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坡面
❶ 簡述坡面治理工程的基本類型
區域性的水土保持規劃應從小流域開始,在規劃小流域綜合治理時,版應當考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權與生物措施、農業耕作措施之間的合理配置的原則。
應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溝道工程、山洪導排工程及小型水利工程之間的相互聯系,工程與生物相結合,實行溝道、山坡兼治,上、下游治理相配合的原則。
應作到「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則。
❷ 滑坡治理,抗滑樁錨固段有多種土,就是在滑動面以下有多層土,應該怎麼計算
根據多層地基土計算彈性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
❸ 基於神經網路方法的邊坡治理設計
海州礦露天井工聯合開采工程現場勘察資料不足,而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設計時,應以100m間距的剖面進行設計較為合理。但現只有12個剖面有詳細的勘察資料和物理力學參數,並給出了設計參數(見第6章)。為此,嘗試採用神經網路方法確定未知剖面W1、E3、E9、E11、E15、E21剖面的治理方案。鑒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協調性需要,以削坡後安全系數、總邊坡角和各台階坡面角為輸出參數;輸入參數與前類似,取為容重、黏聚力、內摩擦角、坡高、采深采厚比、采空區面積、煤層傾角。鑒於勘察資料不足,預測時的物理力學參數取為平均值。
鑒於海州礦礦坑邊坡高達350m,採用局部抗滑樁、擋土牆或錨索支護效果不明顯且費用高,為此擬定治理方案採用削坡壓腳,設定台階段高10m,坑底回填同一標高-90m。而各剖面需根據具體需要設定相應的削坡總邊坡角和各台階坡面角。
第6.2.2.3節中,對已知的12個剖面,其中,W3~E21區域擬採用削坡壓腳的方法進行治理。分析表明,設計的削坡壓腳方法滿足穩定性要求,達1.30以上。可以作為剖面設計的合理學習樣本。建立計算樣本及結果如下表6-14。
表6-14 學習樣本及參數
將學習樣本代入神經網路程序學習,建立輸入-輸出模型。用 W1、E3、E9、E11、E15、E21剖面的參數網路,進行輸出預測。輸入參數見表6-15。
表6-15 預測樣本輸入參數
將該表輸入訓練好的網路,預測結果及誤差見表6-16所示。
表6-16 神經網路預測結果
該表數據與表6-15的設計參數共同形成了海州礦南幫逆層邊坡治理的各剖面削坡治理方案。可見,削坡總邊坡角在32°~32°是合適的,台階坡面角在39°~49°是合適的。相應各削坡剖面安全系數均達到1.30以上。
❹ 政府出面治理的滑坡越治越滑怎麼辦
崩塌滑坡災害的應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宣傳、監測、預告、預防、科研及技術交流等內容,只有組織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統一規劃,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機配合,正常運轉,才能達到預防目的。由於我國崩塌滑坡災難發育較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災難接到當地居民報災後,進行應急調查和採取應急防治措施,在此情況下,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
當崩塌滑坡由加速度變形階段進入臨滑階段時,崩滑災難在所難免,不是人力在短時間內可以制止的,此時,應及時將情況上報當地政府部門,由政府部門組織將險區內居民、財產及時撤離險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及時制止致災的動力破壞作用
為爭取搶險、救災時間,延緩崩塌滑坡發生大規模破壞,監測技術人員應立即分析資料,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破壞作用,如因采礦而誘發的崩塌,應立即停止采礦活動;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采礦活動;如因開挖坡腳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開挖活動;如因渠道漏而誘發的滑坡,應立即停止對渠道進行放水。
三、事先有預兆者,應盡早制訂好撤離計劃
崩塌滑坡災難在大規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種情況下,當地政府部門應盡早制定好險區人民疏散、撤離計劃,以防造成混亂而發生不必要的人員傷亡事故。
❺ 滑坡的成因是什麼如何治理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運動的岩(土)體稱為變位體或滑移體,未移動的下伏岩(土)體稱為滑床。
強度因素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岩性: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質構造: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人為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後患」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4]
消除和減輕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改善邊坡岩土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6,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隙、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❻ 邊坡治理中面積怎麼計算
邊坡防護和治理工程中,治理面積一般是按照斜面積(法線垂直於坡面)來計算的.
單位按照平方米計算.
❼ 水土保持的三個工程措施是
水土保持工程是在小流域內修建工程設施防治水土流失,是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門應用工程原理,防治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自然科學。
一、山坡防護工程
作用在於用改變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將雨水及雪水就地攔蓄,使其滲入農地、草地或林地,減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徑流,增加農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時,將未能就地攔蓄的坡地徑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在有發生重力侵蝕危險的坡地上,可以修築排水工程或支撐建築物防止滑坡作用。屬於山坡防護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攔水溝埂、水平溝、水平階、水簸箕、魚鱗坑、山坡截留溝、水窯(早井)、蓄水池以及穩定斜坡下部的擋土牆等。
二、山溝治理工程
作用在於防止溝頭前進、溝床下切、溝岸擴張,減緩溝床縱坡、調節山洪洪峰流量,減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對溝口沖積扇不造成災害,攔泥淤地生產。
屬於山溝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溝頭防護工程、谷坊工程和淤地壩工程,其作用在於防止溝頭前進,攔蓄和調節徑流泥沙,鞏固抬高侵蝕基準,削減山洪洪峰流量。
三、小型蓄水引水工程
目的是將坡地徑流及地下潛流,採取攔蓄引措施,充分利用,合理調配,減少水土流失危害,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其主要措施包括小型水庫工程、山地引洪灌溉工程、引洪淤灘造田工程等。如小水庫、蓄水塘壩、淤灘造田、引洪漫地、引水上山等。
(7)治理坡面擴展閱讀:
水土保持工程是在小流域內修建工程設施防治水土流失,是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門應用工程原理,防治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發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自然科學。
其研究對象是坡面與溝道中的水土流失機理,即研究在水力、重力、風力、冰川等多種外營力和各種侵蝕形式的作用下,水和土的損失過程及採取防治的工程措施。
就是通過各種措施改變小地形,達到改變徑流流態,減少和防止土壤侵蝕,攔蓄利用徑流泥沙的目的。防護和攔蓄是水土保持工程的兩大主要作用。
❽ 簡述坡面治理截水溝的布設原則
(復1)當坡面下部是制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時,應在其交界處布設截水溝;
(2)當無措施坡面的坡長太大時,應在此坡面增設幾道截水溝。增設截水溝的間距一般20~30m,應根據地面坡度、土質和暴雨徑流情況,通過設計計算具體確定;
(3)蓄水型截水溝基本上沿等高線布設,排水型截水溝應與等高線取1%~2%的比降;
(4)當截水溝不水平時,應在溝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土當,防止沖刷;
(5)排水型截水溝的排水一端應與坡面排水溝相接,並在連接處作好防沖措施。
❾ 請問邊坡治理中面積怎麼計算
邊坡防護和治理工程中,治理面積一般是按照斜面積(法線垂直於坡面)來計算的。
單位按照平方米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