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英國治理空氣污染

英國治理空氣污染

發布時間: 2020-12-10 05:45:52

⑴ 英國工業革命之後的空氣污染是怎麼解決的

(1)目前因燃燒裝復置效率較低,使製得大量能源以廢熱形式消耗,並產生熱污染。據統計.民用燃燒裝置的熱效率約為10%一40%,工業鍋爐約為20%一70%,火力發電廠能量利用效率約為40%,核電站約為33%。我國熱能平均有效利用率僅為30%左右。如果把熱能利用率提高10%,就意味著熱污染的15%得到控制。我國把熱效率提高到40%以上(相當於工業發達國家水平)是完全可能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熱污染。

(2)利用廢熱也可減少熱污染。例如,把工廠的廢蒸汽通過熱交換器用來洗澡,或把廢熱用於加熱需要升溫的原料;既回收了廢熱,節約了能源,又防止了環境的熱污染。

(3)利用降溫冷卻減少大氣熱污染。許多企業的熱蒸汽、廢熱直接排出造成了污染。如果用冷卻塔或冷卻池把含熱廢氣先冷卻降溫,而後排放,是解決熱污染的一個簡便辦法。冷卻塔有干塔和濕塔兩種。干塔是通過熱傳導和對流達到冷卻目的的。濕塔可以用自然通風降溫,也可以用機械通風的方法加速降溫。冷卻塔降溫在電站、冶金廠礦有著廣泛的應用。

⑵ 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是哪個國家出台的

英國《清潔空氣法》。

1952年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

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

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2)英國治理空氣污染擴展閱讀

早在1851年,芝加哥和辛辛那提市就開始了進行保護空氣質量的立法嘗試。就聯邦層次的立法而言,美國從1955年的《空氣污染控製法》到1963年的《清潔空氣法》,1967年的《空氣質量控製法》。

再到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以及後來的1977年修正案、1990年修正案等多次修正而逐步完善,建立起來了一個完整的法律規范體系。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修改完善,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則。

中國早在1979年就出台了《環境保護法》。2008年,有關方面曾召集專家探討奧運會空氣質量對策。當時有專家提議,可以把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翻譯過來,作為制定政策的參考。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2013年11月,隨著「383改革方案」的對外公布,加快環保立法已經提速。作為大氣治理的基本法,制定於1987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經啟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

該次《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法被要求徹底修改,屬於大修大改,修法思路也將由過去的就污染談污染,變為從改善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來談大氣污染治理,從而制定出一部更為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而修改後法案的名字,很可能採用新的命名——《清潔空氣法》。

⑶ 大氣污染的治理如何進行

人類活動導致全球大氣層的主要變化及環境問題可以歸結為3個方面:1.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導致氣候變化;2.大氣臭氧層破壞;3.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輸送。為了保護全球大氣環境,改善本國的環境質量,一些國家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計劃。1996年,英國政府宣布實施為期10年的「全國空氣質量戰略」計劃,以使下個世紀英國的空氣變得清新。據統計,英國約20%的車輛造成了80%的汽車廢氣污染。為此,英國政府將授予地方政府權力以監督污染嚴重的汽車,地方政府將有權攔截這些汽車並起訴車主,地方政府還將有權封鎖空氣污染嚴重地區的交通,對進入市中心的車輛實施檢證制等。汽車排放的廢氣是目前英國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治理汽車廢氣污染已勢在必行。英國環境部說,空氣污染每年使3000多英國人喪生,僅用於治療因空氣污染而引起的疾病的醫療費用每年就達23億英鎊。

我國已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修正後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並已在制定履行這些國際公約和議定書的國家行動方案。我國已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止大氣污染和保護大氣層是一項長期任務。

我國的資源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將長期存在,控制煤煙型大氣污染將是我國大氣污染控制的主要任務。其次,是注意和控制機動車輛的尾氣排放。目前,在大氣污染控制和酸雨防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煙塵污染問題,冬季的北方城市尤為嚴重。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增長,並形成南方大面積酸雨區,已對森林、土壤、農作物和建築造成危害。先進實用的控制技術仍十分缺乏,脫硫技術目前僅限於試驗及示範工程,尚未大規模實際應用。中小型工業鍋爐和爐窯的煙塵治理技術尚需新的突破,適合我國國情的致酸物質實用控制技術也十分缺乏,工業化起點低,生產規模小,污染物排放量大。如大電廠中小型發電機組的發電煤耗高出發達國家約30%;大量中小型水泥廠的水泥排塵量在3.5千克/噸的水平。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相當困難,過去20年全面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只佔20%左右,而真正達到先進生產技術和現代管理水平的更少。歷史欠賬多,資金缺口大。對我國老的工業企業污染進行治理,費用至少需要2000億元左右,籌集這樣一筆資金是困難的,對於這類企業的污染治理必須走技術改造、清潔生產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的道路。已經頒布的排放標准實施不力,主要是缺乏資金,缺乏測試設備,管理手段也不配套。適於我國大氣污染控制的宏觀調控政策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現有政策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缺乏協調,限制了政策、制度在大氣污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缺乏有效的能源價格機制和環境經濟政策。

⑷ 根據材料一,歸納英國為治理空氣污染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 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從整體上綜合防治空氣污染; 議會加強立法;中央政府重視;地方政府各部門緊密合作;各地方政府相互協商;全民的積極參與。

⑸ 英國倫敦為什麼「大氣污染陰魂不散」

早在13世紀,英國首都倫敦的大氣污染就被記載於冊,當時倫敦大氣污染主要是由於石灰生產業造成的。17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煤、石油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倫敦大氣污染日趨嚴重,終於在1952年12月爆發了有史以來倫敦最嚴重的煙霧污染事件,這次事件持續了整整4天,致使4700多人死亡,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這次煙霧污染事件直接促成了1956年英國《清潔空氣法》的誕生,《清潔空氣法》使得民用污染源同工業污染源一樣受到限制。1972年倫敦政府還規定不準使用含硫量超過1%的煤。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曾造成倫敦煙霧事件的煤煙型污染已漸漸隱退,倫敦SO2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達到空氣質量標准。但與此同時汽車尾氣逐漸成為影響倫敦空氣質量的最主要因素。據統計,倫敦道路交通比20年前增加了70%,然而同期道路面積僅增加10%,快速的交通增長不僅引起大氣CO和NO濃度增加,還導致了二次污染物如NO2和O3濃度的增加,尤其在高溫、陽光充足的天氣里,在倫敦市中心臭氧濃度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制定的標准。

倫敦市政府對目前的城市大氣污染問題予以相當的重視,將改善倫敦市空氣質量作為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制定了短期和長期的治理計劃。短期內,目標之一是力爭在20世紀90年代末將倫敦市的NOx排放量較1987年減少30%。同時,在倫敦建設一個戰略性的大氣監測、分析系統,不僅監測倫敦市各種污染物的排放和大氣濃度,而且要統計、評價倫敦市公眾健康、交通效能的狀況,經綜合分析後供政府決策參考。而長期內,倫敦市一方面參考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謀求治理污染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出路,另一方面決定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措施作長期的評估,以檢驗措施的成效。具體措施有:

(1)監測措施:1993年2月,倫敦建立了大氣質量監測網路,從而更好地對各部門的數據、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和綜合分析。

(2)工業、生活污染治理:主要通過對這些污染源的持續控制,保證其減少排放污染氣體。對燃煤和燃油的工廠一律採用除塵、脫硫裝置;而對使用替代清潔燃料的居民採取補貼政策予以鼓勵。政府通過逐步提高排放標准來加強對這些污染源的控制。

(3)交通污染治理:199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將技術與減少私人汽車、增加公共交通政策相結合,那麼汽車排污量將會明顯減少。因此倫敦已經計劃改革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增加地鐵和公共汽車,鼓勵騎自行車和步行。同時對機動車採取防治措施,如限制汽油的含鉛量,安裝NOx的催化轉化裝置。

(4)資金投入:《環境法》要求工業部門、交通部門及政府部門都要為大氣污染治理投資。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改善交通工具技術和燃料?並獎勵使用少污染燃料的企業。

煤煙型大氣污染走了,光化學煙霧來了,大氣污染還是不肯離開倫敦上空。倫敦控制大氣污染的努力也不曾停止。

⑹ 英國當年事如何治理空氣污染的同時誕生了那些行業

在中國想要真正治理空氣污染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政府法律層面的制度問題,回政府要真正重答視空氣污染問題。二、基礎設施要完善,清潔能源要普及,不能使用煤炭發電做飯,取暖。三、污染工業要向0污染轉變。四、鼓勵高科技綠色環保公司發展。五、增加城市和農村植被覆蓋面積。
英國治理霧霾用了10年,誕生很多新能源和環保科技公司,也關閉了很污染公司,整個倫敦市民都參與空氣治理當中。
在中國,政府如果重視的話,可能用不了10年時間,空氣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可是,中國城市的發展和污染並存,城市為了發展,樓房越來越高,大樹卻越來越低,道路越來越寬,植被卻越來越窄,我們的發展犧牲了環境,所以,想要治理中國空氣污染,必須政府下狠心,下決心,和全國人民一道齊心協力共治霧霾。
美博環保科技

⑺ 為什麼英國每年5萬人死於空氣污染

「每年5萬英國人死於空氣污染。」英國《約克郡郵報》報道了與回之相關的一組數字,感慨答這相當於「一場內戰或者飢荒」,呼籲政府必須將空氣污染視為「一場國家危機」。

研究表明,柴油車釋放的二氧化碳雖然低於汽油車,但釋放的二氧化氮卻遠遠高於汽油車。據英國《衛報》報道,在2009至2015年間賣出的柴油車,平均排放的二氧化氮量比汽油車高出19倍,而二氧化氮正是霧霾的成分之一。但是,英國各界也是近些年才開始重視柴油車帶來的危害。

⑻ 倫敦歷史上有過污染嚴重的時期嗎

當然。
英國倫敦曾是有名的「霧都」,19世紀末期,倫敦每年的霧日長達90天左右。由於倫敦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空氣濕度大,容易產生霧氣。而19世紀中後期正好是英國工業大發展的年代,工業污染加上居民燒煤,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使得倫敦常常煙霧彌漫,白天行車也要開燈。

20世紀以後,倫敦人發誓摘掉「霧都」的帽子,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現在倫敦已經很少有那樣的大霧天氣,「霧都」稱號已經名不符實。倫敦所採取的清潔空氣的措施,中國可以借鑒,有些已經在實施。

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在城市裡設立無煙區,區內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煤煙污染的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到郊區。1968年又頒布了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1974年出台「空氣污染控製法案」,規定工業燃料里的含硫上限。這些措施有效地減少了燒煤產生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污染。1975年,倫敦的霧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

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數量持續增加的汽車取代煤成為英國大氣的主要污染源。起初人們主要關注汽油的鉛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無鉛汽油逐漸受到重視。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汽車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也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這些物質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稱為「光化學煙霧」。

從1993年1月開始,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英國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標,要求減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種常見污染物的排放量。

目前倫敦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含量仍高於英國國家空氣質量目標限定的最高含量,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交通工具。倫敦市政府將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目標是到2010年把市中心的交通流量減少10%到15%。倫敦還將鼓勵居民購買排氣量小的汽車,推廣高效率、清潔的發動機技術以及使用天然氣、電力或燃料電池的低污染汽車。

⑼ 以史為鑒,英國是怎麼從車治霾擺脫「霧都」之名的

1952年倫敦的嚴重煙霧事件,促使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來倫敦60多年的煙霧治理,按照其空氣質量的改善趨勢可劃分成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1953-1960).英國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the Beaver Committee),專門調查煙霧事件的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在比佛委員會的推動下,1956年英國出台專門針對空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並且在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清潔空氣委員會(Clean Air Council)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污染的改善情況,並從對空氣污染治理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責任的人那裡獲取空氣污染治理建議.具體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負責劃定煙塵控制區,改造家用壁爐,更換燃料,禁止黑煙排放;設立獎懲機制,對控制區內進行壁爐改造的合理費用,由地方政府補貼至少70%,而對違反條例的人員則依情節處以10-100英鎊罰款或最高3個月的監禁.1960年,倫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階段是顯著削減階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國政府對《清潔空氣法》進行了修訂和擴充,賦予負責控制大氣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長更多許可權,包括出台新的鍋爐顆粒物和煙塵排放限值的權力,和可以強制要求地方政府設立新的煙塵控制區的權力.1974年,政府頒布《污染控製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規定機動車燃料的組成,並限制了油品(用於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這一階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擴大了煙塵控制區的范圍.到1976年,煙塵控制區的覆蓋率在大倫敦地區已達到90%.倫敦空氣中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第一階段還略有波動,但到了第二階段,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便有了顯著改觀,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短期內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過80%.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天數已經從每年幾十天減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階段是平穩改善階段(1980-2000),倫敦大氣控制與治理的重點已從控制燃煤開始逐步轉向機動車污染控制.政府陸續出台或修訂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環境法》(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1997年)、《大倫敦政府法》(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1999年).這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
第四階段是低碳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此時倫敦的空氣質量和20世紀50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倫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倫敦市長經過廣泛咨詢後發布了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其中詳細說明了倫敦要如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目標.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概念,提出將於2050年建成低碳社會.此後,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在2006、2010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目前,倫敦空氣質量控制的重點是機動車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層空氣中煙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並榮登吸引全球遊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⑽ 中國空氣治污速度是英國2倍怎麼解決

5月17日刊登作者托馬斯·施特克的文章,題為《中國是如何以超過後工業化時代的英國的速度治理空氣污染的?》。文章稱,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就在中國環保部--現已更名為生態環境部--對改善空氣質量的三年新規劃進行最後潤色之際,北京見證了近期空氣污染最低的一些日子。雖然趨勢可喜,但是中國的空氣污染水平仍然很嚴峻:據環保部估算,2017年中國城市年平均PM2.5的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水平10微克/立方米的4倍。

區別在於改善空氣質量的速度。中國空氣污染水平下降的軌跡類似於90年前的倫敦,但是速度是倫敦的2倍。雖然中國近期歷史的極端空氣污染水配敗平就工業化經濟而言是常規現象,可是按照歷史標准衡量,它治理污染的速度卻非常快。

2006年至2010年,中國開始認真控制空氣污染,限培賣顫制各省的污染排放。依靠衛星統計數據,研究顯示中國此次初次治理措施最終取得了成功,與2005年相比,全國二氧化硫排放減少了10%以上。

文章認為,盡管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國仍然可以更上一層樓:實施精心設計、基於市場的方案,即符合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國家戰略的政策。或者,借用中國領導人的話,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結合起來。

比如,根據作者的研究,2006年至2010年期間,精心設計的省級「總量管制與交易」計劃或許將空氣污染成本降低了25%。預期實施的限制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部門排放交易系統表明中國政府探索吸取治理空氣污染的經驗教訓,希望按照本國試行的以市場為基礎的污染控制計劃,將環保政策帶入21世紀。

美國環保協會藉助親自實踐的政策工作和研究,在促進空氣污染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正處於環保政策的十字路口。近年來,統計數據質量已有改進。有了正確的政策,國家就能控制空氣污染,而空氣質量的改善通常與經濟繁榮相輔相成。

中國和倫敦都還面臨挑戰。雖然已有重大改觀,但是,倫敦人仍然生活在嚴重空氣污染之下。最近一份關於倫敦空氣污染的報告發現:倫敦並未接近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達標仍將是個挑戰,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導致空氣污染的原因很復雜。因此,正如倫敦必須繼續努力改善空氣質量一樣,北京也必須繼續努力。但是,至少現在,雙方可以互相學習。

來自鳳凰網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