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水體生態治理

水體生態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11 16:33:49

1. 生態環境部出什麼「狠招」治理污染

4月20日消息,嚴控渤海圍填海、推進長江沿江生態岸線改造、治理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19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水污染防治的多項舉措和計劃。機構改革後,這個新組建部門針對海洋污染、流域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有了更多施展空間和更強治理力度。

資料圖:海口市2017年著力治理城市內河(湖)污染。圖為經過排水、露出部分湖底淤泥的東西湖。

治理黑臭水體

――將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摸清問題

針對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也將動真格、下狠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於5月初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范圍涉及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

本次專項行動,以群眾的滿意度為首要標准,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為著力點,借鑒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經驗,全面摸清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督促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張波強調,今年9月-10月還要對交辦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的建議,對約談後依然整改不力的,將會納入中央環境保護部督察進行問責。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2. 黑臭水體整治水質凈化技術是否有必要

黑臭水體整治包括:水體凈化修復、生態護坡、底泥疏浚、水源控制等,水質凈專化技術在黑臭水屬體整治中視非常有必要的。
為防止和控制景觀水體水質變壞,需要科學合理的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珅德以生態濾池修復技術為主體,開發出了「水源控制+殺菌清淤+生態濾池+水體養護」的景觀水系統水質改善整體解決方案,其核心是利用生態濾池系統和曝氣生物柵裝置盡快培養水體土著微生物和生物酶,進行生物脫氮除磷,降低水體COD含量,增加景觀水體含氧量,加強水體流動性,控制水中菌藻數量,並利用水體的生態自凈作用,創造平衡之生態,形成一個具有良性循環之生態系統,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水質惡化問題。

3. 黑臭水體生態修復有案例嗎最好是河道生態治理方面的。

有案例,如下:
碧沃豐主導的崑山雞鳴塘橋河道生態治理試點項目
2個月內透明度由原來15cm提高至60cm,消除河道藍藻爆發,水質達到地表Ⅳ類水質標准。

4. 水體出現了藍藻水華現象該如何治理

生物方法治理藍藻原理:

利用Eama-11藍藻生物抑制劑快速抑制藍藻的生長繁殖。它是從自然環境里篩選出來的對藍藻生長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經過馴化培養而成。極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擴散到藍藻細胞表面,並滲透到細胞內部破壞細胞功能性蛋白基團,使細胞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細胞正常代謝終止,最終控制藍藻生長。

特點1——高效抑制

抑制藍藻生長能力很強,針對已經暴發藍藻水華的水體,該生物制劑對藍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點2——施工簡便,原位治理

邦源環保採用生物法治理河道過程中使用的設備簡單,不需要大量人力進行打撈藍藻,即無需將藍藻轉移出水體,即可在水體內通過生化反應消解藍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簡單,並且不會產生噪音,不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點3——產品綠色、環保、無公害

①生物產品不燃、不揮發、綠色、安全、無毒,無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該抑制劑由於無毒副作用,因此,可與其它生物制劑配合使用,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極佳,該抑制劑在水體中抑制藍藻生長以後,不會有殘留。

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生物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環境生物技術。這類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從而使水體得到凈化,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並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由於這類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等優點。同時不向水體投放葯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因此已成為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發展方向。

生態—生物修復技術包括:微生態系統修復技術、人工濕地技術、浮島技術、植物操控技術,生態護堤技術,生態復氧技術、生態清淤技術、水生動物恢復和重建技術等。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按照水體污染程度,水環境現狀及水體功能等考慮選用不同的技術組合,以呈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北京邦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先後完成北京、江蘇、山東、海南、河北、雲南等地數十個項目的水體生物修復治理工程,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能夠提供系統整體的解決方案,陽光24小時全程跟蹤服務機制。

5. 如何理性化治理黑臭水體

湖泊水體污染實則是水體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污染負荷超出水體的自凈能力,僅靠水體原有的生態系統難以完成凈化過程。目前常見的水體污染治理技術大致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及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截污、清淤、引水等水利工程,以及氣浮、增氧、人工造流等措施;化學處理法涉及絮凝沉降、葯物滅藻等措施;而生物法是利用特定的水生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等,通過其新陳代謝過程對水體污染物進行吸收、轉化或降解,達到減少或消除水體污染,去除水體營養物質及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微生物處理、水生動植物操縱調控等方法。但因湖泊水體污染治理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污染物的來源和影響因素比較多,存在周期性反復的問題,而水處理中常用的物理過濾、化學處理及生物降解均存在各自的優勢、不足和適用條件,很難徹底解決湖泊水體富營養化與發黑發臭的問題,使得湖泊水體污染治理成為一個極為困難的過程。
「三分治理、七分養護」,這是水體生態修復處理的經驗總結,也充分說明了水體污染重在預防,包括採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護坡等工程措施,盡可能削弱甚至避免水體受污染。而一旦湖泊水體出現了污染,水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則其治理將是相對較難的一個過程,唯有在去除水體污染物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水體生態平衡系統,增強水體的生態恢復與自凈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及水質黑臭的問題。
武漢珅德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從水環境生態平衡原理出發,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自凈功能,開發出了生態過濾技術(Ecological Filtration Technology,簡稱EFT)。它是採用工程技術措施將微生物、原生動物、濕生植物等生物體與生物填料、過濾介質等載體有機結合,互為共生,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微生態平衡系統—仿自然生態處理系統,對污染水體進行凈化的新型生物治污技術。
生態過濾技術(EFT)創造性地將人工濕地工藝與生物接觸氧化法有機結合,依靠互生作用及協同效應,持續凈化水體污染,改善水動力,提升水體復氧效率,優化生物種群結構,增強水體自凈與修復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湖泊河流水體水質惡化與水體修復問題。並且生態過濾技術(EFT)引入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在增強水體抗污染與自凈能力同時,具有較高的景觀綠化效果和觀賞價值,而且無二次污染,能耗低,佔地面積少,特別適合用於中小型湖泊、河流水體污染治理與生物修復,並且在湖泊、河流生態引水領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海綿城市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方面也表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生態過濾技術(EFT)宜與外源截污、內源清淤工程措施結合起來,否則會由於外源污染物的不斷注入、內源污染物的不斷釋放而影響湖泊水體凈化效果。當然對於不具備截污條件、不適合內源清淤處理的水體也可直接採用該生態過濾技術(EFT)原位將污染的湖泊水凈化處理後再進入水體,全面提升水體水質指標。

6. 生態環境部督查黑臭水體整治多少城市未達標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總體情況。生態環境部介紹,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對19個省46個城市上報已完成整治的739個黑臭水體進行督查,其中21個城市未達到治理目標。

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對19個省46個城市上報已完成整治的739個黑臭水體進行督查,經督查判定57個水體未消除黑臭,占督查總數的7.7%。

此外,督查組通過查閱地方黑臭水體整治方案、核實舉報信息以及擴大巡河范圍,新發現19個城市的255個未向國家上報的黑臭水體,包括廣州、深圳、無錫、揚州等城市。

7. 影響生態浮床治理效果的因素有幾個方面

影響生態浮床治理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體的性質溶解氧、 pH值、污染物的形態回等都會影響生態答浮床對水體的處理效果,同時,水力停留時間和水流的速度對生態浮床運用於污染水體的治理也是有影響的[5]。
(2)植物對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的化學特性、環境條件、植物種類等都對污染物的吸收產生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植物對環境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應從這三個方面深入研究,提高植物對污染物的吸收。
(3)氣候條件風、溫度等條件由於影響植物 的生長和發育,進而對生態浮床的植物修復有效性 產生影響。 因此,在生態浮床治理污染水體時,應該充分考慮以上這些因素,使生態浮床凈化水質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8. 生態環境部督查46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多少城市未達標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總體情況。生態環境部介紹,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對19個省46個城市上報已完成整治的739個黑臭水體進行督查,其中21個城市未達到治理目標。

在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還介紹了督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完成情況。

張波稱,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文件要求,按照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不低於90%、其他城市按本省分配消除比例進行評估,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被督查的46個城市中,達到治理目標的25個,未達到治理目標的21個。

其中,達到治理目標的城市有合肥、三亞、桂林、長沙、海口、南京、安慶、郴州、重慶、杭州、金華、台州、莆田、廈門、吉安、遂寧、六盤水、天津、福州、成都、北京、保定、玉溪和昭通,寧波無黑臭水體。

在上述城市中,合肥、三亞、桂林、重慶、杭州、金華、台州、莆田、廈門、吉安、遂寧、六盤水等12座城市的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

此外,還有21個城市未達到治理目標,包括了十堰、武漢、上海、南寧、岳陽、蕪湖、安慶、無錫、隨州、深圳、揚州、廣州、東莞、太原、石家莊、贛州、呂梁、南昌、昆明、自貢、安順和貴陽。

張波介紹,從第一批和第二批督查情況看,黑臭水體治理存在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運轉處理處置措施未有效落實、內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決等3個主要問題。

9. 黑臭河道生態治理,有什麼方法

治理方法:
城市河流作為城市的命脈,不僅有水體循環、水土保持、貯水調洪、水質涵養等功能,而且還能調節溫濕度、改善城市小氣候,健康的城市水體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國許多城市河流水質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十分突出,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因此,解決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復河流的生態和社會功能問題仍然是許多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關鍵任務之一。以下為黑臭水體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換水 用「以清釋污」方法對污染水體進行稀釋,可以使水體黑臭關鍵性水質指標總磷和有機物污染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濃度等有所下降。但對於蓄水量較大的水域,補水量太小起不到凈化效果,而提高補水量又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費用高昂。所以「引水釋污」只是起到一個「治標不治本」暫緩效果,對於富營養化嚴重的湖泊,採用「引水釋污」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減少積存湖內的大量有機碳、氮、磷等營養物質,增大湖的蓄水量,是減少內源性污染、減輕水體黑臭的有效途徑和措施。但是大規模清淤,可能會破壞湖泊原有的生物種群結構和生境,削弱其自凈功能,對生態修復帶來負面影響。
2.曝氣復氧法:
曝氣復氧對消除水體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國內一些實驗室試驗及河流曝氣中試所證實。其原理是進入水體的溶解氧與黑臭物質(H2S,FeS等還原物質)之間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對於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態系統恢復到正常狀態一般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水體曝氣復氧有助於加快這一過程。由於河道曝氣復氧具有效果好、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低的特點,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及中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如韓國、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經常採用的方法。對於污染情況嚴重,污染長期排入的水體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態措施,因此,可做為輔助生物—生態修復的方法之一。

10. 黑臭水體主要有哪些,在水環境生態修復中使用什麼工藝方法較好

什麼是城市黑臭水體,哪些水體屬於城市黑臭水體,這是需要首先明確的概念。

根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黑色或泛黑色),和(或)散發出令人不適氣味(臭或惡臭)的水體的統稱。根據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將其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級標准如下表所示。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體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

黑臭水體治理的思路先行,避免為了治理黑臭而治理黑臭。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可謂「百花齊放」,表面上看非朱即墨,實則殊途同歸,總體可以概括為「系統分析、綜合施策」。「系統分析「是指必須系統分析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水量特徵及污染物來源,包括點源污染源(排放口直排污廢水、雨季溢水、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源(各類降水所攜帶的污染負荷、農村畜禽養殖廢水等)以及內源污染源(底泥污染物、漂浮物、懸浮物等),「系統分析」保障了「綜合施策」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綜合施策」既指綜合控源截污、內源控制以及生態修復等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避免單一治理技術的局限性,即再好的單一治理技術也不能徹底解決水體黑臭問題,亦指綜合水體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階段,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選用相對適宜的治理方案。根據污染程度與治理目標的不同,將黑臭水體治理分為應急治理、水質改善和長效保持三個階段。在應急治理階段,針對黑臭嚴重水體,採取有效措施,短期內快速緩解和消除黑臭現象。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進入;(2)投加絮凝劑、除藻劑等葯劑,快速去除污染物;(3)底泥清淤,將大量污染物遷移出水體;(4)補水(地表水或再生水),快速遷移、稀釋污染物質。在水質改善階段,經過應急處理措施,黑臭現象緩解之後,進一步減輕水體污染負荷,採取工程措施凈化水質,恢復水體景觀功能。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人工增氧(曝氣、純氧增氧、化學增氧等),防止厭氧分解,提高水體中有機污染物質的降解速度;(2)投加底質改良劑或氮磷控制劑,降低內源污染釋放(僅適用於滯流型水體、封閉和半封閉型水體);(3)旁路處理,對水體進行循環處理;(4)植物凈化(植物塘、生態浮島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凈化功能改善水質。在長效保持階段,黑臭水體治理後,可能會面臨污染負荷再度升高等問題,使得水體水質惡化和黑臭反復,因此需要保證水質有效管理,確保水質改善效果的長效性。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清水補給,通過補水加快水體循環;(2)生態修復,提高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3)水華控制,消除黑臭後的水體,仍然是富營養化水體,藻類容易暴發,最終導致黑臭,應採取必要措施控制水華。

學習污水處理技術上易凈水網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