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治理
農葯污染也是沿海污染的重要來源,農葯主要包括含汞、銅等重金屬的農葯,有機磷農葯和有機氯農葯等,毒性都很強。它們經雨水的沖刷、河流及大氣的搬運最終進入海洋,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魚、貝類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產力,導致海洋生態失調,還能通過魚、貝類等海產品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用生物方法處理效果不錯
預防海洋污染,首先要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據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介紹,我國所有新開的電廠都必須要有脫硫裝置,在所有電廠的排放口加裝在線自動監測儀器,並實行排污收費。同時,對脫硫的電廠上網電價實行優惠,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為了支持資源的循環利用,廢物的循環利用、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法》也正在醞釀中。
另一方面,要對污水進行有效處理。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從自然環境中,通過馴化培養等技術,分離到降解污染物能力很強的微生物菌株,在實驗室中經過誘變,可以進一步提高這些菌株的降解能力。
美國的污水處理技術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他們通過酶打開污染物質中更復雜的化學鏈,將其從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低分子有機物或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這種技術已被廣泛用於工業廢水、湖泊、河流、景觀水以及生活污水的處理中。
人們也可利用不同生物的吸收、攝食、固定、分解等功能來達到生物凈化的目的。例如,我國在有機物聚集較多的內灣或淺海,有選擇地養殖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紫菜、江蘺等大型經濟海藻,既凈化水體,又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現在,許多處理措施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只要我們能適當控制污染,海洋就能實現自我凈化。
Ⅱ 海洋污染如何治理
我國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體系與管理體制。自197 8年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中華人
民共和國領海毗連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規,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些涉海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對促進我國海洋管理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業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一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二是加強重點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過程清潔生產。三是按照「誰污染,誰負擔」的原則,進行專業處理和就地處理,禁止工業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四是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五是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3)防止、減輕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沿岸海域環境。包括調整不合理的城鎮規劃,加強城鎮綠化和城鎮沿岸海防林建設,保護濱海濕地,加快沿海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增加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脫氮和脫磷能力。
4)防止、減輕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環境。在渤海海域,啟動船舶油類物質污染物「零排放」計劃,實施船舶排污設備鉛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廢水、廢油、廢渣回收與處理系統,實現交通運輸和漁業船隻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回收,岸上處理,達標排放。
5)防止、減少突發性污染事故發生。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學品泄漏應急計劃,制定港口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建立應急響應系統。目前,《中國船舶重大溢油事故應急計劃》已經完成。今後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國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
6)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產生石油類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做到油氣田及周邊區域的環境質量符合該類功能區環境質量控制要求,不對鄰近其他海洋功能區產生不利影響,開發過程中無重大溢油事故發生。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應制定溢油應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