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念創新
㈠ 從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四個角度分析為什麼要進行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競爭力,進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重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體現黨的先鋒隊性質的要求。
重視創新治理,是黨中央統攬全局、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有利於政府履行各項職能,打造高效政府。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反映了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
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影響,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准。
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體現時代精神。推動文化發展,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
哲學方面,創新是唯物辯證法辯證否定觀的要求,要樹立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創新能推動生產力進步,創新科技進步的推動力,創新能促進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能促進思想的變革和文化的發展。
㈡ 政治考試可以說創新黨的執政理念嗎
伴隨著黨的地位和任務的變化,吸取以往執政和國外各政黨建設的經驗、教訓,不斷創新和發展執政理念,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也是政黨政治學和發展政治學中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適應形勢的發展,實現執政黨執政理念的改革與創新,是推動黨建工作發展的前提性條件。
執政理念,是執政黨領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和基本觀念,是執政黨以執政宗旨為核心的一整套執政觀的價值判斷,是關於執政理想、執政准則、執政思路的深層次的理性認識。執政黨必須提出反映時代要求、代表人民利益、體現人民心聲的執政理念來引導人民前進。
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執政黨,究竟應該樹立和貫徹什麼樣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深入的思考,逐步探索出一條從執政到善政的執政理念不斷發展的新路。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由革命型政黨轉變為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執政的政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步建立了黨的執政理念的雛形,特別強調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毛澤東的這一執政理念雖然解決了誰來掌握國家政權的問題,但未能就如何制約和更替掌權者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執政黨仍可能面臨因掌權者腐敗而產生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執政困境。
隨後的「文革」使國家發展陷入困境,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舉步維艱,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抉擇。在這個緊要歷史關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經驗、糾正錯誤、勇於創新,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所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是從破除舊體制框架、實現制度變遷開始的,特別是摒棄了毛澤東時代「大民主」政治運動的執政體制,日益將中國共產黨執政下的各項事業納入制度化軌道。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他明確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他強調:「制度問題不解決,黨內的官僚主義、不正之風等一切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因為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有思想作風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為了克服這些弊端,我們既要解決思想問題,更要解決制度問題。」然而,形而下層面的制度轉型有賴於形而上層面的價值轉型,在價值層面缺乏有力支持的情形下,單方面尋求制度層面的突破是不可能成功的。
㈢ 從哲學的角度回答,為什麼要創新 政治
從哲學復角度看為什麼要創新:制
1、唯物論: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必須發揚創新精神。
②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要求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2、認識論: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辯證法:
①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
②辯證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發展的根本途徑,它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
③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突破成規陳說,善於提出新問題,開拓新境界。
4、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關系;創新推動人類社會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5、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
㈣ 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能力
一、理念創新。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必須要與時俱進,跟隨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從人的思想和政治立場來開展實際工作。首先是人的思想要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思路,更新管理理念。第二就是要注重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注重文化交流,充分體現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展現人文關懷。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升職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二、方法創新。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方法對了才能出成效。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方法必須結合企業實際,盡可能多地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一是寓教於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群眾的道德建設融為一體,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及時滲透到管理中;二是寓教於學,利用學習新技能、新知識的機會對職工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寓教於樂,有組織、有計劃地興趣辦各類文藝晚會和知識競賽活動等等,增強群眾的集體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三、內容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是指相關的理論和知識等,工作的內容必須具有科學性,這樣才能為其自身的創新提供條件。同時,還要注意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實實在在為群眾謀利益,為群眾排憂解難、多辦實事好事。就是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講空話、大話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難以收到好的效果,而且會引起群眾的反感,敗壞思想政治工作的聲譽。
四、能力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成效要看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具有足夠的能力,提高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價值觀等全方位與時俱進,實事求是,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環境,以此來滿足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需實際創新能力。
五、制度創新。制度創新往往是一項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機制創新工作成為重要的內容。制度創新的目的是讓思想政治工作有規范可循,按照既定程序不斷向前推進,從而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全面的了解。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考查考核機制、獎勵機制等,提高工作者的積極性。總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只有抓住時代的脈搏開展工作,才有可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說服力,才能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㈤ 高中政治關於創新的知識點
①企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基本要求是……
你用手機提問,我只能回答100字啊。
㈥ 政治:創新精神的意義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范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
創新精神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滿足已有認識(掌握的事實、建立的理論、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
第八屆十大創新人物陸江
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據實際需要或新的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規(規則,方法、理論、說法、習慣),敢於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規律,新的方法;不迷信書本、權威,敢於根據事實和自己的思考,同書事和權威質疑;不盲目效仿別人想法、說法、做法),
不人雲亦雲,唯書唯上,堅持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不喜歡一般化,追求新穎、獨特、異想天開、與眾不同;不僵化、呆板,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創新精神的具體表現。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方面,與其他方面的科學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例如:創新精神以敢於摒棄舊事物舊思想、創立新事物新思想為特徵,同時創新精神又要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只有當創新精神符合客觀需要和客觀規律時,才能順利地轉化為創新成果.成為促進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精神提倡新穎、獨特,同時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制約;
創新精神提倡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並不是不傾聽別人的意見、孤芳自賞、固執己見、狂妄自大,而是要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這是當代創新活動不可少的方式:創新精神提膽大、不怕犯錯誤,並不是鼓勵犯錯誤,只是出現錯誤認知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創新精神提倡不迷信書本、權威,並不反對學習前人經驗,任何創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精神提倡大膽質疑,而質疑要有事實和思考的根據,並不是虛無主義地懷疑一切…「總之,要用全面、辯證的觀點看待創新精神。
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㈦ 五大發展理念是什麼 內容意義解讀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7)政治理念創新擴展閱讀: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理論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它是改革開放近40年,對於發展問題的經驗總結與理論提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關於發展觀念的又一次理論創新。
新發展理念作為發展理念的新形式,具有實踐性、人民性、發展性、整體性、歷史性等五大特徵,這些特徵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社會主義性質。
㈧ 如何樹立創新意識政治
要求我們要密切關注實際,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敢於突破陳規成說,同時要注重研究新情況,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開拓新境界。
㈨ 政治含義:創新的重要性是什麼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