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泛治理論

泛治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2-08 14:15:03

① 文科能報的專業

職場新人准入證——好就業的文科專業2007年06月03日 星期日 下午 04:26作者 莫毅
讀文科好不好?這似乎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許多選擇了文科的學生和家長都認為:文科專業好,收入高,社會地位好,工作輕松體面。因此文科專業每年高考時填報的人數不少,錄取的分數也挺高。由於好招生,開設文科專業的成本又相對較低,於是出現了大多院校都開設文科專業的現象。
文科專業的名字聽起來確實誘人:經濟學、金融學、法律、工商管理、新聞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後,經濟金融的到銀行,工商管理的到工商局和大企業,法學的當律師,新聞的做記者,國貿的搞外貿……哪一個不是響當當的?
不過,事實勝於雄辯,讓我們先來看一些新聞報道:
新聞1:中國人事部近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況調查分析》。調查顯示,近3年來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比較,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其次是理科,文科最低。法學、經濟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文科專業持續走低。
新聞2:針對是什麼造成當前文科大學生就業相對困難這一問題,北京師范大學張網成博士談了自己的看法:「我國目前正處在快速工業化時期,第二產業的迅速發展,加上相當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對理工科畢業生的需求維持著相當高的增長趨勢是情理之中的事。雖然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近年來超過了第二產業,但對高層次服務業人才需求並沒有同比增長,加上像計算機、電信這樣快速增長的第三產業對理工科畢業生的偏好是很明顯的,因此,文科畢業生的出路明顯受到限制。」
不僅是中國,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更偏重理工科人才。原因在於,理科學生就業後對於社會的作用往往是看得見的,他們進行物質生產,創造物質財富,可以量化。而文科畢業生的傳統使命是管理社會、傳承文化與價值、塑造時代精神,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運轉提供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盡管他們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但其功用卻很難量化和累計,因此他們的工作經常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
彷彿一盆冷水兜頭而下,難道,文科生前途真的不容樂觀?
不要著急,本著先抑後揚的原則,我們再來看看一些新聞:
新聞3:文科類學生雖然相對應用面較窄,但「萬金油」的情況十分明顯,這無形之中擴大了就業面,而善於溝通、善於交際的優點也讓他們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新聞4:眾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表示:歡迎綜合素質高的文科生。輔修了如計算機、經濟、管理、設計、第二外語等方面課程,綜合素質高的文科生,就業競爭力是很強的。
分析之後,接著要做的自然是指導工作了,哪些文科專業好就業呢?且讓我們慢慢來看。 一「語」破天機
「語」乃語言類專業,包括中文類的漢語言文學、新聞、文秘等,還包括外語類的一些語種。
中文類的入選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的應用面實在太廣了,沒有哪一行哪一個公司不需要秘書類和宣傳類人才,所以,中文類專業雖然平平無奇,多年來卻能夠長踞人才市場需求榜前列。
漢語言文學:最悠久最普遍的「萬金油」專業,可做秘書,可做行政,可做宣傳,可做教師,還可做廣告、出版、營銷等,真是道路多多。選這個專業的話,要具備就業競爭力,最好有一些特長。
例如寫作,不要以為學中文的就會寫,這里的寫作指的是出眾的寫作能力,妙筆生花類型的,這樣才能做好領導的筆桿子、代言人,才能成為出色的記者和編輯。例如計算機,在很多小型單位,並沒有專業的計算機維護人員,電腦出了問題就手足無措,一點點小問題也要到外面請人來弄,費時費錢,如果有一個能兼電腦維護員的行政人員,何樂而不為?例如體育文藝,這是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現在許多有實力的單位很重視形象工程,它們願意投入大量的金錢來贏得一些比賽的榮譽,以求展示風采,如果你擅打球、能歌舞,那麼,恭喜你,努力發揚吧。例如書法、繪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書寫的歡迎條幅,一版生動的宣傳畫,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文秘:這類專業比較受中小企業的歡迎,相對於中文、新聞專業,文秘專業的就業針對性無疑要強得多,於是在課程設置上,就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內容。如會議管理、辦公自動化、秘書禮儀、財務管理、文書與檔案管理等,一些學校甚至把點菜、采購都詳細列入教學計劃當中,把秘書實務中的所有內容都教授到位。這樣一來,與中文和新聞比較,文秘專業的畢業生,更像一個多面手,樣樣都通,樣樣都行,對於善於節省人力資源的中小企業來說,選擇文秘類專業的畢業生,就像選擇了一個好管家。 外語:外語類專業的入選是當仁不讓的。外語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紅火的專業,招生就業兩旺。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提高,無論是翻譯業還是外語教育,都迅猛發展。
外事部門需要外語人才,幾乎每個縣級以上的政府部門都設有外事辦,而且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強,外語人才的需求量也自然上升。為了招商引資,各地方都爭相建設開發區,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大潮,於是,開發區也成為外語人才的招納重鎮。
外貿公司需要外語人才。除了傳統的國有外貿公司外,在中國逐步融入WTO的過程中,還涌現出大量的民營外貿企業,都做得風生水起,還有許多生產型公司爭相拓展海外市場,為此也設立了對外部門,外語人才自然暢銷不衰。
教育業需要外語。「全民學外語」是中國的特色,外語從娃娃抓到成人。一方面,外語教育普及低齡化,許多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實行雙語教育,外語教師需求量強勁。另一方面,外語地位不可動搖,從大學學位證與四六級掛鉤到職稱評定設定職稱外語考試,中國人的一生都無法脫離外語。加上外語輔導班大量開設,對外語教師的需求量只增不減。
出版業需要外語。作為教育的必需品,外語教材、輔導書籍雜志大量出版,同時,文化事業的繁榮促使了大量外國暢銷書的引入,《哈里"波特》長盛不衰,《誰動了我的乳酪》《郵差弗瑞德》銷量狂野,因而出版社、雜志社的外語編輯也日漸增多。
旅遊業需要外語。神秘古老的中國,吸引了眾多的外國觀光客,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需要翻譯人才向外賓介紹解說,外語人才做導游,恰逢其時。
至於外語語種的選擇,因地區而異,英語基本上放之全國而皆準,總體上較紅,東北地區的日語、韓語、俄語,都很受歡迎,華北地區的德語、法語、日語需求量較大,華南地區的日語、東盟小語種都很有市場。一句話:外語語種要根據地域的經濟政治合作發展來選擇。至於一些如阿拉伯語等非常稀有的小語種,因為招生人數極少,有著穩定的供求渠道,就業亦是無憂的。 管理天下行
下面將向大家推薦一些比較實用、技術含量高的管理類專業。
旅遊管理:這個專業開辦時間比較長,開設的院校也很多,多年來似乎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中庸狀態,但它的就業確實不錯,尤其是2000年以後。吃、喝、玩、樂乃人生四大樂事,在溫飽奔小康之後,吃喝不愁,就想玩樂了。因此旅遊業發展蓬蓬勃勃,許多家庭將旅遊列入生活計劃,許多單位將旅遊作為一項福利長期施行。因為這是一項綠色經濟,政府也大力支持。而且中國地大物博,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各個地方每年都能夠開發出許多新景點,旅遊資源可謂取之不盡。
於是,旅行社群雄競起,在這里,旅遊管理可兩用,一用為導游,二用為管理。
由於遊客的空前增多,對導游需求量極大,而由於現行的旅遊中默認的購物環節實行導游回報制,報酬非常豐厚,甚至於一些口才出眾的非專業人才都試圖入行。不過,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作為專業人才,精通導游服務,服務質量高,而且持有導游證,競爭力優勢明顯。
在管理上,為了爭奪客源市場,旅行社之間互拼線路策劃,拼價格謀算,拼服務質量,拼公關能力,拼管理效益等,這些比拼都需要專業的旅遊人才來做。
另一方面,各個風景區也需要大量的旅遊管理人才。它們需要為自身進行宣傳推介,吸引遊客,合理策劃定位,打出品牌,還需要搞好旅遊服務,建立好口碑。在這里,順便提一下酒店管理專業,這是一個高職類專業。作為旅遊的配套設施中的重要一環,備受注重質量的旅行社和遊客重視。酒店管理涉及到食、宿、接待、管理等多方面內容,是星級酒店不可缺少的人才,就業率一向都比較高。
學旅遊管理的人,要性格大方、頭腦鎮定、思維縝密。 檔案管理:大概在五年前,這還是一個冷專業,就業不佳。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修訂案實施後,國家加大了對檔案事業的管理力度,強制性要求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到檔案規范化管理,同時,通過大力宣傳,各個單位都開始意識到檔案的重要作用,開始重視檔案管理。經過幾年的整頓和宣傳,檔案工作大約在2000年左右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檔案管理其實是一個文理兼招的專業,從內容上來說,除了檔案的基本管理內容外,還學習屬於高級管理的檔案編研、屬於現代化管理的計算機管理。
檔案分為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和專門檔案。檔案管理在這三個方面都要深入學習。文書檔案是最廣泛的,當它的依據性作用被重視到之後,許多單位都開始設立檔案員一職,需求量穩步上升。由於檔案管理有檔案編研這項內容,學生的編輯寫作能力一般都不錯,而為了更好地就業,許多學校(如廣西民族大學)都在其中增設有秘書課程,故而一些中小型的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秘書時對既能寫又能管的檔案管理專業人才青睞有加。
科技檔案由於能夠為科研攻關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也受到許多研發型企業的重視,用專業檔案人才對之進行科學管理的做法已得到企業的認同。
專門檔案包括人事檔案和財會檔案等多方向內容。人事檔案發展空間尤其大。隨著人事制度的放開,人才流動趨勢不可逆轉,各個單位除了政府機關之外,都不再接收員工檔案,而實行人事代理,即員工檔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保管。這樣一來,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紛紛設立人事代理部,進行檔案代管業務,大量的人事檔案如何實現科學規范地管理,保證其安全,這就需要大量的檔案管理專業人員了。
開設檔案管理專業的院校不多,以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最為著名,選這個專業,關鍵是要耐得住枯燥和寂寞。 人力資源管理:這個專業盡管受到一些專家的非議,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無法勝任人事管理工作。不過,現代企業可不管這些,他們認為在實行人事代理之後,復雜的人事工作只存在於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中,他們需要的是人力資源的管理,例如人才招聘、崗位培訓、業績考核等等。於是,現代企業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的大中型企業,成為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招納重鎮。
製造型企業一般都是常年招聘大量技術工人,往往派出人力資源專員前往各地職業學校或是坐鎮本部進行招聘考核工作。他們根據崗位設計好一系列考核程序,選定工人之後,又根據其特長,迅速地分配到各個崗位上去,接著再對其進行上崗培訓。幾輪下來就是一年,由於工人流動性大,工廠擴張快,人力資源部常常成為企業中最忙的一個部門。
技術型企業如IT業,也非常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因為人才就是資本就是競爭力。除了招聘之外,日常管理、績效考核、薪酬福利的制定實施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人力資源管理者在這些地方更多的是充任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角色。
作為一個新興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開設有蔓延之勢,建議選擇一些有管理學科基礎的綜合性大學,這樣能夠學到更多的人文知識來進行更高效的綜合管理。最後歸納一下:選擇文科專業,首先要看專業工作適不適合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的,肯定做不好,不要盲目去學;其次要仔細分析一下它有沒有市場,能不能學得到一些實用性的東西,像工商管理這類容易陷於理論性又缺乏操作空間的專業,要慎重

② 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
簡述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英文縮寫CBT,是目前應用做廣泛的心理治療方法。盡管它的創立僅僅幾十年的歷史,但以其科學、高效和相對較低的復發率被大多數臨床心理學家所接受和使用。
認知行為治療 是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現在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問題以及修正功能障礙的想法與行為。
認知行為治療的歷史
1960年代,A.T.Beck在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在前人臨床心理實踐的基礎上開始認知行為治療的嘗試。1976年他出版了《認知療法與情緒障礙》,1979年出版了《抑鬱症的認知治療》標志著認知行為治療的創立。在80年代初期,歐美掀起了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及應用的熱潮。美國心理學會在90年代初向他頒發了心理學應用傑出貢獻獎,標志著認知行為治療的地位正式確立。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在1989年由季建林、徐俊冕首先將認知行為治療介紹到中國。近年來在心理學教科書等專著中一般都增加了認知行為治療的章節。
認知行為治療的基本概念
認知(cognition):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自己的看法,對他人的看法及對環境的認識和對事物的見解等.如小孩.青壯年和老人對「醫院是什麼地方」的看法不同,關鍵不在「醫院」客觀上是什麼,而是被不同的人認同成什麼,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反應。
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eapy):也有一些人翻譯為認知療法,屬心理治療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心理治療的一種理論取向。認知治療系由貝克首創。在理論上,認知治療乃是基於一種假設:個人的看法與想法(認知)決定自己的心情以及行動;個人之所以感到情緒困擾,主要是由於他對事、對人、對己的不適當的看法;悲觀的看法將導致悲觀的情緒與消極的行動,樂觀的看法將導致快樂的情緒與積極的行動。有人說:「人生象半杯酒」,想到空的部分會使人感到虛無;想到實的部分會令人感到存在。認知治療法的構想是,幫助當事人認識環境,了解自我,學習對事、對人、對己應有的想法、看法與應有的態度避免鑽牛角尖的行為。
認知歪曲(conitive distortion):認知中存在錯誤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執的成分。如:「對視不禮貌」,「我是個失敗的人」,「人際關系好=被周圍所有的人喜歡」,「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等。
認知缺乏:缺乏有關的常識或認識。如:「不知道與人說話時應正視對方」,「不知道非言語的重要性」,「不知道兩性間的差距」,應知道「每個人都值得尊重」,「我是重要的」,「我有能力」。圖式(schema):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的認識學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圖式看做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技術,一種技巧。因此,在康德那裡,圖式是一種先驗的范疇.當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實驗研究,賦予圖式概念新的含義,成為他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他把圖式看做是包括動作結構和運算結構在內的從經驗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亞傑看來,圖式是主體內部的一種動態的、可變的認知結構。
貝克認為,圖式是一種穩定的認知結構,它包括了對信息進行描繪和分類的各種規則,往往是難以觸及的、深層的內容,其中的某些內容可能是核心信念,有時也將圖式等同於核心信念,如「我是一個無能的人」。圖式是由早期的學習經驗建立的,由孩子與重要他人的互動情況發展起來的,圖式具有個體差異性,但同時又具有共同性,如抑鬱的圖式常包括剝奪、挫敗、失落、無價值等主題。
認知圖式(cognitive schema):即個人已有的經驗架構。個體根據以往對事物獲得的經驗,在遇到類似的或相關的新事物情境時,他傾向於以舊經驗為架構去辨認新事物。因此,本詞的簡單意義就是指個人的知覺經驗。
自動化思維(automatic thought):指非自願發生於當事人意識流中的一些想法與意象。許多判斷、推理和思維顯得是模糊、跳躍的、很像一些自動化的反應,這就是貝克理論中「自動化思維」的含義。這樣,思維過程中心一些錯誤觀念也因個體不加註意而忽略了,並形成了固定的思維習慣而被保存下來,使個體自身對這些錯誤的認知觀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自動化思維與圖式不同,更易觸及,屬於意識范疇的認知,一般是對特定情境的反應。如「我約她出去,她拒絕我「。
規則(rules):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所習得的社會認可的行為准則。個體根據它們評價過去,預期未來,並用它們來指導現在的行為。但是貝克進一步指出,如果個體不顧客觀條件,過分按規則行事,也會使其行為不能與現實相協調,從而導致情緒困擾和不適應的行為。如「如果有人不喜歡我,說明我是沒有價值的」。
中介信念(intermediate belief):在核心信念與自動化思維之間的信念。包括態度、規則及假設。如「處於危險之中是可怕的」(態度);「我必須一直是安全的而且謹言慎行」(規則);「如果我謹言慎行,生命就不會有危險」(假設)。
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對個案的綜合陳述與了解,一般由治療師依據某種心理治療理論對當事人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治療師進行個案概念化:
1.當事人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如何發生,又是如何持續的;
2.當事人特定的生活事件和經驗;
3.當事人關於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基本觀念;
4.哪些不良功能的想法與信念是與問題有關聯的,哪些情緒上、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反應與當事人的想法有關;
5.當事人的假設、期望、規則及態度(中介觀念)是什麼;
6.當事人在處理這些負性信念所使用的策略是什麼;
7.哪些自動化思維、意象以及行為造成了及疾患的持續;
8.當事人現有的信念與生活事件有什麼樣的關系;
9.當事人現在的生活發生了什麼事,他是如何看的;
10.什麼樣的早期學習經驗造成現在的問題,潛在的想法和信念是什麼等。
對當事人的問題進行概念化開始於第一次與當事人的接觸,並且持續下去。個案概念化是一個不斷進行修正和詮釋的過程。
信念(belief):人們對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一些特殊看法,是在幼年時期開始發展的。如「我不信任任何人」,「這個世界是殘酷的」。
核心信念(core belief):支持每個表面信念的核心部分,是所有信念的基石。少數幾個核心信念經常是個案所有困擾的來源。這些信念被人們認定是絕對的真理,認為事情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如一個認為「我是沒有能力的」想法被啟動後,他就會傾向於選擇性地注意與此核心信念有關的某些信息,即使這種信息是不正確的,他仍然會持續抱有這一信念。大多數人會維持比較正向的核心信念,如「我是有價值的」,負向核心信念可能只在經歷心理上的痛苦時才表現出來。
與自動化思維不同的是,核心信念不能完全清楚的被表達,直到治療師持續探詢當事人想法背後的意義而剝去其層層外殼。負向核心信念也包括對他人或世界的想法,如「別人是不值得信任的」,「這個世界是個墮落的地方」等。
我們用一個同心圓來說明自主思想(人們能夠在意識層面知覺到的內容,如「我很聰明」,就象洋蔥的表層)、自動化思維(難以覺察和控制,特別是在受挫的時候,依不同情境產生的。如「這個太難了,我肯定學不會」)、個人的假設與價值觀(如「男人都是靠不住的」)、圖式(一個潛在的認知結構,最核心部分,如「我不能勝任」,像洋蔥的內核)之間的關系。
認知行為治療的主要特點
1.內在系統 讓當事人學會識別與自己煩惱情緒有關的想法,學會評價和制定更多的適合自己想法的措施,不止是消除表面症狀,而是針對當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開展工作
2.時間限制 通常4~14次會談,有些可能需要15~22次,每次持續50分鍾
3.結構明顯 每次會談檢查情緒,回顧本周情況,對前次治療進行反饋,共同制訂會談主題,評價自己的想法並對其做出反應,布置新的家庭作業,結束時尋求反饋
4.問題取向強調現在 與當事人一起界定當前問題及解決方向,一般情況下不回顧成長史,但有時會花時間討論當事人的發育史或童年信念,如有人格障礙者
5.合作關系積極參與 治療師與當事人是合作關系,治療師鼓勵當事人積極參與治療,讓他決定要談哪個話題,識別其想法的曲解之處,概括要點等
6.教育指導防止復發 當事人要去掉歪曲的認知,就需要訓練他們科學地進行邏輯思維與分析,治療師在治療中好象教師,嘗試對當事人進行再教育,治療師指導當事人確認、評估及回應他們不良功能的思想與信念,促使問題的解決,目的在於教會當事人成為自己的治療師,防止復發
7.科學方法 採取實驗的方法,治療包括資料收集(問題、想法、態度),形成假設,實驗和評估
8.家庭作業 根據治療進程,給當事人留家庭作業,一般包括個人資料的收集,驗證假設以及認知治療技術的練習等
9.治療技術 治療師用不同的方法來改變想法、情緒和行為,除了常使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技術外,行為技術和格式塔技術等也常用於認知治療,目的在於讓當事人認知其內在想法,覺察不同的解決方法或修正其意見
10.開放治療 治療的歷程是明確、清楚、開放的治療師和當事人能對治療的進展彼此分享
認知行為治療的一般原理
貝克認為,認知治療的改變是從檢驗當事人的信念上達成的,而不是由哲學式的辯論或治療師的說服完成的。當事人在治療中學習如何成為自己的治療師,學習認知治療的技術並加以應用,諸如檢查那些證明或接觸自己詮釋的證據,尋求不同的解釋或行動方向,行為依據比較恰當的思考。認知治療強調的是由當事人自己對事件得到新的意義,而不是由治療師給予代替性的信念。治療師不是按客觀性和邏輯性的原則矯正當事人對現實的歪曲,而是幫助當事人提示其自己建構的現實,讓當事人明白:心理障礙來源於自己信息加工系統的功能紊亂。
貝克強調當事人與治療師的合作關系,這種立論認為當事人可以積極參與治療,為「自助」(self-help)這一概念提供動力。因為人的內在溝通是可以由內省得到的;內在的溝通具有高度的個人意義;這種意義是由當事人自己推論出來的,不是由治療師分析出來的。這種治療關系將來訪者放到了一個非常主動的位置上。
貝克的認知治療接受了各種生活事件導致情緒和行為反應時要經過的認知中介。情緒障礙與行為障礙與適應不良的認知有關。但由於人們多年積累的生活經驗不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認知方式及評價模式。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並不是像鏡子那樣被動地、精確地反映事物,而是主動地進行選擇。因此,治療師不是按客觀性和邏輯性的原則矯正當事人對現實的歪曲,而是幫助當事人揭示其自己建構的現實,病人的轉變或重建必須經過當事人自身才能起作用。
貝克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後發展成一套認知治療技術。貝克認為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包含兩個層次,即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和深層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圖式。所謂淺層的「負性自動想法」是指與不愉快的事情有關,突現於腦中、不是周密推理的想法。負性自動想法的內容可以是對目前經驗的解釋,也可以是對未來經驗的消極預期,或是對過去消極事件的解釋,這就是導致情緒障礙的原因。深層的從童年開始通過生活經驗建立起來的認知結構或圖式,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形成了人們對自己和世界的假設,用於對信息濾過、區分、評估和編碼,指導對新信息的知覺、對舊信息的回憶及藉助圖式進行判斷與推理,支配和評估行為,人們的有些假設是僵硬的、極端的、消極的,因而就表現為功能失調性態度。
我國徐俊冕等對抑鬱障礙患者的認知特徵進行了研究。他們對51名抑鬱症患者、4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6名正常人進行了對照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比正常人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多的負性自動想法和功能失調性態度。抑鬱越嚴重負性自動想法出現就越頻繁;隨抑鬱緩解,自動想法減少至正常,但功能失調性態度的得分仍然高於正常人。這表明負性自動想法是狀態性的,而功能失調性態度是特徵性的,即一種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構成抑鬱障礙的易患傾向。這一研究結果基本肯定了貝克的情緒障礙兩層認知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認知行為治療的臨床應用
認知治療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和心理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神經性厭食症、性功能障礙、葯物依賴、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的康復期治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療情緒抑鬱病人,尤其對於單相抑鬱症的成年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的短期治療方法。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報道,認知治療主要適用於治療單相抑鬱症門診病人,抑鬱病一般經過12周的認知治療,80%的病人有顯著改善,療效優於用丙咪嗪葯物治療的對照組,隨訪一年,療效穩定。另外,愛丁堡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組也分別報道了認知治療可以取得象抗抑鬱葯物一樣的療效;其中愛丁堡大學的布萊克伯恩(1981)等人報道,將原發性抑鬱症病人隨機分成葯物治療組、認知治療組和葯物——認知治療合並治療組。經過20周的積極治療,結果發現合並治療的門診病人療效優於其他二組。但對於精神性抑鬱病人,認知治療可能效果較差。
認知治療還可作為神經性厭食、性功能障礙和酒精中毒等病人的治療方法之一。例如,酒精中毒病人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認知缺陷,尤其是剛開始戒酒的最初幾周里,他們往往表現為記憶困難,解決問題困難。因此,在治療開始階段應重復進行幾次分別會談,要求病人做會談筆記,並且記錄每天家庭認知,行為作業完成的情況。言語交談、行為操作、想像技術以及聲象圖片教育等多種渠道病人輸入信息對於酒精中毒的治療亦大有幫助。當然,並不是所有病人對這些技術的應用都有效,有些病人在剛開始治療的時候就不合作,甚至中斷治療,對此,醫生可能會認為這些病人「沒有求治動機」或「不準備治療」。實質上,這些方法,可能是治療方法不完全適合這些病人。因此,在對這些病人的治療中,治療師應該了解和識別病人存在的認知錯誤,並進行適當的矯正,使得病人配合醫師進行戒酒。
在對神經性厭食病人的治療中,除了葯物治療、飲食治療和家庭治療外,還要注意這些病人的認知歪曲,因為這些病人往往存在著對自身外形、面龐等方面的認知異常,因此必須矯正他們的錯誤認知。例如,可以通過下述合理認知的對話和自我監察來進行:「消瘦的人是吃的太少,」「消瘦的人進食方式與正常體重人的進食方式不一樣,」,「消瘦的人不象正常體重人那樣健美,強壯」。要求病人完成一定量的熱卡食物攝入,並進行自我監察體重,情緒和自動化思維,逐步改變不良認知。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多不主動,注意處理好醫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性功能障礙病人,尤其是性慾減退病人的治療,除了行為治療以外,可以適當輔以認知矯正。認知治療的策略在於改變抑制病人性慾的那些不合理信念。例如,有些病人認為「性慾旺盛是邪惡的,這種人是壞人」,在治療中針對病人的這種抑鬱性慾的錯誤信念進行開導、解釋,提供必要的性知識。鼓勵病人採用下述說明「即使我對性慾感興趣,並不意味著我就是一個不好的人」,治療師亦可採用反問的方式,讓病人識別和評價其不良性思維,例如,「如果你變得性感,那麼將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然後再指導、告戒病人,人們的行為絕大多數是受其自身控制的,他們往往對當時所做的事情能夠承擔責任,很少會做出違背理智和法律的事情。從而矯正不合理認知,減輕病人的焦慮和畏懼心理,為進一步行為治療創造了條件。
另外,認知治療還適用於治療焦慮障礙、社交恐怖、人格障礙、偏頭痛、考試前緊張焦慮、情緒的激怒,以及慢性疼痛病人。對於海洛因成癮病人,認知治療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加強治療作用。近年來有些報道認為,認知治療與葯物治療合用,可治療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妄想。
但認知治療也有自己的禁忌症,包括患有幻覺、妄想、嚴重精神病或抑鬱症的病人,受到嚴重的認知損害,不穩定的家庭系統的病人就不適合進行認知治療。
常見心理障礙的認知解釋
我們都知道,心理障礙是生物、心理與環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認知治療認為當事人的認知起著重要的作用,貝克認為每一種神經症障礙都有特定的認知內容,了解這些可以對認知干預提供有益的幫助。
抑鬱症出現的認知主題是:剝奪、挫敗、失落。抑鬱者受挫後會無端地自罪自責,誇大自己的缺點,縮小自己的優點,還會把全部責任歸咎於他們自己,表現出一種認知上的不合邏輯性和不切實際性。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的評價總是很消極。這種消極的思維,在他眼中的自己和未來,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色,他常常堅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並且失敗的原因全在於他自己。他堅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夠聰明、不夠稱職、不夠好看、不夠有錢等等。總之干什麼都不會成功,都沒有希望。抑鬱症患者的這些觀點常常是扭曲的,與現實不相符合的。
抑鬱症患者消極的認知方式來源於其深層的認知圖式,而個體的認知圖式又與他的個人經歷、他對重要人物的認同以及對別人態度的感知等因素有關,遺傳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方面。認知圖式形成後,會潛在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一般他是不會被個體主觀意識到的。如同年有過重大喪失體驗的人,成年後遇到人際關系破裂的打擊,可能觸發其潛在的喪失感;考試成績不佳、患病、遇到嚴重困難,會誘發失敗、失落的強烈體驗。隨著不良體驗的加深,其想法逐漸充滿抑鬱的內容,而不考慮現實情況,將會逐步失去客觀判斷的能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遇到這些問題都會產生抑鬱傾向,但對那些具有抑鬱認知圖式的人而言,其處理信息的加工過程,包括信息的選擇、真實性檢驗和推理等其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們的認知歪曲,如任意推斷、選擇性概括等就會在這種圖式的影響下變得更為顯著,他們對現實的境遇評價會更低,客觀性就會更差。
自殺出現的認知主題是:貝克認為自殺者的認知過程有兩個特徵:一是高度的絕望感(貝克認為「絕望」指「對未來的消極觀念,消極期待或悲觀」),絕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殺;二是感到不能應付生活問題,斷定不可能解決問題的認知缺陷時產生自殺傾向的一個影響因素。治療師在自殺病患當中,發現了問題解決能力不足、認知僵化、無法預知行為後果認知力以理解自己,個人有注意力、集中思考、回憶等方面的困擾。認知模式關注的是信息處理如何受到圖式的影響而出現偏差。貝克說,技能不良的信念之所以是問題,是因為這種信念會干擾正常的認知處理,而不是因為這種信念不理性。
焦慮症出現的認知主題是:危險,對自己知覺到的危險過度誇大的反應;對事物的失控作災禍性的解釋。其認知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圍繞著身體或心理、社會的危險,如怕死去、怕發瘋、怕失控、怕暈倒、怕被人注視、怕出錯、怕發生意外等,他們會有選擇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篩查身體或心理的威脅性信息。例如,當事人的一個親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搶救過程之後,頭腦中出現了「要是生心臟病就太可怕了」的想法,當夜睡夢中驚醒,感到心跳、胸悶,於是認為」已經得了心臟病了」,這種災難性的想法和解釋將焦慮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驚恐發作。
焦慮患者的認知圖式具有傾向於對通常情境做威脅性甚至災難性的解釋,他們或者缺乏信心,認為自己無能,或者期望過高,以致實際情況常常與他們的期望不一致。當出現這種認知不協調時,或者維持原有的信念,否定或排斥顯示經驗;或者轉變自己的信念,加之又缺乏積極的應對策略,焦慮的發生就在所難免了。我國學者的研究證實了焦慮的認知內容是以」危險」為主題的,軀體感覺和認知錯解在焦慮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危險「的負性自動想法和焦慮關系密切,而由非理性信念所反映的特定的認知圖式可能促使患者過度誇大危險性。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兩因素理論和貝克的認知模式。
強迫症患者存在兩種主要的認知模式,即對危險的過高評價;認知過程中的障礙,如注意,記憶,信息的接受和處理。具體來說:
(1) 過高的不適當的責任感
對責任的錯誤理解這一模式是強迫症特有的表現形式。他們具有對事件的過高的責任感,惟恐失職與過高的使命感、內疚與罪惡感。
(2) 對威脅的評估
強迫症患者對危險及傷害性後果估計過高及對個人應對能力的估計過低。
(3)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控制和減少傷害的一種方式,也是強迫症狀產生和維持的主要因素,此認知模式會增加對危險的過高評價。強迫症完美主義的形式包括:對事情的了解必須十分完美;什麼都必須作到恰到好處;絕對對稱,確定並在思想上能控制。
(4) 思維的至關重要性
強迫症患者因為害怕對不良後果負責,過分關注和控制自己的思維,思維與行為的界限不清,認為有某種思維將導致產生某種行為。
(5) 過分要求控制
強迫症的核心是他們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絕對地控制他們的環境,通過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來減少危險和避免批評的一種方法,強迫症患者還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險和傷害,強迫觀念是過分控制不容許的思維的正常的精神系統的崩潰。
(6) 萬事要求確定
強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對完美和危險知覺的不確定,對自我效能的懷疑是強迫症的認知方式之一。當事人苛求確定性的時候,他會反復說「我可能就是萬一出問題的那個人」,認知治療師承認這種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當事人難以接受不確定性?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就會引出其採用確定性來預測事物的需要的探討,它表明了當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則災難就會降臨。
常用認知評估工具
Beck抑鬱問卷(DBI)、Beck焦慮問卷(BAI)、Beck絕望量表(BHS)、自動想法問卷(ATQ)、功能失調性態度(DAS)。
認知行為治療的常用技術
蘇格拉底式對話
箭頭向下
行為實驗
活動監察/計劃
分心和再集中
放鬆
應付卡片
分級暴露
角色扮演
運用「餡餅」技術
自我與積極自我陳述的功能對照
誘發意象作為治療工具
利弊分析
三欄技術
DTRS表

③ 中國特色主義理論中誰是第一大理論成果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簡要概述)

答案:1.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地位,明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始終不渝」「四個堅定不移」。

2.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發展要求。

3.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布局。

4.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社會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命題。

5.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思想。

6.提出了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目標。

7.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主題。

8.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保障。

9.提出了充分實現政治民主、社會民主和黨內民主。

10.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戰略新觀念。

二、 為什麼我國要確立和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種政體?

答案:因為這是同我國國體相適應的政體形式。我國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國體決定了,我們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全國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國家,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來實現。這種形式就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通過普通選舉產生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代表,人大代表了解和收集全國各族人民的意見和要求,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各級人民政府使這些法律和法令得到切實貫徹執行。種種制度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又有利於形成全體人民的統一意志,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市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

三、 為什麼我國不適合多黨執政?

答案:1.多黨制在近代中國行不通。袁世凱和蔣介石分別扼殺了早期和辛亥革命時期的多黨制。

2.多黨制不適應於現代中國國情,多黨制中的政黨競選不適應於中國國情。西方多黨制政黨競選要求符合理智性,有序性,公平性原則,中國現階段的民主政治發展水平以及國民政治素質都不適應與西方多黨制政黨競選。多黨制也不利於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於西方的多黨制。

可以制定國家長遠的發展規劃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

對出現的挑戰和機遇能夠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

在社會轉型期這一特殊時期內可以有效遏制腐敗的泛濫。

四、 我國為什麼不能搞三權分立?

答案:我國正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此三權分立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嫌答案少,補充說明):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有效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根本制度。我們只能通過加強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加強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但一切都必須適合中國國情。

五、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增強憂患意識?

答案:憂患意識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建黨的九十年歷史中,一以貫之的強調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增強憂患意識是我黨在新時期面臨種種挑戰的必然選擇。現階段,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要求我們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艱巨的現代化建設任務要求我們黨必須怎強憂患意識;黨的自身建設要求我們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憂患意識的時代內涵主要包括執政意識、全局意識、使命意識、憂民意識和憂己意識。

六、如何理解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答案:文化強國戰略是一項高瞻遠矚的文化強國戰略決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和開拓,讓中國更加自覺地融入世界,讓世界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國成為可能。

(嫌字數少 就繼續寫一下內容,根據本題分值看著來)

建設文化強國,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從增強以文化引領增創社會發展新優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努力實現人事、時間、環境的大發展,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味、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新文明觀以及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形成,讓文化成為促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益發展的強大支柱。

七、什麼是和諧社會?

答案:和諧社會:明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八、為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

答案: 和諧社會的建立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所有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和諧社會的建立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問題,是符合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嫌少加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輔相成,彼此促進,二者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新世紀新階段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實踐需要,符合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客觀形勢的要求,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適應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深化和拓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④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回答: (1)分析說明實行社會聽證制度的意義。 (2)分析我國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理論依據

(1)①有助於決策者發揚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版
②有利於決策反映權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③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④有利於提高公民責任感,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 (2)
①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政府活動堅持的重要原則。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是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具體體現。

⑤ 啞孝子的翻譯是什麼

原文
崔長生,生而啞,性至孝,人呼「啞孝子」。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出入必請安。後淮、徐大飢,孝子行乞於鄉,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歸則扶其跛父病母於茅檐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一日,途見故紙,中有遺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見有求者,乃易豬飼之。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孝子待人,誠而信。父母先後卒,哭之慟,棺葬於野,後不知孝子所之。
譯文
崔長生生下來就啞,品行很孝順,鄉里人稱贊他為「啞孝子」。他不僅天生喑啞,而且左手蜷曲,靠做傭工來養活父母,每天出行返回都會給父母請安。後來淮徐一帶發生了一次大飢荒,他在外行乞,別人憐憫他,就給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後把它們放到竹籃中留著,自己則去挖掘野草來吃。回到家中後,就把他的殘疾的父親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籃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這些食物維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堆廢紙,(發現)裡面有別人遺失的財物,沒等到失主。一個月以後,(仍然)沒有等到來領取的人,他就用錢買了一頭豬飼養,豬下仔後,於是就給父母准備棺材。他待人誠實守信。父母先後去世,他傷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們葬在了荒山,後來不知道啞孝子到哪裡去了。
注釋
1. 而:表並列。
2. 性:性格、性情。
3. 呼:稱呼。
4.既.....復: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5.攣:蜷曲不能伸直。
6. 傭工:名詞作動詞,做傭工。
7.飢:災荒。
8.於: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對象,可以翻譯為「在」
9.遺(wei):送給。
10.易:交換,買
11.卒:死。
12.蕃息:繁殖。
13.憫:同情
14.賴:依靠
15.慟:極度悲傷,悲痛的樣子
16.之:去、到、往
17.至:十分,非常,到了極點
18.信:講信用
文言知識
1.遺。「遺」有兩個讀音,兩種解釋。上文遺以糟糠中的「遺」讀wèi,解釋為「給」「贈給」,意為鄉人送給他吃剩的食物。「中有遺金」「遺」讀yí,解釋為「遺失」「遺留」,意為舊紙包里有丟失的銀子。[1]
走進文言文 六上答案
1.性(至)孝 .至:到了極點,可翻譯為非常
2. 蜷曲不能伸直
3.人(憫)之 憫:同情
4.父母(賴)以活 賴:依靠
5.乃(易)豬飼之 易:交換
6.父母先後(卒)卒:死
7.哭之(慟)慟:悲痛的樣子
8.後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句意
受而納諸簞:接受後放進菜籃
誠而信:誠實並且守信用。
啞孝子的孝行表現(文言文版)
①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
②後鄉里大飢,孝子行乞於外,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
③歸則扶其跛父病母於茅檐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
④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
⑤父母先後卒,哭之慟,棺葬於野。
啟發與借鑒
孝順父母的人,別人都尊敬他;不孝順父母的人,縱然腰纏萬貫,別人也會蔑視他。

⑥ 社會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理論流派

社會心理學主要理論流派如下:

行為主義學派
一、刺激—反應理論

最初由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等人所創始與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動物與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都是有機體在遇到某種刺激,引起某種行為反應受到強化而構成聯結的結果。

二、模仿論

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米勒和道拉德(N.E.Miller& J.Dollard,1941)在《社會學習和模仿》一文中提到,模仿可以通過延伸刺激—反應關系與強化的概念來加以理解。他們認為人類許多社會行為都是通過人際相互影響——模仿而習得,都可以通過一般學習原則的使用來予以說明。

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由班杜拉和沃爾特斯(Albert Banra& R.H.Walters)等人提出與發展起來的,以刺激—反應的觀點為基礎並通過實驗的方法來擴大探討社會環境如何影響人產生某些習得行為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一切社會行為都是在社會環境影響下,通過對示範行為的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變的。

四、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ies)是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1958)等採用經濟學概念來解釋社會行為有賴於相互強化而得以持續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1)客觀上存有適合於有機體的規律;(2)人的社會行為除服從這種規律外,還服從社會交換規律;(3)因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則。

認知學派
一、格式塔學派的理論

格式塔學派的理論強調從整體和關系的角度研究心理與行為的理論。早期代表人物有韋特海默(M.Wertheimer,1890-1943)、苛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等。該學派的理論認為,個人的行為不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孤立的、簡單的反應,也不是許多反射弧機械的總和,它是通過心理物理場、特別是認知活動的整合而作出的。

二、場論和群體動力學理論
群體動力學基於整體比部分重要的觀點,認為整體作為一種由內在關系組成的系統,其影響力或作用遠大於互不相乾的個體。

三、認知相符理論和一致性理論

認知相符理論是闡釋人心理的內部動機狀態對其心理活動和外部行為的影響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末。它試圖以人的認知活動為出發點,理解隱含在個體的社會心理活動背後的動機狀態。美國心理學家W.J.麥克蓋爾首先提出的認知相符概念。「一致性理論」是探討和預測人在接受了對有關事物的新的信息後會調整原有態度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精神分析學派
一、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的。

二、新精神分析中的社會學派別

這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從精神分析運動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流派,開始否定弗洛伊德的本能論、泛性論和人格結構說,強調文化、社會條件和人際關系等因素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強調家庭環境和童年經驗對人格形成與發展的作用,重視自我整合與調節作用,逐漸形成了新的學派,其代表人物有:沙利文(H.S.Sullivan,1892-1949)、霍妮(K.Horney,1885-1952)、弗羅姆(E.Fromm,1900-1980)和埃里克森(E.Erikson,1902-1994)等。

三、人際行為三維理論

這是以人際需要理論為基礎闡述人際關系的形成、取向類型以及群體聚散過程特徵的理論,是由社會心理學家舒茨(W.Schutz)於1958年提出的。舒茨認為,每一個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符號相互作用學派

一、符號相互作用理論

符號相互作用理論(symbolicinteractionism),也叫符號互動論,是一種通過分析在日常環境中的人們的互動來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社會學理論派別,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們相互作用發生的方式、機制和規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被認為是符號互動論的開創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馬斯(W.l.Thomas)、庫利等人也對符號互動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角色理論

角色理論是關於人的態度與行為怎樣為其在社會中的角色地位及社會角色期望所影響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是試圖按照人們所處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釋人的行為並揭示其中規律的研究領域。參與這方面研究並有影響的人有莫雷諾(J.L.Moreno,1934)、林頓(R.Linton,1936)、紐科姆(T.Newcomb,1950)、薩賓(T.R.Sarbin,1954)和戈夫曼等。

三、參照群體理論

參照群體理論是關於人的社會心理態度和行為怎樣受其從屬的或追求的群體參照力所影響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其代表人物有海曼、紐科姆、謝里夫(M.Sherif,1948)、梅頓(R.K.Merton,1957)及凱利(1952)等人

⑦ 法學專業的特點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7)泛治理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學習法律知識,並非單個的苦思冥想或者獨自奮斗,可以和朋友或者同事合作學習,用問題引導彼此進行探討,這個是學習法律的一個好方法,也是一個學習法律的人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問題。

學習法律需要養成一種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所能獲得的,而非是單純的記憶法律條文的方式而能獲得的。因此學習法律需要注意養成法律思維方式而費訓練大腦記憶力。

⑧ 五大發展理念是什麼 內容意義解讀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8)泛治理論擴展閱讀: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理論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它是改革開放近40年,對於發展問題的經驗總結與理論提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關於發展觀念的又一次理論創新。

新發展理念作為發展理念的新形式,具有實踐性、人民性、發展性、整體性、歷史性等五大特徵,這些特徵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社會主義性質。

⑨ 閱讀下面語段,按要求回答問題:按照近代政治學理論觀點,共和含義比較廣泛,涵蓋著民主概念。具體來說,

B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