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對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對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發布時間: 2020-12-13 17:13:54

Ⅰ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1)黃土高原概況:范圍、地勢、地形、植被、位置過渡性
(2)脆弱的環境
①黃土高原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
由黃土本身的特性決定;疏鬆、富含碳酸鈣、垂直節理發達、潛蝕、濕陷;位置的過渡性所致;頻繁嚴重的自然災害
②黃土高原的環境遭到破壞後,恢復相當困難。
(3)尖銳的人地矛盾: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①自然因素:降水、風、地形、土壤、植被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壓縮農業用地,提高土地生產力,建設基本農田
②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③改善草場植被,合理放牧,保護草場
④礦區存好表土,大力復墾
(3)小流域的綜合治理:
①小流域:相當於坳溝或河溝的溝道流域
②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
③治理方針:保塬、護坡、固溝
3、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
①從東向西的變化規律
地形區: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高原←呼倫貝爾高原
降水量:←50毫米←200毫米←400毫米←東西:
遞減
自然景觀: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②荒漠分類:原生荒漠和次生荒漠(荒漠化)
(2)荒漠化的發展:
①歷史時期:盲目墾荒、破壞固沙植被、水源減少
②現代:
4、荒漠化的成因與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地表覆蓋疏鬆的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植被覆蓋率差
人為原因(決定作用):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農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中不重視環保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與自然的協調
整治模式→目標
相協調
(3)治理措施和經驗
生物固沙、沙地飛插、造林種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
1.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成因與治理
黃土高原的氣候、地形、土壤等特點,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礎,在強調人為因素作用重要性的今天,這一點仍然是不能忽略的。當然,通過對現代水土流失的分析,可以認為人為因素所佔的份額要高於自然因素,這一點已經得到科學界的首肯。也正因為如此,教材重點介紹了人為原因對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教材是從植被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開礦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幾個方面,來說明人為因素的影響。
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創造了許多水土保持的措施,不同地區都可以總結出不同的經驗。而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是他們的共同經驗。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已經有幾十年的實踐,許多地區在小流域的基礎上,連片擴大到大、中流域或以縣為單元的大面積治理,取得了水土保持的顯著效果。因此,教材選擇了「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這一內容。
2.歷史時期荒漠化的人為因素

Ⅱ 東北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主要原因是瘋狂開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和採伐森林

有兩種途徑:
生物措施:通過植樹造林,特別是種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強大的根系鎖住水分;如在黃土高原地區開展的大規模的退耕還林。
工程措施: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魚鱗坑、水窖等積水,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
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沖能力,並盡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續治理,才能奏效。

Ⅲ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調理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採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鬆、易容,地表千溝萬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們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地表。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帶走地表肥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向黃河輸送大量的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難。

Ⅳ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氣候、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壞和移動的不合理的生產建設活動,以及其他人為活動,如戰亂等。引發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主要有陡坡開荒、不合理的林木採伐、草原過度放牧、開礦、修路、採石等。

主要措施:
生態環境建設,植樹造林
加強水土保持宏觀戰略研究
提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科技水平
科學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
堅持退耕還林還牧 推廣節灌技術
調整農業結構

Ⅳ 我國水土流失問題及措施

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專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屬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Ⅵ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然後再來談治理黃內土高原的容主要措施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
(2)人為原因:長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3)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修建水庫、打壩淤地
在緩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種草種樹;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林牧用地結構;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應以牧業為主,農林牧相結合,同時要重視發展經濟林木。

Ⅶ 水土流失嚴重帶來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治理措施有哪些

淤積河道、造成農田肥力降低、垮塌滑坡、泥石流等

Ⅷ 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2 選擇合理的耕作方式
經研究,順坡開直溝種植造成的土壤侵蝕嚴重。根據楊一松等人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侵蝕程度的研究,在坡耕地上種植植物籬哺,能將坡地逐步轉變為以植物籬為地埂的梯地。植物籬形成梯地的成本僅為傳統坡改梯的3%一17%,且由於長期耕種與土壤侵蝕,會沿植物籬逐步形成梯坎,最終使坡地變梯田。[3]

3 生物措施
營造農田防護林,提高植被覆蓋率。實踐證明,植被覆蓋率是影響土壤流失最為關鍵的因素,良好植被覆蓋地面水土流失量是自然裸地土壤流失量的1/1 000。且林地凋落物數量明顯減少,森林的上述作用也隨之下降。因此在土地整理過程中,盡量保留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另外,以林促草,推行混交林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3]故此,在地廣人稀、降雨條件適宜、水土流失相對較輕的地區,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

Ⅸ 中國政府近年來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一、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使水土流失成為主要的環境問題。
中國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圍廣、面積大,根據公布的中國第2次遙感調查結果,中國的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k㎡,占國土總面積的37%,其中水力侵蝕面積達165萬k㎡,風力侵蝕面積191萬k㎡。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面積為26萬k㎡,侵蝕形式多樣,類型復雜,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蝕特點各異,相互交錯,成因復雜。土壤流失嚴重,根據統計,中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噸。長江流域年土壤流失總量為24億噸,其中上游地區年土壤流失總量達15.6億噸,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區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多達16億噸。

二、措施:

治理與開發

(一)化學處理

應用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為國際普遍採用的化學處理措施。2003年美國水土保持報道了美國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應用模擬降雨裝置,在多干擾農田中,進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區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後,20kg/h㎡PAM能使農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體顆粒淋失量減少60%,還能減緩60 L/min高強度流水的沖刷侵蝕。在易嚴重侵蝕的地區用PAM處理後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蝕。對初始干土模擬降雨研究發現,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減少86%的地表徑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霧噴施風乾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顆粒處理的土壤更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侵蝕。相信,此項研究對中國應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綜合治理

原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治理與開發相結合。
具體:
1、壓縮農業用地,重點抓好川地、塬地、壩地、緩坡梯田的建設,充分挖掘水資源,採用現代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地生產率,逐步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基本前提)。
2、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3、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超載過牧的地方應適當壓縮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輪封輪牧;
4、復墾回填。
實踐:小流域綜合治理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
方針:保塬,護坡,固溝
模式:工程措施(打壩建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農田,抽引水灌溉)。

(三)生物措施

農業技術措施(深耕改土,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復種)。

Ⅹ 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150萬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流失約50億噸土壤,尤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因此,防止水土流失、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國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過去對水土流失地區,往往強調單一措施,而廣東省興寧石馬鎮近年來採取綜合措施,積極治理水土流失,取得顯著成效。石馬鎮是韓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重災區,區內有27個自然村的耕地和土地,水土流失面積達25.88平方千米;年侵蝕量達40萬立方米,60多萬平方米良田變成沙灘或沼澤地,部分河床高出地面2米,嚴重地威脅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5年以來,他們對水土流失區實施綜合治理和連續治理的方針。一方面抓工程治理,對崩口採取上攔、下堵、中間導等措施;另一方面抓好生物治理的配套,做到工程治理一項,生物治理一項。主要採取針闊葉林間種,林果間種,林竹間種,林草間種的方法,因地制宜,多種經營。為鞏固治理成果,他們強化行政手段,進行嚴重管理。可以割草的半封山區,建立定期開放、定點割草、護林員過目檢查等制度,確保林木不遭破壞。通過這些措施,已使河床降低0.6米,恢復耕地40多萬平方米,大大減少了災害,確保了糧食和經濟作物豐收。如今,石馬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促進生態系統平衡的經驗,已引起省內外專家的重視,並被評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進單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