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整治
⑴ 工信部為綜合治理網路環境所確定的「三誰原則」不包括( )。
不準網路言論人生攻擊
不準網路非法交易活動
不準擾亂公共網路環境
⑵ 工信部如何治理手機不明扣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近日大力核查媒體報道所涉通信服務熱點問題。針對媒體報道的手機不明扣費、垃圾簡訊、騷擾電話等問題,工信部表示,已督促電信企業立即糾正錯收費行為,並要求從下月起以簡訊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對媒體報道所涉灰色利益鏈條上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工信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置。
確實是該管管了。亂收費。
⑶ 工信部是如何回應騷擾電話治理
不少公眾疑問,騷擾電話為何「治而不止」?電話銷售公司靠什麼打個不停?騷擾電話能否依法得到治理和懲處?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回應,騷擾電話治理進入「深水區」,現有單純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難以取得進一步明顯成效,亟待創新管理方式,推動源頭治理。
工信部將持續加強渠道管控,建立垃圾信息治理考核評價制度及違規責任追究機制,採用量化指標對電信企業垃圾信息治理工作進行考核評價,責任追究落實到人,對不達標的企業予以問責,對工作不力的移動轉售企業、明顯存在違規行為的呼叫中心在分配線路和號碼資源、簽訂用戶服務合同時依法採取相應限制措施。
⑷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的任務責任
(一)規范工程建設項目決策行為。
1、加強項目建設程序的監管。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嚴格執行投資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管理程序,規范項目決策。(規劃司、相關司局)
2、完善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投資項目管理的配套制度,建立完善部屬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規劃司、通信發展司)
3、加強節能評估審查,強化對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要求。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未進行或未通過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准,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行業預審制度。(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規劃司)
4、按照政務公開和相關要求,公開建設項目信息,明確審批流程,及時公布審批結果。(辦公廳、駐部監察局、規劃司)
5、配合牽頭部門做好其他相關工作。
(二)規范招標投標活動。
1、依據《招標投標法》,加大招投標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核准招標范圍、招標方式和招標組織形式,確保依法應該公開招標的項目實行公開招標。(規劃司、通信發展司、駐部監察局)
2、完善通信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制度,研究修訂《通信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規定》,繼續做好《通信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文件範本(試行)》和《通信建設項目貨物招標文件範本(試行)》的貫徹實施工作。(通信發展司)
3、積極參與招標投標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健全部門招標投標行政監督機制和舉報投訴處理機制。落實招標投標違法行為記錄公告制度。(規劃司、通信發展司)
4、加強對通信行業招標投標從業機構和人員的規范管理。加強中介組織管理,規范招標代理行為。(通信發展司)
5、配合牽頭部門做好其他相關工作。
(三)加強項目實施和工程質量的監管
1、加強通信建設工程實施過程的程序管理。嚴格執行《合同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基本建設程序有關規定,認真落實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質量監督和竣工驗收備案等制度。(通信發展司)
2、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落實通信建設工程質量各方責任制,強化對企業建設行為的監管。依法規范通信建設各方合同訂立行為,禁止轉包和違法分包。(通信發展司)
3、加大通信建設質量監督檢查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建立部省兩級通信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通報制度。按照《通信工程質量管理規定》和《通信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要點》要求,重點檢查3G重點建設項目、低價中標項目以及相關單位建立質量管理制度的情況等。(通信發展司)
4、加強通信業工程建設施工安全的監管,完善相關安全生產法規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障措施,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監督檢查。(安全生產司、通信發展司)
(四)加強物資采購和資金使用的管理。
1、按照《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工程建設過程中政府采購行為的監管。(財務司、規劃司、通信發展司、駐部監察局)
2、加強工程建設項目資金監管,嚴格概預算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資金的安全有效。(財務司、規劃司)
3、嚴格執行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和審批制度,並對嚴重超概算項目進行專項審計。(財務司、規劃司、駐部監察局)
(五)推進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
1、按照統一的建設項目信息公開的要求、目錄和標准,通過部門戶網站等渠道公開建設項目信息。(辦公廳、政策法規司、規劃司、通信發展司、信息化推進司、駐部監察局)
2、按照信用信息目錄和共享標准,梳理部門管理的工程建設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相關信息,為互聯互通的工程建設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相關信息。(規劃司、通信發展司、信息化推進司)
3、建立健全我部工程建設領域失信懲戒制度和守信激勵制度,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促進信用系統的完善。(規劃司、通信發展司、政策法規司)
4、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我部專項治理工作的宣傳報道。(辦公廳、規劃司、通信發展司)
(六)加大監督檢查和查辦案件工作力度
1、公布專項治理舉報電話和舉報網站,認真受理群眾舉報和投訴,並依據職責許可權進行處理。(駐部監察局、規劃司)
2、查處工程建設領域的典型案件,重點查處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利用職權違法干預項目決策、招標投標等突出問題,查處因監管不力、行政不作為、亂作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駐部監察局、規劃司)
3、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開展警示教育,查找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強管理的措施。(駐部監察局、規劃司)
⑸ 工信部為綜合治理網路環境所確定的 三誰原則是什麼
誰主管,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接入,誰負責
⑹ 尊敬的客戶,根據工信部等十三部委聯合下發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司現正開展
電信公司發布的預警告知簡訊,提醒用戶的。
⑺ 工信部如何回應騷擾電話為何屢禁不止
新華社「新華調查」21日播發稿件《誰在打、怎麼打、打給誰——騷擾電話生產鏈條調查》引發社會輿論關注。不少公眾疑問,騷擾電話為何「治而不止」?電話銷售公司靠什麼打個不停?騷擾電話能否依法得到治理和懲處?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回應,騷擾電話治理進入「深水區」,現有單純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難以取得進一步明顯成效,亟待創新管理方式,推動源頭治理。
工信部將繼續深入研究騷擾電話等垃圾信息治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完善垃圾信息治理長效機制,鞏固前期治理效果,推動從根本上盡快解決垃圾信息擾民問題。
工信部正在推動《網間騷擾電話治理技術要求》《通信網路不良語音信息判定標准》《通信網路不良語音信息處置規范》《電信網路不良和詐騙語音處置技術能力要求》等一系列騷擾電話治理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為相關治理單位開展騷擾電話處置提供明確的依據。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與相關部門溝通協商,促進相關立法的出台,使騷擾信息治理工作盡快走上全面法制化的道路。
希望,工信部能再接再厲,拿下騷擾電話。
⑻ 工信部何時關停違規語音專線
8月6日工信部表示,電信詐騙治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工信部將持續加強電信詐騙源頭和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電信詐騙整治力度。目前已關停違規語音專線6.1萬條,「400」涉案號碼從2016年月均700餘個下降至目前的個位數,用戶舉報和公安通報封停號碼總量與2017年同比分別下降55%、66%。日均處置詐騙電話400多萬次,累計3.39億次。
近日,相關媒體報道,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電信詐騙治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工信部將持續加強電信詐騙源頭和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電信詐騙整治力度。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加強通訊信息詐騙源頭治理、綜合治理,進一步督促企業建立完善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責任體系和強化督查、定期檢查等工作舉措,加大技術監測和處置力度,並強化各部門間協同聯動,完善與網信、公安等部門各項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協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⑼ 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這件事,工信部專項整治、狠查嚴查!
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這件事,不僅今年嚴查,專項整治更延續到2021年!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27日在工信部召開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表示,工信部將加大力度,從2021年初繼續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對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反復出現問題、搞技術對抗的企業和App嚴厲處置。
遠程醫療、智慧交通、電商購物……你在享受數字經濟的便利同時,是否也有過被電話騷擾的不快?
新技術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同時,一些App侵害用戶權益問題也在顯現,對違規App進行整治是當務之急。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說,工信部連續兩年部署開展專項行動,並在2020年7月以來針對App常使用的SDK(軟體工具開發包)存在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部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已完成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劉烈宏說,工信部將狠抓嚴查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緊盯反復出現問題被點名通報的重點企業。同時推動App及SDK開發運營者、應用分發平台、第三方服務提供者、設備廠商、安全廠商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會上11家互聯網企業代表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將嚴格落實整治工作,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⑽ 一起交通事故引發全國整治:輕卡司機,你的車被復檢了嗎
自去年5·21後,藍牌輕卡的市場開始長期的「動盪」,中途既有嚴查路上超載、上牌超限等,又有一定程度的放開藍牌輕卡上牌,緩解(經銷商、用戶)壓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輕卡標載這根神經線一直都是綳緊的,這個多年的矛盾,始終是要解決的。
參考歐洲市場,直接淘汰現有輕卡,轉而由VAN、微卡微面的車型替代,看似簡單,但國內的輕卡保有量巨大,退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相當高的成本。
再者就是這些車型的功能性都不能與現有的輕卡相比,在同等貨運量的情況下,需要更多數量的車和駕駛員,運輸成本也會大幅提升,這也並不是很好的處理方式。
總之,藍牌輕卡的情況比以往的轎運車、大板等車型都要復雜,它有它的不可取代性、高需求性,而且涉及的人、企業、車輛巨多,真的不好處理,無論哪種方式,都不可能完美,不然也不至於討論了多年,依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城市、輕卡、政策的矛盾。
但我們仍然希望,相關部門在處理的時間,能把卡友的利益也考慮進去,不能讓他們獨自承擔所有後果,輕卡市場的扭曲不是他們一方造成的,而是多方共同促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