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科學治理全面治理有效治理

科學治理全面治理有效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11 18:24:10

1. 如何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很高興為您解答疑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純手打,碼字不易,滿意請採納哦~~

2. (28分)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閱讀材料,回答問


(1) ① 我國GDP增速總體放緩,消費貢獻率和第三產業貢獻率總體趨於提高。
②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在改善,產業結構趨好,但還不穩定。
(2) ①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市場在資渾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
②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處理好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③促進就業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
(3) ① 簡攻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行政法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②解決一批民生問題,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增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③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④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3. 室內空氣檢測與治理有效果嗎

室內空氣檢測與治理有效果。

1、需要找專業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確認污染原因和污染程度,在確認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以後,消費者可以針對有害氣體找治理公司進行咨詢確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2、目前有關室內空氣污染治理方法有兩種,為試劑類治理和空氣凈化器技術,分別從治理對象、治理效果方面進行研究。試劑類治理技術主要是能與甲醛、氨、苯、TVOC反應的物質或能使之發生反應的物質;空氣凈化器技術主要指光催化技術,通過光催化劑屬半導體材料對有害物質催化分解。市場比較盛行的治理產品有活性炭和空氣凈化器。

4. 環境治理的有效辦法

簡單點就是:科學發展~公路多種植花草,能減少二氧化碳,防止溫室效應;少燃燒燃煤,這樣能減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環保型汽車,減少尾氣排放;等等,反正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5. 怎樣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社會治理體制佔有重要位置,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已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實現「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目標要求,就必須重視社會治理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實現社會治理的「五個轉變」。

實現社會治理思維視角從「國內」到「全球」的轉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我國把社會治理當成純粹的國內事務,沒有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考社會治理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的社會治理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國際合作的日益頻繁,加劇了各國的文化沖突,極大改變了政府社會治理的環境;大規模的人員、資源、信息、資本快速跨國流動,加速了風險傳播,放大了危機影響,增加了社會治理難度;民主行政、責任行政、服務行政、回應行政等理念深入人心,沖擊著政府社會治理的傳統觀念,對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形成挑戰。在這一潮流下,任何一國的社會治理都不可能孤立進行,「全球治理」給「國家治理」帶來了新的沖擊。這就要求社會治理體系從一個封閉式的治理結構轉向開放式的治理結構,並從「全球」的角度來考慮社會治理問題。經濟全球化給社會治理帶來的影響是雙面的,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使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社會治理理念推動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在樹立「全球」思維的同時,還要主動防範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社會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在國內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意識形態管理,深化公民國家意識、社會整體意識,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安全體系,形成法律法規、社會道德、文化傳播多位一體的安全防範布局;在國際上,要進一步加大中國現代社會治理理念的宣傳力度,樹立正面形象,在涉及國內社會治理的問題上堅持原則,堅決杜絕任何外來勢力干涉,依據本國法律法規妥善處理。

實現社會治理主導理念從「利益」到「價值」的轉變。社會治理的政治性、公共性和社會性決定了其價值取向與單純的經濟管理活動追求個人利益、部門利益、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價值取向截然不同。我國過去30多來年的公共管理,是以物質利益為導向的公共管理,實施的是「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方式,實施社會管理過程中,沒有完全做到以人為本。在利益導向的社會治理理念下,社會風險不斷增加,社會矛盾不斷累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失靈狀況。在此背景下,建立實現多元價值追求的復合治理,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治理的制度建設和治理實踐工作中,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地增進社會和諧成為應然選擇,調整社會關系、協調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實現政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善治」的社會治理目標。

實現社會治理功能定位從「維穩」到「維權」的轉變。「維穩」與「維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由於特殊的國情,實踐中,我國社會治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單純地強調「社會的穩定性」指標,忽視了「社會的公正性」「社會的參與性」等維度,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有效維護了我國社會的基本秩序和穩定局面,但也不利於社會活力的釋放,導致了影響社會和諧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當前,必須順應公民權利意識大大提高的現實情況,公平保護公民利益,堅持依法治理和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從實體、程序和時效上充分體現公平正義的要求,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真正防止因為「維權」而產生的「維穩」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社會治理主體構成從「一元」到「多元」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管理主體主要是政府。「大政府」架構在一定階段產生過一定積極效應。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大政府的管理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社會整體發展。現實中,政府負責等同於政府包攬,從觀念到制度都排斥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其結果一方面導致社會自治發展緩慢,公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發展緩慢,另一方面導致了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的發生。實際上,社會治理除了國家和政府之外還應強調社會組織、企業、公民個體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類型的主體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擅長,因此需要主體的多元化。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在轉變政府職能的前提下,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為公眾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的社會公共服務,實現從政府單一主體的單向度管理,走向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從國家本位向社會本位轉變。

實現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從「剛性」到「柔性」的轉變。社會治理既可以憑借法律約束、紀律監視、強迫控制等剛性手段,也可以依靠組織、協調、激勵、感召、啟發、誘導、協商等柔性方法。長期以來,政府在實施社會管理時,往往習慣於行政處罰等剛性措施,而對於柔性方法則較少採用和考慮。現代社會治理需要柔性治理思維,變硬約束為軟引導,變強制服從為服務感化,變堵截民情為疏解民心,變應急管理為預防治理,變事後干預為事前預防,合理引導社會輿論,適時干預社會情緒,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風險。

6. 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什麼為基礎

從治理結構來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包含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和黨的建設六大體系,且這六個體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為政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整體聯動的運行系統.其中,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市場治理、政治治理體系中的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核心要素.
從治理目標來看,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一是規范化,無論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都應該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法治化,任何主體的治理行為必須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三是民主化,即各項政策要從根本上體現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各項制度安排都應當充分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四是效率化,國家治理體系應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和行政效率;五是協調性,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級,從政府治理到社會治理,各種制度安排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協調,密不可分.在這五個目標中,能否實現法治化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至關重要的.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7. 如何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發揮好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

1、深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成果的取得和整個農村面貌的改善,都要靠基層黨組織來領導。

2、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村民自治的核心內容是「四個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3、提高農民法治意識。提高農民法治意識,是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

4、脫貧攻堅實踐中要切實幫助貧困人口轉變觀念。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基層社會治理必須面對的問題。治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要努力讓貧困群眾思想認識到位、心態積極、主動作為,從貧困走向富裕,不僅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實現自立、自強。

5、加強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不斷加強,會逐步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外出務工人員回歸農村就業創業,有利於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整體面貌的改善。

(7)科學治理全面治理有效治理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在鄉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建設「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既要傳承發展我國農耕文明中的優秀傳統,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又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

人民網—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8.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

要使國民經濟實現有效增長,應當盡可能使總供給和總需求保持平衡,這樣既不會使生產出來的產品閑置甚至浪費,也不會使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而轉化為強制儲蓄。均衡的含義有二:一是數量均衡,即總供給和總需求在總量上是相等的;二是結構平衡,即產品的供給等於產品的需求,貨幣的供給等於貨幣的需求,資本的供給等於資本的需求,勞動的供給等於勞動的需求,外匯的供給等於外匯的需求。

如果上述條件能夠實現,就基本實現了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數量均衡。

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中,這種量均衡不是自發實現的,還需要政府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外經政策來爭取。

在市場調節與政府調節這一對矛盾中,市場調節是一種自發、自動的過程,它是各種力量自然作用的結果。而政府調節是一種自覺、主動的過程,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經濟行為。

我國經濟運行以市場為基礎,凡是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領域,政府都可以放開,只有市場調節不好或調節不了的領域,政府才有必要對其進行干預、糾正。

市場對於經濟發展來說雖然具有調節、導向的作用,但也有盲目性的一面。比如,在市場顯示西瓜緊缺後,農民就一窩蜂地種西瓜,結果西瓜又過剩了,賣不出去了。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發揮調節作用,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西瓜的面積。工業更是如此,比如汽車,政府通過市場調查,對一個時期汽車的需求量有個總體把握,需求量過大,政府就會出台政策刺激汽車生產;需求量減少,政府也會出台政策抑制汽車生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就是服務,服務的作用很重要的就是體現在宏觀調控上。

我們的國家太大,微觀經濟很難了解和把握宏觀經濟走向。因此,在我們這樣的大國,不能完全依賴市場的調節、導向作用,政府在調節經濟上大有作為,也必須有作為。

9.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包括那些

根據國際慣例,規模較大的公司,其內部治理結構通常由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專會組成,它們依據法律屬賦予的權利、責任、利益相互分工,並相互制衡。

為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所有者(股東)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績改進行監督、激勵、控制和協調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反映了決定公司發展方向和業績的各參與方之間的關系。典型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由所有者、董事會和執行經理層等形成的一定的相互關系框架。

(9)科學治理全面治理有效治理擴展閱讀

繼續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權結構合理的公司債權結構,是建立公司內部制衡機制和有效監督機制的基礎。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狀況,控股股東極易利用其控股地位侵佔上市公司的資金,嚴重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直接損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

我國企業產權改革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我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多年累積形成的現實的產權狀況,提倡和推進國有企業之間以及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持股,在此基礎上實現股權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

10. 如何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項工程極為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兩者相輔相成。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只有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盡快把我們各級幹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工作本領都提高起來,盡快把黨和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來,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有效運轉。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