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退化治理
Ⅰ 為什麼要綠色中國
考慮到中國過去和當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從環境角度看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新模式。該規劃強調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同時還制定了能源效率、自然資源管理以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這種模式與本研究中提出的綠色發展概念是一致的,即經濟增長擺脫對資源使用、碳排放和環境破壞的過度依賴,通過建立新的產品市場、技術、投資和改變消費行為來推動增長。
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視角看,中國都應該重視綠色發展,原因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技術機遇使得綠色發展不僅有可能成為現實,而且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潛在推動力。綠色發展如果取得成功,它將能夠創造新的創業機會、刺激技術創新,並有可能使中國的朝陽產業具備全球競爭力。
第二,綠色發展能夠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更不用說拉動增長。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治理環境惡化與資源枯竭的成本佔GDP的比重接近10%——空氣污染佔6.5%,水污染佔2.1%,土壤退化佔1.1%.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仿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綠色發展有助於解決一系列特定行業問題,如能源安全、城市宜居性、農業產出和基礎設施約束。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使國內供電緊張,推高了煤炭價格,增加了中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如果相關政策不變,到2030年,中國必須進口75%的石油和50%的天然氣(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
第四,考慮到商品價格的上升和波動,降低生產活動的資源密集度將會提升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內價格免受國際價格波動的影響。
第五,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做出重要貢獻。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盡管它的累積排放量遠低於美國,但中國的年人均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且,中國或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二十年,按一些指標來衡量,中國的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高,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雖然中國的能源效率提高速度較其他任何國家都快,但它仍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進一步說來,中國憑借自身的諸多優點和優勢能夠繼續保持進步。第一,中國領導層已對綠色發展達成了共識,而且政府具備很強的執行能力;第二,中國城市化率相對較低,投資佔GDP比重較高,這使得資本存量能夠迅速周轉,新舊技術更替的速度也比較快,因此能夠避免與舊建築物和老化基礎設施相關的鎖定成本;第三,作為綠色產業和技術的新參與者,中國可以迅速達到當前發達國家的能力水平;第四,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有利於其快速實現規模經濟;第五,中國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的創新步伐將加速;第六,中國具備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生物氣體和頁岩氣資源,這使得其在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提高能源安全上可以有很多選擇。
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能源、水、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價格問題,目前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既不能反映能源使用導致的負外部性,也不能反映其真正的稀缺價值。第二個相關障礙是在處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問題時過度依賴行政機制。由於缺乏市場化機制,政府被迫進行決策,但往往顯得有些武斷,有時甚至是力度過大。同時,其他一些關於環境保護的財政和管理激勵措施要麼薄弱,要麼就是實施力度不夠,因此污染依然嚴重,溫室氣體排放始終降不下來。
此外,綠色發展戰略還將面臨政府內部實施和激勵措施方面的約束,也面臨從現有增長、出口和投資模式中獲利的企業及其員工的反對。雖然能夠帶來可觀的長期利益,但在短期它會與一些經濟目標產生沖突,例如在實現五年規劃的就業和工業目標方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為了推動綠色發展和控制環境惡化與碳排放,政府必須干預以確保經濟和環保有效,市場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創新對於推動綠色增長是絕對必要的,因此,政府應該允許新市場進入者以及創新型企業引進高素質人才,為創新培養條件。新市場進入者能夠刺激競爭與創新,比如電動車生產不應該僅依賴於傳統汽車製造商。一旦這種公共政策在某一綠色行業刺激了民營企業的發展,關注點就可以轉移至下一個先鋒產業。
在發展綠色產業的早期階段,政府應該抱著「放水養魚」的心態。在綠色企業的形成時期,政府可以為它們提供臨時減稅、財政補貼、劃撥用地優惠政策以及低於市場水平的融資。然而,一旦這些企業站穩腳跟,這樣的政策優惠就必須撤銷。同時,如果這些企業不能形成明顯的國際競爭力,也應該取消這種財政支持。
Ⅱ 為了水土保持我們可以做哪些措施
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而修築的各項工程設施,包括治坡工程(各類梯田、台地、水平溝、魚鱗坑等)、治溝工程(如淤地壩、攔沙壩、谷坊、溝頭防護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等)。
2、生物措施
指為防治水土流失,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採取造林種草及管護的辦法,增加植被覆蓋率,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的一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3、蓄水保土
指以改變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或增強土壤有機質抗蝕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
開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自然規律,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項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戰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必要途徑;水土保持工作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規律認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體現。
(2)土壤退化治理擴展閱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組織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單位有計劃地對水土流失進行治理。在水力侵蝕地區,應當以天然溝壑及其兩側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
在風力侵蝕地區,應當採取開發水源、引水拉沙、植樹種草、設置人工沙障和網格林帶等措施,建立防風固沙防護體系,控制風沙危害。國家鼓勵水土流失地區的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水土流失進行治理,並在資金、能源、糧食、稅收等方面實行扶持政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有計劃地對禁止開墾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耕地進行治理,根據不同情況,採取整治排水系統、修建梯田、蓄水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地區的集體所有的土地承包給個人使用的,應當將治理水土流失的責任列入承包合同。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可以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個人或者聯戶承包水土流失的治理。對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水土流失的治理實行承包的,應當按照誰承包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簽訂水土保持承包治理合同。承包治理所種植的林木及其果實,歸承包者所有,因承包治理而新增加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
國家保護承包治理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承包治理合同有效期內,承包人死亡時,繼承人可以依照承包治理合同的約定繼續承包。企業事業單位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必須採取水土保持措施,對造成的水土流失負責治理。本單位無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治理,治理費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業事業單位負擔。
Ⅲ 保護環境的人有什麼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保護環境其內容主要有:
(1)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否則人類會加速滅亡!
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Ⅳ 如何治理桉樹的危害
桉樹的危害??你指什麼?桉樹有什麼危害?
這篇是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白嘉雨關於桉樹的文章,桉樹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桉樹原產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我國引種桉樹已有11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我國南方速生豐產林的戰略性樹種,桉樹和楊樹、松樹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速生樹種。桉樹具有適用性強、生長快、輪伐期短、病蟲害少、萌芽更新快等特點,我國現有桉樹人工林230萬公頃,約佔全國人工林總面積的8%。社會上傳言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桉樹林內「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甚至傳言「桉樹有毒」等等,我們作為桉樹科技專門研究機構,願意就此做出科學客觀的說明。
關於桉樹生態影響問題的說明
(一)桉樹不是「抽水機」
科學研究表明,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乾重),松樹需要消耗1000升水,相思、黃檀、香蕉、咖啡需要800升以上,而桉樹只需要510升。可見,桉樹的水分利用效率很高。由於桉樹生長快,總的用水量可能會比其他樹種多一些,但並不構成危機,例如,桉樹在雷州半島的年水分蒸騰總量只佔年降雨量的1/3左右,蒸騰+蒸發量為1000-1100毫升/年,遠小於年降雨量1500毫米,不會造成地下水減少。並且,中澳合作項目「桉樹與水」研究結果表明,雷州半島桉樹林夏季對地下水的補給是明顯的,具有一定的水源涵養作用。
(二)桉樹無毒
以下事實可以證明桉樹不但是無毒的,而且還可以被動物和人類直接利用。澳大利亞的動物考拉(樹袋熊),生活在桉樹林中,專吃按樹葉為生,如果桉樹有毒,動物能吃嗎?此外,澳大利亞從南到北到處都是桉樹林,各大城市的飲用水源的涵養林基本上都是桉樹,澳大利亞人從未反映過桉樹林區的水源不好,更不要說有毒了。再有,桉樹有一種副產品——桉葉油,從桉樹葉中提取出來的一類天然化合物,是用於化妝品和葯品的原料,很多喉片中即含有桉葉油成份。
(三)科學經營桉樹,不會造成地力衰退
所有人工林樹種,由於實行集約經營,都會造成一定的肥力減低,因為人工林生長快,密度大,吸收的礦物營養多,再加上一些地方農民將枯枝落葉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這很正常。是不是土壤肥力下降了,土地就荒廢了?沒有那麼嚴重。關鍵是科學管理,補充養分,採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麼就補什麼,問題就解決了。
附表:桉樹與其它作物吸收和帶走的礦質營養量比較
物種 吸收量(公斤/公頃/年) 帶走量(公斤/公頃/年)
N P K N P K
尾巨桉
(巴西) 76 6 43 15 1.5 18
馬占相思
(中國) 307 10 110 50 3 18
玉米 160 30 150 40 8 38
橡膠 312 33 163 16 3 12
椰樹 90 14 150 40 7 100
咖啡 110 9 120 40 3 48
註:數據來自澳大利亞John Davidson教授
上表說明,桉樹無論是吸收還是帶走的礦質營養量,較其他作物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說,桉樹會導致嚴重的土壤退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以湛江地區為例,成立於1954年的雷州林業局,種植桉樹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面積70萬畝,90%都是桉樹人工林,照某些人的說法,這里的土地早該荒廢了,恰恰相反,這里的林地越來越好,桉樹人工林的產量一代更比一代高,70年代前的生長量只有0.3立方米/畝.年,現在達到1.5立方米/畝.年,這是為什麼,就是依靠科技,一是使用了桉樹新品種;二是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三是現在當地老百姓燃料問題解決了,枯枝落葉回歸土壤,因此桉樹越種越好。
(四)按樹林下同樣具有生物多樣性
由於桉樹林是一種人工生態系統,又是集約經營的純林,其生物多樣性比自然生態系統肯定簡單多了,但決沒有到「地上不長草」的程度。據華南農大謝正生等在雷州半島5個不同地點桉樹林下調查結果,採集到桉樹林下植物種類共計61科127屬150種,證明桉樹人工林對雷州半島的森林植物多樣性並未造成降低。福建長泰岩溪林場洪長福等對漳州尾巨桉林下植被調查表明:林下植被共有29科49屬53種,同樣說明「桉樹底下不長草」是沒有依據的。
在桉樹的原產地澳大利亞,桉樹林中動植物資源豐富,走進按樹林隨處可見到袋鼠、鳥類和爬行動物,地上則有茂密的灌木和雜草。
個別情況下,按樹林下植被很少,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桉樹種得太密,林下無陽光,營養競爭激烈,造成植被稀少;二是有些地方在造按樹之前本身就沒有植被,桉樹長起來了,只能說明桉樹的適應性強;三是人工撫育強度太大,除草及時,高度集約經營,導致沒有雜草。
桉樹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桉樹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首先可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從種苗、造林、營林,到木材採伐、加工利用全過程中,均可產生就業機會。據估計,每公頃桉樹人工林可產生直接就業職位4人。同時,在桉樹豐產林項目實施過程中,使農民學會了現代營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
桉樹為社會創造財富。桉樹木材廣泛用於製造漿紙、人造板工業、房屋建築、傢具製造、園林綠化等。桉樹的經濟效益豐厚,種植桉樹的經濟回報率是目前很多產業中最高的之一,因此,華南地區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主或個體戶紛紛投資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
科學種植桉樹,還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首先,桉樹人工林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營造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並使造林地區的小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雷州半島過去是赤地千里,環境惡化,森林覆蓋率只有8%,1954年開始大量營造桉樹人工林,現有桉樹近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稱為南亞熱帶重要的農業大市。
Ⅳ 誰能幫我記住地理高中所有的常識啊.... 這要高考了 急啊啊啊啊 啊啊
地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島嶼
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山脈喜馬拉雅山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長的河流長江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系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
最大的峽谷西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峽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最長的人工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801公里,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湖泊鄱陽湖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氣候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和亞熱帶,南部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部分地區則靠近寒帶。
地理位置中國位於東半球,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上海
我國南北溫差
領土面積廣,南北跨度大;
冬季溫差顯,北棉南穿夾;
夏季普高溫,南北差不大;
青藏東秦淮,零度等溫劃。
最寒在一月,高溫七月夏。
106、我國降水和干濕地區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乾旱;
東南至兩北,降水呈遞減。
年降水量變,南小西北顯;
八百等降線,秦淮藏東南①。
干濕地區言,降水蒸發聯;
濕潤八百南,二百西乾旱;
半濕與半干,四百分界線;
長白小興安②,亦屬濕潤焉。
①秦淮藏東南,秦嶺一淮河至西藏東南邊緣一線。
②長白小興安,長白山、小興安嶺地區。
107、大陸風向與溫度、濕度的關系
東風多濕西風干,南風吹暖北風寒;
東南風吹濕多溫,西北風來干又寒。
108、我國四季氣候特點
(1)春季
風和日暖,少雨天干;
飛沙揚塵,氣象萬千。
(2)夏季
烈日當頭,風雲多變;
高溫重濕,陰雨連綿。
(3)秋季
秋風送爽,天高雲淡;
雨過天涼,霜霧多見。
(4)冬季
朔風怒號,萬里雪飄;
寒海滾滾,地凍堅牢。
109、我國氣候主要特徵
大陸季風強,影響區域廣;
年際變化大,雨熱同期旺。
第二特徵有,復雜又多樣。
地形千百態,氣候受影響。
110、災難性天氣對農業的影響
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種秧苗難保全。
北方春旱難播種,南方伏旱摘秧難。
夏季台風多成災,房倒屋塌糧減產。
若遇寒潮霜凍早,莊稼未熟已枯乾。
111、我國主要河流①
河流眾多豐水量,水能巨大世界響。
外流江河分三路,大多東入太平洋。
黃河含沙世界首,綜合治理日加強;
華北海河短而廣,五大水系扇形張;
淮河皖蘇流域廣,東入黃海南入江。
亞洲第一長江長,「黃金水道」多河港;
東北邊境黑龍江,支流松花江通航;
華南珠江大流量,主幹西江船來往;
橫斷山區巨能藏,最大河流瀾滄江。
西藏雅魯藏布江,水豐南入印度洋。
京杭運河南通航,世界人工河最長。
西北額爾齊斯河,唯一注入北冰洋。
此外閩江與錢塘,位於福建和浙江。
Ⅵ 環境綜合治理板報資料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污染概述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我們生命的搖籃是地球母親。地球母親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貴的是它有生命,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親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著它的兒女,我們在地球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幸福地成長。我們為什麼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為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氧氣,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她是一位關心兒女,愛護兒女的好母親。
然而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顧地球母親的身體,工廠亂排放污水,煙囪冒著濃濃黑煙,亂砍伐森林樹木,亂浪費資源等等。破壞了地球周圍的大氧層,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茂密的森林變得狼狽不堪,蔚藍的天空變得灰暗,碧綠的青山變得光禿,泥石流、森林火災、動物絕跡、水源嚴重缺乏,一連串的災害接踵而來,已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難以承受。而我們面臨的確是地球毀滅的現實。啊!實在太可怕了,到那時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將如何生存?
我們已經看到了嚴重的後果,我們能任其毀滅嗎?不能!我們人類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們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地球了,這是可喜的,這樣可以延長我們地球母親的壽命,使她越來越年輕,身體越來越壯。在地球毀滅的前一夜,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們要來保護、愛護地球,要來綠化、美化地球,使我們的地球母親永遠年輕。
我再來問個問題小朋友,地球到底會不會毀滅呢?這就要看我們怎掩蓋胡她了,如果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她的話,相信她會永遠年輕的。
Ⅶ 土壤重金屬污染特點,防治方法(簡答題) 請仔細回答
重金屬污染的主要特點:污染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隱蔽性、無法被生物降解,並內可能通過食物鏈不斷地容在生物體內富集,甚至可轉化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對食物鏈中某些生物產生毒害,或最終在人體內蓄積而危害健康。
治理方法及特點:包括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化學治理及農業治理方法。工程治理效果徹底、穩定,但實施復雜、治理費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生物治理實施簡便、投資少,對環境破壞小,但是治理效果不理想;化學方法治理效果和費用都適中,但容易再度活化;農業治理方法易操作、費用低,但是周期長、效果不顯著。
綜上,根據不同的污染項目特點及對治理效果、周期及經費要求,應選擇最適宜的治理方法.化學穩定化治理的方法往往存在不能確保治理效果長期穩定性的問題,但目前比較受關注的分子鍵合修復技術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它將成為一種集治理效果好、費用低和治理周期短為一體的優選治理方法。
Ⅷ 土嚷石墨化改造如何進行
如果你的問題是土壤石漠化如何改造,以下是參考意見。
石漠化是我國西南地區乃至國際生態環境劣變的一類特殊類型.是荒漠化在喀斯特地貌環境中的突出表現。國家在「十五」計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推進南方地區喀斯特石漠化綜合治理,必須把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放在首位,已把石漠化提到了國家目標的高度。石漠化治理已成為當前貴州省各級政府部門的主要政策趨向,並成為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岩溶山區土壤生態環境問題將是直接關繫到我國岩溶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扶貧攻堅計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科學問題。因此,開展土壤石漠化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可以預料,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南方喀斯特地區土壤科學問題的研究應著重圍繞於土壤因子與其他生態因子間的相互作用展開,其核心內容是研究岩溶山區土攘與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岩溶山區土壤與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穩定性與土壤儲存、轉化和運輸功能等方面研究工作。建立喀斯特地區土壤質量指標休系和培肥技術措施,豐富區域土壤退化的研究內容,促進我國土壤科學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貴州省針對石漠化的綜合治理已取得較大進展,包括:
(1)生物治理:封山育林,退耕還林.
(2)工程治理:坡改梯,聚土深耕,發生生態農業;
(3)配套工程:建節柴灶,發展沼氣。根據典型地區示範,坡改梯後,土壤流失盆由12.
90t/h㎡·a減少到1.65t/h㎡·a,徑流全由9150m³/h㎡·a,下降到936m³/h㎡·a,聚土深耕後,玉米產量從200kg/h㎡·a增加到6000一7500kg/h㎡,增長50%一60%.直接帶動農民增收4500元左右。可以預見,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石漠化治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將是石山土壤改良的重要內容。
退耕還林〔草)是實施西部開發戰略中生態建設的重要措施。這在喀斯特地區尤其重要。貴州喀斯特地區山多坡陡,大部分耕地屬於坡耕地。每年土壤侵蝕量的90%來自坡耕地,生產環境和條件極為艱難,本地區人民群眾獲得同樣的勞動成果要比其他地區多付出成倍甚至數十倍的勞動。搞好退耕還林(草)工作,是遏制喀斯特山區水土流失、生態重建的核心和關鍵,也是保護有限土壤資源,提高土壤質量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