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清真
⑴ 伊斯蘭教三化問題指的是什麼
本人也不太清楚,根據學習體會,下面回答供參考。
這是國家要治理的三種現象,作為中國 穆斯林應配合,否則與教門 不利。
一,泛政治化;二,極端化;三,阿拉伯化。
與其相對應的是 世俗化 中正化 中國化。
⑵ 來到雲南省文山市 請到凱旋門清真回族館 品嘗一下回族的特色 謝謝
今天的廊坊市政府的前身是原河北省天津地區行政公署。但僅僅從天津地區行政公署談起並不能說清楚廊坊的歷史。在此之前,廊坊自古隸屬燕地,漢屬廣陽郡、漁陽郡;唐屬河北道幽州;元屬中書省京畿地方;明屬直隸京師;清屬直隸省順天府,雍正年間順天府設四路飛虎廳,廊坊安次以南的6縣屬北京南路,三河、香河縣屬北京東路;民國屬京兆特別區;解放初屬河北省通州地區,1955年河北省通州市改通縣,劃歸北京市管轄,廊坊改屬河北省天津地區;1973年河北省天津地區將武清等5縣劃歸天津市管轄,天津地區行政公署遷安次縣廊坊鎮;1981年河北省天津地區改名為廊坊地區,廊坊鎮升為縣級廊坊市;1989年廊坊地區與廊坊市合並,撤消縣級廊坊市,改設縣級安次區,地市合並後設地級廊坊市。2000年安次區析出一部,設縣級廣陽區。今天的廊坊市隸屬河北省,為地級市,下設安次區、廣陽區、縣級三河市、霸州市、香河縣、固安縣、永清縣、文安縣、大城縣、大廠回族自治縣10個縣級單位。(60年代,固安曾屬保定地區;北三縣曾屬唐山地區)。
廊坊的行政隸屬多次改變,特別是解放後,其歸屬變化頻繁。我不知道廊坊是不是全國行政區劃變化最多的城市,但至少也是最多的之一。現在廊坊轄區的各縣在短短50餘年裡分屬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個省級單位,通州地區、天津地區、廊坊地區/廊坊市、保定地區、唐山地區5個地級單位。
廊坊轄區由於歷史原因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廊坊北三縣是全國最大的省間飛地,被京津兩市包圍,游離於河北主體之外。廊坊市區也只有南部與河北主體相連,但隔著永定河。我一直不大清楚為什麼同為安次縣,永定河南北的口音有很大不同。永定河以北的市區和北三縣屬於北京官話區;南部屬於冀魯方言區,安次南八鄉的口音與我在河北農業大學遇到的一個唐山籍同學的口音有相似之處,但他並不是純正的唐山口音。
「廊坊」一詞的來源有兩中說法:一說「琅琺寺」、一說「侍郎房」。我覺得後者更為可信。北宋丞相呂端為安次人,其父呂植官拜侍郎,在安次縣內的呂植住宅被人們稱為「侍郎房」,簡稱「郎房」;京山鐵路設站時,將站名寫為「廊房」;解放後統一寫為「廊坊」。
近代廊坊發展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鐵路(北京—山海關)在廊坊設站,成為近代廊坊發展的開端。1900年八國聯軍由天津大沽口登陸,沿京山線向北京進犯,在廊坊----落垡一帶的鐵路沿線遭受義和團的反擊,在廊坊火車站附近發生了近代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義和團廊坊大捷事件。今天在廊坊老火車站以西的菜豆庄村內有一土堆高台,據說就是義和團當年操練演兵的將台。這是「廊坊」這兩個字第一次與中國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第二次是1951年,安次縣設廊坊鎮,原安次縣城被永定河洪水淹沒,縣治遷往廊坊鎮,廊坊成為縣級行政中心。第三次是1973年,天津地區行政公署由天津市遷往廊坊鎮(最初天津地區行政公署駐楊柳青鎮的石家大院,現為楊柳青博物館,後公署遷天津市),廊坊由此成為地級行政中心;1981年廊坊鎮升為縣級廊坊市,從此廊坊真正成為城市;1989年國家推行地市合並,市領導縣的新政策,廊坊地區與原縣級廊坊市合並,廊坊升為地級市。
廊坊能夠成為地級行政中心,我覺得還是地理位置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廊坊成為天津地區行政公署駐地之前,廊坊/安次並不比廊坊其他轄縣大多少,特別是霸縣的勝芳鎮,在50年代的時候就是天津地區3大鎮之一(楊柳青、漢沽、勝芳,其他兩個現在已經是天津的西青區和漢沽區了),當時天津地區行政公署的專員也多半是霸縣人,可見霸縣才是天津/廊坊地委的最佳駐地,而且霸縣和天津的關系更緊密,霸縣勝芳離天津市區最近,僅2、30公里,甚至比燕郊和北京的距離更近(只是天津的影響不如北京大)。而廊坊當時僅僅作了20年的縣城。但位於北京天津沿線的中點這個優勢,使廊坊取得了機遇,並依靠他成為真正的城市。
廊坊是河北省第十個設立的地級市,所以廊坊身份證的編碼是1310,安次區是131001,廣陽區是131002,一般來說市政府所在的區應編為01,但廣陽區的歷史沒有安次區長,所以編成了02。廊坊的電話區號是0316,河北省按從北到南的順序編排電話區號。廊坊的郵編是065000,但1995年之前用的是北京局的102800。
廊坊最為特別的是她的地理位置,居於京津兩大城市中間,廊坊西北距北京40公里,東南距天津60公里,廊坊市區北與北京市通州區接壤,西與北京市大興區接壤,東與天津市武清區接壤,南與河北省永清縣接壤。在廊坊有「半小時進京下衛,一小時上天入海」之說,當然這是褒獎廊坊的溢美之詞,但也可看出廊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廊坊境內有102、103、104/105、106等國道;京山線,京秦線,大秦線,京九線,津霸線等干線鐵路;京津塘、京沈、津保,及在建的京津塘南、廊涿/廊密、京薊、京開、廊霸等高速公路。幾乎2/3的北京對外交通都要通過廊坊境內。
廊坊的市區人口在40餘萬左右,在河北11市中排名第8位,在石、唐、邯、張、保、秦、邢之後。廊坊轄區總人口、轄區總面積都是河北11市最少的。作為一個建市最晚,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城市,廊坊能在今天取得如此的成績是值得深思的。這不能簡單的說成是地理區位優勢,如果僅是因為位置好,那為什麼九十年代之前廊坊還停留在一個大縣城的階段?
原來看過一篇文章談廊坊的特色,作者給總結了3條:
1是先有管道局後有廊坊城。的確,石油管道局對廊坊建設發展的功勞很大,70年代初,國家組建石油管道局,10萬石油人進駐廊坊小鎮,廊坊的東半部作為管道局的用地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廊坊城建最好的部分。管道局作為駐廊最大的中央直屬單位,有著自己的學校、醫院、俱樂部、研究院、少年宮等設施,在90年代以前,這些都明顯優於廊坊的同類市屬設施。現在管道局又參與了新廊坊的建設,涉足房地產業,建設了康樂花園、國際花園等一批新的住宅區。管道局使廊坊有了中字頭的單位,由此廊坊擺脫了單純的地方性,有了代表全國的機關。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油人使廊坊變得豐富多彩。
2是廊坊外地車特別多。因為廊坊的交通位置重要,公路發達,又占據著北京對外交通的咽喉,因而很多外地進京車輛途徑廊坊;再有近臨京津,使廊坊和北京、天津有同城之便。廊坊的私車基本都是北京牌照,所以弄不太清楚街上跑的到底是不是本地的,在廊坊北挨著京津塘高速的市區和開發區的路上,掛京牌的車大概能佔多半,掛冀R廊坊牌照的車只佔少數,還有好多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等外省牌照的車,甚至還有上海,江蘇,廣東等南方的車和新疆、青海等西部偏遠地方的車,竟然還有一輛掛瓊O的海南省政府的車經常在廊坊出現,可能長駐廊坊。這還不算掛冀O、冀A、冀B的河北車。
3是廊坊現在知名度最高的是大學城。其實大學城現在成了一個肆意被媒體炒作的工具,或褒或貶都過於極端,有人說以廊坊的力量遠不能使大學城受到如此的關注,這是有更大的力量在左右它。2003年的欠款事件,使大學城的3期開發停工,前兩期工程已經開發了1萬余畝。拋開大學城的背景不說,僅從城建角度看大學城,這個僅有5年歷史的龐大社區顯得有些空曠,從一期南門到二期的宿舍,騎自行車也得15分鍾。其間的建築大多也沒什麼可看之處,多是雜亂的西洋古典建築符號的拼貼。特別是南門,也就是「凱旋門」,是大學城的標志,其比例明顯與原樣不符。圖書館、大禮堂分列在南門北面兩側,一個門口虛張聲勢的列滿羅馬柱式,一個呆板的面對空曠的場地。高爾夫球場是大學城最受非議的原因,其原因是非法使用教育用地建設商業娛樂設施,不過在我看來,從純城建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個可行的方法,作為綠化隔離帶將高速公路與學校分割開。北京亦庄開發區也是如此。至於大學城高爾夫球場是亞洲第一大的宣傳,純粹是噱頭,跟市民無關。整個大學城的建築多是無趣的庸俗樣式,只是那個教育發展大廈還有些模樣。城內的尺度過大了,明顯不符合大學校園步行的合理范圍,據說城內交通主要是由小型班車實現的,而廊坊12路公共汽車和北京938支路公共汽車在城內還設有10餘個公交站,其規模可想而知。由於以前都是寒暑假去的,所以裡面沒什麼學生更顯空曠,2005年5.1再去的時候,裡面學生多了不少,再有樹木也繁茂起來,感覺比以前好了。由於前期開發的時間太短,肯定有很多細節沒能照顧到,所以就象一個半成品被匆忙推上了前台,在這之後,隨著細節的豐富,應該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社區。2003年的欠款事件使一部分公立學校遷出大學城,現在主要是以私立學校為主。其實不管是什麼性質的學校,其畢業生也不可能留在那裡,所以說大學城對廊坊的人才發展有什麼貢獻是沒有根據的。道不如把大學城看作是一個房地產項目,而大學僅是形式。
廊坊是個新興的城市,所以市民構成多是外地移民。原廊坊鎮或安次縣的原著民極少,象我一樣原籍屬廊坊轄縣的二代移民在我的同學里也不能佔半數。很多人是天津、北京知青的子女(在我高中班上天津、北京知青子女佔1/4),有些是河北其他地區遷來的(比如唐山有一些),有些是隨部隊進駐廊坊的外省人,而近些年來的新移民以東北人為主。在我的中學同學里,除了家住近郊農村的,幾乎沒有世代居住廊坊的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各報家門的時候,天南海北哪的都有,而象我一樣名正言順的說自己是廊坊人的很少,但大家都對新廊坊有很大的認同感。
1998年,廊坊市政府派出了考察團赴遼寧大連學習城建經驗,從而拉開了近年來廊坊大規模城建的序幕。市政府提出的口號是:不比高樓大廈,而比天藍水綠。這是對於廊坊城市定位的一個明智之舉,廊坊不是大城市,而是北京的衛星城,因而不需要重復大城市發展的弊病,應該發展適宜人居環境。形象建設也是生產力,這是前市長的名言。現在廊坊的人均綠地面積,空氣質量等指標都位居河北省第一,原來年年刮沙塵暴的北方內陸小城現在可以與沿海著名旅遊城市秦皇島比較環境的優美。據說廊坊被評為中國內陸最佳人居城市,廊坊居民對與近年來的城市建設都是有口皆碑的稱贊。
1999年廊坊修建了第五大街以及新世紀步行街。其初衷是治理一條龍須溝式的水渠----北排渠。北排渠是原來廊坊北郊的一條水渠,多年沒有整理變的臭不可聞,99年的改建中,水渠改為地下暗河,在上面修建了一條歐式風格的步行商業街,連同其南側的原人民公園東門改建的時代廣場,成為廊坊的標志性景觀。現在廊坊把步行街當作一項重要的城市形象工程加以宣傳,並宣稱其為全國最長的步行街。但這也受到了很多非議,2003年,建設部部長汪光濤不點名的批評廊坊修建的這條步行街「比北京王府井還長」。而現在廊坊現在人均商業用房面積比商業城市大連還多,其主要原因也就出自於此。廊坊根本不需要這么大規模的商業街,現在第五大街西端的商業街坊(其設計為當前國內著名明星建築師齊欣先生)一直閑置,開發商本來打算招商入住一家知名商場,現在只得當作自己新樓盤的售樓處。但這個設計還是非常好的,我曾進入樓上內部觀摩,感覺閑置實在太可惜了。主要是由於其面對的北大街附近都是有待改造的危舊房屋,再著旁邊就是明珠廣陽店,佔去了不少先機。等第六大街的住宅完成後應該有所改觀(預計要到2007年開工)。
第三大街西端和第四大街東端更是長期閑置,其原因是中間的建設路是條次要道路,行人較少,雖然緊鄰康莊小區和北部新開發的多個高層住宅小區,但仍然沒有商機。整個步行街又是使用了惡俗的所謂歐式風格,甚至廊坊在那一時期,大概1998````2001年左右修建的新建築多是此類。為什麼人們如此喜愛這些惡俗的東西,看來偽後現代之風深入現代中國民眾之間。目前的廊坊新建築風格有所改善,特別是以文藝中心(德國GMP公司設計,這個項目還上了當時的《世界建築導報》、《世界建築》等專業雜志)為代表的一批新建築又回到了新現代風格的正確道路上來了,這一點我頗為欣慰。
從2001年開始,廊坊連續保持了全省人均GDP、人均收入第一的名次,特別是農業人均收入遠遠高於第二的唐山,基本接近天津的人均水平。這也充分顯示了廊坊的經濟類型是服務大城市的近郊型結構。廊坊的支柱產業多是食品、服裝、建材傢具、燃氣、花卉水果等等一產、三產的項目。由於建市晚,廊坊沒有傳統工業企業,這就使得廊坊基本沒有受到目前處在轉型期中國傳統產業結構的束縛,大力發展了新型的高科技型產業,建立了廊坊軟體園和被宣傳為「京東矽谷」的燕郊開發區。
2003年,市政府又派出考察團赴廣東東莞、江蘇崑山學習經濟發展經驗,並提出了:省內力求進位爭先、省外追趕東莞崑山和繼珠三角之東莞、長三角之崑山後首都圈之廊坊。對比80年代,以深圳為首的珠三角開發,90年代以浦東為首的長三角開發,現今的以天津濱海新區為首的環渤海開發中,廊坊與東莞崑山有著相似的位置,都處於兩大核心城市之間。廊坊在經濟上能否成為第二東莞崑山?有人說現在的廊坊的GDP連東莞的一個鎮都趕不上,當然東莞的城市結構就是沒有市區而由很多鎮組成,二十年的時間能否使廊坊達到東莞的經濟水平,從2004年的華為事件就可以看出來一些跡象,深圳華為把廊坊定為北方發展中心,將工廠設在廊坊北郊,到2010年完全投產時,產值可達600億美圓,相當與2004年廊坊市GDP總和。而據說2004年有意向投資廊坊的同等規模項目有4個。
「北京天津」是廊坊人一切獨特的思路的出發點。廊坊屬於京津地區,這是所有廊坊人最深入骨髓的認識。當然這點也受到了一些河北其他地區的非議,並以此作為廊坊「脫冀入京」思想的根據而批判,但廊坊屬於京津地區這是無疑的事實。雖然現在廊坊已經有20餘年的時間不屬於天津、北京的轄區,但這並不能割裂廊坊與天津北京同源的歷史文化。
現在通用於廊坊的方言大概是北京話與普通話的混合體,因為市民中有很多是移民,所以並不是每個人的口音都接近北京話,但廣陽區的農村和北三縣的口音則基本上與北京相同。當然北京方言並不是北京附近的固有方言,而是受到了從元代以來的蒙古、滿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極大影響。最簡單的「胡同」一詞就是蒙古語。所以北京是語言孤島;而保定-唐山-石家莊等地的方言,應該是河北固有方言。我先前提的那個問題:什麼同為安次縣,永定河南北的口音有很大不同?可能是因為永定河以南是北京的下風下水,滿族人沒有在此圈地,所以影響較小,使得此地還保持了河北固有方言。
廊坊的街面上現在到處都是寫著「北京分號」的商業廣告,最明顯的是時代廣場北側的第五大街東頭的「北京京客隆廊坊店」和對面的第四大街西頭的「廊坊.北京女人街」。廊坊開發區的宣傳口號也是:選擇廊坊,就是選擇京津。廊坊人對於「廊坊」一詞的解釋是:北京走廊,天津街坊。但最近這句話變成了京津走廊,必經之坊。而廊坊開發區高速出口旁邊赫然寫著:黃金走廊,商機無限。「走廊」意識是廊坊人特有的思路。種種原因,或是歷史,或是文化,或是經濟、或是交通,把廊坊與北京、天津聯系在一起,深入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歷史上京津走廊的重要位置上並不是廊坊,而是不在京津一線中點的通州。歷來素有:一京、二衛、三通州的說法。主要是由於歷史上從元代開始,北京天津之間的交通主要由運河完成,江南的糧食都是由水路運至天津,再由北運河運至通州,再由通惠河運至京師。元代這條水路的終點在什剎海一帶,因而後海鍾鼓樓一帶形成了繁華的集市,符合了《周禮》所說的:面朝後市。後來由於明朝滅元,北城荒廢,明重修北京城,北部縮城五里,使得什剎海一帶交通擁擠,喪失了往日的繁華,後在前門外形成了新的市場。而清朝則在東城東直門內設置倉庫,存放由通州水運而來的貨物,因而東城現在還遺留了很多祿米倉、海運倉之類的地名。在歷史陸路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水運無疑是大型貨物的最佳選擇。原大運河京津附近張家灣、河西務等地都因水運交通而出名。通州不僅有運河,還有老京津公路,103國道,京通快速路,以及新建成的八通線輕軌。通州是河北最早設立的一批地級市之一,五十年代初管轄著大致相當於今天北京10個郊縣和廊坊9縣的通州專區。
頻繁的行政區屬變化,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感的混亂。特別是京津唐地區的交界處的幾縣的變化極其混亂。比如大家熟悉的趙麗容,一般認為她是唐山人,因為她說一嘴的唐山話(唱評戲當然說唐山話了,而且在她的作品中似乎也說過自己是唐山人)。但是實際上,趙麗容並不是唐山人,她原籍為寶坻縣,寶坻口音接近唐山,現屬天津。天津廣播電台在介紹她的時候,就把她當作是天津人。但在之前,寶坻並不是真正的天津轄地,寶坻原為順天府北京東路八縣之一,按說在她出生的時候,寶坻應該還在順天府之後的民國京兆特別區的管轄下,也可以說她是北京人;解放後,寶坻曾劃歸唐山專區管轄,那麼她又變成唐山人了;之後寶坻又劃歸天津市,她又變成天津人了;在她生前,曾長期在她原籍附近的大廠縣評劇團教授了大批的學生,她也說過大廠是她的第二故鄉,那麼她又變成廊坊人了嗎???所以說京津唐、乃至京津冀根本就是一省,如果過分強調自身,就會出現如上的鬧劇,因為實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的融合統一了。
如果從1989年廊坊成為地級市算起,統共才十幾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形成獨特的廊坊文化;即使從1900年廊坊大捷開始算,也沒有什麼長久的歷史。但是廊坊並不是沒有本土文化的,但這種文化大多都被算入北京、天津的賬內(其實廊坊也就是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比如北京最重要的傳統文化形式----京韻大鼓(老年間大鼓的影響比相聲大,攢底的大活都是大鼓,只是現在相聲依靠語言優勢走向全國,而大鼓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京津地區),分三大派:劉寶全劉派、白雲鵬白派、洛豫笙洛派,三大創始人中白雲鵬是香河人,洛豫笙是安次人,現在都是廊坊的轄地,所以北京最重要的傳統文化形式京韻大鼓是廊坊的特產?話絕對不能這么說,眾人皆知京韻大鼓乃北京特產,所以只能說廊坊是北京的一部分,這個道理才說得通。而且京韻大鼓的一個重要原形----五音大鼓就是起源於安次縣境內(現廊坊市區)。
由於原屬順天府北京東路、南路,現在廊坊還自稱京東、京南,特別是北三縣,京東的提法處處皆是,以解現在還沒有重新劃入北京的痛癢(另外唐山、秦皇島也有部分地方自稱京東,那則沒有歷史根據,並不是北京以東都叫京東,原屬順天府北京東路的八縣才叫京東,通平三香薊寶寧、外加郭縣一座城,分別是通州、平谷、三河、香河、薊縣、寶坻、寧河、另有郭縣被並入通縣、三河析出大廠)。就象石家莊的影響到不了河北全省一樣,廊坊的影響其實並不能達到轄區全境,很多在外地的三河人並不說自己是廊坊人,由於離北京更近,由於只是縣級(不象廊坊是地級,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明確直接隸屬「河北」),北三縣有更強的「北京」意識。而且北京也樂於把北三縣歸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比如規劃北京七環路的路線,北京千方百計的使路線不經過天津境內,而在涿州—廊坊附近則稱為「借路河北」,但在北三縣則大張旗鼓的圈進了很大一部分。
燕郊之於廊坊,相當於廊坊之於河北。作為廊坊離北京最近的一個鎮(燕郊離天安門的距離為30公里,比石家莊二環路一周的距離還近),燕郊有著全省排名第三的省級開發區,有著十餘家科研機構,有幾十家中央直屬單位,有華北科技學院、高等防災技術學院、北京交通管理學院等高校。燕郊一個鎮的上述機關甚至比某些地級市全市都多。燕郊全鎮的GDP占河北縣域經濟排名第二的三河60%。對外宣傳上,燕郊從來沒有把燕郊二字與廊坊或河北二字聯系在一起,而是寫了一個模糊的「北京東燕郊」,連官方的宣傳也是如此,我見過鐵道部駐燕郊的工程局在招聘的時候,地址寫的也是「北京東燕郊」,而且燕郊接入了北京電話局010的號碼,讓人僅從宣傳的電話地址上,根本看不出來燕郊的真正區屬。燕郊劃歸北京的呼聲最高,而現實基本上燕郊也就是北京的一個編外區了。燕郊街面上基本全是北京牌照的汽車,字正腔圓的京片子和身旁轟然而過的北京930路公共汽車使人油然產生了時空錯亂的感覺。
作為我名義上的原籍,燕郊一直頗使我自豪,有時就連廊坊的新移民們也弄不清楚燕郊的底細,就象絕大多數河北人也說不清楚河北省會是怎麼搬來搬去的一樣。現在燕郊有一個著名的建築----天子大酒店,作為中國後現代建築的一個反例受而到批判----一個二十層高的福祿壽三星形象。《視覺》雜志曾專門撰文討論過它。當我第一次經過102國道進入燕郊時看到它吃驚非小,原來還以為它會在什麼地方,原來就屹立在我們偉大首都的東郊,我的故鄉附近……我無語,僅當勃大家一笑吧。我現在還不能理解弗蘭克蓋里的望遠鏡和畏研武的M2愛奧尼柱頭,但這個福祿壽我則立即理解的一清二楚。
以「北京郊區」而命名的燕郊,我不清楚這是不是歷史事實,還是和廊坊一樣叫「京津走廊」只是個巧合,因為在清朝地圖上燕郊寫作「煙郊店」,但各種資料都說燕郊得名於位於春秋戰國時期燕國都城近郊。燕郊在清代是「天子腳下、御駕行宮」的畿輔重地,清帝每年回盛京祭祖,或臨幸熱河避暑山莊,都是走京東這條路線,頭天夜裡是要宿在京東60里外的燕郊行宮。行宮遺址在民國時已毀,現在燕郊還有一條大街保留著這個名字。而燕郊高中在50年代就是京津唐三個專區的重點中學,現在仍有大量的北京學生借讀於此。
北三縣現在都是全國經濟百強之列,最差的一個也在70名左右。其實原來此地經濟並不強,特別突出的就是三河,在解放前,素有「老媽縣」之稱,大概此地收成極差,十年九澇,婦女們多到北京天津大戶人家中充當老媽雜役。原有一出評戲《老媽開嘮》描寫的就是一個三河年輕老媽,被顧主侮辱,卻夥同顧主將女主害死的事。這出戲嚴重傷害了三河人民的感情,所以解放後被禁。
象三河燕郊軟體,大廠肥牛,香河傢具都是近年來發展的優秀的縣域經濟。而北三縣還有一個著名的品牌:京東肉餅。說來有趣,這個肉餅在三縣都有爭議,據說最初是一個香河的廚子在當時屬於三河的夏店鎮製成此餅,倍受好評,所以又稱為香河肉餅,但三河也將其當作本縣特產,後夏店鎮從三河析出,設立了大廠回族自治縣,而肉餅的正宗傳人還在夏店,也就算做大廠縣的特產。現在統稱京東肉餅了。原來廊坊電視台采訪夏店的肉餅傳人,廚子用一嘴京腔信誓旦旦的說:這肉餅被公認為是著名的京味兒小吃,頗受北京一帶人們的喜愛。
在廊坊這樣一個沒歷史沒基礎沒礦藏沒資源的永定河荒灘上,今天的景象幾乎可稱奇跡。
1991年的京津塘高速的開通,帶來了一連串的優秀的開發區的建設,比如北京亦庄開發區和天津塘沽開發區,廊坊開發區也有幸參與其間,成為了河北第一的省級開發區,最近又設立了廊坊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京津塘高速差不多是中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每天過路車輛為37萬輛,相當於廊坊廣陽區的戶籍人口總數。對於廊坊開發區,我基本上沒聽過什麼微詞。我一個大學老師曾很有趣的說:在石家莊這樣擁擠的大城市住久了,去廊坊開發區那樣的新興小城市住住也很有意思。國際會展中心,華日傢具,新奧燃氣等廊坊本土企業,立邦、東芝等國際知名公司以及大學城、清華大學科技園等大學園區為廊坊開發區增色不
⑶ 新疆為什麼要信伊斯蘭教
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
從地理、歷史、人文三個角度綜合分析一下,就會得到答案。新疆地區,從漢代納入中國版圖以來,其人文環境就是以漢文化為主了。自漢以後至唐代,因為唐朝國力的強盛和推祟佛教的原因,佛教在此地區大為興盛,和漢文化所推祟的儒家思想一樣成為該地區的主流文化,以宗教來說,同時期存在包括拜火教等由波斯等地傳來的宗教,但佛教在當地佔絕對的主流。
唐朝末期,中原內亂,而後契丹興起,至有宋朝建立,該地區政權以拒絕西方伊斯蘭教政權滲透、期待東方中央政權回歸西域為主要執政思路,可以說還是心懷故國的。問題是,宋朝是個先天不足的王朝,只完成了小一統而不是大一統。到宋滅亡,都沒能收回西域故土,(有宋一朝,該地區真心是跟宋朝隔斷聯系了,西夏王朝擋著呢。)反到是後來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把這地方給佔了。
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信奉藏傳佛教的。所以,該地區從元朝開始起,由於蒙古人勢力的影響和推祟,在宗教方面一直是由佛教,猶其是由藏傳佛教為主導的。
明代中央政府還算努力,西域一直都是自己的版圖。但從明代開始,至清朝中期,蒙古人對西域一地的影響力都非常強。宗教仍然是以佛教為主流。
到了清朝,清政府一直對蒙古是又拉又打,至清中期乾隆朝,對起兵反判的蒙古准葛爾部形成了致命的打擊。而該部的主要勢力范圍就在西域。該部拋力減退,西部地區的伊斯蘭教勢力就趁虛而入了。清政府是一個由人口極少的少數民族統治多數人口的政權,所以骨子裡極度不自信。為了安定統治,就故意製造矛盾,欺壓人口占最多數的民族。中國哪個民族人口佔多數,不用談了吧?所以,在清政府的有意放縱下,西域少數民族以伊斯蘭教的統治方式來進行治理就被默認了,至到解放軍進疆為止,這種統治模式一直就沒變過。當地在新中國建立前政權都是這樣的了,信仰以什麼為主流,就不用說了吧。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少數民族政策就不用多談了。反正不會強逼著你改信其它宗教。所以,就這么著延序下來了。到了現在,你想信仰什麼宗教,只要是合法的,國家不會強迫。所以,『當地人民的信仰是當地人民自己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沒什麼錯誤的。
以上,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啊,因為不夠專業也可能會是錯誤的答案,也許會有偏激的地方。但無論如何,算是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吧,也希望你在看到後謹慎取捨。
⑷ 怎樣預防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15種主要表現
堅持依法治理、疏堵結合、綜合施策,健全各級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長效工作機制,完善宗教事務管理措施,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有效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
當代世界宗教極端主義的產生和興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消除宗教極端主義也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4)治理清真擴展閱讀:
宗教極端主義主要特徵
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從事暴力恐怖和分裂破壞活動,特別是利用宗教極端思想,煽動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盲目追隨,甚至走上從事暴恐活動的不歸路,成為其實現政治圖謀的犧牲品。
為了達到煽動宗教狂熱、控制信教群眾的目的,宗教極端勢力大肆歪曲篡改宗教教義,編造各種打著宗教旗號的異端邪說,以此來迷惑、引誘信教群眾,以自殺襲擊等極其殘暴的方式發動所謂的「聖戰」;
鼓吹神權政治論,煽動群眾「除了真主以外不能服從任何人」,教唆信教群眾抵制政府管理;鼓吹異教徒論,把一切不遵循極端做法的人都視為異教徒、宗教叛徒、民族敗類,煽動辱罵、排斥、孤立不信教群眾、黨員幹部和愛國宗教人士;
鼓吹宗教至上論,反對一切現代文明成果,排斥傳承已久的民族風俗習慣、民族傳統文化,宣揚「不能看電視、聽廣播、讀報刊」,不許人們唱歌跳舞,「婚禮不許笑、葬禮不許哭」,強迫年輕人留大胡須,婦女穿著蒙面罩袍;
把「清真」泛化,不僅在食品上,而且在葯品、化妝品、服裝上都打上清真標簽,宣揚政府資助蓋的房子不清真、內地企業生產的生活用品不清真。
通過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挑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信教群眾與政府的對立,形成對抗政府的現實力量,並企圖通過暴力恐怖活動製造社會動亂,破壞發展和穩定。
⑸ 伊斯蘭教法規定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法也屬世界五大法律體系之一。自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注1]在麥加為聖傳教開始,迄今已經歷了1400多年,它也是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的傳教生涯中對他凡遇到的種種事件及與穆斯林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社會問題,通過真主的啟示或下降經文來制定的律例,通過這種天啟的教法穆聖匡正了當時阿拉伯半島各部落中殘存的陳規陋俗,最終實現了阿拉伯半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統一,創立了以伊斯蘭教法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這種天啟的教法一直延用到公元8——9世紀時,由於時代的變遷,社會發展的需要,先後出現了由艾布哈尼發、馬立克、沙菲爾、罕佰里為首的教法學家,他們在研究教法的過程中,由於對《古蘭經》的理解和剖析方法不同,對聖訓搜集整理和研究的系統不同,以及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所處的社會地位、時代、環境的不同,故對遇到的新的問題,制定律例方面有了各自不同的主張,其實在原則上他們都以《古蘭經》、聖訓為立法的依據,而怎樣運用此依據制定新的律例,以及在無《古蘭經》、聖訓依據的情況下,依據什麼來制定新的律例的問題上產生了異議。盡管如此,他們的目的是統一的、純正的、正確的。因為四大法學家主張的不同,並非為分門立派或為個人的某種目的而不同,反而這對後輩的廣大穆斯林提供了擇優執行教法的方便,所以讀者可以根據所處的環境和時間的不同,擇優執行,因為伊斯蘭教是簡而易行的宗教,其教法的根本准則是為了治理社會,解決人類的各種事務,給人於方便,並非給人煩難。真主說:(真主要你們容易,莫要你們困難)(《古蘭經》二:185),又說:(在宗教內我未給你們設置煩難)(《古蘭經》二二:178)。穆聖說過:「假如讓我選擇兩件事,那麼我必將選擇最容易的。」總之,教法的寬容與否是根據因人因地而宜,因時因事而宜,並非一味地寬容或一味地苛求。
⑹ 世界局勢動盪與伊斯蘭教的關系
都是以美國統一全球理念和瓜分弱小國家引起的,中東伊斯蘭國家國家小、貧窮、地下石油等物資豐富必然成為眼中肉
⑺ 中國歷代政權與對伊斯蘭教是什麼態度
《中國歷代政權與伊斯蘭教》一書,是寧夏社會科學院余振貴同志所承擔的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我國歷代政權關於伊斯蘭教事務治理策略研究」的最終成果。
⑻ 伊斯蘭教為什麼不違法
因為法不責眾,基督教在創教早期是被羅馬帝國禁止傳教的,後來聲勢越來越大,羅馬沒辦法治理就讓基督教成了國教。一神教就是一種集體行為,通過聚集、擴張、排外獲得自身的地位。
⑼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最不清真
這個問題沒有水平。事實所有的國家都不清真,沙特覺得葉門不清真,葉門內也覺得沙特不清真。伊斯蘭容的教義規定伊斯蘭政教合一,就是說所有的伊斯蘭人只能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要按伊斯蘭的教義治理,這個國家包括所有穆斯林知道的、聽說的、夢到的土地。按照這個標准,所有的國家都不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