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治理
❶ 京杭大運河對杭州的影響
經濟方面:唐來時,杭州倚借自通江達海的大運河,與廣州、揚州並列為中國三大通商口岸。南宋時期,江南「漕運」達到鼎盛,手工業和商業空前繁榮,杭州城市人口達124萬人,躋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明清、民國時期,運河兩岸官辦糧倉集聚,被譽為「天下糧倉」。
現在,杭州也因運河受益,除了社會價值之外,還能衍生出旅遊等用之不竭的產業資源,這對經濟發展以及提升城市「軟勢力」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可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運河都對杭州的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
❷ 杭州的運河上的水上巴士怎麼回事
在杭城穿越了千年的大運河將第一次承擔起公共交通的功能。水上巴士版分別為「錢江」號權和「運河」號,從信義坊到武林門,走水路只需15分鍾。
一期水上巴士先設置3處上下客站,分別通過運河水域連接運河文化廣場(位於拱宸橋)、信義坊(位於餘杭塘上)、西湖文化廣場(位於武林門)。整條線路長約十公里,以每小時4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駛,加上在3個停靠站的時間,單程約需28分鍾。水上巴士半小時左右一班,每班次可坐五十人左右,單程票價為三元。水上巴士沒有擁堵的煩惱,可避開上下班的道路高峰期,比如在武林門附近上班,住在信義坊,晚上6點的時候,坐水上巴士只需15分鍾左右時間,但坐公交車和計程車路上都可能堵車,需要半小時以上。
運河水上巴士10月1日-7日開通武林門-富義倉-小河直街旅遊專線(10月1日、2日小河直街有民俗歌舞表演),統一在武林門水上巴士碼頭購票。水上巴士同時開通運河夜遊、錢塘江夜遊、錢塘江半日游、塘棲一日游專線。
❸ 京杭大運河對杭州的影響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地理位置: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京杭大運河價值堪比長城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率極大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里,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1985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❹ 杭州乘船游運河
不用買票,跟公交復車制一樣投幣,請自備零錢,概不找零。價格就是公交價格,具體是每人3元還是4元我忘了。一般也消磨不掉一天的時間,碼頭就三個,船1小時1班
運河文化廣場,周邊有運河文化博物館,免費,其他有沿河一些街道,很有文化氣息,可以在等船的時候逛下
武林門北,周邊就是杭州的購物中心,碼頭上去是浙江科技展覽館,也免費。
最後是艮山流水苑,這邊就沒什麼可以玩了,也沒多少風景了。建議從運河文化廣場坐到武林門就夠了
❺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有哪些橋梁
從餘杭區開始,講幾座主要的橋,沒有便橋和管線橋:
塘棲運河橋、運溪路橋、京杭運河橋(疏港公路的橋)、京杭運河特大橋(杭州繞城高速的橋)、康橋路運河橋、昌運橋(金昌路的橋)、上塘高架運河橋、北星橋(留石快速路的橋)、輕紡橋(湖州街的橋)、拱宸橋(最有名的運河石拱橋)、登雲橋(登雲路的橋)、大關橋(大關路的橋)、江漲橋(連接富義倉和信義坊的橋)、德勝快速路橋、老德勝橋(危橋,單向通行)、潮王橋(潮王路的橋)、朝暉橋(文暉路的橋)、青園橋(西湖文化廣場旁青園小區的橋)、西湖文化廣場橋(連接環城北路和西湖文化廣場的橋)、建北橋(建國北路的橋)、環北立交橋(上塘高架及中河高架的連接點)、建北橋(建國北路上的橋)、朝暉路橋、城東橋(機場路上的橋)、京江橋(秋濤北路上的橋)、新塘路橋(這個橋的東側還有一座小鐵橋)、艮山西路橋、衍家橋(嚴家路上的橋)、水湘村橋(曇花庵路上的橋)、鳳起東路橋
詳細說明:
京杭大運河孕育了杭州「湖墅八景」:夾城夜月、徒門春漲、半道春紅、西山映翠、花圃啼鶯、皋亭積雪、江橋暮雨、白盪煙村,至今仍能覓到一些舊痕。
香積寺石塔,是目前杭州僅存的一座清代佛塔。
市級文保單位拱宸橋,是橫跨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後一座古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橋長92米,系三孔石拱橋,歷經風風雨雨,氣勢依舊雄偉。
拱宸橋畔還有2處市級文保點,東面的「海關樓」,是中日甲午戰爭後的日本租界,設有海關碼頭。西面是保護比較完整的清代私家花園「高家花園」,水池、曲橋、假山依在,其中1200平方米的「南華樓」,為二層樓閣式歇山頂,樓閣雕刻細膩,彩繪有聲有色,是杭州清代私家花園代表作。
在拱墅區的半山,1958年8月發現了水田畈遺址,為研究浙江新石器時代的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90年,半山石塘村戰國墓出土的水晶杯當時是杭州惟一的國寶級文物。由於運河水道交通方便,半山過去大小寺廟多達30餘處,江浙一帶香客乘船而往,終年香火不斷。其中規模較大的顯寧寺、娘娘廟的遺址清晰可覓,古木參天,石階蜿蜒,令人神往。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❻ 京杭大運河的終點為什麼是杭州
大運河:杭州的生發之河。杭州城市的形成,杭州經久不衰的聲譽,就是因為杭版州是京杭大運河的起權迄點,是大運河與錢塘江的交匯地。 「杭州」之名,由河而生。隋前,杭州曾有「禹杭」「餘杭」之稱,但「杭州」一名並不存在。隋鑿穿江南運河,直至抵杭州城北,後運河又「穿錢塘市而入江」 ,與錢塘江溝通,杭州成了聯通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關匙。 最重要的是大運河的貫通,使杭州與隋朝京城洛陽直接相連,城市地位顯著提升。隋文帝開皇九年,調整江南州縣設置,廢錢塘郡,設「杭州」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杭州」之名, 「杭州」也由此成為專有地名。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杭州既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又是浙東運河的起點,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❼ 杭州的大運河的詳細歷史!
以前京杭運河只是沿線各地的人工渠,到了隋朝時因為隋煬帝想下江南遊玩回,令人挖通沿線各地的渠,連成答了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雖然本來是為了滿足皇帝個人的私慾而建,但客觀上也溝通了南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
運河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古橋,杭州境內的有拱宸橋和廣濟橋,這些也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在空運不發達,陸運成本高而量小的年代裡,運河的水運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後來運河北方段很多已經廢棄了航運功能,有的地方還因年代久遠而淤塞了
近幾年國家重視南水北調,以及運河的保護.開始組織沿線城市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對淤塞的河道進行疏通
我市政府對運河的保護也是下了大力氣,在市區沿河建運河公園,開通水上巴士,拱宸橋畔建造運河文化廣場和運河博物館,區政府也遷到那裡.在塘棲改建水北明清一條街以保護古代的廣濟橋,乾隆御碑,水利通判廳,郭璞井等古跡.
另外為了更好地保護杭州境內的古運河,省市政府等斥資從桐鄉開始新開一條運河水道經臨平九堡下沙入錢塘江作為貨運之用,使市區內的河道作為純旅遊開發和保護,運河的水質也將會有提高.
❽ 杭州大運河府優劣勢
金地大運河府位於拱墅區橋西板塊,大運河畔,是杭城的傳統的高端居住區板塊,板內塊內的住宅如綠城大家金鱗府都容是杭城可圈可點的高端住宅項目。
交通: 項目北邊靠近留石高架,東北方向就是留石高架和上塘高架交匯的瓜山立交橋,從高架可以通達全城各處。另外項目南五六百米是湖州街,湖州街西接申花路,與學院北路、莫干山路連接,到達城西各處也很便捷。 公共交通方面,穿過板塊的地鐵5號線目前在建中,計劃2019年年底試運營(項目預計2019年年底整體交付)。項目距其站點巨州路站約1km,不算太遠。
商業:項目臨近運河商圈, 項目到運河廣場直線距離約1.2km,商圈內有運河上街等大型商業體,另外拱墅萬達廣場也在項目2公里范圍內。
配套:項目周邊教育資源豐富且優質, 文瀾中學與項目隔一條馬路,大關中學教育集團文瀾校區和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文瀾校區「扎堆」在1km范圍內的湖州街旁。
項目由4棟高層住宅和6棟多層洋房組成,容積率2.8, 高低配的住區設計,高層住戶可能會損失一些公共空間,不過項目優質的地理位置和配套資源就是項目最大的優勢。
❾ 杭州市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來系經中共杭州市委、自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發的市委發〔2003〕53號文件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拱墅區人民政府、江干區人民政府、下城區人民政府、杭州市交通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19日。
法定代表人:高小輝
成立時間:2003-12-19
注冊資本:50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000014847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杭州市江干區天城路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