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人心

治理人心

發布時間: 2020-12-11 21:06:36

㈠ 當一個高高在上的人,變得越來越接地氣。代表什麼

應該是有調查了解,掌握實際情況,敢於說出實情,可以引起重視,得到廣泛的支持,有內助於問題的容解決,成為事情除弊向好開端,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我們通常會感受到一些事情,與聽到的,看到的不一樣,如:被就業,被平均?這些為公眾熟悉的用語,反映出公眾對真實情況的了解和探討!

電視上一些「高大上」的形象,為什麼無法征服觀眾,就是因為天上有地下難找。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種感覺!

接地氣是一種通俗的形容。能趕上的,跳起來能夠到的,有根植的一些人與事。比如:租購同權,這事如何落實,這是「同權」如何「接地氣」,需要落實的細節,規定與流程,看得到、摸得到!而不是僅僅是幾個成功的案例!

接地氣是指久違了的傳統工作作風。比如:現在落實的長者飯堂,就是很接地氣的惠民敬老政策,這種傳統的得人心的做法就是接地氣!形容從天上又回到地面喲!

接地氣應該是有為能乾的一種舉措。比如:廣州的河涌治理,用科學治水方式,具體事務「河長」負責制,得到群眾的擁護,比起以前只做表面功夫而言,群眾稱之「接地氣」!

㈡ 天下大亂,人心浮躁,怎麼治理

治的是善,違了天道,強壓失德,官迫民反。

㈢ 更振奮人心的詞語有哪些

踔厲風發 踔厲:精神振奮,言論縱橫;風發:象刮風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氣奮發。

蹈厲奮發 蹈:踩,引伸為做,實行;厲:猛烈,迅疾;奮:振作;發:激勵。精神振奮,行動迅猛。

奮發蹈厲 奮:振作;發:激勵;蹈:踩,引伸為做,實行;厲:猛烈,迅疾。精神振奮,行動迅猛。

鼓舞人心 鼓舞:振作,奮發。振奮人們的信心。增強人們的勇氣。

歡欣鼓舞 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激昂慷慨 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精神抖擻 抖擻:振動,引伸為振作。形容精神振奮。

慷慨激昂 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慷慨激揚 激揚: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意氣昂揚。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正氣。

勵精圖治 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摩拳擦掌 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一鼓作氣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

意氣風發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象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振奮人心 振奮:振作奮發。使人們振作奮發。

擦拳抹掌 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同「摩拳擦掌」。

踔厲奮發 形容精神振奮,鬥志昂揚。

砥節勵行 指磨礪操守和品行。砥,磨練。勵,振奮;振作。

㈣ 網路治理關鍵是要凝聚人心嗎

網路治理看上去是治網,本質上是做人心的工作,這意味著要更好遵循社會治理的規律,內最大限度凝容聚人心。

不管是贊許鼓勵還是批評打壓,是客觀深刻還是偏頗膚淺,都要用心甄別、辯證對待。屬於學術問題的,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積極加以引導;屬於思想認識問題的,要溫和寬容、團結轉化;屬於政治問題的,就要針鋒相對地斗爭。贏取人心,才是輿情應對的根本目標。來源:人民日報

㈤ 李世民這人厲害在哪裡

李世民這個人厲害在他籠絡人心的手段,他的心狠手辣和他的高瞻遠矚。雖然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但是從實際上講李世民才是為唐朝打下基業的那一位皇帝。李世民擁有一個開國皇帝應有的氣質和特點。李世民能征善戰,聰明伶俐,有政治頭腦。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2位皇帝,李世民作為皇帝的那段時間,被稱為“貞觀之治”,可見李世民治理國家的手段不是一般皇上可以比的。李世民手下多名大將為他出生入死,為當皇帝手腕強硬,治理國家井井有條。接下來我簡單講一講李世民厲害的這三點。

三、李世民高瞻遠矚,治理國家井井有條

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明君。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呈現了盛世之狀,也被史學家稱為“貞觀之治”。李世民為唐朝的後世繁華打下了基礎,在貞觀之治之後又有了開元盛世。

㈥ 社會是人心的反映,為什麼霧霾難以治理

暫時沒有什麼好辦法治理霧霾。
霧霾村來源來看主要還是燃煤電廠,鋼廠,化工廠。回雖然答媒體上主要針對汽車,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汽車比較好治理而已。現在汽車實行限號基本上把這方面能夠採取的措施已經做到頭了。在深化下去只能禁止汽車了,可惜就算是禁止汽車其實也是沒用的,該來的霧霾一樣還是會來。因為你總不能不發電吧?工廠全部關閉?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治理污染排放,加強排污環保措施的投入。可是這必然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現在國內的工業實體產業利潤基本上已經被盤剝到了最極限的懸崖邊上了。很可能只是一個百分點的利潤損失都很可能導致整個工業基礎轟然崩潰。這可是比什麼傳說中的金融危機厲害千萬倍的災難。社會產業利益調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這些東西也只能慢慢來。 揮之不去的霧霾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有危害美國進口普衛欣京.東有效減少霧霾的吸入。

㈦ 自治法治德治三者之間的關系

認清鄉村治理規律,把握「三治」辯證關系

認清鄉村治理規律,關鍵是認清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在農村社會關系網中的地位,處理好黨的基層組織與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正如《條例》所強調的,「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應當加強對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黨的基層組織「加強對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既體現了「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的時代要求,又體現了「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使命擔當。前者要求確保發展的政治性和長久性,後者要求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就是在黨的基層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前提下,發揮好農村自治組織的主導作用、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以及個體成員的主人翁作用,實現各治理主體間相互平衡、相互支撐、相互制約。

認清以上規律,正是把握「三治」辯證關系的關鍵。要把握「三治」統一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一根本要求,必須以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領導作用為根本前提;要把握「三治」結合不是自治、法治與德治的簡單加總和隨意組合,而是因時因地制宜,激活整體功能、系統功能的復雜過程;要把握自治是法治和德治的基礎,法治是自治和德治的保障,德治是自治和法治的補充。

把好自治方向,為法治德治打下堅實基礎

自治是法治和德治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部分農村地區存在的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村霸」等現象,正是由於基礎不牢所導致的結果。因此,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必須首先打牢這個基礎,而打牢這個基礎的關鍵就是加強政治建設,把好自治方向。

突出政治建設,嚴格執行黨的意志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新時代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農村基層組織作為聯系黨和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層組織;黨的意志是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開展工作的行動指南,是必須緊緊圍繞的理論核心。嚴格執行黨的意志,落實相關政策要求,才能使農村社會緊跟國家發展步伐。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嚴格執行黨的意志,關鍵是要做到「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維護核心」,就是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不斷提高政治能力,這是把握自治方向的根本保證;「服務中心」,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各項任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這是把握自治方向的物質保證;「凝聚人心」,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了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切實參與到農村社會治理各環節,這是把握自治方向的民心保證。

突出政治功能,發揮「能人組織」作用

就農村社會而言,「能人」是比普通村民擁有更多知識、經驗、聲望或關系資源,在村內影響力較大的成員,黨員是「能人」的主要組成;而「能人組織」則是在村內影響力較大的組織,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無疑是影響力最強的「能人組織」。「能人組織」和「能人」是決定社會發展尤其是制度變革的關鍵主體,也往往是發展和變革成本的主要承擔者。農村「能人組織」和「能人」作用發揮得如何,決定著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效果。

在鄉村治理體系構建過程中,黨的農村基層組織主要應從三方面發揮其「能人組織」功能:一是突出政治功能,把自身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一功能源自中國共產黨的無產階級政黨屬性以及黨的執政地位。二是繼續發揮自身作為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參與農村治理,改變了過去「皇權不下縣,縣下行自治」的狀況,促成了農村社會網與外界、特別是政權的相互交流,為法治在農村的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充分發揮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自身及其黨員引導農村社會發展方向、制度選擇以及變革的作用。作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關鍵,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肩負著為廣大農民群眾謀取幸福的歷史重任,因此,要不斷提升組織力,在選擇既定的情況下,以「能人組織」的身份和廣大農民群眾一起沿著既定的道路前進,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㈧ 概括朱熹在哲學思想及政治治理方面的主張 親幫幫忙吧

哲學思想:
理氣論
朱熹繼承周敦頤、二程,兼采釋、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朱熹所謂的理,有幾方面互相聯系的含義:①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他認為理比氣更根本,邏輯上理先於氣;同時,氣有變化的能動性,理不能離開氣。他認為萬物各有其理,而萬物之理終歸一,這就是「太極」。②理是事物的規律。③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准則。朱熹又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即總萬理的那個理。「太極只是一個理字」。太極既包括萬物之理,萬物便可分別體現整個太極。這便是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每一個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為它存在的根據,每一個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氣是朱熹哲學體系中僅次於理的第二個范疇。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狀、有跡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鑄成萬物的質料。天下萬物都是理和質料相統一的產物。朱熹認為理和氣的關系有主有次。理生氣並寓於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後,屬第二性。
動靜觀
朱熹主張理依氣而生物,並從氣展開了一分為二、動靜不息的生物運動,這便是一氣分做二氣,動的是陽,靜的是陰,又分做五氣(金、木、水、火、土),散為萬物。一分為二是從氣分化為物過程中的重要運動形態。朱熹認為由對立統一,而使事物變化無窮。他探討了事物的成因,把運動和靜止看成是一個無限連續的過程。時空的無限性又說明了動靜的無限性,動靜又是不可分的。這表現了朱熹思想的辯證法觀點。朱熹還認為動靜不但相對待、相排斥,並且相互統一。朱熹還論述了運動的相對穩定和顯著變動這兩種形態,他稱之為「變」與「化」。他認為漸化中滲透著頓變,頓變中滲透著漸化。漸化積累,達到頓變。
格物致知論
朱熹用《大學》「致知在格物」的命題,探討認識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在認識來源問題上,朱熹既講人生而有知的先驗論,也不否認見聞之知。他強調窮理離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窮其理。朱熹探討了知行關系。他認為知先行後,行重知輕。從知識來源上說,知在先;從社會效果上看,行為重。而且知行互發,「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論
在人性論上,朱熹發揮了張載和程頤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觀點,認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專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無缺的;「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有善有不善,兩者統一在人身上,缺一則「做人不得」。與「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有聯系的,還有「道心、人心」的理論。朱熹認為,「道心」出於天理或性命之正,本來便稟受得仁義禮智之心,發而為惻隱、羞惡、是非、辭讓,則為善。「人心」出於形氣之私,是指飢食渴飲之類。如是,雖聖人亦不能無人心。不過聖人不以人心為主,而以道心為主。他認為「道心」與「人心」的關系既矛盾又聯結,「道心」需要通過「人心」來安頓,「道心」與「人心」還有主從關系,「人心」須聽命於「道心」。朱熹從心性說出發,探討了天理人慾問題 。他以為人心有私慾,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慾而存天理」的主張。朱熹承認人們正當的物質生活慾望,反對佛教籠統地倡導無欲,他反對超過延續生存條件的物質慾望。
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政治治理方面:
(一)講求格物致知之學;

(二)罷黜和議;

(三)任用賢能。在奏章中鮮明表達了他的反和主張。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