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時治理
⑴ 非典如何預防
(一)傳染源
現有資料表明,SARS患者是最主要傳染源。極少數患者在剛出現症狀時,即具有傳染性,一般情況下傳染性隨病程而逐漸增強,在發病的第2周最具傳播力。通常認為症狀明顯的患者傳染性較強,特別是持續高熱、頻繁咳嗽、出現ARDS時的傳染性較強。退熱後傳染性迅速下降,尚未發現潛伏期患者以及治癒出院者有傳染他人的證據。
並非所有患者都有同等傳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幾十人感染(即超級傳播現象),但有的患者卻未傳播一人。老年人以及具有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肝臟、腎臟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腫瘤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不但較其他人容易感染SARS,而且感染後更容易成為超級傳播者。造成超級傳播的機制還不清楚,但肯定與所接觸的人群對該病缺乏起碼的認識以及防護不當有關。其中有一些超級傳播者由於症狀不典型難以識別,當二代病例發生後才被回顧診斷。影響超級傳播的其他因素還取決於患者和易感者的接觸程度和頻次、個人免疫功能以及個人防護情況等。超級傳播者的病原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物學特徵尚不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感染以顯性感染為主,存在症狀不典型的輕型患者,並可能有隱性感染者,但較少見。尚未發現隱性感染者的傳染性。一般認為,症狀不典型的輕型患者不是重要的傳染源。
已有本病的病原可能來源於動物的報道,並在果子狸、山豬、兔、貓、鳥=蛇、獾等多種動物經聚合酶鏈反應(PCR)或血清學檢測獲得陽性結果。有人檢測發現,從果子狸分離的病毒與SARS-CoV的基因序列高度符合,因此推測本病最初可能來源於動物。但上述研究還不能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解釋2002年11月後我國華南疫情初起時的疫源地多發的現象。
(二)傳播途徑
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即通過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顆粒的飛沫,是SARS經空氣傳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傳播最重要的途徑。氣溶膠傳播是經空氣傳播的另一種方式,被高度懷疑為嚴重流行疫區的醫院和個別社區暴發的傳播途徑之一,其流行病學意義在於,易感者可以在未與SARS患者見面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為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SARS-CoV的氣溶膠所感染。通過手接觸傳播是另一種重要的途徑,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經口、鼻、眼黏膜侵入機體而實現的傳播。目前尚不能排除經腸道傳播的可能性,尚無經過血液途、性途徑和垂直傳播的流行病學證據,但在預防中均不可以掉以輕心。
影響傳播的因素很多,其中接觸密切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治療或護理、探視患者;與虱共同生活;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等。在醫院搶救和護理危重患者、吸痰、氣管插管以及咽拭子取樣時,很容易發生醫院內傳播,應格外警惕。醫院病房環境通風不良、患者病情危重、醫蔌探訪人員個人防護不當使感染危險性增加。另外如飛機、電梯等相對密閉、不通風的環境都是可能發生傳播的場所。改善通風條件,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擴護措施,會使傳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無證據表明蒼蠅、蚊子、蟬螂等媒介昆蟲可以傳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分各普遍易感,但兒童感染率較低,原因尚不清楚。SARS症狀期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是SARS的高危險人群。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與親友在治療、護理、陪護、探望患者時,同患者近距離接觸次數多,接觸時間長,如果防護措施不力,很容易感染SARS。
感染SARS病原後,已證實可以產生體液免疫,已有觀察到發病6個月時血清抗SARS-CoV仍呈強陽性的報道,但其持續時間及其對機體的保護作用,以及流行病學意義均有待深入研究。細胞免疫狀況目前仍無明確報道。
(四)流行特徵
1、地區分布
根據WHO2003年8月7日公布的疫情,全球共報告SARS臨床診斷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發病波及32個國家和地區。病例主要分布於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區。亞洲發病的國家主要為中國(包括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新加坡等。中國內地總發病數達5372例,死亡349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區。其中在北京與廣東共發病4033例,佔全國總病例數的75.7%。最初病例報告來源於廣東省河源市,經回顧性調查,目前認為首例病例發生在廣東省佛山市,是目前已知全球最早的病例。其後遠程傳播到山西、四川、北京等地,再向全國其他地區擴散。根據2002-2003年疫情發生和傳播情況,可將我國內地分為四類地區:(1)本地流行區(廣東等地);(2)輸入病例,並引起當地傳播地區(北京、內蒙、山西、河北、天津等地);(3)輸入病例,未引起當地傳播地區(上海、山東、湖南、遼寧、寧夏等地);(4)無報告病例地區(海南、雲南、貴州、青海、西藏、新疆、黑龍江等地)。
2、時間分布
已知的首例病例於2002年11月發生於我國廣東佛山市,到2003年2月,SARS已呈現全球流行的態勢。發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國內地從廣東省內最初的局部暴發,至3月上旬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根據截至2003年8月16日的疫情發布(最後病例發病時間為6月11日),共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報告發生SARS臨床診斷病例。現有資料表明,廣東省佛山、河源等市和廣西省河池市,均在早期出現了原發性病例,在這些城市的首例病例之間未發現有相互傳播的證據。廣東的SARS發病高峰為2月份,其他地區主要流行時間在4月初到5月中旬左右,主要與傳染源輸入的時間有關。
3、人群分布
該病患者以青壯年為主。根據中國內地5327例資料統計,主要發病年齡在20-60歲之間,占總發病數的85%,其中20-29歲病例所佔比例最高,達30%。15歲以下青少年病例所佔比例較低,9歲以下兒童病所佔比例更低。
男婦性別間發病無顯著差異。人群職業分布有醫務人員明顯高發的特點。醫務人員病例占總病例的比例高達20%左右(個別省份可高達50%左右)。在流行後期,由於醫護人員防護措施得力,醫護人員發病數以及構成逐漸減少。有8.6%的病例為學生,均為散發,未發現學校學生集中發病的情況。早期廣東省病例調查顯示,部分無同類患者接觸史的病例為與野生動物接觸的人員,如廚師,采購員等。
4、死亡病例分布特點
2002-2003年流行中,我國SARS的死亡率為0.024/10萬,病死率為7%。老年人所佔比例較大(60歲以上患者的病死率為11%-14%,其死亡人數約佔全部死亡人數44%)。隨著年齡增加,病死率也增加,合並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病、肺氣腫及腫瘤者等疾病的患者病死率高。
(五)自然與社會因素的影響
1、自然因素
從目前的資料看,不利於空氣流通、以及迫使人們室內集聚的環境條件,有利於傳染源傳播病原體。根據越南、加拿大、我國台灣等地的資料表明,SARS流行時當地已不是「冬春」季節、且氣溫較高。季節因素與SARS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似無直接關系。至於氣象條件、季節性、地理條件、生態環境等與SARS發病的關系,尚需進一步觀察。
2、社會因素
人口密度高、流動性大、衛生條件差、不良的衛生習慣,均有利於疾病的傳播。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醫療資源豐富的大城市,常因患者就診相對集中,容易造成SARS的暴發和流行。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不力、醫護人員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防護措施不當等,有利於發生醫院內傳播。此次流行中,患者通過現代化交通工具的流動和遷移,成為SARS遠距離傳播的原因。
(一)防治總則
SARS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傳染病進行管理,是需要重點防治的重大傳染病之一。要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採取以管理傳染源、預防控制醫院內傳播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努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特別是在SARS流行的情況下,要採取措施,確保「四早」措施落實到位。強調就地隔離、就地治療,避免遠距離傳播。
(二)防治措施
1、傳染源管理
(1)患者的管理:1)早發現、早報告:本次流行中,因診斷不明確、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而引起大規模醫院內傳播是早期暴發的主要原因。控制SARS流行,病例的早期預警和防護尤其重要。當有發熱伴呼吸系統表現的患者就診時,特別是當患者呈現肺炎影像學表現時,要注意詢問可能的接觸史,並詢問其家屬和同事等周圍人群中有無類似症狀。要特別注意詢問是否有到過收治SARS患者的醫院和場所等不知情接觸史,同時要注意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其SARS症狀表現不典型,應慎重鑒別。
1)發熱呼吸道疾病門診(通稱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或其他醫務人員發現SARS患者、疑似患者時,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衛生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的規定,向轄區內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疫情。如出現暴發或流行,則應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件》的要求,迅速逐級上報。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接診醫生應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務人員尤其是直接接觸肺炎患者的一線人員發生肺炎;聚集性發生2例及以上的肺炎(指某一群體中14天內發生2例以上肺炎,或接觸過肺炎患者後2周內發生肺炎,以及14天內醫療機構局部出現2例以上獲得性肺炎病例等);與野生動物有職業接觸的人發生的肺炎以及出現SARS殘廢病例等。出現上述情況,均應立即嚴格隔離觀察,同時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2)早隔離、早治療:SARS的疑似患者、臨床診斷患者和確診患者均應立即住院隔離治療,但應收治在不同區域,其中臨床診斷患者、疑似患者均應住單人病房,避免交叉感染。應就地治療,盡量避免遠距離轉送患者。
(2)密切接觸者管理:對每例SARS患者、疑似患者都應在最短時間內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追溯其發病前接觸過的同類患者以及發病前3天和症狀期密切接觸者。
對症狀期密切接觸者應實施醫學觀察,一般採取家庭觀察;必要時實施集中醫學觀察,但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對可疑的發熱患者應立即住院隔離治療。
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曾與狀狀期SARS患者或疑似患者有過較長時間近距離接觸下列人員,為密切接觸者:與患者或疑似患者共同居住的人員;在一個教室內上課的教師和學生;在同一工作場所(哪辦公室、車間、班組等)工作的人員;與患者或疑似患者在密閉環境下共餐的人員;護送患者或疑似患者去醫療機構就診或者探視過患者、疑似患者,又未採取有效保護措施的親屬、朋友、同事或司機;未採取有產保護措施,接觸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醫護人員;與患者或疑似患者乘同一交通工具且密切接觸的人;為其開過電梯或在患者發病後至入院前與其一起共乘電梯的人員;直接為上述患者在發病期間提供過服務的餐飲、娛樂等行業的服務員;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根據高歌情況確定的與上述患者有密切接觸的其他人員。
觀察、隔離期間應採取如下措施: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拽定的醫療衛生人員,每日對隔離者進行訪視或電話聯系,並健康教育和指導;密切接觸者應每天早晚各測試體溫1次,一旦發生發熱等臨床症狀,必須衣時到指定醫院實施醫學觀察。
隔離觀察期為14天(自最後之日算起)。在隔離觀察期滿後,對無SARS症狀和體征的隔離觀察者,應及時解除隔離。如果隔離觀察者發展成為SARS,應嚴格按患者實施管理並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一旦可疑患者排除SARS,對其接觸者的管理也相應解除。
(3)動物傳染源(宿主)的管理:應加強對動物宿主的監測研究,一旦發現可疑動物宿主,應立即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以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避免或減少與其接觸機會。
2、切斷傳播途徑
(1)加強院內感染控制:選擇符合條件的醫院和病房收治SARS患者是避免醫院內感染的前提。
發生流行時,應設立SARS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應符合規范要求,配備必要的防護、消毒設施和用品,並有明顯的標志。要開辟專門病區、病房及電梯、通道,專門用於收治SARS患者。確定適宜收治SARS患者的醫院和病房十分重要,可選擇合格的專科(傳染病、肺科)醫院、經過改造的綜合醫院作為定點收治醫院。病房應設在嚴格管理的獨立病區;應注意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病房通風條件要好,尤其是冬季要定時開窗換氣,最好設有衛生間;醫護人員辦公室與病區應相對獨立,以盡量減少醫護人員與SARS患者不必要的接觸或長時間暴露於被SARS病原污染的環境中。
發熱門診應在指定的醫院設立,門診內的治療區應有獨立的診室、臨床檢驗室、X線檢查室和治療室,並保持通風良好,醫護人員、患者都必須戴口罩;還應設立觀察室,以昨日地觀察可疑患者,並做到一人一間。
建立分會院內感染管理組織,制定醫院內預防措施,促使醫務人員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防止發生醫院內SARS傳播的基本措施。要特別強調通風、呼吸道防護、洗手及消毒、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隔離管理、病區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的妥善處理,加強醫務人員SARS預防控制(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防治知識的培訓。
對患者及疑似患者及其探視者實施嚴格管理。原則上SARS患者應根本上陪護與探視。
(2)做好個人防護:個人防護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或面罩、鞋套等。其中以防護口罩與手套最為重要,一般接觸患者者在戴由12層以上紗布製成的口罩,有條件的或在SARS感染區則應佩戴N95口罩。在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插管、口腔護理等近距離接觸時,基護人員還應佩戴護目鏡或面罩。
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樹立良好個人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規范操作。呼吸內科門診和急診室值班醫生平時應佩戴口罩,當有發熱、呼吸困難、類似肺炎表現的患者就診時,更應特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對診療患者時所使用的器械包括聽診器、書寫筆等,要注意消毒或清洗,避免因器械污染而造成傳播。接觸患者後,手部在清洗前不要觸摸身體的其他部位,尤其是眼睛、鼻部、口腔等黏膜部位。
對醫務人員尤其是診治SARS患者的一線醫護人員應加強健康監測工作。所有進入SARS患者病區的工作人員均應進行登記,並記錄與患者接觸時採取的防護措施情況。工作人員在離開時,根本上將污染物品帶出病區;離開病區時或回家後,應洗澡、更衣。病區工作人員應每天測體溫,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或其他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並實行醫學觀察,直到排除感染為止。鑒於至今尚無證據表明SARS可通過無症狀者傳播,已經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務人員在診治SARS患者期間,不必隔離觀察。
3、疫源地消毒與處理
病原可能污染的區域稱為疫源地。疫源地可分為疫點和疫區。SARS疫點、疫區大小的劃分可根據患者隔離治療前及發病前3天所污染范圍的大小、通風狀況等來確定。出現單一病例的地區和單位,患者可能污染的場所,稱為疫點。較大范圍的疫源地或若干鳳點連成片時,稱為疫區。
原則上患者在發病前3天至隔離治療時所到過的場所、距調查時間在10天之內的、停留時間超過半小時、空間較小、又通風狀況不良的場所,應列為疫點進行管理。一般疫點的劃分以一個或若干個住戶、一個或若干個辦公室、列車或汽車車廂、同一航班、同一病區等為單位。如果在一個潛伏期內,在一個單位、一個街區或一個居民樓發生2例或以上SARS病例,則應考慮擴大活動造成傳播危險,或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在一個潛伏期內出現了數個傳染源,或出現了暴發、流行時,則可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報經上一級地方政府決定,將這個范圍如一個小區、鄉、街道甚至城市等宣布為疫區,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除非傳播的范圍無法確定,一般不必將較大區域稱為疫區。
疫點或疫區的處理應遵循「早、准、嚴、實」的原則,措施要早,針對性要准,措施要嚴格、落到實處。對疫點應嚴格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不必開展針對SARS的外環境消毒工作。疫區的處理要在疫點處理原則基礎上,突出疫情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防止疫情的傳入、傳出。
如果疫點、疫區內的SARS患者已痊癒、死亡或被隔離治療,對患者可能污染的場所或物品已經進行終末消毒,在一個觀察期內(暫定為患者、疑似患者被隔離治療後14天)在疫點、疫區內未再出現新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時,由原宣布單位宣布解除疫點、疫區。較大范圍的疫區如省、城市等的解除,需要在該區域內所有患者治癒或死亡後2周方可宣布。
4、檢疫和公共場所管理
如果出現SARS暴發或流行,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時,可以實施國境衛生檢疫、國內交通檢疫,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採取緊急措施,如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作等。
5、多部門協作、共同做好SARS防治工作
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指揮、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護、社會聯動、大眾傳媒體系是盡早發現和控制SARS疫情的重要保障。必須由政府牽頭,衛生、教育、工商、交通等部門聯動,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分級管理,分類指導,加強督查。成立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護、後勤保障、社會宣傳與服務等專業隊伍,負責各項具體防治措施的科學論證和落實。做好與軍隊、廠礦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的聯動,准備好第二、甚至第三梯隊的醫療衛生及後勤保障隊伍。儲備必要的物資和葯品。
6、加強健康教育、社會關愛和心理干預
要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SARS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群眾提高自我防範意識,配合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並注意針對疫情的變化調整宣傳教育重點。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以宣傳防治知識為主,明確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眾的義務和責任,要真空報道疫情,並要減少有可能引起群眾恐慌的報道。
心理干預可以通過宣傳正確的防治知識來實施,防止歪曲事實、過度緊張和麻痹大意等傾向。SARS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傳染性很強的疾病,一旦流行,特別是在醫務人員及親屬、朋友中出現傳播病例甚至死亡病例時,人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而某些不良心理反應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影響SARS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接診患者時,醫護人員要以友善的態度與患者交流。在患者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積極給予心理支持,醫護人員的肢體語言,也能給患者增添戰勝疾病的力量。對於康復期患者,幫助其打消復發和傳染他人的顧慮。對於將要出院的患者,可叮囑其在出院後兩周內暫勿與同事、朋友來往,盡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而嗇心理負擔。
7、其他預防措施
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或葯物預防方法。
⑵ 預防非典 倡議
(一)行病學
經典冠狀病毒感染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該病毒包括三個群第一二群主要為哺乳動物冠狀病毒第三群主要包括禽類冠狀病毒人冠狀病毒有兩個血甭型(HCo-229E,HCoV-OC43)是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人類20%的普通感冒由冠狀病毒引起冠狀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氣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因之一基因組學研究結果表明SARS-CoV的基因與已知三個群經典冠狀病毒均不相同第一群病毒血清可與SARS-CoV反應而SARS患者血清卻不能與已知的冠狀病毒反應因此作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SARS-CoV可被歸為第四群
(二)形態結構
SARS-CoV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有包膜病毒直徑多為60-120nm包膜上有放射狀排列的花瓣樣或纖毛狀突起長約20nm或更長基底窄形似王冠與經典冠狀病毒相似病毒的形態發生過程較長而復雜成熟病毒呈圓球形橢圓形成熟的和未成熟的病毒體在大小和形態上都有很大差異可以出現很多古怪的形態如腎形鼓槌形馬蹄形鈴鐺形等很容易與細胞器混淆在大小上病毒顆粒從開始的400nm減小到成熟後期的60-120nm在患者屍體解剖標本切片中也可見到形態多樣的病毒顆粒
(三)生物學特性
病毒在細胞質內增殖由RNA基因編碼的多聚酶利用細胞材料進行RNA復制和蛋白合成組裝成新病毒並出芽分泌到細胞外與以往發現的冠狀病毒不同利用Vero-E6或Vero(綠猴腎細胞)細胞很容易對SARS-CoV進行分離培養病毒在37℃條件下生長良好細胞感染24小時即可出現病變可用空斑進行病毒滴定早期分離株的培養滴度一般可達1×106pfu/ml左右在RD(人橫紋肌腫瘤細胞)MDCK(狗腎細胞)293(人胚腎細胞)2BS(人胚肺細胞)等細胞繫上也可以培養但滴度較低
室溫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瀉患者的痰液和糞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復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均可存活2-3天
病毒對溫度敏感隨溫度升高抵抗力下降37℃可存活4天56℃加熱90分鍾75℃加熱30分鍾能夠滅活病毒紫外線照射60分鍾可殺死病毒
病毒對有機溶劑敏感乙醚4℃條件下作用24小時可完全滅活病毒75%乙醇作用5分鍾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劑作用5分鍾可以滅活病毒
(四)分子生物學特點
病毒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由大約30000個核苷酸組成與經典冠狀病毒僅有約60%同源性但基因組的組織動工與其他冠狀病毒相似基因組從 5'到3'端依次為:5』-多聚酶-S-E-M-N-3'5'端有甲基化帽子結構其後是72個核苷酸的引導序列基因組RNA約2/3為開放新聞記者框架(ORF)1a/1b編碼RNA多聚酶(Rep)該蛋白直接從基因組RNA翻譯形成多蛋白前體後者進一步被病毒主要蛋白酶3CLpro切割主要負責病毒的轉錄和復制Rep的下游有4人ORF分別編碼SEM和N四種結構蛋白它們從亞基因組mRNA中翻譯亞基因組mRNA以不連續轉錄的機制合成其轉錄由轉錄調控序列(TRS)啟始後者的保守序列為AAACGAAC基因組3'端有polyA尾
病毒包膜為雙層脂膜外膜蛋白包括糖蛋白SM和小衣殼E蛋白M糖蛋白與其他冠狀病毒糖蛋白不同僅有短的氨基末端結構域暴露於病毒包膜的外面長而彎曲的螺旋狀核衣殼結構由單一分子的基因組RNA多分子的鹼性N蛋白以及M蛋白的羧基末端組成病毒的模擬結構如圖1所示S蛋白負責細胞的黏附膜融合及誘導中和抗體相對分子質量大約150000-180000包括胞外域跨膜結構域以及短羧基末端的胞質結構域在經典冠狀病毒中E蛋白和M蛋白可能組成最小的裝配單位E蛋白對病毒的組裝發揮關鍵作用M蛋白對於病毒核心的穩定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冠狀病毒不同的是在S和E之間(X1-274aaX2-154aa)以及M和N(X3-63aaX4-122aaX5-84aa)之間有多於50個氨基酸的多肽潛在編碼序列M和N之間還有少於50個氨基酸的多肽潛在編碼序列同源性搜索結果表明這些潛在多肽與任何其他蛋白都沒有序列的相似性
⑶ 非典什麼時候被消滅的
2003年中期SARS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
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為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本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傳染性強,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起病3~7天後出現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
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
病程進入2~3周後,發熱漸退,其他症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後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症狀輕。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3)非典時治理擴展閱讀
SARS的預防方法
1、控制傳染源
(1)疫情報告我國已將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傳染病乙類首位,並規定按甲類傳染病進行報告、隔離治療和管理。發現或懷疑本病時,應盡快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2)隔離治療患者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診斷病例應在指定的醫院按呼吸道傳染病分別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
(3)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對醫學觀察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如條件許可應在指定地點接受隔離觀察,為期14天。在家中接受隔離觀察時應注意通風,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並由衛生防疫部門進行醫學觀察,每天測量體溫。
2、切斷傳播途徑
(1)社區綜合性預防減少大型群眾性集會或活動,保持公共場所通風換氣、空氣流通;排除住宅建築污水排放系統淤阻隱患。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噴嚏、咳嗽、清潔鼻腔,且事後應洗手;確保住所或活動場所通風;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對密閉的地方,應注意戴口罩。
(3)醫院應設立發熱門診,建立本病的專門通道。
⑷ 03年的非典是怎麼消失的,怎麼治癒好的
非典型性肺炎又叫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是一種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潛伏期為1-16天,一般三到四天就會發病,且具有起病急,傳染性強的特徵,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超過38攝氏度,還伴有頭痛、腹瀉等症狀。非典還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特徵,感染者基本都是黃種人,全球九成感染者都為中國人,中國最危機的時刻,歐洲等西方國家基本無感。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非典不是被消滅而是消失了,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迄今為止,人們也沒有研製出專門針對非典病毒的特效葯,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針對這個病毒,我們只能被動防禦。非典的消失,主要原因是國家應對得力,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再加上地方的全力配合,還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以及全體國民的重視,最後才讓非典消失了。控制感染源,隔離患者,掐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典便自然消失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
⑸ 非典成功治理的標志是什麼
非典成功治理的標志是疫苗的誕生對病情的有了特效葯。是非典移情變為一種普通的可以控制的病情。
⑹ 非典如何防治
你現在問這幹啥?
避免前往人煙稠密的地方。
通風良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在公共汽車或TAXI要開窗通風。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用皂液,流水洗手,時間在30秒以上。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洗手。應避免觸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觸摸,應先洗手。
注意均衡飲食、定時進行運動、有足夠休息、減輕壓力和避免吸煙,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公共場所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品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在公共場所人群擁擠的地方可以戴16層紗布口罩。但在空曠的地方活動或在大街上行走就沒有必要戴口罩。
避免探視病人。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囗鼻。
GOPLA提示:好的心情,好的心態比種種嚴格的預防措施都顯得重要,是否能夠遠離疾病,在於自身的免疫能力。適當感染一些病毒並不是完全不可。非典的傳染性並不像人們想像的可怕。
接觸過「非典」患者,應採取何措施?
如果家人或朋友被確診為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後,為保證病人家庭成員、接觸者及他人的健康,應採取以下措施:
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下,對患者家中或近期患者滯留的場所進行消毒處理,包括空氣、傢具、衣物等物品。
為控制疫情需要,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應配合疾病控制機構進行醫學觀察或相對隔離,期限一般為2周,盡量休息在家,不參加集體活動、不遠游。如有不適請盡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曾密切接觸過同類病人」。
避免探視病人。需要探視時,必須戴口罩。留意自己身體狀況,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⑺ 非典時期的問題
抗擊「非典」話題作文寫作素材
(1)醫學倫理觀核心理念希波克拉提斯誓言:
把我的一生獻給人道主義服務。我憑著良心和尊嚴行使我的職業。我首先考慮的是我病人的健康。我將盡我的一切能力維護醫務職業的榮譽和崇高傳統。在與非典型肺炎斗爭中,可敬的醫務人員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這段名言。
(2)
你們正在用自己的生命作堤壩,
護衛著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讓我們默默為你們祝福——
保重,白衣天使!
(3)鍾南山:醫務界抗擊「非典」第一功臣
他是一名院士,但現在他更像是一名戰士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抗擊「非典」的最前沿,他殫精竭慮,勇於直言
作為一個67歲的老人,到底承受著什麼樣的壓力
在這場和疫病的戰爭中,是什麼在支撐著他的全部精神?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談「非」色變,形形色色的傳言更是讓人們感到風聲鶴唳。鍾南山院士果敢的否定了,衛生部所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性肺炎」的觀點,為廣東衛生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正如鍾院士所說:「首先尊重事實,而不是尊重權威。」隨後,以鍾南山為首的廣東專家摸索出來的治療經驗,大大地提高了「非典」危重病人的成功搶救率,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4)衣原體與冠狀病毒之爭
最先認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為衣原體」的科學家是中國工程院士洪濤,這一位在出血熱病毒方面的研究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家,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責無旁貸,立刻投入「非典」病毒的研究。隨後,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非典」病人的肺標本上有衣原體,並2月18日向社會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洪濤說,自己曾要求媒體宣布他的發現時「要留有百分之二十的餘地」,但實際發布時「還是餘地留小了」,致使「衣原體」之說成為官方「非典並不可怕」「已經得到控制」的一份「醫學證明」。
雖然洪濤院士的結論曾獲官方認可,但由於他僅僅觀察了幾個病例,就確定衣原體為「非典」的病原體,廣東醫療界人士對此並不認可。鍾南山院士就堅決地認為:「不可能!」他們根據臨床實踐,判斷其病原體應是一種特殊的病毒。目前,這場中國醫學科研領域最大的公案——衣原體、冠狀病毒之爭已經落下帷幕,洪院士的結論被證明是錯誤的。為此,洪濤院士公開坦言:「醫學研究不要有浮躁情緒,要冷靜!」
科學家的本職就是從事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一個從謬誤走向真理的過程;科研沒有止境,應該對科學家多一分寬容。
(5)《戰斗在「非典」一線 —— 一位護士長的日記》
張積慧: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長2003年2月,擔任「非典型肺炎」病區護士長,4月15日,她寫的《一個護士長的日記》在媒體上公布。
在張積慧的日記里,提到了許許多多個名字。在這46天里,共有30幾個醫護人員參與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救治和護理,在他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著這樣那樣的感人故事,他們克服了個人的困難,頂住了超負荷的工作壓力,然而,讓他們從內心難以承受的是那些不斷轉來的染病的同行。
2月18 星期二
早上,上班不久,從傳染病院轉來了一個昏迷的病人。這是一名護士,她不幸病倒後,深愛她的丈夫每天給她送湯、送飯、送花,不顧醫護人員的強烈勸阻。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沒能給愛妻留下半句遺囑。得知這一情況後,在場的醫護人員心情無不萬分悲痛,這是我們的姐妹啊。
這個護士走完以後,留下一個八歲的小孩,大家有說不出的感覺,有一個護士當時就流眼淚了,她就說如果早一點來,或者早一點搶救她,她是能夠活過來的。如果我們能有好的辦法,或者是早一點治療,總是希望她能活過來的。就是因為護理病人,染上了「非典」,八歲的孩子突然間爸爸媽媽都沒有了,半個月左右,20天。和和美美的家庭就這樣消失了。
3月18日 星期二
剛上班,謝書記和王主任來看望大家。
王主任說:「經過整整一個月的戰斗,你們取得的成績為醫院贏得了榮譽,盡管這場戰斗還未結束,但醫院還是要抽調一部分同志到二線工作。」話音未落,黃侃醫生馬上站起來說:「王主任,我是男同志,體質好,家庭負擔不重,讓女醫生先下一線吧。」女醫生於曉春、鄭雲、郭群英馬上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也不想走,聽王主任的安排吧。」她們知道,男醫生呆得最久,先下二線的應該是他們。
最後點了三個醫生走,一個是陳曲海,還有一個就是詹琪,那還有一個郭群英,是女的。
當時我就見郭群英就背過臉去掉眼淚了:陳曲海,男同志就坐在沙發上,低著個頭,就沒出聲,那個臉支在那裡。詹琪是一個年輕醫生,像木頭一樣發呆在那裡。第二天,寫了一封《致親密戰友的一封信》,他說我真的不捨得離開你們這個集體,但是我不得不離開你們。在臨時病區工作的二十多個日日夜夜,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救治非典型肺炎的寶貴臨床經驗,同時還深深感受到集體的友情和親情,雖然我提前離開了你們,但我的心依然和你們並肩戰斗在一起,隨時聽候你們的召喚。
大家在這個集體里,由從不認識到像兄弟姐妹一樣融洽,好像有一種力量把大家擰在一起拉不開,誰都不願走。我記得有一個護士組織決定要把她撤下去,因為她身心都很疲倦,結果她說我不走,你能不能讓我不走,我說不行,是上級要讓你走,你得走了,你很累了。結果她整個背影就這樣一步步走向那個梯子下面去。當時我看到那背影我覺得好凄涼。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凄涼,這當時我形容不出當時心裏面是怎麼樣的凄涼,然後我想又不是讓她去做一種很為難的事或者怎麼樣的事,只是讓她就去休息或者做一種不是很危險的事,就造成了一種讓我難受的這種感覺。
後來我現在收到一個信息,她說頭兒,你知道嗎?我當時走的時候,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逃兵,她這樣說,我的手機里還有這個信息。我一直沒有把它抹掉,沒抹掉這個信息。
我覺得這是一種最珍貴的紀念,是緣自戰友對我的信任,是我們在生於死的邊緣,共同戰斗建立的友誼。
(6)姜素椿·生死試驗
一位74歲的老傳染病專家——姜素椿,曾多次參與地區傳染病的控制和處理工作。1975年,他們的醫療隊成功處理了陝西戶縣出血熱疫情;2002年赴黑龍江密縣成功平息疫苗風波。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又是姜素椿不顧年事已高身患癌症多次化療,主動請纓加入抗擊「非典」的戰役。在一次非同尋常的會診中,他不幸感染上了「非典」,還是他執意要求嘗試「康復病人血清」療法。輸注任何血製品就有一定的風險,是試驗就會有失敗的可能,但為了找到克服病毒的方法,一場生死試驗開始了。
姜素椿教授的病終於一天天好起來,就在他還沒有出院的時候,就開始要求到「非典」一線工作,他覺得自己身上有了SARS抗體,可以不再被感染,同時表示需要時可以獻血。
(7)佑安醫院里的志願者:王蘭
具有幫助他人、幫助社會的能力是一種幸福;把這種能力付諸實施是一種美麗。
身為大雄珠寶公司董事長的王蘭,在生意場上的摸爬滾打使她只信奉堅強。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看到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捨生忘死的情景,她落淚了。她原想同當醫生的丈夫一起到小湯山非典第一線,雖不懂醫,可以做點打掃衛生、照顧病人的活,但沒有被醫院批准。
隨後,她從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地壇醫院有護工因懼怕感染「非典」而辭工。於是,她用電話於地壇醫院、小湯山醫院、佑安醫院聯系做義工。一小時後,王蘭成為了佑安醫院護理部的一名志願者。
⑻ 非典時期我們國家的財政政策是什麼
1、非典時期我們國家的財政政策是「人民生活有保障」。
2、2003年的「非典」疫情,國務院成立防治「非典」指揮部,中央財政設立「非典」防治基金,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全國的疾病預防控制網路建設,改善醫療機構的收治能力。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全國的疾病預防控制網路建設所起的作用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
財政的這一巨大作用具體體現在「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上。這一舉措,為人民創造了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偉大勝利。體現在它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和「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3、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
⑼ 防治非典如何依法辦事
目前,在非典的防治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和現象。專家提醒,有關的法律依據十分明確,有關部門和公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以法律頭腦進行思考,在防治非典時,也要注意防止「非法」。無論採取什麼方式解決問題,都必須依法進行: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接受有關檢查、預防、控制措施。———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七條
二、政府有關主管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疫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條
三、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地如實公布和通報疫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條
四、醫療機構、衛生防疫機構發現傳染病時,應及時採取控制措施。———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
五、必要時,可以由公安部門協助治療單位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
六、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政府可採取限制集會、停工、停業、停課、臨時徵集房屋、交通工具等緊急措施。———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
七、醫葯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供應預防和治療的葯物。———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條
專家提醒大家,對於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可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期長者可達7年。
最後,專家告誡廣大群眾,消除恐懼心理,保持平和心態,上下同心,依法科學地防治非典,贏得防治非典戰役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