長久在廣東保持了下來。
三: 受污染水對居民的影響
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 」。
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
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來,魚吃水生植物後,又在其體內進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汞、鎘等元素在人體內富集,使人體患病而死亡。
這樣,從水生植物→ 水生小動物→ 小魚→ 大魚→ 人體,形成了一條食物鏈。人體最後成了汞、鎘等元素的「落腳點」。
四: 水污染解決方法
多管齊下管好珠江水污染
改善珠江廣州河段水質,顯然應從污染源治理著手,採取污染源控制—削減—穩定—管理的途徑,實現水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主要對策有:
加強生活污水攔截處理是關鍵。在進一步鞏固工業污染源治理的同時,加大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力度,老城區沿河涌布設截污管(渠)攔截污水,新城區完全實行雨污分流,污水俱進污水處理廠。盡快實施完善廣州市污水處理工程,使污水處理能力在2020年前加大到377萬噸/日。並建議考慮建設大坦沙、獵德、西朗等深度污水處理系統。
調整產業結構,限制污染項目上馬,推行清潔生產和節約用水,減少廢水產生量。
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銜接,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逐步向東南搬遷對水源有污染的企業,關閉不符合「一控雙達標」要求的企業。與廣州流溪河、西航道、沙灣水道、東江北幹流及順德水道等重點水源區保護相結合,建設聯片的水污染控制區、優質水源和生態保護區。
根據有關規劃,盡快實施在石井河源頭約兩萬平方米的沼澤濕地上興建一個集觀賞功能與治污功能於一體的石井源頭濕地公園。利用濕地植物對污水的天然自凈能力,幫助處理石井河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保護源頭水源。並在沿岸種植喬灌、草皮護岸;
在邊灘引種清水型的苦草、金魚藻、輪葉、黑藻類等水生植物,充分吸引水中氮、磷元素。並且在水中投放鰱魚、鱅魚、鯉魚等濾食性的浮游動植物及底棲動物的魚類,多管齊下,凈化水體。整治後的石井河將直接改善石門、西村水廠的取水質量。
加快實施上游流溪河、白坭河增加來水的措施。
西航道枯、豐水期的水質相差較大,主要是上游枯季來水較小。據研究,流溪河挖潛可增加枯水流量至33 /s,對改善西航道水質有較大的作用。近期應加快流溪河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統一調度水庫的運作,增加流溪河上游枯季來水量。
建議加快三座水閘的重建和西南涌、蘆苞涌的清淤整治進程。目前,北江位於三水市的劉寨水閘、西南水閘正准備拆除重建,而蘆苞水閘則進一步加固。三座水閘下游的蘆苞涌、西南涌等進行全面清淤整治,以使河道暢通,為自然引流北江水至西航道創造了條件。引入上游的北江水和流溪河水量挖潛,可以顯著提高廣州市西村、西村及石門三大骨幹水廠的水量、水質。
加強市區河涌整治。改變現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統,逐步改為分流制;在河涌兩岸鋪設截污管道,把河涌截污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並盡可能將處理廠尾水引至河湧上游排放;加強河涌保潔和管理;日常打撈水中漂浮物,不定期進行河涌清淤,防止和制止向河涌傾倒垃圾及工業廢渣;利用潮水漲落自然凈化河涌污水,研究改建現有河涌的擋潮閘,充分運用自動化控制技術,根據潮水漲落特點,靈活調度,納潮沖污。
加強與佛山、南海等周邊城市的共同治理跨境的水污染問題。根據對上、遊河流污染問題調查研究結果制定《廣州、佛山市水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方案確定後將由廣東省政府頒布,廣州、佛山兩市共同聯手實施。
制定和實施分階段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體系。加強水環境治理法規體系建設,依法治理、保護環境。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遵循「控制源頭、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分擔」的原則。
五:整治後珠江河段水質景觀變化
摘自羊城晚報2008年3月25日報:國家環保部昨日公布了今年2月《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其中珠江幹流水質為良好,支流水質為優,珠江廣州河段保持了4類水標准。報告認為,與去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全國七大水系總體水質無明顯變化。
根據報告顯示,2月珠江幹流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15個斷面中,I~III類水質佔80%,IV、V類佔20%,無劣V類水質。
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石油類、溶解氧(DO)。珠江支流水質則為優,12條支流的14個斷面水質類別為:I~III類水質佔92%,劣V類佔8%。主要是流經深圳市的深圳河為重度污染,水質屬於劣V類。
I. 珠江的水質如何
珠江流域水質每況愈下
不久前召開的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會議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回域廢污水排放總量答182億多噸,其中入河廢污水量139億多噸,珠江三角洲廢污水排放量占總量的52%。
如今擔負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質下降,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偏低。在流域綜合規劃調查的79個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監測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體中的重金屬、無機氮、石油類幾乎100%超標,伶仃洋絕大部分海域水質綜合污染指數達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無機氮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准,營養鹽比例嚴重失衡。
J. 珠江近十年水質的污染情況
珠江廣州河段目前以石油類和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石油類、溶解氧、非版離子氨和亞權硝酸鹽等5項,表明了珠江廣州河段的水質污染已從過去的工業污染轉向以生活有機污染為主。
據了解,近年來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劇增,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卻未能滿足要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珠江,其污染程度超過工業污水。同時,流溪河兩岸的禽畜場給水環境也帶來了大量的有機污染物。珠江廣州河段的石油類多年來都屬於主要污染指標,雖然工業污染源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船舶含油廢水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去年,市區河涌水質污染嚴重,主要以石油類和有機污染為主,其中東濠涌、沙河涌、馬涌、西濠涌、棠下涌和紡織涌都屬嚴重污染級,其餘河涌屬重度污染級,市區4個人工游覽湖污染也比較嚴重。另外,廣州市的飲用水質狀況並不容樂觀,西村水廠和石門水廠的溶解氧、氨氮、總磷和亞硝酸鹽均不連續地出現超標現象,水質的有機污染仍然存在。廣州市降水時空差異大,枯水期和豐水期水量相差甚遠,因此枯水期污染物難以稀釋,也導致水質出現超標現象。
廣州市環保局表示,將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建設工程,確保獵德二期、大坦沙三期、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