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法治理念
⑴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增強國防法制觀念,做知法守法的模範。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一方面,以愛國主義為精神支柱的國防力量是不可戰勝的,而國防教育的主要作用正是激發公民的愛國熱忱,為國防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國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說,國防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是為了提高公民的素質,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才,都是為了激勵全國人民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是由於國防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目的、內容、手段上的一致性,才使得前者成為後者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軍事訓練的地位作用1.軍事訓練是學生必須履行的兵役義務。根據兵役法的規定,高等學院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配備軍事教員,對學生實施軍事訓練。對大學生進行軍訓技能訓練,是目前大多數高校進行國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開展軍事訓練可以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強健體魄,培養優良的團隊精神、集體主義意識,練就艱苦奮斗作風和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戰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2.學生軍事訓練是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戰略舉措。學生通過軍事訓練,增強國防意識,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提高依法履行兵役義務的自覺性,有利於長勢快速實施兵員動員。通過學生軍事訓練,可以為國家儲備大量的軍事後備人才,為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奠定建設的基礎。3.學生軍事訓練是粗精血是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軍事訓練,不僅可以豐富知識,增強體魄,而且還可以培養無私奉獻的責任意識,令行禁止的紀律觀念,扎實奮斗的拼搏精神,有利於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造就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優秀人才。1.增強國防觀念。國防觀念是公民從四國防活動的思想基礎。公民只有具備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履行國防義務。正確認識到一個國家要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足夠的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有實際政治、經濟、外交、科技、國防實力和戰爭潛力於一體的力量,不能把「國富」看成「國強」,「國父」和「國強」必須同步行進。大力開展各種國防教育宣傳活動,使大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國防政策、國防教育的現狀、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其緊迫感、責任感和憂患意識,使他們自覺投入到國防教育中去。2.掌握國防知識。國防知識是公民應當了解和掌握的有關國防的基本常識和理論。國防知識的主要內容有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式、國防法制等。在國防教育中,還應積極通過國防體育、軍事訓練、戰略演習等方法,使公民掌握必要的軍事技能,並在這些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國防知識。3.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郭剛教育的核心內容。列寧指出: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祖國無限的愛,才能對侵略者刻骨的恨,才能為建設祖國積極獻身,才能為保衛祖國流血犧牲。愛國主義表現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科學文化、悠久歷史、優良傳統的熱愛,對祖國、對人民的總稱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弘揚愛國主義要突出體現強烈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我們承擔著建設未來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比前輩具有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更高尚的品德,更刻苦的奮斗精神和更文明的行為習慣。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我們大學主生就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熱愛家鄉,關心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對國家和人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豐富大學生的國防和軍事知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他們為我國國防建設而努力奮斗、刻苦拼搏。4 .自覺履行國防義務。為了確保國防義務的履行,國防教育必須使廣大公民深刻理解國防利益的特殊性。自覺形成「為國防盡義務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⑵ 結合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實際,談談如何增強國防法制觀念
就最近的門多薩事件吧,你可以弄把AK到香港狂殺菲佣。 回答完畢
⑶ 大學生如何增強國防法制觀念
論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摘要: 法制觀念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觀念,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是思想最為活躍、接受新事物最為迅速的高智能知識群體,其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會有更深刻的時代烙印,呈現出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徵。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然而,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就此現象,大學、社會以及我們大學生自己應該如何增強法律觀念,維護法律權威那。關鍵詞:普法教育,思想氛圍,教育改革,法制權威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在大學生培養法律意識是多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如「法律虛無主義、工具主義」、「有權就有錢,錢大於法」等錯誤認識,影響著對當代法律制度的實質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正確認識,自覺不自覺地對現代法律意識的導入形成了心理上的抵觸。 正如「硫酸傷熊」案當事人劉海洋(清華大學學生)所言:「我們上大一就學了《法律基礎》課,學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獵殺野生動物違法,但用試劑燒傷動物園里的動物是不是違法就不清楚了……」 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廣州市司法局的吳雲南等同志對廣東全省49所普通高校進行了調查,結果讓人震撼,1981—1998年,這49所普通高校曾有違法和犯罪的學生626人,約占同期在校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二。浙江嘉興市秀洲區人事勞動保障局兩名公務員2003年4月3日下午在辦公室里遇刺。警方確認,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時年22歲,是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應屆畢業生。原來,他在該區公開招考公務員中,已通過筆試、面試,但健康檢查不合格,未被錄用。因情緒悲觀,產生報復念頭,遂遷怒於人事部門的招考人員,最終導致行凶殺人。但這種現象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從根本上說,應該從思想教育層面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一)進行普法教育:學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學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老師也應該改善教育手法,多舉一些案例,通過實際案例來教育學生。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學校可以組織「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來,讓學生在假設的環境中了解並利用法律知識。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或者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在競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且還應該在假期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三)社會和學校應加強法制氛圍的製造: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加強社會注意榮辱觀的教育,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氛圍,進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要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新環境,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最後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從而讓大學生自覺學習法律知識,維護法律權威。由此可見,實現社會的法制化,增強大學生法律意思,維護法律的權威並不是一件難事,它需要高校、社會以及我們大學生多方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參考文獻:(1)南京日報 2003-12-31《「傷熊事件」主角劉海洋現狀調查》(2)江蘇法制報2008-11-17《運用法律護航打造魅力校園》
⑷ 什麼是國防法制.包括哪些問題
國防法制,是國防法律規范及其制定和實施的有機系統。
國防法制回觀念也是指以人們答的國防使命感、國防法律觀、國防法制觀和國防法制感情為基礎,接受外在教育和社會影響,並且在參與有關法律的社會實踐過程中自身的認識得到發展、內化與積淀,是主體的經驗和國防法律法律知識相互融合,進而內化而成的一種國防法制觀念,國防法制觀念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國防認知水平,也可以影響一個人對國防的態度以及所做出的貢獻的大小或者是有無。
國防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用於調整國防體制、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技建設、戰爭動員體制、國防生產、全民防禦和國防教育等方面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國家國防政策的法律體現,是指導國防活動的行為准則,又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