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網格化治理
綜治政法委管理,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
2. 網格化管理的其他模式
舟山模式
舟山市「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管理平台
舟山市沿港西路83號有三座煙囪,晝夜使用劣質燃料排煙,附近三百多戶居民怨聲載道,多次反映,並與工廠負責人發生過沖突。8月18號上午9點20分,居民王雅蓮向「舟山網格化管理系統」10639393簡訊號碼發簡訊反映了這個問題,在10分鍾內,經過竹山社區、解放街道、定海區各級流轉後,交辦給海區環境保護局,上午9點34分,區環保局環境執法人員進行調處,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並在系統反饋中承諾對此事件進行持續關注處理。
舟山市「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系統平台運行3年,整合了近30個部門應用,累計解決類似的問題6萬個。辦結率達到99%。記載事件20萬篇,簡訊平台將近一年時間發服務簡訊1800多萬條次。
賀國強考察系統後指出:網格化管理系統整合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資源,強化綜治維穩機制,既是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創新,也是基層黨建的創新。
從系統建設的角度來講,第一是細分管理網格,使整個基層管理的結構形成網狀化的結構;其次是建立基礎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了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基礎數據,包括人、事、物、場所、機構等;然後通過拓展信息錄入渠道,比如簡訊、電話、門戶、平安隊員上門走訪、其它治安、司法、信訪等數據介面,納入了基層民情,同時建立民情分析機制;整合社會管理相關部門資源,形成政務資源聯動機制,統一為社會提供管理服務功能。同時建立考核評估體系,將整個系統的運作納入規范的監管體系。
從機制建設的角度來講,通過組建管理服務團隊,整合各方面的服務資源;強化分片包乾的責任,使管理服務落到實處;這種管理和服務體系通過全覆蓋、精細化、多元化的管理服務,形成黨政主導的、多方協同的管理服務體系。2009年,趙洪祝書記做了長篇批示,要求全省推廣,並多次組織現場會,至2010年底,浙江省已全面建立並完善了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2010年底,系統獲得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
舟山市2009年的群眾安全感指數高達99%,位列浙江全省第一,2010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的群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8.9%,「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武陵模式
常德市武陵區在2014年3月全面推行網格化治理,按照350-500戶的標准,將全區劃分為577個網格,公開招聘550名高素質網格員,形成了一格一員一支部的工作體系。通過「設崗定責」和「認崗領責」,市、區兩級3萬多名黨員主動到網格報到,做到了居住在網格、奉獻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形成了「小網格、大黨建」的工作格局。建成了區社會治理網格化綜合信息平台,將平安建設、基層黨建、消防管理、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網上信訪、公共服務和居民自治進行一網融合,構建了「黨建為統領、管理為基礎、服務為龍頭、自治為目標」的社會治理體系。2014年11月,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作為全省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現場會的參觀點,受到了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開朗等領導的一致好評;2015年1月,我區作為全國六個試點區縣之一、全省唯一試點區縣,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化建設會議上通過遠程視頻連線進行了工作展示,得到中央綜治辦主任陳訓秋等領導的高度評價。2015年9月,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為全省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交流推進會提供了優質的會議現場,得到了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微微的高度贊揚。中組部、中央政法委、湖南省衛計委、省消防總隊、省信訪局、省安監局對武陵區的創新做法對我區的創新做法進行了推介,中央黨校、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組團來我區開展專題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法制日報、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對我區的社會治理網格化創新工作進行了深度報道,先後迎來了省、市領導和兄弟區縣200餘批,近4200人次參觀考察。
武陵區社會治理網格化創新主要體現在:
1、創新了基層黨組織設置,把支部建在網格上,通過「設崗定責」和「認崗領責」加強對社區黨員和單位在職黨員的管理,夯實了黨執政為民的群眾基礎,讓黨員真正做到居住在網格,服務在網格,奉獻在網格。
2、規范了全區政務管理服務,建立了區、街道、社區、網格員四層平台,涵蓋了全區41個職能部門、14個鄉鎮街道的站辦所、92個社區工作站,實現對所有事件全程記錄,跟蹤管理,將問題的發現、錄入、上報,分流、調處、結案、考核,都通過信息系統處理,形成電子台帳,責任清晰。領導坐在電腦前面打開這個管理平台,就能看到自己分管的這些單位和人員工作情況,做到了「績效一網考」。截至目前,共錄入事件信息21180條,化解20502條,化解率達到了96.8%,所有事件都能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
3、提升了社區管理水平,為居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動態服務。通過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居民常辦事項都能在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窗口辦結,同時依託「易辦事」自助服務終端,打造了「永不下班的社區」,並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建立了完美社區網,實現社區和居民零距離交流、零距離溝通、零距離互動。
4、助推了部門工作提質領跑,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消防管理、信訪維穩、社區矯正、校園及周邊環境、重點上訪人員、重點消防場所、涵閘水利設施等分別按照各責任單位的工作要求,以網格化的模式,進行標准化、規范化管理。武陵社會治理網格化綜合信息平台與全省計劃生育的人口信息平台進行對接,實現了大數據的交換和海量信息的資源共享。
3. 大數據.網格化.進位爭先有什麼聯系
大數據技術具有定位、搜索、挖掘和深度分析功能,可以為預警分析提供科學方法專,而網格化管屬理技術則把活動區域劃分為一個個網格,依託統一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台對網格實時巡查,主動發現問題,實現應急處置。因此,運用大數據和網格化技術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可以不幹擾城市正常運轉和市民正常生活,是比較經濟、科學和可行的選擇。
4. 什麼是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
所謂網格,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 城市網格化管理是一種革命和創新。
城市網格化依託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對於政府來說的主要優勢是政府能夠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
首先,它將過去被動應對問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數字化,這主要體現在管理對象、過程和評價的數字化上,保證管理的敏捷、精確和高效;
第三,它是科學封閉的管理機制,不僅具有一整套規范統一的管理標准和流程,而且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四個步驟形成一個閉環,從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為這些功能,可以將過去傳統、被動、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轉變為今天現代、主動、定量和系統的管理。
5. 網格化管理在社會治理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河南金水區自開展創新網格化管理治理模式以來,不僅鞏固了社區工作的戰斗壁壘,同時夯實了基層基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為拓展工作隊伍找到了新路徑
在網格中實行精細化、全面化、數字化管理,強化了黨群干群之間相互溝通,實現了居民在觀念上、態度上、認識上和行動上的巨大改變。用居民的話對居民講,增強了居民對幹部信任和理解,涌現出了一大批拍手叫好的居民,有的居民甚至主動幫助基層幹部們宣傳政策,協助幹部們的工作。扎實有效地推進了工作的開展,增進了共識,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為基層工作拓展了工作隊伍,匯聚了居民力量。
(二)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找到了新平台
正所謂民心穩則社會安,社會安則基層固。社會治理創新,歸根到底就是對人的服務,網格化管理作為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為暢通干群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融洽了幹部與居民、居民與居民的關系,讓居民消除了對政府工作的誤解,化解了干群隔閡,有力促進了「民呼我應、民思我想、民需我為、民盼我幫」新型黨群干群關系的形成。
(三)為夯實基層基礎搭建了新模式
讓老百姓參與到社會治理建設中來,充分尊重老百姓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在與民交流中,了解民眾、貼近民心,接地氣、去霸氣,深化民主管理。無論是居民開放日還是網格化服務等,使老百姓有平台可以交流,有渠道可以傾訴,營造出和諧、開放、協商的良好發展氛圍,得到了居民積極地擁護和支持。
金鵬信息走訪金水區時,居民對網格化的管理的贊揚,對管理者的時效性大發贊揚,政府踏踏實實為民務實,這個是指的贊揚的,居民點點滴滴的反饋,正式驗證了網格化管理在社會治理中取得的成效
6. 如何依託網格化管理推進社會治理
社會綜合治理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國的社會治理由過去的「綜合治理」轉為「平安建設」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和創新。雖然平安建設不是鄭州最早提出的,但鄭州經驗為平安城市建設的科學內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9+X」模式,並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們需要在四個全面戰略格局背景下來看鄭州市實現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的經驗,金鵬信息專家認為其如下七條經驗值得肯定:
一、深化平安建設,安全幸福為本
從全國的情況看,一般的平安建設推行已久,而鄭州推行的是深化平安建設,它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於安全為本、幸福為本、民心為本。
二、整合社會資源,全民共建共享
這一點,前面發言專家談的較多,我就不展開了,只要看看鄭州各類社會組織、各類志願者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大格局和正能量,就可知概況。
三、抓住疑難重點,建設善治區域
比如「9+X」的重點行動經驗。我們去開發區,他們提供的經驗就是規定動作9,後面用其他顏色標志出自選動作3,就是9+3,也即根據不同時空條件來確定各基層、領域的疑難重點,更有效地建設善治區域。此經驗符合鄭州的實際且有成效,值得點贊和推廣。
四、深入宣傳發動,加強督導考核
此點是以往人們堅持群眾路線、落實責任機制的通行經驗,用到深入平安建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也是值得點贊和推廣的。
五、保障隊伍建設,優化執法環境
鄭州的做法表明,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抓好法治隊伍建設,才能在高層決策、頂層設計和基本方針確定之後,由上往下直到基層都能扎實推進;同時,須要不斷改善執法環境,否則,執法工作、社會治理沒有良好環境,得不到社會各方理解和支持,那就不能持久;其次,從建設法治中國的願景來看,鄭州的做法回應、契合了現代法治的新趨勢、新理論。
六、鄭州網格化管理經驗,民主參與共治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強調治理,這不是簡單地要求加強管制的含義,而是指公眾參與、政民合作、共同治理。鄭州的做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順應了現代法治的新趨勢,既與世界接軌,也是中國特色,其實質是增強民主性、走向民主化。
七、運用精細法治建設理論
改革開放後我國開始注重法治建設,但與經濟建設一樣,過去是粗放發展,無論立法、執法還是司法,都存在粗糙、欠科學、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到現在,我國法治建設開始進入精細化、民主化、科學化發展階段,如果我們對此未有深刻認識、未予足夠重視,仍搞粗放式的法制建設,就會產生許多弊端和矛盾。在社會治理領域,也須要有精細化的法治建設理論作指導,鄭州正是按此方向探索前行,其創新精神可嘉。
7. 請談談網格化社會治理的內容有哪些
所謂網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區管理體制不變的基礎上,按一版定標准將城市社區劃分為若干個權單元網格,並搭建與統一的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相連接的社區信息化平台,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種監督與處置相分離的新型基層管理體制。作為我國政府在基層社會管理模式選擇上的最新嘗試,網格化管理模式最早誕生於「數字城市」建設之中,是一種通過數字化平台整合資源、傳遞信息以加強管理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維穩任務凸顯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背景之下,網格化管理表現出巨大的社會治理功效,在政府各部門得到較高的肯定性認同,並顯示出極強的橫向拓展和復制的能力,很快擴展到社會的其它領域,逐漸在社會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8. 什麼是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管理就是根據屬地管理、地理布局、現狀管理等原則,將管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狀的單元,並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種數字化管理模式。
1、城市網格化管理是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區、網格為區域范圍,以事件為管理內容,以處置單位為責任人,通過城市網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實現市區聯動、資源共享的一種城市管理新模式。
2、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網格管理員、民情信息員、網格警員、網格監督員,把矛盾調處、公共服務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項,融入網格,落到人頭。
(8)大數據網格化治理擴展閱讀:
1、網格化核心是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以差異化職責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為手段,促進條塊融合,聯動負責,形成社區(村)管理、服務和自治有效銜接,互為支撐的治理結構。
2、網格化解決現行管理制度弊端,強化政府職責落實的迫切需要,轉變領導方式,深化「堅持依靠群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的有效載體,強化幹部監督管理,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有效措施。
3、網格化管理是依託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
4、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網格管理員、民情信息員、網格警員、網格監督員,把矛盾調處、公共服務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項,融入網格,落到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