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環境水整治
Ⅰ 甘肅張掖市區生活水平
我家在張掖,個人感覺張掖消費水平不算很高.
具體的量化數據我就不知道了,你可以去市專政網查查看.
房價現屬在一般的房子也在2500左右了,好一點的房子有前幾年的寶迪花園和東湖小區的鶴圓區,都是兩層居室,房價在一百萬以上,近兩年沒聽說有修什麼相對豪華的房子.
不是別墅小區,是普通住宅小區中劃出的一塊相對高級的住宅區.
張掖生活水平總體還是不高,娛樂消費不是很多,夜市中也是一小區為主.也有不少KTV和酒吧,一般在那些地方消費的多是年輕人.普通工薪階層聚會娛樂,一般會選擇火鍋城和啤酒廣場.
Ⅱ 張掖市黑河水電站的貢獻或作用
一、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一)項目名稱 張掖市黑河中游濕地恢復與治理工程 (二)項目建設概要 地理位置:建設地點位於黑河流域中游沿岸地區,地處北緯37°28′—39°59′,東經97°25′—102°13′。行政區劃屬於張掖市所轄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和肅南縣。 建設內容:根據項目建設可研報告,包括濕地保護工程、濕地恢復與治理工程、科研監測工程、宣傳教育培訓工程共計4項,屬環保公益型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巡護站、觀鳥塔、巡護監測棧道、宣教中心、疏浚渠道、引洪攔水壩、水下引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退耕還澤、濕地植被恢復、濕地調查固定樣地等。 ① 濕地保護工程:修建濕地巡護站辦公用房400 m2(其中:市濕地巡護站1處100 m2,縣區濕地巡護站3處300 m2),購置辦公設備4套,修建投食點15處,巡護監測棧道22.8km(其中:木質棧道5.2km,砂石巡護道路17.6km),修建動物救助站90 m2,購置動物救護設備1套,圍網500 m2,濕地水文、氣象監測點1處,觀鳥塔1處。 ② 濕地恢復與治理工程:修建疏浚渠道37.6km,引洪攔水壩5座,地下水引水管道8km,污水引水管道10km,退耕還澤40hm2,濕地恢復與保護6500 hm2。 ③ 科研與監測工程:修建科研中心用房1處210m2;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1處100 m2,購置檢疫設備1套,科研監測設備1套,設置濕地調查監測固定樣地200個,購置調查監測設備1套。 ④ 宣傳教育培訓工程:建設宣教中心用房200m2,購置宣教設備1套,培訓管理人員18人(次),專業技術人員36人(次),項目區培訓林農500人(次)。 投資及工期安排:本工程總投資3668.70萬元,總工期3年,從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 二、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 本項目是中央擴大內需的規劃項目之一,是維持黑河濕地自然生態過程的重要措施。該工程的實施可以有效減輕人為干擾,遏制黑河濕地萎縮趨勢,降低濕地污染負荷,對保護當地環境有非常積極的環境效益。 施工期間,在濕地區域內建設濕地管理的相關設施,如巡護站、巡護監測棧道、生態監測站等,對規劃范圍內的生態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主要表現在驚擾濕地水禽生息、改變局部濕地生境、人為引進物種、改變水循環線路等方面。 三、擬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和對策 退耕還濕過程中,每年最多隻能抬高50cm水位,且應拉長蓄水時間,最好分時段蓄水;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避開魚類和鳥類產卵期,避開野生動物主要活動場所;加強施工管理;施工廢水經處理後循環利用,禁止向引水渠排放廢、污水;砂石料、混凝土加工等活動避免在夜間進行,大型車輛的物資運輸盡量安排在白天進行;對於被征佔地土地,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補償;加強施工期、蓄水期監測。 通過以上從生態環境、水環境、環境空氣、聲環境等方面採取的一些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和建議來盡量減小該工程項目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張掖黑河濕地恢復與治理工程,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中鼓勵類項目中的農林業「退耕還湖恢復工程」,項目涉及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張掖國家濕地公園,但與相關法律法規是相符的。 項目實施有利於改善項目區小氣候、減少風沙危害、緩解流域供水壓力、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維護張掖綠洲及黑河流域的生態安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改善旅遊環境,再現 「金張掖」水韻底色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既可提高甘肅黑河流域中游城市的知名度,又可以開展科普教育;既可保護濕地自然資源,做到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又能改善區域的投資環境;既可增加流域中游的水量,又能改善下游的生態環境。 五、徵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范圍:項目所在區域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及關心工程環境保護工作的其他公眾。 主要事項:徵求公眾對擬建項目在設計、施工和運營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意見和建議。非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不在本次徵求范圍內。若需要提供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簡本,請與環評單位聯系。
Ⅲ 甘肅張掖市區生活水平
我家在張掖,個人感覺張掖消費水平不算很高.
具體的量化數據我就不知道回了,你可以去市政答網查查看.
房價現在一般的房子也在2500左右了,好一點的房子有前幾年的寶迪花園和東湖小區的鶴圓區,都是兩層居室,房價在一百萬以上,近兩年沒聽說有修什麼相對豪華的房子.
不是別墅小區,是普通住宅小區中劃出的一塊相對高級的住宅區.
張掖生活水平總體還是不高,娛樂消費不是很多,夜市中也是一小區為主.也有不少KTV和酒吧,一般在那些地方消費的多是年輕人.普通工薪階層聚會娛樂,一般會選擇火鍋城和啤酒廣場.
Ⅳ 張掖市環境污染狀況及可持續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張掖市甘州地下水污染狀況及保護對策
摘要 通過對張掖市甘州地下水資源賦存條件、開發利用現狀、地下水資源污染現狀、水污染物處理分析,結果表明甘州地區污染水處理量的很小的一部分,地下水污染問題有待解決,提出甘州地區地下水幻境保護對策。
地下水開采和利用為我過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大規模、無序開采引發的大量環境問題也愈來愈牽制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新城的地下水陷區域已有100多個,達到15多萬平方公里。全國近有50%的城市市區范圍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於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區日益增多。本文將以張掖市甘州區為例分析地下水環境保護的建議和對策
甘州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黑河從全境穿流而過,總面積4240km2,人口達到49.8萬人,是張掖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可利用水資源量8.97億m3,其中地表水6.74億m3,地下水2.23億m3,全區主要飲用水和工業用水均採用地下水。人均佔有水資源量1800m3,畝均佔有水資源量824m3,分別為全國水平的82%和46%,屬中度缺水地區。
地下水賦存條件
張掖盆地是北祁連地槽褶皺系走廊過度帶的一個中新生帶斷陷盆地。中新生帶沉積厚度約4000m~6000m,其中第四系厚度數百米至上千米以上
這是手動回答,望採納
Ⅳ 人類活動對張掖市地下水影響
是地下水中最常見的污染物,一般天然水中含量很低。人類活動的許多方面都會導致水中含量增加,因此,成為識別人類活動對水質影響的指示劑。
在黑河流域上游祁連山區,人類活動強度小,各類水體(河水、泉水和地下水)基本處於天然狀態,水中含量很低。據《祁連志》78個水樣(包括河水、地下水和泉水)的化學分析結果,均值為0.28 mg/L。
在中游、下游平原區,含量顯著增加。2001年6~8月項目組在區域野外調查中採集了80個水樣,其中在22個地表水樣中(河水和水庫水)均值為3.12 mg/L。沿黑河幹流的7個樣品均值為1.63 mg/L,最大值出現在鶯落峽出山口,為4.41mg/L。在58個地下水樣中(包括泉水),均值為18.21 mg/L,是上游水體的65倍,局部地段井水的含量超過國際飲水標准(50mg/L),如圖7-37所示。例如張掖市城外白塔五隊地下水的濃度為84.06mg/L,高台興隆小學為108.36mg/L,高台鹽化公司為62.64mg/L,鼎新雙樹村為50.30mg/L。上述數據表明,人類活動已經對中游、下游地下水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圖7-37 黑河流域地下水分布等值線圖
從圖7-37可見,在區域上污染為點源污染,但是對某一城市而言,局部范圍已成為面狀污染。早在1984年原甘肅省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對張掖市城區及其外圍地下水的調查結果表明,在城外西北和東北部以及城區西部的地下水均受到面狀污染。污染源有4個方面:①污水;②土壤有機氮;③農田施用的化肥;④動物糞便等。
由於污染存在多種來源,僅根據土地利用的情況確定污染源,存在許多困難。氮同位素技術提供了污染源識別的直接手段(Kohl et al.,1971;Kreitler,1975,1979;Stephen et al.,1993)。另外,氮同位素與其他同位素和水化學的結合,還能獲得更可靠的分析信息,有助於污染源的識別和解釋。
下面應用氮同位素技術,結合其他同位素和水化學方法,識別張掖市地下水污染源,為城市地下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一、研究區概況
張掖市位於黑河流域中游區張掖盆地東部,面積3600 km2,人口46.62×104人。研究區為張掖市城區及其外圍(圖7-38),處於黑河沖洪積扇前緣地帶。區內發育有5條較大的泉溝及一些大小不等的沼澤窪地。
圖7-38 張掖市研究區范圍和地下水取樣點位置
黑河幹流從出山口鶯落峽流入張掖市境內,經城西流向正北。山丹河經城北流向西北。氣候乾旱,年均降水量130.5 mm,年均蒸發量2002.5 mm。農業是張掖市主導產業,城區周圍大部分為農田灌溉區,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稻穀、油籽、葵花、瓜果和蔬菜等。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化肥,逐年增加。在80年代化肥的施用量為75~225kg/hm2,到1990年達到1260 kg/hm2。興建於50年代的工業,主要是化肥、造紙、電力和食品加工等企業,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五里墩、張掖老城區和東北部張掖火車站沿線,其中位於西北部的造紙廠和化肥廠排污量最大,污水被下游地區用於農田灌溉。市內化糞池密布,有80%的化糞池無防滲措施。
張掖地區地下水主要賦存在第四紀鬆散沉積物中,在金花廟—張掖市水泥廠一線西南部為單層或二元結構,表層岩性是亞砂土和亞粘土,下層為鬆散的砂礫卵石;在該線以東為多元結構區,20 m以上為亞粘土、亞砂土和砂互層,20 m以下為砂礫卵石層。在張掖西南部為大厚度潛水,在東北部為多層型潛水-承壓水。地下水從南流向北,西部地下水水位埋深大於10 m,東部2~3 m,由深變淺。
二、氮同位素應用原理
氮元素有兩種穩定同位素,常見的14N和稀有的15N,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過程中它們因質量不同而發生同位素分餾,導致不同的污染源具有顯著的氮同位素特徵。幾種主要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特徵值,分別為:①由土壤有機氮礦化形成的,其δ15N值為+4‰~+9‰;②來自含氮化肥的因其中的N來自大氣中N2的工業固定,其值近於0,一般范圍在-4‰~+4‰之間;③動物糞便(廄肥)或污水因氨揮發,貧15N的NH3優先揮發,使剩餘的富15N,由此硝化形成的富15N,其值較大,為+10‰~+20‰(Heaton,1986)。
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對於地下水中NO3-的δ15N值,它不僅受到污染源的控制,而且還受NO3-形成和運移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的影響。其中氨揮發和反硝化作用是影響氮同位素分餾的兩種主要作用。在平衡條件下,氨揮發反應NH3(gas)↔NH4+(aq)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εNH4-NH3為+25‰~+35‰(Kirshenbaum et al.,1947;Mariotti et al.,1984)。系數為+25‰~+35‰(Kirshenbaumetal.,1947;Mariottietal.,1984)。
反硝化動力學反應,有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殘留與生成物N2之間的氮同位素分餾系數約為+35‰(Heaton,1984;Vo-gel et al.,1981)。
在包氣帶透水性強和含氧的地下水環境中,因為硝化作用迅速,而反硝化作用很少發生,所以地下水的值基本反映了污染源的氮同位素值。
在張掖市研究區,地下水埋藏淺,包氣帶岩性為亞砂土和亞粘土,透水性強,含水層為粗顆粒介質,因此,張掖市適宜應用氮同位素作為地下水污染源的指示劑。
三、樣品採集和測試
2001年6月和2002年8~9月在張掖城區及其外圍地帶共採集樣品37件,其中地下水樣27件,河水樣1件,污水樣4件,土樣2件、化肥樣1件及鶯落峽河水和山前戈壁帶地下水樣各1件。水樣分析項目為、Cl-、TDS和D、18O及氚等測試,對濃度較高地帶的地下水、河水、污水和戈壁帶地下水進行了測試,土樣為及其15N分析,化肥測試15N值。
取樣點進行GPS定位,現場測試pH和水溫等。測試方法分別是: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pH/TDS計直接測定。同位素樣由國土資源部水文地質專業實驗測試中心檢測,樣品制備方法分別是:15N採用鋅-硫酸亞鐵還原法,18O採用CO2-H2O平衡法,D為鋅還原法,最後由MAT251質譜計測定。氚採用低本底液體計數器測定。對於土樣,先用去離子水溶解,離心過濾得到過濾液,然後採用與水樣相同的分析方法處理和測試樣品。四、結果與討論
(一)氫、氧同位素變化特徵
從分析結果(表7-15)可見,地下水的δD、δ18O值分別為-63‰~-52‰和-9.0‰~-7.1‰,12個樣品的均值分別為(-57±3)‰和(-8.3±0.5)‰。鶯落峽河水δD、δ18O值為-50‰和-8.0‰,冰雪融水δD、δ18O值分別為-51.0‰~-41.0‰和-9.2‰~-8.6‰。張掖市大氣降水多年(1986~1996)加權平均δD、δ18O值分別為-38.3‰和-5.6‰(原始數據來自IAEA資料庫,2001)。由此可見,張掖市地下水的δD、δ18O值不同於其他水體,地下水點落在全球大氣水線附近(圖7-39),但是所有地下水點都低於當地大氣降水多年加權平均值,表明張掖市地下水是以來自黑河流域南部祁連山降水補給為主。
圖7-39 黑河流域張掖地區地下水及地表水δD-δ18O之間關系
從圖7-39可見,淺層地下水數據點與來源於祁連山降水和冰雪融水的鶯落峽河水相近,說明鶯落峽河水是張掖市淺層地下水的主要來源。取自東部大口井(Y12-2)和西北部污灌區(Y29和Y30)地下水樣的數據點,明顯偏離全球大氣水線,尤其是Y29和Y30與地表污水點相近,表明采樣點的地下水受到明顯的蒸發影響。深層地下水點沿全球大氣水線分布,在鶯落峽河水點與北部流泉村水點之間,表現為高海拔、寒冷區降水補給的特徵。
氚同位素測試結果表明,張掖北部流泉村深層地下水氚含量為0.5 TU左右,為1951年以前補給的較老水,反映了寒冷環境大氣降水和現代河水補給特徵。淺層地下水氚含量為23.44~62.15 TU之間,10個樣品的均值為41.10 TU,低於同期的鶯落峽河水氚值(58.3TU),反映出河水不是惟一的補給水源,可能還有低氚值水和山區地下水補給。
用α-萘銨比色法,
用納氏試劑比色法,Cl-用硝酸銀滴定法,TDS采若以鶯落峽河水(T1=58.3TU)代表新水,氚的檢測限T2=2 TU代表老水,以兩個端元組分混合形成T0水,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有
表7-15 黑河流域張掖市地下水同位素及化學分析結果
續表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得同位素混合公式:
西北內陸黑河流域水循環與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W1、W2和W0分別為老水、新水和混合水的質量。
根據上式可估算地下水中老水所佔的比例,結果如表7-16所示。從表7-16可以看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中老水所佔的比率是不同的,多源補給混合特徵明顯。
表7-16 黑河流域張掖市地下水中老水補給比重
綜上所討論的結果,張掖北部流泉村地下水參與現代水循環較差,其上覆厚層淤泥質覆蓋層使地下水免遭污染。其他地段的地下水氚含量都較高,表明其參與現代水循環積極,從地下水中已經發現組分,是通過灌溉或排污將地表或土壤中的輸入地下水中的。
(二)無機氮化合物分布特徵
在張掖地表污水中,濃度達到490mg/L,為10.25mg/L,濃度為66.21 mg/L。土壤無機氮化合物中和含量低,含量很高,20cm深處為496.75 mg/kg,並隨深度增加含量下降。
從表7-15和圖7-40可看出,淺層地下水中無機氮化合物含量較高,濃度達到2.7 mg/L,為105 mg/L,為149.6mg/L,15個樣品的均值為54.17 mg/L。高濃度帶主要分布在張掖西北部(Y1,Y2,Y3,Y29,Y30)、東部(Y12-2,Y15,Y23)和西部(Y5)。深層水中和濃度較低,最大值分別為0.37mg/L 和0.2mg/L;而濃度很高,范圍在3.89~82.85mg/L之間,12個樣品的均值為35.65mg/L,其中有4個超過國際飲水標准(50 mg/L),這些樣品分布在城區(Y8、Y10)以 及 研 究 區 南 部(Y14)和 西 南 部(Y13)。
(三)氮同位素分布特徵
1.潛在補給源
(1)土壤組分
在張掖耕作土地中,20cm 深度土壤中的δ15N值為5.55‰,屬於正常值范圍。在40 cm深度,δ15N值達到14.67‰,異常偏大,指示與長期施用硝酸銨化肥和廄肥有關。
(2)化肥
圖7-40 黑河流域張掖市地下水濃度分布等值線圖
測試結果表明,張掖施用的尿素化肥,其δ15N值為8.17‰,超出化肥的正常值域,可能是氨揮發所致。曹亞澄等(1989)對中國15種尿 素 樣 品 進 行 了 測 試,δ 15N 均 值 為-1.12‰,其他化肥如硫酸銨、氯化銨和碳酸氫銨的δ15N均值分別為-1.48‰(樣品數n=3)、-1.35‰(n=7)、+0.91‰(n=26)。在硝酸銨中,和的δ15N均值分別為-0.98‰和+8.69‰(n=17)。δ15N值偏高被認為是由於硝酸銨中的來自HNO3,在 HNO3 生產過程中 NH3 氧化時發生了同位素交換反應(Freyeretal.,1974)。
在化肥中,δ15N值一般很低,但是在施肥過程中,由於氨揮發,會出現施化肥土壤比天然土壤的δ15N值高。揮發最強烈的化肥是碳酸氫銨,經過近3個月時間的放置,δ15N值可由近-4‰增加到約8‰。
(3)污水
在化肥廠污水中,pH值為9.4,呈鹼性,有利於氨揮發,以至濃度達到490mg/L,污水中的δ15N值為7.59‰,是氨揮發的結果。
電廠污水的pH值很高,含量較低,氨揮發有限,污水的δ15N值屬土壤的值域。
造紙廠、電廠混合污水和生活污水δ15N值均為負值,可能是來自植物含氮有機質降解,而後者的δ15N值通常為負。這兩種污水有機質含量都較高,如造紙廠污水COD含量高達2478.5 mg/L。
(4)河水
兩個河水樣的δ15N值相近,都在土壤的正常值域內,表明河水中起源於土壤。
2.地下水
在張掖南部山前戈壁帶、井深280 m的地下水中,其的δ15N值為4.27‰,起源於天然土壤有機氮礦化形成的,基本代表了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天然地下水的δ15N值。
在張掖市區,淺層地下水水樣的值為+4.93‰~31.54‰,10個樣品的均值為11.75‰;深層地下水為+4.39‰~+10.95‰,9個樣品的均值為6.74‰。淺層水值高於深層水。
在淺層地下水中,有7個樣品的值大於9‰,占淺層水樣品總數的70%,其中4個樣品取自西北部污灌區(Y1、Y2、Y3和Y30),這些水樣不僅值大於9‰,而且含量很大,如Y3(20mg/L)和Y30(105mg/L),都指示地下水來源於灌溉污水。灌溉污水的濃度,在Y26處達到380 mg/L,Y27處為490mg/L。由於污水中濃度較高,在地下環境中還來不及將全部轉化為,導致地下水濃度高。鹼性土壤(pH為8.4~8.5)和氣候乾旱都有利於貧15N的氨揮發,使得殘余富集15N,由此經硝化作用形成的也富集15N,因此污灌區地下水值很高。
在張掖西北部污灌區,地下水中值普遍較高,與其他污灌區水樣具有顯著的相關性,相關系數達到0.98,表明污染源相同(圖7-41)。
圖7-41 黑河流域張掖地區地下水與Cl-之間關系
在城區養豬場,地下水值異常高,為31.54‰,但是含量較低,為11.96 mg/L。值指示該處地下水中來自動物糞便,並發生了反硝化作用。
在張掖西部和西南部,值分別為4.93‰和7.78‰,指示地下水主要來自土壤有機氮的礦化。
在9個深層地下水水樣中,值指示取樣處地下水來源於生活污水或糞便和土壤有機氮礦化形成的。另外從張掖市自來水公司供水井采樣分析表明,地下水濃度隨時間而增大,由1988年的29.5mg/L增加到2001年的36.06mg/L(圖7-42)。該井地下水中的與Cl-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圖7-41(d)),說明該井地下水來自多種污染源,其中主要來自土壤有機氮的礦化和化肥施用。
圖7-42 1986年以來黑河流域張掖市自來水公司供水井地下水動態變化
總之,地下水中除個別來自生活污水或糞便外,其餘主要來自土壤有機氮礦化形成的,其次是化肥。
Ⅵ 甘肅省天水地堪院和張掖水堪院哪個比較好
如果按照工作的環境呢,可能是張掖水勘院比天水低,看見好一些。張掖地區。相對來說地質比專較平坦屬,只是找水。不會鑽山入林的。缺點張掖冬天太冷了。而天水地勘院,地質勘探隊,有可能經常要去大山裡。天水南部,都是西秦嶺一代山高林密,工作環境是比較辛苦的。但是天水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又比張掖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