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整治
Ⅰ 秦嶺北麓保護區的區域面積要官方數據
西安專項整治秦嶺北麓生態環境
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三亂」問題,已經引起西安市的高度關注。為了認真查處和制止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使嚴重破壞和污染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該市從現在開始至年底,對秦嶺北麓生態環境開展專項整治。
這次整治的范圍為該市所轄秦嶺北麓的周至、戶縣、長安、藍田、臨潼、灞橋6個區縣的44個鄉鎮,總面積為5197平方公里。整治的重點包括治理整個采礦企業亂采濫挖,旅遊景點和各類接待服務設施亂修亂建,廢水、廢氣、廢渣亂排亂放,25度以上陡坡開墾種地,修建公路中造成的生態破壞以及違法越權審批等6個方面的問題。
秦嶺北麓是西安市水源涵養林區和綠色安全屏障,是西安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的保護關繫到該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該市去年對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現狀實地調查的結果表明,170家采礦企業中,只有41家辦理了環境保護審批手續,現有77處旅遊景點和旅遊接待場所中,64家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未建污染治理設施。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秦嶺北麓自然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劇,水源涵養功能下降,形勢十分嚴峻。為此,該市成立了由副市長楊廣信任組長的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對各類違法企業和違法行為進行從嚴處罰,對違法單位拒不執行處理處罰規定和整改要求,以及屢查屢犯,明關暗開,弄虛作假的堅決予以打擊,對其法人代表嚴肅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對縱容袒護違法企業,干預執法監管的相關領導和責任人員,從嚴追究處理。
來源:陝西日報 2003、7、10
Ⅱ 秦嶺地區 陝西在秦嶺生態治理中具體採取了有哪些措施
1.法——為「山」立法 探索長效保護機制
2013年,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版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權法規——《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頒布。
2.山——整治掠奪式開采 不再新立礦業權
2015年4月,西安市政府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揭開了秦嶺北麓礦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圍從採石礦山擴大到包括金屬類礦山在內的所有礦山,要求到2020年將全市現有61個礦權壓縮到17個以下,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嶺之水潤澤京津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處於丹江口水庫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說是「調秦嶺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變生活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根」產業,換回金山銀山。目前,佛坪縣實行山、水、林、草、田、園、路綜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治理區域呈現出「十里長溝茱萸香,小橋流水美山莊」的新農村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