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苕溪河
㈠ 2011年 世界水日 浙江省的節水宣傳的主題是什麼
浙江省水利廳 2011 年紀念「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安排內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屆「世容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四屆「中國水周」,現將我廳相關宣傳活動安排如下:
一、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水利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精神,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3月22日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辦「嚴格水資源管理,建設生態文明」——紀念2011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活動暨節水宣傳進百校活動啟動儀式、《苕溪運河志》首發式。
二、為加強中小學生水情教育,培養學生愛水、惜水、節水和護水意識,3月22日~28日,省水利廳、省教育廳、省文明辦聯合組織開展「節約用水 由我發起」——2011年「世界水日」節水宣傳進百校系列活動。
三、3月22日在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水資源.水文化」論壇。
四、組織紹興蓮花落節目——《網兜村長---護水村官竺水寶》參加水利部「六五」普法啟動儀式暨水利法制宣傳文藝匯演。
五、水日、水周期間,結合宣傳主題,開展水利水法宣傳進社區活動,將宣傳掛圖張貼進社區宣傳欄。
六、組織翻印、發放和張貼水利部主題宣傳畫。
七、製作宣傳資料、宣傳紀念品。
㈡ 湖州五一大橋下面是什麼河
是東苕溪河。
望採納,謝謝!
㈢ 湖州東面的河叫什麼
太湖
㈣ 苕溪河誰知道
發源於安吉縣的西苕溪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系。然而,因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河道沿岸部分土地毀損比較嚴重、水環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2004年8月,安吉縣作出了開展西苕溪綜合治理的決定,提出建設生態西苕溪,建成藍色走廊,改善兩岸環境,在適應生態縣建設需要的同時,把西苕溪打造成促進安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黃金水道」。
冬日的西苕溪趙家上段水面波光粼粼、魚翔淺底,勤勞的農民正在河道里疏浚採集砂石,確保河道的暢通。過去曾經受過洪澇災害之苦的村民潘金亮笑逐顏開:集中采砂保護了河道,也保護了我們的家園。他還指著岸邊壘起的麻石、打下的木樁說:「這都是我們自己乾的,有了這堅實的堤岸,我們再也不會像1999年6·30洪水來時在船上度日了。」縣水政監察大隊的小吳接過話來:多次的經驗和教訓讓群眾明白,只有科學疏浚,才能保證河道暢通、百姓生活的安心。合理有效開采河道黃砂是綜合治理西苕溪疏浚工程的關鍵。國土和水利部門根據河道整治的需要,編制出黃砂資源的保護與開發規劃,劃定了禁采區和限采區,探明可開采黃砂蘊藏量後,結合工程建設的需求,有計劃、有秩序地依法開采,探索出了一條「以河養河」的新路子。
為修復自然生態,保護西苕溪,安吉縣首先在生態脆弱地區的梅溪鎮開展小流域治理,建設基本農田2000多公頃,營造水保林、種草、經濟林1萬公頃。同時,在西苕溪上游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營造防護林19萬畝,並將數萬公頃林地劃為生態公益林,5年內禁伐天然闊葉林,嚴控林木採伐量,著力建設綠色生態屏障,著力改善兩岸生態環境。經過努力,西苕溪整治初見成效:放眼浦江源頭,兩岸的40多萬畝林區樹木蔥郁、瓜果飄香,喬、灌、草、果多層次生態恢復措施,大大減輕了泥沙對河道的侵蝕。
針對公路、城鎮建設帶來的水土流失,安吉縣還從抓「水土保持方案」人手,凡對植被造成破壞的工程必須執行「三同時(同時設計、施工、使用)一方案」。否則,視為非法工程。去年,一條省級公路一標段無「方案」施工被水利部門依法制止,此事在當地起到了典型教育的作用。以此為契機,安吉縣對每個水電站進行「水資源論證」,從水質、生態、效益等11項指標考核人手,科學配置水利資源,使綠水青山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讓生態西苕溪露出了微笑。
㈤ 苕溪的污染情況
苕溪運河區是浙江污染僅次於甬江的河流,據1989年的水質監測資料,苕溪運河區的污染河長占評價河長的33.7%,即有三分之一的河段達不到地面水環境質量三級水以上的水質標准。苕溪運河流經的湖州、嘉興二市,也是浙江工農業生產較發達的地區之一。
杭嘉湖地處平原河網地區,水環境容量小,流速緩慢,復氧自凈能力較差,而且平原河網,河道縱橫交錯,污染物隨水流互相擴散,更加重了河流的污染程度。
苕溪運河區以有機污染為主,運河的污染重於苕溪,西苕溪重於東苕溪。主要污染河段為運河的杭州段、嘉興段,西苕溪的湖州段,長興港的長興及旄兒東港的楊家埠等河段。主要污染物質是溶解氧、化學耗氧量、氨氮、汞等。運河拱宸橋的氨氮,極值高達50毫克每升,超標49倍,且長年溶解氧為零;運河嘉興段的匯龍橋,化學耗氧量極值高達28.2毫克每升,超標3.7倍;西苕溪的范家村,汞的極值高達0.0063毫克每升,超標5.5倍。
㈥ 苕溪的水利概況
東苕溪也是浙江洪害嚴重的河流之一。全長151公里,自南而北蜿蜒於杭嘉湖地區的西部,左依崇山峻嶺,右接平原低地,居高臨下,勢如建瓴。控制洪水得宜則水利興,失控則杭嘉湖並受其害。
杭嘉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唐代就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① 的說法,現在是浙江主要商品糧基地之一,而杭州更是全浙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東苕溪安瀾與否,對杭嘉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發展關系重大。
自古及今,杭嘉湖水利以治苕為急務,代不乏人,史不絕書,留下了南湖、北湖和西險大塘等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但歷代治標者眾,治本者鮮,加之圍湖墾種,堤塘失修,每遇山洪暴發,往往湖溢塘決,洪水一瀉數十百里,釀成巨災。
建國以來,針對東苕溪河流特性,採取「上蓄、中分、下泄」的治理方針,統籌規劃,標本兼治,上游興建一批大、中、小型水庫,中游改造南湖、北湖,全線加固西險大塘,下游興辦導流入湖(太湖)工程,同時改建增建沿溪涵閘,發展機電排灌,建設農田圩堤。而今東苕溪干支流已初步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攔、滯、御、導、排的防洪體系,為減輕杭嘉湖平原的洪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苕溪發源於天目山北坡,上游崇山峻嶺,溪行山谷間,為山溪性河流;安城至梅溪,河道坡勢由陡轉緩,屬過渡性河段;梅溪以下為平原河流,白雀塘橋以下為東西苕溪會合後的尾閭。西苕溪幹流長139公里,流域面積2268平方公里。
西苕溪中上游安吉縣是著名的「竹鄉」,竹林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1/4,年產商品竹佔全國商品竹總量的1/10,農田主要分布在西苕溪兩岸;下游長興縣、湖州市郊區,平原廣袤,河道密布,是杭嘉湖「魚米之鄉」的組成部分。
西苕溪除主源西溪外,較大的支流有南溪、遞鋪港、渾泥港、曉墅港、和平港。幹流安城以下,山勢逐漸展開,分布有斷續河谷小平原,開始築堤防洪。左岸梅溪至霅水橋間有小溪口、港口、午源渡、胥倉橋等四個口子,分流為泥橋港、姚家港、陳橋港、里塘港、深大港、午源渡港、胥倉港等7條水道(原有11條,已淤塞4條),分泄洪流,經長興平原排入太湖。到1989年尚有泥橋港(小溪川)、胥倉港、霅水橋港存在,其餘均已淤塞。由於這些水道和縱橫交叉的分割,形成了為數眾多、環水築堤的區,大的萬余畝,小的數十畝。
建國前,西苕溪防洪單一憑藉堤,區規模小,堤線長,防洪負擔重,防洪能力很低,歷史上災患頻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流域治理,上攔下泄,聯並,堤防整修加固,河道清障、浚拓,防洪能力有較大提高。到80年代末,沿西苕溪兩岸大堤達到1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沿支流及分洪河道兩岸的內達到5~1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水利為要務,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在東、西苕溪上游先後興建青山、賦石、老石坎、對河口等15座大中型水庫。中下游截彎取直,新建南、北湖分洪閘,興建排澇機埠,加固圍堤,開挖導流港;加固加高西險大塘,對苕溪進行全面整治,災害明顯減少。
表3-14 苕溪流域大中型水庫 水庫所在地集水面積(平方公里)總庫容(億立方米)大型賦石安吉縣3312.18老石坎安吉縣2581.15老虎潭安吉縣1100.9968對河口德清縣148.71.16青山臨安市6032.15合溪長興縣2351.11中型大河口安吉縣18.50.105天子崗安吉縣24.80.1851鳳凰水庫安吉縣39.50.2112四嶺餘杭區710.2854里畈臨安市830.204水濤庄水庫臨安市580.2888泗安長興縣1080.5二界嶺長興縣22.70.123和平長興縣20.20.1146
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位於浙江省安吉縣天荒鎮大溪村,接近華東電網的負荷中心,距上海、南京、杭州分別為175、180、57公里,離500千瓦瓶窯變電所34公里。電站前期准備工作於1992年6月啟動,1994年3月1日正式動工,1998年1月第一台機組投產,工程總投資73.77億人民幣,經過八年奮戰,於2000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產。天荒坪電站是我國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同類電站單個廠房裝機容量最大、水頭最高的一座;也是亞洲最大、名列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電站。電站樞紐主要包括上水庫和下水庫、輸水系統、中央控制樓和地下廠房等部分組成。電站上水庫位於海拔908米的高山之巔,是利用天荒坪和擱天嶺兩座山峰間的千畝田窪地開挖填築而成,並有主壩和四座副壩及庫岸圍築,整個上水庫呈梨形。大壩為瀝青混凝土斜牆土石壩,最大壩高72米,平均水深42.2米,庫容量885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西湖。電站下庫位於海拔350米的半山腰,是由大壩攔截太湖支流西苕溪而成。有「兩岸青山出平湖」之美稱,當地人稱「龍潭湖」。最大壩高95米,總庫容877萬立方米。電廠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屬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廠,年發電量31.60億千瓦時,年抽水耗電量42.86億千瓦時。
青山水庫,位於東苕溪幹流南苕溪上,臨安縣青山鎮附近,壩址以上集水面積603平方公里,占東苕溪流域面積的26.6%;總庫容2.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76億立方米,是治理東苕溪水患的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和養魚;與下游堤防、分洪區等聯合運用,保護杭州市和臨安、餘杭、德清、桐鄉等市、縣100萬畝農田,208.4萬人口的防洪安全;設計自流灌溉10萬畝,電站裝機4×500千瓦。
對河口水庫,位於東苕溪支流余英溪中游對河口村,集雨面積148.7平方公里,為余英溪流域面積的77.2%,總庫容1.1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6040萬立方米,是治理東苕溪水患的又一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下游防洪標准為20年一遇,直接保護東苕溪導流以西農田10萬畝,間接保護導流以東農田32萬畝,並提高杭長鐵路、104國道和武康鎮的防洪能力;灌溉受益4.4萬畝,電站裝機1680千瓦。水庫處於避暑勝地莫干山腳下,亦名「莫干湖」;庫區山水相映,風景清麗,旅遊資源豐富。四嶺水庫,水庫位於北苕溪支流太平溪上游、餘杭縣雙溪鄉,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的中型水庫。1964年12月動工興建,196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77年擴建,1988年底建成。水庫集水面積71.6平方公里,防洪標准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水位80.81米、相應庫容2344萬立方米,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83.91米,相應的總庫容為2854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644萬立方米。主壩為非溢流漿砌塊石重力壩,壩頂高程84米,壩頂長196米,最大壩高44.5米。副壩為溢流式漿砌塊石重力壩,最大壩高19.5米,溢流段為開敞式溢洪道,堰頂高程79.5米,寬71.9米,最大溢流量1507立方米每秒。泄洪洞斷面3米×3.5米,進口底高程64.0米,最大泄量128立方米每秒;輸水洞供灌溉、發電之用。水庫防洪保護面積10萬畝,灌溉受益2.5萬畝,發電裝機1280千瓦。
賦石水庫,水庫建於西苕溪主源西溪上,壩址在安吉縣賦石村下游,集雨面積331平方公里,總庫容2.18億立方米,正常庫容0.996億立方米,是治理西苕溪水患的又一項大型水利骨幹工程。水庫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與老石坎水庫聯合運用,可使下游19萬畝農田的防 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灌溉受益12萬畝,發電裝機3×1250千瓦。
天子崗水庫,水庫建於渾泥港分支泥河上游,是安吉縣的一座中型水庫,壩上集水面積25平方公里,約占渾泥港流域面積286平方公里的8%,壩高13.8米,總庫容175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915萬立方米,1956年10月動工,1958年5月建成。
大河口水庫,水庫建於渾泥港分支沙河上游,是安吉縣的一座中型水庫,壩上集水面積19.6平方公里,占渾泥港流域總面積的7%,壩高23.7米,總庫容101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631萬立方米。大河口原為小(一)型水庫,1964年1月動工,1965年竣工。1972~1981年進行擴建後升為中型水庫。
和平水庫,水庫建於支流和平港上游,是長興縣的中型水庫,壩上集水面積20.2平方公里,約占和平港流域總面積95平方公里的20%,壩高20.5米,防浪牆高0.9米。總庫容1146萬立方米,正常庫容493萬立方米。1957年12月動工,1960年12月基本建成。原為小(一)型水庫,1980~1981年經擴建升為中型水庫。
㈦ 杭州餘杭區苕溪河水質可以游泳嗎不會有血吸蟲吧
根據現在的水質狀況來看完全可以放心游泳
㈧ 誰有餘杭鎮通濟橋的修復歷史資料。
通濟橋: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的餘杭通濟橋俗稱大橋,位於餘杭鎮西北,橫跨苕版溪,三孔石拱橋,全長權50米,高9.6米,寬8.8米,中孔跨度15.4米,邊孔各12.6米,在橋墩逆水面砌出寬2米,長、高約6米的分水尖。橋墩上各有溢洪洞,以備天目來水猛漲泄洪之用。據清嘉慶《餘杭縣志》載:「漢熹平年間造,名隆興,五代重建改名安鎮,宋紹興十二年復建改通濟,元末毀,明洪武元年重建,正統間加石欄,清初多次修繕。」 抗日戰爭之前,橋上兩邊挑築出屋,開設店鋪,淪陷時遭日寇焚毀,橋面破壞。解放後屢經整修加固,橋兩側增置護欄,橋面加鋪水泥,1985年重修加固,護欄上置石獅。 通濟橋河段是東苕溪河道較嚴重的束窄段,因其嚴重阻水使餘杭鎮水位壅高危及西險大塘的安全。2002年4月開始,在保留原橋的前提下,通濟橋左岸進行擴孔及上下游堤防退堤工程,拓寬33米,屆時該橋全長將達到83米,洪水通過能力將達到「百年一遇」標准。
㈨ 苕溪河水質可以游泳嗎不會有血吸蟲嗎
不要到河裡游泳,一是不安全,二是對水有污染,三是,河水裡有多種寄生蟲,血吸蟲一般藏在田螺內,不會暴露在河水裡
㈩ 浙西北古生代沉積岩低山丘陵區(Ⅱ)
本區位於浙江的西北部,西靠江西、安徽,北接江蘇,東連浙北平原,東南鄰金衢盆地的西北緣,大致以蕭山-球川斷裂為界,與浙東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丘陵區相鄰,是我省古生代沉積碎屑岩和碳酸鹽岩最主要的分布區。據地貌形態及岩石特徵可進一步劃分為西苕溪丘陵河谷、天目山-莫干山火山岩中低山、建德-富陽古生代砂岩低山丘陵和開化-淳安古生代泥岩碳酸鹽岩低山丘陵4個小區。
(一)西苕溪丘陵河谷小區(Ⅱ1)
主要包括安吉縣和長興縣,區內地形起伏平緩,地貌類型由丘陵、泗安盆地和西苕溪河谷3部分組成。本區母質類型多樣,土壤性狀各異,丘陵海拔多在200~300m間,山體低矮渾圓,山脊平緩,溝谷發育,主要由古生代砂岩、石英砂岩和晚古生代灰岩組成,主要土壤類型為黃紅壤、粗骨土和油黃泥;在丘陵與平原(或盆地)結合部,發育2~3級階地,其上出露更新世紅土,土壤類型以棕黃筋泥和亞棕黃筋泥為主;泗安盆地以非石灰性紫礫岩、砂岩為主,成土則為非石灰性紫礫土、非石灰性紫砂土;西苕溪河谷沖積平原沉積物以河漫灘相粉砂、泥為主,形成的土壤主要為培泥砂田、泥質田。
(二)天目山-莫干山火山岩中低山小區(Ⅱ2)
包括安吉、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地貌類型以海拔500m以上的中、低山為主,山嶽高峻,脊線分明。第四紀地層不完整,岩性以晚侏羅世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為主,尚有少量燕山晚期的花崗岩出露。區內生態環境較好,氣候溫冷,垂直差異大,熱量偏少,雨量偏高,土壤垂直分帶明顯,海拔500~600m以上為黃壤,土體較淺,有機質含量豐富,其下穿插分布有粗骨土和黃紅壤。
(三)建德-富陽古生代砂岩低山丘陵小區(Ⅱ3)
分布於常山-建德-富陽一帶,地貌類型以低山及丘陵為主,山體呈北東-南西向展布,中部的千里崗一帶海拔相對較高,主要山峰海拔均在1 000m左右,山脊狹窄,脊線起伏,地形坡度較陡。岩性以砂岩、石英砂岩為主,其間零星散布的晚古生代灰岩純度高,岩溶發育。桐廬新登一帶則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土壤類型以黃紅壤為主,黃壤分布於500~600m以上的山地,土壤基本肥力較好,增產潛力較大。
(四)開化-淳安古生代泥岩碳酸鹽岩低山丘陵小區(Ⅱ4)
分布於開化—淳安—臨安一帶,地貌類型以低山及丘陵為主,山體呈北東-南西向展布,山脊平緩,溝谷發育,多為寬緩「U」形谷。本區是本省碳酸鹽岩分布最廣的地區,可分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碳酸鹽岩和晚古生代碳酸鹽岩兩類,前者主要分布於常山—淳安—臨安一帶,灰岩純度不高,常有鈣質泥岩、硅質岩等夾層產出,為Ca、Mg、P、Cu、Zn、Mo、As、Cd、Cr、Ni、U、V、Ag等元素的高異常帶;後者零星分布於桐廬、杭州等地,灰岩純度高,岩溶發育,多形成溶洞、溶斗、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地貌景觀。本區土壤類型以黃紅壤為主,其次為石灰(岩)土,黃壤分布在500~600m以上的山地,水稻土零散分布於各溪流谷地和山壠緩坡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