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論文
㈠ 高一地理關於地質災害論文範文800_1000字,急用啊
範文一:甘肅省城市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甘肅省境內泥石流、滑坡發育的基礎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條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鬆散土石和突發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條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肅地處黃土高原區,境內主要以黃土為主,而黃土由於結構疏鬆,孔隙大,滲透性強,具強壓縮性和自重濕陷性,垂直節理發育,特別是極為發育的順坡向卸荷節理,使邊坡穩定性降低,易發生滑坡和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積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沖刷,源源不斷地為泥石流提供固體物質。 通過計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強度和危險度,將城市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危險等級。經過對甘肅省災害防治歷史和治理現狀的研究,提出存在問題,得到泥石流、滑坡災害的發展趨勢,強調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據對城市的分級,危險度高的Ⅰ級和Ⅱ級的城市應採取治理體系為主,預防體系和管理體系為輔的綜合控制對策;危險度不高或較低的Ⅲ級和Ⅳ級的城市應採取預防體系與管理體系為主,治理體系為輔的控制對策;對於威脅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規模巨大的泥石流溝則採用躲避對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規劃的最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重點治理。對於不同類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
範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具及其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進展
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進展
目前,國內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於探究國土和城市規劃、地籍測量、農作物估產、森林動態監測、水土流失、地下水資源管理〔4〕和礦產資源勘查〔10〕、潛力評價及開發〔11〕等眾多領域。GIS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摘要:
(1) 地質災難評價和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建立地質災難空間信息管理系統[12,13,14,管理地質災難調查資料,顯示並查詢地質災難的空間分布特徵信息,評價地質災難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難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出減輕和防治地質災難的辦法,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地質災難進行猜測〔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對香港地區的滑坡災難進行歷史滑坡編錄,分析滑坡的時空分布特徵和動態和靜態環境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滑坡災難風險進行評價和危險區域劃分〔17〕。
(2) 地質災難的危險度區劃評價
由於各種地質因素本身的不確定性,以及地質因素之間相互功能的復雜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礎地質環境資料前提下,利用GIS對這些基礎資料進行有效地處理來提高數據的可靠性,通過選取合適的評價猜測指標〔18〕,運用恰當的數學分析模型〔19,20,21〕,對探究區進行地質災難危險性等級的劃分,從而為地質災難的管理及防治和預警決策提供依據。
(3) 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
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時空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專家系統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專家知識和空間目標的事實推理判定災難的危險度〔22〕。二者的結合將使專家經驗得到推廣,減少野外和室內手工作業工作量,使區域地質災難的動態管理成為可能。
4 結語
(1)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了多種學科領域,從比較簡單的、單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統發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綜合性信息系統,並向多媒體GIS、智能化、三維、虛擬現實及網路方向發展,新興的地理信息系統將運用專家系統知識,進行分析、預告和輔助決策。
(2)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具,從專業開發工具的組成結構上,可以歸納為集成式GIS、模塊化GIS、組件式GIS和網路GIS等幾個主要類別。其中組件式GIS在系統的無縫集成和靈活方面具有優勢,代表了GIS系統的發展方向。
(3)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災難探究中的應用方興未艾,尤其在地質災難評價和管理、地質災難的危險度區劃評價和GIS和專家系統的集成應用方面進展很快。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㈡ 需要一篇關於中國滑坡泥石流得原因、分布及措施得一篇小論文800字 急求!
(1)山地 (2)400 (3)二 (4)西南 (5)多山、坡陡或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降水多或降水多暴雨專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屬察學生讀圖能力 (1)從圖上看,泥石流、滑坡多發地區集中分布在高原、山地,主要有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橫斷山脈、秦嶺等地形區。所以填: 山地 。 (2)泥石流、滑坡多發地區主要分布在圖中400年降水量線以東地區,這一地區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降水量多,加上這一地區處於山區,泥石流發生較多。所以填:400 。 (3)根據泥石流、滑坡發生地區的位置,發生泥石流、滑坡發生地區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像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橫斷山脈、秦嶺等地形區主要分布在第二階梯,所以填:二。 (4)根據方位判斷,泥石流、滑坡多發區主要位於西南地區,所以填:西南。 (5) 泥石流、滑坡多發地區集中分布在高原、山地,這一地區降水量都超過400毫米,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多山、坡陡或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降水多或降水多暴雨的地方容易發生泥石流和滑坡災害。
㈢ 誰能提供一篇八字門滑坡的論文,或者是八字門滑坡的數據·····
不知都
㈣ 求一篇有關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論文
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研究動機、目的 泥石流作為山區城鎮常見的 地質災害,是一種含有大量固體 物質的特殊洪流 (高濃度的液相、 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體物質特 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 發 性、破壞性極大、運動快速、歷 時短暫等特點,且具有強大的侵 蝕、搬運能力 等自然屬性,其是 以沖撞(擊)、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對 其流經路途上的各種城鎮設 施進 行破壞,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 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 泛和嚴重, 對人類生產生活場 所、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工程、 礦山等造成嚴重損失。當前, 我 國山區城鎮泥石流問題十分突 出,且災情相當嚴重。因此,分 析山區城鎮泥石 流災害及其成 因,對於加強城鎮泥石流的防治 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山區城鎮;泥石流;災 害;成因 研究方法 採用調查研究,通過資料整 理出數據 研究內容 一、泥石流的相關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 洪水將含有 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 釋後形成的洪流, 由懸浮著粗大 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 粘稠泥漿組成。 在適當的地形條 件 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 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 性降低,飽含水分 的固體堆積物 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 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世 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 狀況地區的自然 災害,是山區溝 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 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 石塊的介於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 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 多伴隨山區洪水 而發生。 它與一 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 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 其 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過 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壞 力。 (二)泥石流的類型 即:(1)按水源補給分為:冰 川型、降雨型;(2)按溝谷形態分 為:溝谷型、坡 面型;(3)按物質 組成分為:泥石流、泥流、水石 流;(4)按結構流變分為:黏性(容 量為2.0~2.3t/m3)、稀性(容量為 1.5~1.8t/m3)、過渡性(容量為 1.8~2.0t/m3);(5) 按規模大小分 為: 小型(一次泥石流總堆積量 <10萬m3)、 中型(10萬~50萬 m3)、 大型(50萬~100萬m3)、 特大型(>100萬m3)。 二、泥石流對城鎮的危害 泥石流是鬆散固體物質在降 雨、冰雪融水、庫壩潰決等水動 力作用下沿較陡 坡度的溝道或斜 坡高速流動的現象,流動過程中 夾帶的大量泥沙、 石塊等具有強 大的沖擊力和破壞力,往往對其 流經路途上的各種城鎮設施造成 毀滅性的破壞。
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論文
網路文庫客戶端 免財富值下載文檔
1/3
(1)由於泥石流具有強烈的破 壞力,其可沖毀城鎮「堅固」的設 施,如樓房、工 廠、橋梁、供水 供電設施、公路、鐵路、高壓線 路、車輛、堤壩、電線桿等與之 遭遇的固定設施和活動目標, 從 而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 全。 如甘肅舟曲 2010-08-07暴發 泥石流,水毀農田1417畝,水毀 房屋307戶、5508間,進水房 屋 4189戶、20945間,機關單位辦 公樓水毀21棟,損壞車輛18輛。 (2)由於泥 石流中挾帶著大石塊及 樹乾等雜物, 其會使橋涵堵塞導 致泥石流體超越排洪堤外 溢等引 發次生災害,致使泥流大范圍淤 埋、淹沒和推毀城鎮設施和居 民,造成重 大的人身傷亡事故。 如2011-05-11,廣西全州鹹水鄉 洛江村廣坑槽屯一採石場爆 發泥 石流,工棚的工人來不及躲避, 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 10人失蹤。 (3)如泥石流規模較大 時,泥石流體可穿越主河形成攔 河壩,受阻河水在壩上游 形成堰 塞湖,導致沿河城鎮被淹沒;而當 壩體發生潰決時,強大的特殊洪 流,會 對下游城鎮及各種設施形 成水毀災害,如沖毀下游房屋、 道路及農田等。(4)由 於泥石流中 有固體物質, 當泥石流中的固體 物質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則會造 成漫 流改道,沖毀或淹沒下游各 種設施。(5)擠壓主河道。泥石流 沖出的大量泥沙使 堆積扇不斷擴 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險灘,有礙 通航,並將主河逼向對岸,使對 岸 遭受嚴重沖刷,造成山坡失 穩,危害各種目標。 研究結論 三、山區城鎮泥石流災害形 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 備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時間 內有大量水的來 源和有一定坡度 的利於集水集物的溝狀地形三個 基本條件, 人類工程活動也是誘 發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災害形成的客觀條 件 即:(1)地形地貌條件:地形 地貌可為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提供 勢能條件,並可 為其提供充足的 固體物質來源條件。(2)鬆散物質 來源條件,如易於破碎的岩層 表 面、斷層皺褶發育、斷層密布 等,還有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 失,開山采礦、采 石棄渣、老泥 石流堆積等,這些則為泥石流的 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 源。 (3)水源條件,如強度較大的 暴雨、積雪的強烈消融、水庫的 突然潰決等,致使 溝床、溝側的 大量堆積物運動,都有可能導致 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二)城鎮發展缺乏合理規劃與 防災意識淡薄 當前,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 增加和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特 別是隨著山區經 濟與建設的蓬勃 發展,人口增長迅速,城區的建 設范圍也在日益擴大,但由於部 分山區城鎮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指 導,如把房屋等建築物修建在低 窪處、溝道邊、 溝道內等泥石流 嚴重危險區, 或是把房屋建在泥 石流通道。 再加上部分城鎮缺乏 一定的防災意識,在城鎮建設上 缺乏配套的防災意識,致使泥石 流發生時,給城 鎮居民造成了重 大的災害。 (三)誘發泥石流的人為因素 隨著山區城鎮人口增長,城 鎮經濟發展與城鎮規模擴大,人 類在泥石流溝下 游與泥石流爭地 的同時,也不斷向溝上游爭地和 破壞。一方面,不適當的削坡、 毀林開荒、 開山採石、 隨意排放 采礦棄土和棄渣、 陡坡開荒種 地、 大量砍伐森林、
2/3
開山修路、 過度放牧以及不 合理的城鎮建設等活動日益增 多,極大的改變了地表 原有結 構,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 失加劇,促進泥石流活動性增 強,加劇了 滑坡、泥石流災害的 發生。另一方面,環山而建的引 水渠因滲漏而誘發滑坡,甚 至直 接誘發泥石流。與此同時,隨著 城鎮人口的不斷增長,由於管理 不善和人們 對亂挖亂開和亂砍伐 等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 導致人 為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或加劇 了泥 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結束語 總之,當前我國山區城鎮泥 石流問題十分嚴重,對城鎮設施 的破壞巨大,且 威脅著城鎮居民 的生命安全,嚴重影響了山區城 鎮的經濟發展,因此,應重視對 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論述 了泥石流的災害及其成因,希望 能對泥石流的防 災工程有一定的 啟示作用。
自己整理去吧!嘻嘻
㈤ 有沒有人提供幾個好的關於滑坡災害的論文摘要!各方面關於滑坡的就行...謝謝了
這個不是網路一下就知道了,還在這里問,呵呵,或者直接找在線的論文就OK了
㈥ 1500字論文,寫一個關於自然災害(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或者火災的預案 急啊請各位大佬幫幫忙
1、氣候原因:乾旱、洪水、台風、泥石流等與此有關。 2、地球板塊活動:地震 3、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破壞:乾旱、洪水、台風、泥石流等與此有關。 4、部分地方官員沒有盡職,災害提前預警不足。
㈦ 防災減災小論文 內容介紹自然災害成因(地震、山體滑坡、凍雨等),人們對災害的正確應對措施或預防方法。
出多少錢?
㈧ 以泥石流和滑坡為主題的論文,1000,高一地理
提供資料以供參考!!
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研究動機、目的
泥石流作為山區城鎮常見的地質災害,是一種含有大量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高濃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體物質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發性、破壞性極大、運動快速、歷時短暫等特點,且具有強大的侵蝕、搬運能力等自然屬性,其是以沖撞(擊)、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對其流經路途上的各種城鎮設施進行破壞,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對人類生產生活場所、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工程、礦山等造成嚴重損失。當前,我國山區城鎮泥石流問題十分突出,且災情相當嚴重。因此,分析山區城鎮泥石流災害及其成因,對於加強城鎮泥石流的防治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山區城鎮;泥石流;災害;成因
研究方法
採用調查研究,通過資料整理出數據
研究內容
一、泥石流的相關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後形成的洪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於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過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壞力。
(二)泥石流的類型
即:(1)按水源補給分為:冰川型、降雨型;(2)按溝谷形態分為:溝谷型、坡面型;(3)按物質組成分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結構流變分為:黏性(容量為2.0~2.3t/m3)、稀性(容量為1.5~1.8t/m3)、過渡性(容量為1.8~2.0t/m3);(5)按規模大小分為:小型(一次泥石流總堆積量<10萬m3)、中型(10萬~50萬m3)、大型(50萬~100萬m3)、特大型(>100萬m3)。
二、泥石流對城鎮的危害
泥石流是鬆散固體物質在降雨、冰雪融水、庫壩潰決等水動力作用下沿較陡坡度的溝道或斜坡高速流動的現象,流動過程中夾帶的大量泥沙、石塊等具有強大的沖擊力和破壞力,往往對其流經路途上的各種城鎮設施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1)由於泥石流具有強烈的破壞力,其可沖毀城鎮「堅固」的設施,如樓房、工廠、橋梁、供水供電設施、公路、鐵路、高壓線路、車輛、堤壩、電線桿等與之遭遇的固定設施和活動目標,從而嚴重危害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甘肅舟曲2010-08-07暴發泥石流,水毀農田1417畝,水毀房屋307戶、5508間,進水房屋4189戶、20945間,機關單位辦公樓水毀21棟,損壞車輛18輛。(2)由於泥石流中挾帶著大石塊及樹乾等雜物,其會使橋涵堵塞導致泥石流體超越排洪堤外溢等引發次生災害,致使泥流大范圍淤埋、淹沒和推毀城鎮設施和居民,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如2011-05-11,廣西全州鹹水鄉洛江村廣坑槽屯一採石場爆發泥石流,工棚的工人來不及躲避,被泥石流掩埋,致使12人死亡,10人失蹤。(3)如泥石流規模較大時,泥石流體可穿越主河形成攔河壩,受阻河水在壩上游形成堰塞湖,導致沿河城鎮被淹沒;而當壩體發生潰決時,強大的特殊洪流,會對下游城鎮及各種設施形成水毀災害,如沖毀下游房屋、道路及農田等。(4)由於泥石流中有固體物質,當泥石流中的固體物質堵塞了其流通道路,則會造成漫流改道,沖毀或淹沒下游各種設施。(5)擠壓主河道。泥石流沖出的大量泥沙使堆積扇不斷擴大,形成通航河道的險灘,有礙通航,並將主河逼向對岸,使對岸遭受嚴重沖刷,造成山坡失穩,危害各種目標。
研究結論
三、山區城鎮泥石流災害形成的原因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水的來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於集水集物的溝狀地形三個基本條件,人類工程活動也是誘發泥石流的因素之一。
(一)泥石流災害形成的客觀條件
即:(1)地形地貌條件:地形地貌可為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提供勢能條件,並可為其提供充足的固體物質來源條件。(2)鬆散物質來源條件,如易於破碎的岩層表面、斷層皺褶發育、斷層密布等,還有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采礦、採石棄渣、老泥石流堆積等,這些則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3)水源條件,如強度較大的暴雨、積雪的強烈消融、水庫的突然潰決等,致使溝床、溝側的大量堆積物運動,都有可能導致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二)城鎮發展缺乏合理規劃與防災意識淡薄
當前,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隨著山區經濟與建設的蓬勃發展,人口增長迅速,城區的建設范圍也在日益擴大,但由於部分山區城鎮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指導,如把房屋等建築物修建在低窪處、溝道邊、溝道內等泥石流嚴重危險區,或是把房屋建在泥石流通道。再加上部分城鎮缺乏一定的防災意識,在城鎮建設上缺乏配套的防災意識,致使泥石流發生時,給城鎮居民造成了重大的災害。
(三)誘發泥石流的人為因素
隨著山區城鎮人口增長,城鎮經濟發展與城鎮規模擴大,人類在泥石流溝下游與泥石流爭地的同時,也不斷向溝上游爭地和破壞。一方面,不適當的削坡、毀林開荒、開山採石、隨意排放采礦棄土和棄渣、陡坡開荒種地、大量砍伐森林、
開山修路、過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城鎮建設等活動日益增多,極大的改變了地表原有結構,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加劇,促進泥石流活動性增強,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災害的發生。另一方面,環山而建的引水渠因滲漏而誘發滑坡,甚至直接誘發泥石流。與此同時,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長,由於管理不善和人們對亂挖亂開和亂砍伐等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導致人為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或加劇了泥石流的危害。
研究心得
四、結束語
總之,當前我國山區城鎮泥石流問題十分嚴重,對城鎮設施的破壞巨大,且威脅著城鎮居民的生命安全,嚴重影響了山區城鎮的經濟發展,因此,應重視對泥石流的防治。在本文中,論述了泥石流的災害及其成因,希望能對泥石流的防災工程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㈨ 現代道德是處於滑坡還是爬坡討論文
現代道德是處於滑坡還是爬坡討論文按照你的要求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