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頂坡整改工作
❶ 施工現場維穩措施不到位該怎麼整改
安全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施工現場,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強化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危險源,才能杜絕各類安全是事故的發生。
(一)現場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現場危險源的識別和控制措施不到位。現場危險源是根據工程進度和施工環境在不斷改變著,我們在動態管理中有時忽視了安全隱患的事前控制,好多安全管理者只是事後管理,造成安全管理工作的被動。 2、項目安全員配置不夠,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日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項目為了節約資金,個別領導對安全工作不夠重視,造成安全員缺乏,根據相關規定項目需要3人的只配備2人,要求配備2人的只配備1人,有的項目還沒竣工就把安全員調離了,給安全工作帶來了隱患。或者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在安全檢查時到崗,檢查結束後安全員也離開了。還有些項目安全員經驗不足、技術不精、工作力度不夠,導致畏難心理,再加上目前項目施工中人員流動性大,造成了安全管理散漫、安全隱患檢查不到位、安全工作被動的局面。
3、安全措施經費落實不到位
安全是硬碰硬,實打實的工作,必須有著足夠的資金投入。安全防護物品要錢購置(如:安全警示標志,安全網、安全帽、安全帶及消防器材等等)哪樣都要錢投入,安全工作如果過分節約,就會適得其反,「節」出隱患。可實際工作中安全上的「節約」還是被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該添置的安全器材、防護用品購買時被打折了,最常見的有些分包單位購買的安全帽質量不過關,安全網不能防火等,這些在無形中又增加了安全隱患。 4、安全檢查和項目整改措施不到位
根據安全檢查制度,項目安全員每天對現場進行安全巡查,項目部、監理每星期檢查,工程處每月安全檢查,公司每季度安全檢查,再加上安監部門每月一次的跟蹤安全檢查,每個部門檢查都有整改通知單,頻繁的安全檢查確實也促進了安全管理(www.chinatpm.net),但有些項目自認為沒出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外緊內松,致使安全檢查變成了走過場,整改回復變成了應付交差。 (二)改進措施
1、項目開工即編制重大危險源控制方案和應急預案,成立危險源控制領導小組,對照方案控制落實控制措施,力爭把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2、領導重視。在甲方撥付的工程款中將安全措施費單獨立項劃撥,項目措施費台賬由工程處財務統一製表,力爭安全措施費做到專款專用。這樣避免了以往檢查時,安全員到處找單據,拼湊各項安全措施費,也統一了安全措施費的做法。 3、為保證安全防護用品的質量,分包單位的安全帽、安全帶等,應統一由總包單位購買合格的產品,發放到工人,這樣既保證了防護用品的質量,也便於控制安全帽的規格顏色,保證公司形象。
4、在公司的季度檢查或每月安全巡查中,增加給安全員打分欄(據了解,有些單位多年前就已實施),讓安全員工作有壓力也有動力,使年終的安全員評比更具權威性。安全員必須做到「文武雙全」,文會電腦操作,武懂現場管理,安全工作才會上台階、換新顏。
5、增加項目安全主任的年終評比。
三、大型設備管理
我司的大型設備一般是由機務隊負責管理,項目安全管理人員也要積極主動做好安全檢查工作,特別是大型設備在運轉過程中,防高墜、防觸電、防物體打擊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場常見的起重設備傷害事故 1、吊裝鋼絲繩或卡環脫落發生的物體打擊; 2、重物在吊鉤中滑落造成高空墜物; 3、吊裝過程中鋼絲繩斷裂造成的重物失落;
4、特殊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立體交叉作業,司機視野不清,司索跟蹤不到位等造成的物體打擊和傷害事故;
5、惡劣天氣,設備在雷雨大風惡劣天氣下運轉,造成的設備損壞、漏電傷人等。
(二)改進措施
1、施工中做好防颱風、防暴雨、防雷電三防應急工作,在惡劣天氣到來時,及時停止施工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2、平時作業時,操作工人必須認真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3、現場安全員對操作人員班前試機、班中監控、班後檢查,進行嚴格控制,同時確保操作人員持證上崗。
4、在拆卸、安裝、頂升過程中,安全主任、安全員在做好安全交底的同時,必須全過程跟蹤控制危險源的發生,保證現場設備安全運轉。 5、對上級發出的安全檢查整改單,逐條落實整改到位。
四、分包單位管理
工程分包是我司在建項目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總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總包和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安全事故承擔連帶責任」。如何加強分包單位管理,減少安全事故,規避安全風險,是我們必須面臨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我司除了自身的勞務隊伍,分包單位主要是簽訂三方協議的專業承包單位,如:電梯施工、防水施工、幕牆施工、人防施工、基坑邊坡支護、人工挖孔樁等,這些分包隊伍大多是小作坊、私企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分包隊伍安全管理鬆懈,管理人員配備缺乏,安全經費投入不足等。 (二)改進措施
1、現場安全員應檢查落實分包單位資質證書、三類人員到崗情況,職工工傷保險購買情況。
2、總包單位的項目經理和安全管理人員應根據現場狀況,督促分包隊伍及時投入資金,落實安全防護用品到位,只有有效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狀態,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3、督促分包單位工人進場時做好三級教育和安全交底,完善平安卡和職工進場出入證的辦理工作。
4、總包現場安全管理人員要做到「三當」:①「當醫生」,對現場施工環境清楚明白、瞭然有數,能夠及時指出分包單位現場存在的安全問題,督促分包單位整改。②「當老師」,當分包單位安全管理不能滿足現場施工需要時,要幫助他們建立體系、理順關系,逐步提高分包隊伍自身管理水平。③「當法官」,安全管理必須認真落實、嚴格執行,發現違章,要進行相應的處罰,確保安全管理的嚴肅性。 總之,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是相鋪相成的一個整體,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系。只有共同致力於安全生產管理中,才能完成項目的安全生產總目標。 五、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在現場管理中,是環環相扣緊緊相連的。今年在公司 「安全管理年」 、項目現場「標准化建設實施年」系列的相關活動,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更加成為眼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據深圳市深建質安(2011)57號《關於加強全市建設工程視頻監控管理的通知》、深建質安〔2011〕81號《關於強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的緊急通知》、深建質安〔2010〕393號《深圳市建築工地文明施工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司的項目施工現場對照深圳市建設局和公司下發的文件要求還有差距,必須加大安全文明施工資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只有跟上管理步伐,安全文明施工才能上水平、出樣板。 (一)存在不足
1、施工現場規劃不到位,臨設安排不當。
2、有些項目由於施工場地有限,現場草坪綠化布置不足。 3、文明施工的硬體設施不盡人意,有待改善。
4、項目管理人員對職工安全文明施工培訓教育力度不夠等。 (二)改進措施
1、項目開工,即制定省市級「雙優工地」目標,從規劃上力求高標准、嚴要求。 2、現場文明施工對照《深圳市建築工地文明施工指南》,逐條落實文明施工措施,優化文明施工管理。
3、配合、督促建設單位完善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落實建設局相關文件精神。
4、在人工挖孔樁和基坑支護作業過程中,強調泥漿車輛現場進出監控以及泥漿排放過程式控制制。
5、在主體工程施工時,注重腳手架搭設、外部安全網及臨設的美觀,建築垃圾做到隨做隨清、工完料清、現場清。
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
以上只是本人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點不成熟的體會。在今年的公司「安全管理年」、項目現場「標准化建設實施年」活動中,我相信每位員工從自身做起,以此為契機,人人抓安全,個個管安全,切實把安全文明施工工作落實到實處,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會再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
❷ 加強和改進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建議
在開展地質找礦改革和發展大討論中,我們在對十一五期間海洋地質調查工作調查的基礎上,研究了2011~2020年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建議。
一、「十一五」期間我國海洋地質調查總投入、總工作量
2006~2010年期間,我國海洋地質工作圍繞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油氣和水合物資源調查、重點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海砂資源調查評價等工作開展海上調查、綜合研究和實驗模擬工作。
(一)海洋區域地質調查
重點開展4個1:100萬圖幅、1個1:25萬圖幅的調查工作和綜合地質地球物理圖件的編制工作。總的經費投入約26300萬元,已經基本完成2個1:100萬圖幅的調查工作和1:100萬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的編制工作。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見表1。
表1 2005~2010年海洋區域地質工作量統計表
(二)重點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
開展重點海岸帶地區環境地質基礎調查、主要河口濱外區地質環境監測、濱海濕地系統的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以及海洋地質環境演化的綜合研究工作,2006~2010的總經費投入為8700萬元。投入的實物工作量見表2。
表2 2005~2010年海洋環境地質工作量統計表
(三)海砂資源調查
開展我國近海海域重點區塊的海砂資源調查、開采環境影響評價以及海砂資源探礦權設置規劃,已經完成了我國南海珠江口、東海舟山、黃海成山頭海域的海砂資源調查和評價工作,正在開展渤海遼東灣的調查工作。「十一五」期間海砂調查工作的總經費投入共3400萬元。
(四)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調查
重點開展我國黃海、東海、南海海域的油氣、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工作。分別由地質大調查、油氣戰略選區項目、國家海洋地質專項支持,總的經費投入20多億。
(五)其他
「十一五」期間國家海洋局「908」專項等開展了近海海洋地質環境調查和海岸帶地質環境調查,總的經費投入約2.5億左右。大洋科學考察和資源調查中的海洋地質的投入部分在2~3億左右。
二、2011~2020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地質工作總需求
進入21世紀,地球科學已從陸地發展到海洋,成為海陸結合的「地球系統科學」。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海洋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成為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競爭焦點。為了緩解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困境,各國政府紛紛出台一系列海洋政策,加強了對海洋的調查研究和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50年來,我國固體地球科學獲得長足發展,但重點一直在陸地,海洋則相當薄弱。我國的海洋地質工作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落後於陸地地質工作,形成了「內向型」的地球科學格局,難以適應當今世界將地球作為整體系統研究的地球系統科學的新形勢。
隨著國家對海洋地質工作需求的增大,國土資源部作為國家地質工作的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作為國家地質工作的主要組織者、承擔者,其管理職能應全方位覆蓋海洋這片「藍色國土」,應當成為國家海洋地質工作的主導者、組織者、承擔者,我們要依據國家社會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立足海洋基礎地質和礦產資源地質及生態環境地質,研究和制定國家海洋地質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強化涉海機構的能力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
(一)2011~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地質工作需求
送入21世紀海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海洋經濟年平均同比增長率達到20%,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地質工作需求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海洋區域地質基礎信息保障
迫切需要盡快完成我國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開展重點經濟區海岸帶和近海1:25萬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完善我國海洋基礎地質信息,為國家權益、海洋軍事、資源保障、環境保護、海洋開發規劃提供所需的基礎資料。
2.油氣資源保障
迫切要求加大對我國近淺海海域油氣資源的探查,在新的區域和深部新層位(中生界、古生界地層)發現新的油氣資源,提高和穩定現有近淺海的油氣開發儲量,提高油氣資源保障能力;迫切需要在深水油氣勘探和開發領域取得突破和新的發現,提高資源儲備和可持續開發能力,發展相應的勘探和開發技術;迫切需要加快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以及開發領域的試產工作。大力提高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程度,科學評價其對我國「後石油」時代的資源接續能力。大力發展水合物的開發技術研究,開展試產和環境影響評價;迫切需要開展海域淺層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評價技術研究,開展資源調查和評價,科學評價淺層天然氣的資源開發潛力,開展開發技術的實驗研究工作。
3.固體礦產資源保障
進行近海海域的沙礫石資源調查和評價,滿足沿海地區建築、圍填海、海岸帶防護的需求。開展回填用沙-泥資源調查,科學評價海域沙-泥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海岸帶和近海的重礦物砂礦資源調查。開展以鈦鐵礦、金紅石、鋯英砂等為主的重砂資源調查,為資源評價、科學開采、海岸帶規劃、環境保護服務,科學規劃、防止無序開采造成的環境影響和破壞。進行大洋礦產資源調查。急需加快國際海域、大洋中脊的多金屬結核、結殼、熱液硫化物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為我國申請新的國家海底礦區服務,加快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工作。
4.海岸帶地質環境保障
2008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批准或出台指導意見的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規劃共有11個,在原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遼寧沿海、天津濱海、黃河三角洲、山東半島、江蘇沿海、海峽西岸、海南國際旅遊島等區域發展規劃相繼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這些戰略規劃涵蓋了沿海地區的產業布局、基礎建設、環境保護等重要工作內容。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急需突破資源保障和空間拓展兩個方面的瓶頸制約。一是大力開發海岸帶地區的資源,包括傳統的礦產資源、地下水、地熱和風能等新能源、海水和鹵水化工資源、海洋漁業資源等,亟需加強地質資源調查,支撐支柱產業發展。二是向海洋的空間拓展,大力發展港口和臨港工業、開發建設濱海新城、核電和重大涉海工程建設等。急需開展海岸帶地區的基礎地質、環境地質和工程地質調查和評價工作,為海岸帶建設和開發提供地質科學支撐服務。
目前我國海岸帶地區地質工作存在的問題包括:①中大比例尺基礎地質調查工作薄弱,現有地質資料無法滿足海岸帶地區經濟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詳細規劃的需要;②海陸地質調查工作分離,在海岸帶地區存在較大的空白帶,特別是潮間帶地區,是目前海洋工程建設、圍填海的重點范圍,但基礎性地質工作嚴重不足;③海岸帶地質環境惡化和地質災害頻發,應引起極大的關注,海岸帶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的建設迫在眉睫;④海岸帶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有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脫離海岸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徵,不具備可持續發展基礎;⑤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程度低。一方面是地質資料為地調單位所有,對管理部門的技術支撐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地質調查工作目標服務性不強。
因此,開展以重點經濟區帶為核心的海岸帶地質環境調查、地質災害監測、地質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十分迫切。繼續在「十二五」的上半段完成海岸帶地質環境中比例尺調查工作,推進重點區的大比例尺環境地質和工程地質調查,整合歷史資料,開展海陸聯合編圖,盡快提交國家和地方一批應用性強的基礎地質圖件,為海岸帶建設規劃和環境保護提供支撐。
建立海岸帶地質災害監測體系,開展地面沉降、海岸帶侵蝕、地下水污染、海平面上升、地震、滑坡、風暴潮、海水入侵等多種類型的地質災害的監測,開展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開展全球變化對海岸帶地質災害影響評價和應對機制研究,減輕海岸帶地質災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5.海洋地質調查研究能力保障
應繼續大力發展海洋地質調查和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解釋、信息系統建設等多種技術方法,在海洋地質調查海區范圍、工作內容、深度和精度等多個領域突破。
積極推進海洋地質裝備能力建設,包括加快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的建造和更新,加快海洋調查儀器裝備、海洋測試分析設備以及海洋地球物理資料處理和解釋設備和軟體采購和引進,大力提升我國海洋地質調查的能力。
6.海洋地質科學發展
繼續探索海洋地質科學的重大科學問題,在我國海域和鄰近地區的海洋地質演化和資源環境效應基礎理論研究領域有重大突破,引導海洋能源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災害防治,以及地球科學理論的發展。
(二)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地質調查的影響因素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海洋地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海洋地質工作的發展,需要各部門強化海洋地質工作意識,加快海洋地質調查工作進程。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海洋地質工作也會向精細化、專題化的方向發展。國際上,各國海洋地質工作的程度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是密切相關的,如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已經在20世紀80~90年代基本完成海域的1:100萬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以及陸架區的1:25萬的調查工作。目前階段的海洋地質工作主要是開展專題性的調查工作,如油氣資源調查、精細海底地形測繪、海洋災害調查、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海底生境調查,以及地質災害監測等等。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海洋地質調查技術也得到長足發展,新的技術方法的應用帶動海洋地質科學的發展,如深海鑽探、海底觀測計劃、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等等。其次,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類活動對海岸帶地區的影響日益加強,對海岸帶脆弱的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海洋環境趨於惡化,海岸帶地質災害不斷加劇。同時,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使得人類和經濟對海洋地質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地質災害造成的破壞和生命財產的損失不斷加劇。因此海岸帶和海洋的地質環境評價、地質災害監測和預警等工作內容在海洋地質工作中比重逐年加大。
(三)2011~2020年完成海洋地質調查所需的經費
據測算,海保工程總體實施方案除了2008~2010年已經開展的工作外,在2015年前第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包括油氣資源調查、區域地質調查、海砂資源調查和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等)尚需國家投入70億元的調查費用和20億元的裝備建設費用。在這一方案中,對海岸帶地質工作投入的工作量與實際需求相差較大,而且水合物調查工作沒有在這一方案中考慮。因此綜合考慮,「十二五」期間海洋地質工作的調查研究經費總量應安排在90億左右(這里尚未考慮對大洋礦產資源調查的投入)。並應在「十二五」期間全面落實20億元的裝備建設費用,加快裝備能力建設。
2016~2020年繼續開展以海岸帶為主的中、大比例尺海洋礦產資源和環境地質調查、開展油氣和水合物資源調查,考慮到已有的工作程度,調查工作應以重點區帶、油氣等專題調查為主,「十三五」期間的調查研究經費投入應保持50億元左右,裝備建設費用應維持20億元的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海洋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成為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競爭的焦點。為了緩解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困境,各國政府紛紛出台一系列的海洋政策,加強了對海洋的調查研究和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據測算,中國落後於發達海洋國家約20年,我國海洋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我國與相鄰或相向的7個國家都存在疆界爭議,要盡快改變這種現狀,唯有加強海洋地質工作。
(一)海洋地質工作相對滯後
隨著國家對海洋地質工作需求的增大,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不斷加強海洋地質工作,相繼開展了126、215、118、420、429、920、908及地質大調查專項等,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受到國家重視。但與國家的需求和其他涉海系統相比,國土資源部門海洋地質工作發展速度慢,隊伍規模小,投資所佔比例和裝備水平偏低。特別是許多國際重大海洋地學計劃和海洋地學項目包括國際海底和極地的項目,我們大多處於邊緣地位。
(二)人才隊伍規模不足,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
目前,國土資源部門從事海洋地質工作的隊伍遠遠不能滿足全國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要求,僅有兩個海洋地質調查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千餘人的隊伍、陳舊的裝備遠不能適應國家和社會需求。人員隊伍建設受到嚴重束縛,與目前承擔的地調科研任務和今後需求嚴重失衡,急需增加人員隊伍的編制,加快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才能基本滿足地調科研工作的需要。
此外,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不僅表現在學科領軍人才的不足,而且高技能的海洋調查專業人員、數據處理解釋人員、測試分析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也嚴重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對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完成地調科研任務造成嚴重影響。當前急需加快高端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加快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三)海洋地質調查能力嚴重不足
目前,海洋地質調查機構均存在海洋調查船和調查裝備總量不足、技術手段不全、現有裝備老化與海洋地質調查任務居高不下的突出矛盾。以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為例,目前僅有1條600噸的海洋地質調查船,而每年實際開展工作租用的調查船10~18條,調查平台嚴重不足。主要的海洋地球物理調查設備也一般為單台套,備用設備不足,調查保障能力弱。並且沒有開展油氣資源調查的綜合地球物理調查船和裝備以及海洋工程鑽探船,也缺少新的技術裝備,如海底地震、大地電磁、灘海地震、水下可視、深水遙控調查裝備等。急需加快調查船和船載裝備的建設;此外,設備更新改造沒有固定的資金渠道,沒有常態化的更新改造經費保障;特別是目前調查研究經費中對設備更新的控制過緊,在缺少其他經費來源和保障的情況下,又不準許安排必要的海洋調查裝備的更新、維護費用,缺少自我發展和持續發展能力。
(四)基地建設嚴重滯後問題
目前,海洋地質調查單位科研基地空間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的發展和學科建設。同時,隨著人才隊伍逐步擴大,對辦公和科研用房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十二五」期間上述需求和資源之間的矛盾將進一步突出,急需加快基地建設,包括研究和實驗基地的建設、調查船用碼頭的建設以及職工住房建設等。目前,基地建設的首要困難是建設用地和資金問題。還以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為例,該所現只有18畝土地,辦公和科研空間嚴重不足。突出反映在專用調查設備實驗室、分析測試實驗室、天然氣水合物模擬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地震處理和解譯實驗室、海洋地質數據信息中心、地質樣品庫、圖書資料館、科普實驗館等方面的空間嚴重不足。
四、加強和改進海洋地質調查工作改革和發展建議
結合國家海洋地質工作形勢、部和局海洋地質工作管理現狀、海洋地質研究所發展現狀和需求,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切實推進國家海洋地質工作的統一部署
國家海洋局為國土資源部管理的專業局,地質調查局為國土資源部管理的直屬局,國土資源部有條件在國家層面上進行海洋地質工作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和協調,深化體制改革,並推動海洋地質工作形成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部、局應站在國家高度上統領海洋地質工作,明確地調局對海洋地質工作的統籌和組織實施。基於我國的海洋地質工作起步晚,基礎薄弱,部和局應從戰略高度將海洋地質工作上升為國家地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大力氣研究推進機制和體制創新,加強地質調查隊伍的能力建設,並將隊伍的能力建設作為推動全國海洋地質工作發展的基礎。此外,還要做好對全國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隊伍的協調工作,加強聯系,密切溝通,通力協作,務實推進。
(二)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海洋地質調查的投入
海洋地質調查工作投入高,對裝備的要求和人員資質的要求高,國家應該以公益性經費的投入為主。在海岸帶地區開展的大比例尺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調查、以及海岸帶地質災害監測,地方政府也應有一定比例的經費投入。建議國家要與地方政府協調,在「十二五」期間地方對海洋地質工作的投入應占國家總經費投入的20%左右,「十三五」隨著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求加大,地方政府對海岸帶地質工作的投入要適當增加,應達到總工作費用的25%~30%左右。
(三)加強海洋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建設
部、局應制定海洋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合理調整人員編制,加大人員隊伍編制數,加快人才引進工作,及時制定和出台人才隊伍建設的鼓勵政策和機制,創造引進人才的條件。一是制定人才隊伍規劃,爭取國家長期穩定的人才隊伍建設經費支持,特別是對沒有納入創新體系的海洋單位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獲得支持;二是人才隊伍建設必須依託地調科研項目,制定相應政策,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如在重大專項中允許一定比例的項目研究經費可用於設立人才引進的開放課題,預留人才引進的經費渠道和條件,在國家預算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加強隊伍建設和引進;三是加強後備人才的培養。推動研究生院的建設,制定相應政策保證局屬和部屬科研單位可以通過研究生院進行招生。同時,應加大力度推進國土資源系統博士後工作站的建設。切實提高人才隊伍綜合實力,建成一支高素質、綜合性的海洋地質調查專業人才隊伍,以適應海洋地質調查工作發展的需要。
(四)大力推動基地建設和能力建設,解決發展瓶頸
海洋地質調查船隻和基地裝備投入大,僅靠通常的地質調查裝備更新資金,難以解決,需要專項爭取國家大型裝備(如調查船舶等)的建設資金投入,加快海洋地質調查裝備建設,並形成長期穩定的使用維護資金投入機制,進行設備修購更新。同時,要爭取國家政策,適度放寬設備投入在項目經費預算中的比例。制定依託項目進行建設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在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投入。爭取國家對野外地質科學實驗站的穩定投入,保持國家對地質調查工作經常性投入經費的穩定增長。
(五)提高海洋地質調查能力,加快海洋地質調查機構建設
建議部、局加強對沿海經濟建設的服務能力,深入研究海洋地質工作的規律和需求,加快落實「北方海洋地質調查中心」建設的相關規劃、政策和保障措施,在調查船、裝備建設和人員編制方面給予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政策和資金支持,推動青島海洋地質地調中心的建設,為局協調開展全國海岸帶地質工作做好支撐。同時,切實解決限制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發展的基地建設問題,特別是應大力支持和幫助協調、推進基地建設項目立項和建設用地工作。還要積極推動國家實驗室、部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在此基礎上,多種渠道和途徑解決調查能力和資料、數據處理能力建設問題,形成持續發展能力。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10年54期,作者與余養力、朱耀琪、王希凱、秦嶺合作撰文)
❸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
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根據黃土堆積環境的不同,可將我國黃士發育分為三個時期:早更新世,相當於第一次冰期,氣候比新第三紀干寒,發生午城黃土堆積;中更新世,發生第二次冰期,氣候進一步變干,堆積了離石黃土,范圍廣、土層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氣候更加干寒,堆積了馬蘭黃土,厚度雖小,但分布范圍更廣,南方稱下蜀黃土。進入全新世,氣候轉為暖濕,疏鬆的黃土層,經流水侵蝕,形成了溝壑縱橫、梁、峁廣布的破碎地表。
科學在不斷發展,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許多現象是黃土風成學說無法解釋的。譬如,黃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東南遞減,黏土的含量卻從西北向東南遞增,這種自西北向東南的有規律的排列呈疊瓦階梯狀的分布過渡,而不是平面模糊過渡。這種疊瓦階梯狀的分布過渡更像是洪水的傑作等等。
為了解黃土高原的「變臉」過程,專家們特意到黃土高原西部甘肅靜寧縣、秦安縣、定西縣等地採集黃土高原6個典型地質剖面的黃土標本,從中獲得了700餘塊孢粉樣本和209塊表土孢粉樣本,這近千份孢粉樣本大約記錄了公元前4.6萬年至今黃土高原植被變遷過程。通過對碳14的測量,在6個典型剖面中共測得年代34個。經過分析,專家們發現,從黃土高原採集的20克樣品中最多分離出孢粉顆粒達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則不足50粒,顯示著4萬多年來,環境和植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過程。
李春海說,從孢粉的分析來看,發現了松、雲杉、冷杉、鐵杉、櫟、菊科等數十種植物孢粉的記錄,專家們認為黃土高原在最初的時候並不姓「黃」,在4.6萬年的歷史中,有一多半的時間,黃土高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成分相互消長,在這段時間里,黃土高原經歷過多次快速的「變臉」———歷經過草原、森林草原、針葉林以及荒漠化草原和荒漠等多次轉換。
黃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蝕和風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圍的低窪地區堆積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細的顆粒。每當大風驟起,在西部地區便形成飛沙走石、塵土彌漫的景象。被捲起的沙和塵土依次沉降,顆粒細小的粉塵最後降落到黃土高原區域,形成了一條荒涼地帶。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
然而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暖濕氣團的向北移動,久而久之,中國的西北部地區越來越乾旱,漸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這里就是堆積起了黃土高原的那些沙塵的發源地。體積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聳立在北半球的西風帶中,240萬年以來,它的高度不斷增長著。青藏高原的寬度約佔西風帶的三分之一,把西風帶的近地面層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喜馬拉雅山南側向東流動,北支從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開始向東流動,這支高空氣流常年存在於3500—7000米的高空,成為搬運沙塵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由於青藏高原隆起,東亞季風也被加強了,從西北吹向東南的冬季風與西風急流一起,在中國北方製造了一個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對策
1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4.1.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壩淤地,引洪灌地。根據黃土高原現狀,在一些坡度較小的緩坡上建設水平梯田,能平整土地,減少水土流失,有利於保水、保土、保肥,利於耕種;打壩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壩內變成溝底平地,既攔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舉兩得;引洪灌地就是引用暴雨產生的洪水漫灌川地、台地、壩地等,可有效的控制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
4.1.2 林草措施
根據對1987~1992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的分析,當覆蓋率在20%~40%時,具有明顯減少侵蝕作用;當覆蓋率達到60%~70%時,可減少土壤侵蝕量90%以上。由此可見,植樹種草可以有效的減輕水土流失。由於黃土高原氣候乾旱,應以鄉土林種為主體,合理利用外來樹種。在林種布局完整的基礎上,要慎重選擇經濟林樹種。在降雨量400mm以下的地區,以營造灌木林為主,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保護和利用並舉,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分水嶺防護林,可有效促進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1.3 耕作措施
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人為因素來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據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套適合於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即大於30。坡地實行草灌間作,25。~30。坡地實行了草糧兩輪間作,小於25。坡地水坡地水平溝種植,在緩坡地丘陵地盡量增加人工草場,發展畜牧業,在川地、壩地、發展耕作業,這樣有利於保持水土、發展水土、發展生產。實踐證明,黃土高原必須遵循客觀規程,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 ,防治水土流失的對策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西北部地區旱澇災害嚴重的具體情況,要遏制生態環境惡化,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為此特採取以下對策。
4.2.1 加強領導,健全體系,合理規劃
各級黨政領導要組織各方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規劃是組織實施中的依據,各地應在國務院水土保持建設總規劃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的規劃,認真執行。 4.2.2 加強生態建設的科技支撐作用
利用科技加強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主要包括:⑴提高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速度,解決生態環境建設質量低下的問題。⑵加快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整套技術。⑶完善科技服務和推廣網路,提高科技的轉化利用率。
4.2.3 多方籌集資金,統一管理使用
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資金,由水保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專款專用,投資項目要擇優扶持,要扶持重點工程以及對脫貧致富能起較大作用的關鍵措施項目。
4.2.4 搞好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為了使水土保持規劃順利實施,必須加強水保隊伍的建設,首先要選擇具有較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其次要對工作人員進行輪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4.2.5 穩定落實退田還林(草)的補貼政策
黃土高原部分地區十分貧窮落後,要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問題,必須首先考慮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應積極執行中央提出的「以糧代賑」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4.2.6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減緩人口增長速度
黃土高原地區經濟落後,農業人口數量多,而且早婚、早育、多育現象十分嚴重,人口數量快速的增加,從而看你加劇對黃土高原的土地破壞。
4.2.7 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總結前人的經驗,貫徹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原則,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2.8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全民水保意識和法制觀念
廣泛深入地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森林法》以及有關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提高公民的法制觀念,使其自覺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的義務和責任。
❹ 房頂瓦片脫落整治施工方案
筒瓦屋面的施工工藝為: 1、施工工序依次為混凝土規劃層-防水層-保護層-順 瓦條-底瓦-蓋瓦。屋面底層處置,將原規劃不平整部位進行打磨。進行順瓦條控制線彈置。在順瓦條部位進行植筋間隔為240mm(橫向)*1000mm (豎向) 刷聚氨酯防水塗料三遍,並滿足厚度1.2mm。 施工防水保護層。 順瓦條底部杉木磚條用水瀝青塗刷防腐處置,中部鑽孔套入所植鋼筋內。 2、順瓦條長度1000mm寬度40mm高度50mm杉木條用水瀝青 塗刷防腐處置,用鍍鋅鋼釘固定在木磚上。 3、.順瓦條鄰近用水泥砂漿捂實。 4、底瓦選用濕貼法施工,鋪設時大頭朝上,施工時從坡底向坡頂施工。 5、該瓦選用掛貼法施工,鋪設時大頭朝下施工時從坡底向坡頂施工,首塊蓋瓦選用大頭出頭自帶下掛板型蓋瓦 。 6、天溝處底瓦不進行粘貼,順瓦條從天溝處不斷開,蓋瓦正常施工,確保天溝處仰視效果。 7、邊側收邊處陽角處設置順瓦條,收邊瓦摸滿漿包陽角粘貼,並運用掛瓦固定。 8、屋脊處運用濕貼法進行施工,施工時大頭朝下由下自上施工,首塊選用大頭出頭自帶下掛板型瓦,粘貼時需要 平、直。坐漿需要飽滿,不得下沉,鋪貼後暴露沙漿部分運用與瓦片顏色相同調色顏料裝飾。作為古建築,對筒瓦屋面的施工,要把握兩個要素:一是屋面防水的問題,二是屋脊的變化起伏是否達到設計效果,是否體現了古建築的美學價值。這也就是筒瓦屋面施工過程中應該把握住的兩個重點。在古建築的屋面防水處理上,灰的使用相當普遍,也相當考究。泥背、灰背的使用,一般稱為苫背,具有防水保溫的作用。一般在望板之上做保溫墊層並配合瓦頂防水,這是在木構架上的椽子、飛椽和望板鋪釘好後的屋頂頭道工序。當然一般的民居建築不做苫背施工,直接就在椽子上蓋瓦。講究一點就是做雙層瓦,即在椽子上鋪一層底瓦,底瓦一般都是鋪片瓦,然後在底瓦上蓋筒瓦。現在大量的仿古建築的屋面是現澆砼斜屋板面,與傳統的屋面防水有截然的不同。防水層處理完以後,要在屋面上做好溝距,一般設為22公分,太密顯得不夠亮行。開始蓋瓦,從下往上,先蓋滴水瓦,滴水部分應伸出檐口2公分,蓋片瓦時注意上下瓦搭接應在5公分以上,一般為一搭二或一搭三,蓋瓦時鋪成的灰條要均;蓋筒瓦時下面的灰要充實,灰不能過多外溢;擋溝要垂立放端,正脊要安平放直。所有瓦的安裝都要注意接縫的處理,應感覺接縫自然、平整、美觀。屋面瓦蓋完後,對每壟筒瓦溝進行均勻的勾縫補隙,瓦溝逐步清理干凈,達到用灰不見灰。對於這些細節,施工中要特別注意。
❺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國家綠肺秦嶺山脈份痕累累,瘋狂採石何時休
痛心!「國家綠肺」秦嶺山脈傷痕累累 瘋狂開山採石何時休矣?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王海濤 陳艷波)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位置,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寫進了五年規劃的目標任務中,讓綠色發展成為「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基調。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節目就將聚焦秦嶺地區的生態保護問題。因為秦嶺是我們國家中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被尊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我們首先來看看兩張遙感衛星影像圖。
「國家綠肺」秦嶺山脈斑痕累累,植被銳減、生態破壞讓人震驚。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高級工程師劉雪萍:在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2015年的)圖上出現了大塊的斑塊,這些斑塊非常明顯,分布在河谷這個區域。這樣斑塊出現呢,面積大,一個是分布也非常廣。
這些粉紅色的區域就是植被被破壞的地方,它沿著秦嶺北部山脈,自西向東,從平原一直延伸到了秦嶺腹地,就像病毒一樣在這個綠色王國的版圖上不斷擴散。所到之處,斑痕累累。
「關停」礦山熱火朝天,「停產」礦山未停產。記者兩訪礦山所見截然相反,是誰在為屢禁不止的違規採石通風報信?
眉縣位於寶雞市東部,秦嶺主峰太白山穿境而過。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規定:禁止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但是11月4日,當《經濟半小時》記者沿著315省道眉太縣東行,剛穿過太白縣與眉縣的交界處,便看到公路右側的山嶺上有採石場留下的痕跡。這個採石場位於眉縣的桃園溝,緊鄰石頭河水庫。從礦山上向下望,可以清楚地看到石頭河水庫及眉太公路。記者來到現場,已經看不到任何生產設備,開采過後的山體寸草不生,只剩下大面積裸露的岩石,像一塊塊傷疤鑲嵌在綠色的山嶺中間。曾經在礦上工作過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家礦山已經被政府關停了。
記者看到,盡管這里的礦山已經停工了兩三年,現場隨處可見廢棄的石渣和尚未運走的石料,廢棄的石渣沿著礦山頂部像一道寬大的瀑布傾瀉到山谷中。已經挖空的區域看不到任何環境整治的跡象。
村民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礦山在眉縣還有十來家。隨後在眉縣齊鎮斜峪關村將軍石溝清涼山石灰石采礦點,作業平台上已經看不到人影,只留下了幾台車輛。在山腳下,眉縣礦產品稅費統征將軍石溝收費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山上的礦由於手續不全剛剛停產三四十天。
面對屢禁不止的秦嶺北麓非法開山採石現狀,2008年陝西省政府「一號文件」對深入推進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在2015年前全面遏制秦嶺地區生態環境破壞的趨勢。2014年開始,陝西省委又加大了生態考核權重,秦嶺生態保護上升到新的高度。眉縣也加大推進開山採石專項整治,根據眉縣國土局提供的資料,眉縣一共有19家露天開采礦山,目前18家都處於已經關停或者關閉的狀態,正常生產的只有一家,屬於社會水泥公司。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國土局礦管科科長劉宏緒:手續齊全的有一戶,已經恢復生產。其它的這些都是手續不完備的,現在正在補辦手續,也處於停產狀況。
那麼這18家手續不全的礦山企業是否真的按規定處於停產狀態中呢?11月4號下午5點,記者來到眉縣營頭鎮銅峪村的一家礦山,在臨近辦公區的一塊牌子上,標明這個礦山名叫眉縣水泥廠鑽天峰水泥灰岩礦區,礦區面積為0.2324平方公里。
在通往礦區的山路上,運輸石料的車輛來往穿梭,記者看到,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上山下山的運輸車就有七八輛之多。盡管天色已晚,但是山上卻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山頂堆放著爆破過後開採下來的石料,一台挖土機正在給前來運輸石料的車輛裝車,旁邊的空地上,幾名維修人員正在修理另一台挖掘機。在空曠的作業平台上隨處可見開采過後形成的一個個石包。就在記者拍攝的過程中,山上又傳來了一聲轟響。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山腳下這個礦山所屬的眉縣水泥廠,廠區內堆放著各種型號已經加工完的石料,不時有車輛來這里裝運。
石料廠負責人:自己的礦,自己生產。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在廠里負責生產工作。眼前的這個石料廠連同山上的礦目前都已經承包給了私人。
根據眉縣國土局提供的資料,目前眉縣只有一家礦山能夠正常生產,並不是記者拍攝到的眉縣水泥廠。眉縣國土局礦管科科長劉宏緒告訴記者,這家水泥廠是一家國企,在幾年前就破產了,廠里的礦山也一直停產。劉宏緒的說法顯然和記者看到的情況大相徑庭。隨後在記者的要求下,11月9號,眉縣國土局相關負責人帶著記者再次來到這家水泥廠,並見到了工廠負責人。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水泥廠負責人王永永:水泥廠破產以後,(礦山)現在一直停著呢。
記者:水泥廠是哪一年破產的?
王永永:好像是2005年吧。
記者:2005年,那就是從2005年到今年就一直沒開工。
王永永:沒有。
工廠負責人表示礦山一直在停產中,而接下來更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當這負責人帶著記者重新走上了這條通往礦山的道路時,此時的道路顯得空空盪盪的,和幾天前記者拍攝到的繁忙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未申復工驗收礦產企業仍違規生產,其日常監管、賠付清理成政府難題。
太白縣位於秦嶺腹地,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境內而得名,也被譽為秦嶺里的香格里拉。為了保護太白縣的生態環境,近兩年這里也陸續關停了多家露天開採的礦山,10月末,當《經濟半小時》記者第一次來到太白縣鸚鴿鎮瓦窯坡村時,村裡的三家石料加工廠都處於停工狀態。
但是,就在記者離開村子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盡管山下的幾家石料加工廠看不到開工的跡象,但是路上來拉石料的運輸車卻來往不停。這里顯然還有採石場在開工。
瓦窯坡村村民:現在就是這上面兩三家生產。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沿著山路尋找正在開工的採石場。一路上不時可以碰到正在運輸石料的車輛。進入山上的礦區後,可以看到廢棄的石料和土渣像是滑坡一般鋪滿了一個坡面。10月末,太白縣已經迎來了第一場雪,但是寒冷的天氣絲毫沒有阻擋這里生產的熱情。
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能產一千多噸吧一天。
記者:能有一千多噸嗎?
礦山負責人:那不放炮嘛。這兩天把這個清理一下,放炮。
這家礦山的名稱為太白縣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礦區面積為0.0593平方公里,年生產規模為2萬噸。
眼下讓這位負責人發愁的是今天來拉石料的車輛太多,礦山的供應量跟不上。
離開這家礦山,記者又來到了臨近瓦窯坡村的梁家山村。還沒有上山,在通往西安的公路上就可以看到梁家山上一大塊裸露的岩層。沿著山道行進幾公里,記者找到了這家太白縣鸚鴿鎮梁家山村採石場。這家採石場的規模要更大,現場堆積的石料也更多,生意也非常不錯。就在挖掘機給一輛貨車裝載石料的時候,旁邊還有三輛貨車在等候著裝載。可即便是石料供不應求,但這里的負責人依然不肯放炮採石。
那麼這些礦山是否真的手續齊全呢?為什麼即使存貨不足也遲遲不肯放炮開采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了太白縣國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今年匯報給省廳的最新普查結果,太白縣一共有18家非金屬露天開采礦山,其中手續齊全的為8家,但這8家中有3家今年沒有申請復工驗收。記者采訪的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梁家山村採石場今年就都沒有申請復工驗收。
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國土局礦管股股長劉斌:不可以開工,不可以動工。如果沒有經過復產驗收的礦山企業,我們不給提供危爆物品。
劉斌是太白縣國土局礦管股股長,同時負責全縣礦產資源的日常執法監察工作。他告訴記者,根據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沒有申請復工驗收的企業不得從事生產。
記者也查閱了陝西省的相關政府文件, 2015年《陝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於強化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扎實做好節後復工復產驗收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非煤礦山企業驗收合格一個復產一個,嚴禁未驗收合格的非煤礦山企業非法違法生產。劉斌告訴記者,每年縣里的執法部門也會對礦山進行檢查。但是在調查中記者卻發現,這些嚴格的規定似乎只停留在紙上,並沒有阻擋住太白縣鑫磊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太白縣鸚鴿鎮梁家山村採石場兩家企業進行違規生產。
劉斌:我們每年對每個礦山檢查的數量次數不少於四次,我們在檢查過程中,你剛才說的那些情況,企業沒有申請,偷運拉運礦石這些現象,都是沒有發現的。
劉斌也坦言,礦管股目前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既要負責全縣的礦產資源管理工作,還要肩負日常執法監察,人手不足是監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除了日常監管的難題,如何清理現有的礦山也成為了考驗太白縣的一個難題。
根據《陝西省開山採石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要求,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陝西省全省採石企業數量減少50%;2020年底,關中地區每個縣保留1到3家採石企業。按照這一要求,到2020年,太白縣將關閉14家礦山,整合2家礦山。其中5家為已經手續齊全的企業,其餘9家也有可能在關停前補齊所缺的手續。作為寶雞市太白縣國土局礦管股的股長,劉斌倍感壓力。
劉斌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政府補償對於財政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劉斌:總體來說對每個礦山,我們就是說,國土局跟政府現在初步有一個關閉方案,實施方案裡面的賠付標准,手續齊全的礦山企業,就象徵性地賠付10萬到20萬元。
盡管這一補償標准還不是最終的方案,但是這一金額距離礦主的心理預期相距甚遠。太白縣高龍鄉雙鹿池村鎂白雲石礦是太白縣手續齊全的礦山之一,這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0年拿到礦山許可證,到最終辦完水利手續,自己一共花費了5年的時間。
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高龍鄉雙鹿池村鎂白雲石礦經理管培懷:花費最少目前計算可能一百四五十萬。
管培懷告訴記者,礦山從今年才開始正常生產,光是設備投入就在百萬以上,根據《礦山儲量核實報告》的估算,預計正常開采能夠使用15年。然而根據太白縣的規劃,這個礦山將於2020年關閉,也就是說,只剩下5年的開采時間。
管培懷:咱也不說其它啥了,就把辦手續這一部分錢能給我補貼就可以了。
即使企業最終同意關閉,礦山關閉後的環境治理也是一個難題。雖然寶雞市已經實行了環境治理保障金制度,但是企業繳納的保證金要遠低於最終環境恢復治理所需的金額,加上一些礦山出於行政命令被迫關閉。一旦環境治理由政府來買單,這筆資金又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半小時觀察:硬措施還需硬執行
根據寶雞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資料,寶雞市目前共有153家露天採石礦山。2017年估計要計劃關閉77家,2020年關閉37家,最終寶雞各縣露天礦山的數量不超過3個。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為了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秦嶺北麓沿線的太白縣、眉縣都已經出台了最為嚴格關停整改措施,這反映了當地政府鐵腕治污、猛葯去痾的決心與力度,但是措施的出台只是一半,執行這另一半更為關鍵,政府部門如果監管不力,那再嚴的措施也只是一紙空文。
❻ 「工作中協作不夠,應該怎樣整改
首先要明白,抄2個人做一件事,如何協作?
由一個簡單的事例來看,老頭A拖著板車要上坡,非常困難,B看見了,去推車,兩人協同完成了讓車上坡的這一事情。
這種簡單的事情B要去協助完成,需要的是理解A是」想要車上坡",進而找到了自己可以完成的一部分。
那更復雜的工作怎麼讓其他的B來了解?無非是更多的溝通,通常我的團隊遇見這種溝通是以開會的形式來做,早會,工程會議,割接會議等等,開這些會有時候你會有些煩,因為很多時候你不需要說話但是居然還要去,其實這種情況也是必要的,有些會議只是讓大家知道一下其中有哪些部門參加,哪些人負責。到遇見事情的時候,你就可以想想這個工程開會的時候在場人員這個困難我可以找誰去解決這樣的。
同理在開會之外還有很多溝通的手段,問題追蹤表(有些是電子表通過郵件流通,有些直接是實體的小黑板),大小項目進度的完成度事件各種轉發,這都是各個公司成熟的溝通手法,當然還有更多我不知道的,大可以拿來就用,理解核心詞」溝通「那協作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❼ 泥石流溝坡整治工程
泥石流的溝坡整治工程主要用於防止或減輕溝床及岸坡遭受嚴重侵蝕,使溝床及岸坡上的鬆散土體能保持穩定平衡狀態,從而阻止泥石流的發生或減小其發生規模。
1.溝道整治工程
溝道整治工程主要是對溝道的易沖刷侵蝕地段進行整治,可分為以下兩類治理工程。
(1)攔沙壩固床穩坡工程
在不穩定溝道(沖刷下切)或緊靠岸坡崩滑體地段的下游,設置一定高度的攔沙壩,抬高溝床,減緩縱坡。利用攔蓄的泥沙,堵埋崩滑體的剪出口或保護坡腳,使溝床及岸坡穩定。對於縱坡較大的泥石流溝谷,採用梯級谷坊壩群穩定溝床比用單個高壩技術要求簡單,經濟效益更好。
(2)護底工程
護底工程主要用於穩定溝底,防止溝床嚴重沖刷侵蝕。一般採用溝床鋪砌或加肋板等措施。
溝床鋪砌工程多採用漿砌塊石鋪砌或混凝土板鋪砌溝底。在漂礫密布的陡坡溝床地段,還可採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將漂礫膠結成一體,達到固床的目的。
肋板工程是在溝道內以一定的間隔設置多個與流向基本垂直的肋板,以防止溝床沖刷。肋板工程包括潛壩與齒牆工程,一般採用漿砌塊石或鋼筋混凝土砌築。基礎埋深應大於沖刷線,或者大於1.5m。頂面應與溝底齊平,或不高出溝底面0.5m,頂面寬度應不小於1.0m。在溝岸兩端聯結處應設置邊牆,邊牆高度應大於設計泥深,以防止岸坡沖刷。肋板的中間應低於兩端,以減少水流的擺動。
2.護坡工程
護坡工程主要是防止坡腳被沖刷及岸坡的坍塌等,一般採用水泥砂漿砌石護坡,或用鉛絲籠、木籠及干砌石護坡等。護坡高度應大於設計最高泥位。頂部護砌厚度最小應大於50cm,下部應大於100cm。基礎埋置深度應在沖刷線以下,最小應大於1.5m。石籠直徑一般應為1.0m左右,下部直徑需大於1.0m。
對於不穩定岸坡,可採用水泥砂漿砌石或混凝土擋牆支擋,按水工擋土牆要求進行設計。在地形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將流水溝道改線。此外,可採用削坡減載、坡地改梯地及植樹造林、坡面排水溝及等高線壕溝工程等,使坡體保持穩定。
3.調治工程
一是通過疏浚、截彎取直、丁壩導流等工程措施,調整泥石流的流路、改善其排泄條件、防止泥石流對溝岸坡腳沖刷。二是充分利用上游或鄰近區內的清水流量,將支溝注入的泥石流稀釋,並排泄至保護區以外。三是在上游清水區設置調節水庫,並用人工渠道將水逐漸排入下游,使水土分離,減輕或消除對中下游溝床及岸坡坡腳的沖刷,減少產生泥石流的固體物質來源。
❽ 南京老房改造如何整改水電路
水電改造不僅是新房裝修的重點,它也是舊房翻新的關鍵,房子住久了,水電路都可能出現老化損壞的現象,所以它也是老房改造的重要工程。 第一:選好電路;如果房子裝修的年限比較久遠,電路使用太久或者當時鋪設時沒有考慮周到,都會存在一定的隱患。既然重新裝修,建議將舊的電線換掉,對整個房子的電路重新布局。這樣不但更適合以後生活的需求,也可以避免電路因老化而出現意外。舊房的電路改動比較大,這個時候要遵循新的電路要求,使用大功率電器的插座,一定要獨立迴路,使用橫截面為4平方毫米的電線。 第二:保護好成品;對於舊房裝修,水電改造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成品保護。雖然傢具都搬出了房子,但是不能移動的空調還是掛在牆上,如果不做好保護措施,施工中的灰塵進入空調內部,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壞。開工之前可以拿塑料布或者報紙將空調包裹起來,避免灰塵進入空調內部。 第三:要做好線路防潮;一般來說底樓的濕度較大,加上南寧回南天的影響,過於潮濕容易對電路產生一定影響。比如電話、光纖、寬頻等線路不要鋪設在地面,以免濕氣對線路造成影響。廚房和衛生間這樣的區域濕氣會更重,水管可以埋在地下,但是電路建議還是走牆面。 第四:留夠水管坡度;衛生間里對潔具的布局做了調整,改動了原來蹲廁的位置。要注意的是排污管最好不要在原來的水管上添加,建議直接連接到主管上,連接的中間不能有阻隔,否則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排水功能。重新鋪設排污管時,要注意留好水管坡度,只能從末端往後越來越低,否則末端的水不容易流走。 第五:做好防水工程;老房子一般是以磚為主體的承重牆,一旦漏水就特別容易擴散,造成大面積的破壞。加上這次舊房翻新,衛生間里的設施基本上敲掉重做,所以原來的防水層已經被破壞。水電改造完成後一定要嚴格按照規范塗刷防水塗料。防水塗料塗刷干透後,一定要做好蓄水試驗,保持24小時蓄水,確認沒有滲漏後才能進行下一步工序。 第六:要做好改造記錄;裝修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照片和圖紙的方式留下改動記錄,保證以後需要整改和維修的時候,能讓專業人員知道線路的排列方式。
❾ 駐京辦事處的整改意見
國辦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京辦的意見
(2010年1月19日印發)保留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駐北京辦事處,經濟特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已經設立的地級市、地區、盟、州人民政府駐京聯絡處,確因工作需要,經所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核准後可予保留。
撤銷地方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各類開發區管委會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職能單位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
撤銷縣、縣級市、旗、市轄區人民政府以各種名義設立的駐京辦事機構。撤銷駐京辦事機構的工作要在意見下發後6個月內完成。
撤銷名單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1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2010年,共撤銷駐京辦事機構625家。本著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的原則,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此次被撤銷的駐京辦事機構名錄。具體名單如下:
天津(4家)
市旅遊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天津港保稅區、市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河北(33家)
承德市、廊坊市、省外經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石家莊市發展改革委、張家口市信訪局、武安市、辛集市、肥鄉縣、懷來縣、平山縣、高邑縣、永年縣、張北縣、灤南縣、香河縣、鹿泉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遷西縣、臨漳縣、懷安縣、宣化縣、涉縣、省師范大學、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山海關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海港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市高新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西(25家)
省商務廳、省農業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扶貧開發局、省煤炭銷售辦公室、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省萬家寨引黃工程管理局、運城市發展改革委、侯馬市、運城市、孝義市、河津市、芮城縣、繁峙縣、河曲縣、襄汾縣、沁水縣、襄垣縣、朔城區、省風陵渡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駐京聯絡處,省駐京勞務管理處、文水縣駐京勞動力管理處、晉衛招待所(省衛生廳批准設立)
內蒙古(19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自治區農業廳、自治區糧食局、自治區交通廳、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自治區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牙克石市、烏蘭浩特市、阿魯科爾沁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額濟納旗、九原區、海拉爾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駐京聯絡處
遼寧(10家)
阜新市、省公安廳、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開原市、金州區、新撫區、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吉林(20家)
省經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延吉市、洮南市、集安市、琿春市、梅河口市、德惠市、雙遼市、臨江市、大安市、汪清縣、長嶺縣、安圖縣、鐵東區、鎮賚縣、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通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黑龍江(22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委員會、省林業廳、哈爾濱市外事辦公室、佳木斯市財政局、肇東市、慶安縣、虎林市、蘭西縣、阿城市、雙城市、穆棱市、綏芬河市、五常市、雞冠區、梨樹區、黑河市經濟合作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上海(8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松江區、嘉定區、金山區、市聯合產權交易所、市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江蘇(31家)
省建設廳、海門市招商服務中心、泰州市建築工程管理局、南通市崇川開發區招商局、南通市建設局、淮安市建工局、江寧區、崑山市、宿豫區、亭湖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宜興市、如東縣、如皋市、吳江市、錫山市、武進市、溧陽市、太倉市、海安縣、啟東市、通州區、射陽縣、句容市、丹陽市、泰興市、海門市濱海新區、高港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南通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浙江(54家)
省外辦、省交通廳、省外經貿廳、舟山市發展改革委、寧波市信訪局、富陽市招商局、臨安市外經貿局、西湖區招商局、蕭山區、餘杭區、餘姚市、慈溪市、鎮海區、鹿城區、甌海區、樂清市、瑞安市、永嘉縣、泰順縣、長興縣、紹興縣、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東陽市、永康市、溫嶺市、臨海市、玉環縣、景寧縣、鄞州區、龍灣區、文成縣、平陽縣、蒼南縣、嘉善縣、平湖市、海鹽縣、海寧市、新昌縣、浦江縣、普陀區、青田縣、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淳安縣、寧波市開發區管委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省重點項目前期辦、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省人才工作駐京聯絡處、下城區駐京商務聯絡處、舟山市駐京信訪工作聯絡處
安徽(14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監獄管理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金寨縣、宿松縣、懷寧縣、利辛縣、肥東縣、桐城市、涇縣、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福建(20家)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省交通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林業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福鼎市、永安市、長樂市、石獅市、晉江市、福清市、福安市、清流縣、閩侯縣、寧化縣、周寧縣、柘榮縣、連江縣駐京聯絡處,省財政廳北京東海智企業管理中心(省財政廳批准設立)
江西(47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國防科工辦、省財政廳、省信息產業廳、省農牧漁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監獄管理局、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省糧食局、省廣播電視局、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井岡山市、瑞昌市、永豐縣、瑞金市、金溪縣、鄱陽縣、婺源縣、於都縣、進賢縣、贛縣、豐城市、萬載縣、袁州區、奉新縣、都昌縣、萬安縣、泰和縣、彭澤縣、修水縣、高安市、銅鼓縣、黎川縣、永新縣、余干縣、樟樹市、宜豐縣、湖口縣、靖安縣、安遠縣、潯陽區、會昌縣、上高縣、浮梁縣、青城開放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山東(46家)
濰坊市、菏澤市、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工局、泰安市財政局、章丘市、即墨市、萊西市、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海陽市、招遠市、寧陽縣、文登市、蒙陰縣、樂陵市、牡丹區、牟平區、榮成市、平度市、棲霞市、萊陽市、新泰市、東平縣、乳山市、臨朐縣、蒼山縣、費縣、陽谷縣、高唐縣、萊城區、蘭山區、成武縣、巨野縣、鄄城縣、芝罘區、福山區、陽信縣、沾化縣、東營經濟開發區、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煙台市開發區管委會、山東省經濟技術開發中心駐京聯絡處、陽信縣駐北京招商引資辦事處
河南(34家)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鶴壁市財政局、光山縣、扶溝縣、偃師市、林州市、禹州市、鹿邑縣、伊川縣、魏都區、鞏義市、商水縣、項城市、許昌縣、宜陽縣、殷都區、睢縣、洛陽市郊區、登封市、滎陽市、新鄭市、洛寧縣、范縣、溫縣、沁陽市、孟州市、襄城縣、柘城縣、上蔡縣、淮陽縣、鄲城縣、太康縣駐京聯絡處
湖北(6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水利廳、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糧食局、省農業廳、省建設廳、東西湖區、孝昌縣、石首市、監利縣、漢川市、應城市、谷城縣、大悟縣、麻城市、蘄春縣、沙洋縣、丹江口市、嘉魚縣、紅安縣、巴東縣、南漳縣、枝江市、房縣、沙市、沙市區、咸安區、宜城市、咸豐縣、鶴峰縣、老河口市、黃梅縣、陽新縣、大冶市、洪湖市、公安縣、松滋市、鍾祥市、赤壁市、荊州區、江陵縣、宜昌市、襄陽區、樊城區、孝南區、京山縣、羅田縣、英山縣、浠水縣、崇陽縣、廣水市、襄樊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荊州市開發區駐京聯絡處,江岸區、江漢區、漢陽區、武昌區、新洲區、青山區、黃陂區、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洪山區、江夏區、十堰竹溪駐京群眾工作臨時專班
湖南(4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省監獄管理局、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省水利廳、省商務廳、省建設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中國貿促會湖南省分會、邵東縣信訪局、瀏陽市、華容縣、資陽區、新化縣、耒陽市、永興縣、長沙縣、祁陽縣、汨羅市、湘鄉市、武岡市、岳陽縣、雙峰縣、平江縣、祁東縣、望城縣、常寧市、寧鄉縣、衡南縣、衡山縣、雙清區、隆回縣、新邵縣、君山區、桂陽縣、嘉禾縣、東安縣、新田縣、江永縣、漵浦縣、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廣播影視集團駐京聯絡處,邵陽縣維穩工作組
廣東(12家)
汕頭海洋局、省人民政府外事辦、省農墾總局、增城市、台山市、三水市、潮陽市、番禺市、高要市、南海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駐京聯絡處
廣西(3家)
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財政廳駐京聯絡處
海南(2家)
省農墾總局、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駐京聯絡處
重慶(13家)
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城鄉建委、九龍坡區、涪陵區、黔江區、南川區、永川區、酉陽縣、綦江縣、大足縣、開縣、武隆縣駐京聯絡處
四川(10家)
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儀隴縣、雙流縣、都江堰市、三台縣、高坪區、閬中市、仁壽縣、渠縣駐京聯絡處
貴州(1家)
仁懷市駐京聯絡處
雲南(6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農業廳、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人民政府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駐京聯絡處
西藏(10家)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自治區電力工業局、自治區商務廳、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水利廳、自治區林業局、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駐京聯絡處
陝西(11家)
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科技廳、橫山縣、周至縣、戶縣、神木縣、臨潼區、藍田縣、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駐京聯絡處
甘肅(28家)
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糧食局、省煙草專賣局、省商務廳、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衛生廳、省外事辦、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省工商局、省信訪局、省供銷合作社、華亭縣、崆峒區、臨洮縣、永登縣、榆中縣、涼州區、武都區、廣河縣、渭源縣、隴西縣、岷縣駐京聯絡處
寧夏(7家)
固原地區、吳忠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對外經濟貿易廳、自治區農墾事業管理局、自治區水利廳、青銅峽市駐京聯絡處
青海(14家)
果洛州、省發展改革委、省勞動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糧食局、省農牧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扶貧開發局、省經濟委員會、省外事辦、省信訪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駐京聯絡處
新疆(7家)
伊犁河流域開發建設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額爾齊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阿勒泰市、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駐京聯絡處
整改進展正規縣級駐京辦可「如期撤離」
據記者調查,面對國務院的禁令,436家登記在冊的縣駐京機構已基本完成注銷,部分暫未注銷的機構也聲稱「正在走程序」。各省政府在回應駐京辦的撤離進度時,答復也是「如期撤離」。記者在網上查詢駐京辦信息時發現,此前對外公布的縣級駐京辦網頁已經撤下,電話也極少在網上掛出。少數名為某縣駐京辦的電話,要麼無法打通,要麼打通後是賓館前台的電話。
2010年6月18日,以商談合作項目為由,致電河北張家口市、邯鄲市,山西大同市、晉城市等多個地區的駐京辦,均得到縣級駐京辦已撤離的答復。
「黑駐京辦」仍活躍京城
在外界看來,此次駐京辦的整頓最後會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
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央已經看到了這種結果的可能性,先期採取嚴厲措施進行了規避。不過,這只適用於登記注冊的駐京辦,對於一些壓根就沒登記,甚至連正當辦公場所都沒有的「黑駐京辦」,有關部門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記者在暗訪調查中發現,這些駐京辦多以家庭為單位,人數極少,無需辦公樓,仍然活躍在北京西站、北京站、三元橋等距離火車站或機場較近的小區。
19日,記者走進北京西站附近的北蜂窩路一小區,此前,該區域密集駐扎著10多家「黑駐京辦」,隨著風聲趨緊,掛出的駐京辦牌匾早已不見蹤影。但小區居民透露,這些人還沒有撤,經常拋頭露面的駐京辦已經轉入地下。
根據知情人指引,記者在小區樓道發現了江西省一縣級駐京辦的負責人。據他透露,該縣僅派倆人駐京,就是他們夫妻,因此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機構,「只能算是一個家庭聯絡點吧」。他說,平日里主要負責一些領導接待、有一定層次的老鄉關系維護,以及部分維穩工作。據悉,由於駐京以來積累了不少企業資源,這個沒有掛牌的駐京機構基本上可以自負盈虧,僅需縣政府報銷來往兩地的交通費、住宿費即可。因此,在這個「駐京辦」主任眼裡,「我根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官員,就是個跑腿的,也沒花國家的錢辦自己的事,不虧心」。
在距離首都機場只有30分鍾車程的三元橋,也是縣駐京辦聚集的一個地區。在新源里小區就發現,中部某省的農業廳駐京辦就藏在居民樓中。盡管國務院、省政府三令五申,嚴禁以各種方式存在,但該駐京辦仍然抱有幻想,期望和省發改委駐京辦一樣加入到省駐京辦的行列。該駐京辦沒見絲毫的動靜,所有駐京資產、職能均沒有變動,人員也未撤離,一切工作照舊,正如小區居民笑稱的「管它刮風下雨,我自獨享一隅」。
中國古代
駐京辦因數量眾多及其去留爭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駐京辦事處並不是近代才有的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我們就已經能夠追尋到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進奏院。
進奏院是唐後期地方藩鎮設置在當時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的駐京辦事機構,最早出現於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 )。進奏院之前,早在戰國秦漢時代,其實就已經有了「駐京辦事處」的影子——邸。但邸僅僅是地方官員進京時的起居之地,還沒有固定的駐京代表來主持這些邸的日常工作,尚不具備聯系中央與地方的職能,因此它還只能算作是「駐京辦事處」的雛形。進奏院和邸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設置之初就有地方指派的進奏官主持日常工作。進奏官常駐京城,作為藩鎮的代表同朝廷進行溝通、交流,處理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各種事務。駐京機構——進奏院,駐京代表——進奏官,兩者的結合以及進奏院在信息上傳下達過程中發揮的中介作用,使其具備了現代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基本性質。
唐代長安城規劃嚴整,除去宮城、皇城以及居民居住的坊之外,還有東、西兩市作為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的場所,發揮著對長安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作用。唐代進奏院就集中分布在東市周邊的幾個坊內,其中尤以最為繁華的崇仁坊和平康坊為多。北宋宋敏求《長安志》記載:「(崇仁坊)北街當皇城之景風門,與尚書省選院最相近,又與東市相連……因是一街輻輳,遂傾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長安志》卷8《崇仁坊》,《叢書集成初編》第3210冊)平康坊則是「諸妓所居之聚也」(孫棨:《孫內翰北里志》,《海論三曲中事》,《叢書集成初編》第2733冊)。而且現今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修建,以東市為中心,朱雀街東形成了貴族和官僚集中居住區。這就使以東市為中心的一片區域,成為唐後期長安城各種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的集散地。所以,進奏院選址於此,不僅便於進奏官的日常生活,而且便於他們搜集情報,交通權貴,開展日常工作。
進奏院不僅可以為來京的地方官員提供住宿之處等各種方便,而且由於唐後期中央式微,地方藩鎮勢力崛起,進奏官在京城也會狐假虎威,代表地方政府同中央斡旋,通過各種渠道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尤其是勢力較強的藩鎮,其進奏官會更加有恃無恐。《資治通鑒》卷二四四載: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朝廷加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楊志誠為檢校吏部尚書,楊志誠的進奏官徐迪便用略帶威脅的口吻向朝廷抗議:「軍中不識朝廷之制,唯知尚書改僕射為遷,不知工部改吏部為美,敕使往,恐不得出。」這是盧龍鎮的進奏官公然地和朝廷談條件、邀利益。在當時藩鎮勢力強大的背景下,進奏官「作為藩帥的心腹,主要還是作為藩鎮對付朝廷的工具」(張國剛:《唐代進奏院考略》,《文史》第18輯,1983年)而存在,唐王朝對進奏官進行有效管理是有一定難度的。當然,若遇地方發動叛亂或拒命不遵,唐王朝也會拿這些地方政府代表——進奏官開刀,並加強對其進奏院的監管。文宗太和元年,橫海節度副使李同捷擅據滄、景,拒命不遵,朝廷便下詔:「(其)進奏官皇測等七人,並錮身分配羊、閬等州」(《冊府元龜》卷925《總錄部》,中華書局,1960年)。同時,因為成德節度使王庭湊暗助李同捷叛亂,朝廷也下詔:「其上都進奏院,宜令御史台、京兆府切加守捉,禁其出入,待敕後處分。」(《冊府元龜》卷123《帝王部》)
進奏院除了作為地方政府同中央博弈的工具存在而外,更重要的是作為兩者之間信息交流、往復的渠道而存在。安史之亂後,在唐前期中央與地方交流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朝集制度廢止,當時社會迫切需要一個溝通上下的新渠道。進奏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當時的進奏官通過進奏院狀報向藩鎮長官傳達其在京城搜集到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內容廣泛,包括官員任免、朝廷及他鎮的政治軍事動向等等,其中還包括一些通過非常規手段刺探而來的信息情報。因為進奏院向地方傳達信息的速度較快,所以朝廷也會通過進奏院向藩鎮長官下達相關文書、傳達政令。地方奏章、上貢、進奉等也以進奏院為中轉站上傳中央。中央與地方之間以進奏院為媒介,形成一個信息往來的通道,發揮了聯繫上下、溝通中央與地方的重要作用。
史料中可考的唐朝進奏院的數目為五十餘家,這與唐後期藩鎮數目基本一致。馬端臨《文獻通考》載:「五代以來,支郡不隸藩鎮,補人為(上都知進奏院官)者,聽其置邸,隸藩鎮者兼掌焉。」(《文獻通考》卷60《進奏院》,中華書局,1986年)也就是說,從五代開始,不隸屬於某個藩鎮的州也開始在京師設置進奏院。到宋初,隨著藩鎮的解體,進奏院設置許可權隨之下移,「逐州就京師各置進奏院」,進奏官皆由「本州鎮補人」為之(同上),從而使進奏院的數目激增,帶來了管理上的巨大不便。而且,隨著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重新走向正軌,作為州一級政府代表的進奏官,其地位同唐後期作為藩鎮代表的進奏官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地方將吏多不願背井離鄉,常駐京城擔任進奏官。地方政府轉而招募京城本地人擔任進奏官。這些京師人以私宅作為辦公地點,不僅不利於朝廷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而且使朝政信息毫無保密性可言。因此,對進奏院進行改革迫在眉睫。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政府對進奏院進行一系列改革,主要舉措為設置都進奏院對各州進奏院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對眾多進奏官進行厘選,從中挑選出一百五十名繼續擔任進奏官,每人負責「二三州軍」的聯絡溝通事宜。這樣,北宋朝廷不僅規范了對進奏院的管理,而且把進奏官的任免權收歸中央,從而加強了對進奏院的控制。雖然進奏院存在直至南宋滅亡,但自此開始逐漸失去了地方政府「駐京辦事處」的性質,轉而成為朝廷控制下的、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