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沙漠的植物

治理沙漠的植物

發布時間: 2020-12-07 19:13:28

❶ 搜集治理沙漠的植物

沙生耐旱植物有:
1,沙漠玫瑰:大而美麗,觀賞花卉。

2,斑紋犀角:花具版褐色斑紋。觀賞植權物。

3,大犀角:花形奇特,極具觀賞價值。

4,綠之鈴:沙生耐乾旱植物,常盆植作觀賞植物。

5,仙人掌:仙人掌植物原產美洲或非洲,國內大量引種,
少數逸為野生。作為觀賞植物仙人掌品種繁多。

6,駱駝刺:易存活,多用於治理沙漠

❷ 中國現在採用哪幾種治理沙漠方法可行度如何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2.1防風固沙
2.1.1設置沙障。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籬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鋪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紮成擋風牆,以削弱風力的侵蝕,同時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層的含水量,有利於沙生植物的生長。黏土沙障是將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m的土埂,間距1-2m,走向與風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簡單,固沙效果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2.1.2在沙面上覆蓋緻密物。以色列嘗試了一種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將塑料薄膜覆蓋在沙漠上,並用石頭等重物壓住。這種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易被風颳起,使其喪失固沙和保水功能,同時造成二次污染
2.1.3利用廢塑料治理沙漠。該方法可有效固沙和保水。利用簡單工藝將廢塑料改性成為固沙膠結材料,然後在所種植物周圍的沙表面噴灑1層固沙膠結材料,15-20min後固沙膠結材料就將表層沙膠結在一起,形成黏性固沙層。固沙層為柔性,很難開裂,且固沙層由固沙膠結材料與表層沙緊密黏結,重量較大,大風也很難將其颳起。
2.2植物治理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區播種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擴張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騰少,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發達等特點,可抵抗狂風襲擊,並盡快將水分和養料輸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細胞內經常保持較高的滲透壓,具有很強的持續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夠適應乾旱少雨的環境。其治理的方法:
①在沙漠地區有計劃地栽培沙生植物,造固沙林。一般是在沙丘迎風坡上種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鬆散的沙粒,在背風坡的低窪地上種植高大的樹木,阻止沙丘移動;
②在沙漠邊緣地帶造防風林,以削弱沙漠地區的風力,阻止沙漠擴張。防風林的效果與林帶的高度有關,樹木越高大防風效果越好。此外,還與樹木的疏密結構和透風性能有關。其類型有3種:緊密結構林帶、疏透結構林帶及通風結構林帶。植物治理的效果重點在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科學的林帶結構。
2.3水資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在沙漠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區域的降水量不穩定,一般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濕潤年份降水量多,而乾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較穩定,其沙層厚,具有一定的「隔熱」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受到降水的制約。解決水資源主要從汲水、輸水和節水灌溉等方面考慮。
2.3.1汲水。其方式主要有2種:
①地下井汲水工程。在含有水體的古河道、古湖泊或地下水發育的沙漠區域可以建立地下井。井深度及口徑的確定要綜合考慮需水量、水層厚度與井底持力層等因素。
②坎兒井。坎兒井是井渠相連的汲水工程,由地表開挖許多豎井,挖到含水層,然後再在各豎井的底部相互挖通,以洞相聯,形成地下渠道,在新疆地區被大量應用。渠聚的地下水順渠道流至坎兒井的終端,引水出地面流入渠溝再進行灌溉。由於其沿山前傾斜的沖積層挖掘,渠頭水位高,終端水位低,無需動力設備即可把水引到地面,且在地下渠道流動,蒸發損耗量小。
2.3.2輸水。水資源的輸送方式主要有渠道引水和管道輸水。
①渠道引水。這是我國農業進行灌溉的主要方式,目前全國渠系水的利用系數為30%-40%,即輸水損失率高達60%-70%。
②管道輸水。該方式可減少水資源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和流失,其輸水損失率僅為20%-30%,且輸送量大。
2.3.3節水灌溉。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噴灌和微灌技術。噴、微灌技術與地面灌溉相比,節水30%-70%,被廣泛應用。

❸ 怎麼治理沙漠

1.工程治理措施
沙漠造成的危害,歸根結底還在於風沙流的風蝕、搬運、堆積的作用。為了防止沙丘的移動,首先應該控制沙丘表面疏鬆的沙粒不被風蝕吹揚。可以利用雜草、樹枝以及其它材料,在沙丘上插設風障或覆蓋在沙面上。凡此一類的措施,都屬於工程治理。
工程治理措施的優點是能夠立即奏效,但是由於成本高,費工大,又不能長期保存,故不宜大面積地推廣,只能施於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而遭受流沙威脅又十分嚴重的工礦企業、交通運輸、城鎮居民點等局部地區。
工程治理措施因材而異,種類繁多,一般最常見的有草方格沙障、立式沙障、平鋪沙障、卵石固沙、粘土固沙以及瀝青乳液固沙等十餘種。其中最常用的是草方格沙障和粘土沙障。
(1)草方格沙障 沙區群眾把沙障統稱為「風牆」,草方格沙障是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牆,以削弱風力的侵蝕。
施工時,先在沙丘上劃好施工方格網線,要使沙障與當地的主風向垂直。再將修剪均勻整齊的麥草或稻草等材料橫放在方格線上,用板鍬之類的工具置於鋪草料中間,用力插下去,插入沙層內約15厘米,使草的兩端翹起,直立在沙面上,露出地面的高度約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擁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使之牢固。根據試驗,草方格沙障的規模以1米× 1米的正方形效果最好。
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使之無力攜走疏鬆的沙粒。這種固沙措施效果很好,用於保護交通干線尤其成功。假若乘火車從包頭到蘭州,當列車經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騰格里沙漠南緣的沙坡頭時,可以看到沿線沙丘上密布著像圖案一樣的方格,這便是草方格沙障(圖9)。這條沙障,帶寬500米~600米,總長達16千米,鋪設了近萬畝的面積。使我國第一條穿越沙海的包蘭鐵路,自1958年通車起,一直暢通無阻,這是我國治理沙漠的一項重大成果。
草方格沙障設置後,有截留降雨的作用,尤其是對冬季的降雪,更能夠控制在原地而不被風吹走。因此提高了沙層含水量,使2米厚的沙層含水率從1%增加到3%~4%以上,正由於草方格沙障能夠固定流沙,改善沙丘水分條件,從而保護了沙生植物的生長。
(2)粘土沙障 粘土沙障是在用粘土壓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初,人們用粘土全面鋪覆在沙丘上,效果十分顯著,但是,費用太昂貴,而且雨水很難滲到沙丘內,影響沙丘的水分條件。以後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改進,將粘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厘米~30厘米的土埂,間距1米~2米。土埂的走向與主風向垂直,流沙有喜風、喜乾旱,怕水、怕草、怕樹的「兩喜三怕」的特點。米的土埂,間距1米~2米。在多風向的沙漠地區,可以設置成方格狀的粘土沙障.
甘肅民勤和內蒙古磴口等地的經驗表明,粘土沙障施工簡便,節省勞力,固沙效果與保水性能都比較好。
粘土沙障可以使20厘米高度上的風速削弱20%左右;0~50厘米沙層內的含水量比無沙障沙丘的含水量提高25%以上,干沙層的厚度減少了一半。
總之,工程治理措施,是一種臨時性的防沙措施,對於流沙的危害,僅僅起到固沙「治表」的作用,若要徹底根治,達到「治本」的效果,還必須採用「植物治理措施」。
2.植物治理措施
用植物來控制和固定流沙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在沙漠地區,有計劃地栽培沙生植物,不僅能長期地固定流沙,而且還能改變沙區的生物環境和氣候條件,以至達到沙漠土壤改良的最終目的。
我國沙區各族人民在治理沙漠的過程中,總結出流沙有喜風、喜乾旱,怕水、怕草、怕樹的「兩喜三怕」的特點。水是沙漠的命脈,有了水,可以長樹、長草,可以阻擋風沙。所以「三怕」,最終還是怕樹、怕草。根據沙漠的這些弱點,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植物治理措施。
固沙造林利用人工栽植的辦法,根據需要,在沙漠里的不同地區與部位植樹造林(圖11)。由於沙漠里自然條件差,植物生長困難,必須選用效果良好的沙生植物品種,同時還要加以人工的撫育和管理,精心培育。
在沙漠里植樹造林有兩種方法,是將苗圃里培育出來的實生苗、插條或是從沙漠里挖出來的天然實生苗,有計劃地栽到沙丘上,這叫植苗造林。二是用插穗或者枝幹栽到沙丘上,叫扦插造林。兩種方法.目前都在廣泛地使用。
根據不同的情況,植樹造林又有不同的種植部位。一般大都採用「前擋後拉」的種植布局。所謂「前擋」,就是在沙丘前進方向即沙丘背風坡的低窪地上種植高大的樹木,起阻擋沙丘向前移動的作用。所謂「後拉」,就是利用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把它們種植在沙丘的迎風坡上,固住鬆散的沙粒,「拉住」它們不被風吹走。一般在迎風坡上種植的部位不超過沙丘高度的三分之二,這樣使沙丘的頂部暴露在風力之下,得不到植物的保護,沙丘頂部很快被風削平。而這部分被吹起的沙子,又受到「前擋」的樹木的阻攔,使它們沉積在沙丘背風坡的低窪地上。久而久之,不僅能固定住流沙,還能將高沙丘削低,低窪地填平,使起伏的沙漠夷為平地。然後,再在夷平的沙丘頂部繼續植樹造林,使沙丘得到徹底的改造。
營造防風林「風起沙揚,風止沙落」,風是形成沙漠、驅使沙漠擴張的根本動力。所以,防沙應先防風。在沙漠內及沙漠邊緣地帶營造大面積的防風林帶,可以削弱沙漠地區的風力而達到阻止沙丘移動的目的(圖12)。
營造防風林的防風沙效果十分顯著。在林帶中,若以離地面1米高度的地方,降低風速10%為防風沙標準的話,林帶的背風面最大防護距離可為林高的30~40倍.甚至可達50倍。林帶前的逆風面防護距離可在林高的1~10倍。防風林帶的效果和林帶的高度有直接關系,林木越高大,防風沙效果也越好。此外,還與林帶的疏密結構、透風性能有關。
根據林帶的疏密和透風情況,可分為三種林帶結構類型:
①緊密結構林帶 林帶上下緊密,枝葉生長很稠,不透風。林帶常是由喬木和灌木多層組成。這類林帶,像一堵擋風牆。當氣流通過時,只能越過林帶頂部,越過後,氣流隨即在林帶附近的背風處下沉。在林帶周圍形成渦流。氣流到了林帶背風面40倍林高的距離處,即可恢復原來的風速。
②疏透結構林帶 林帶上下多少透風,為1~2行的喬木組成,林帶兩側無灌木,或灌木稀疏。當氣流通過時,一部分氣流越過林帶頂部,一部分可從林帶內通過,使氣流在林帶背風面距離林高1倍的地方產生渦流,於是防風效果改善,常在林帶背風面距離林高45倍的地方,風速才恢復到曠野的情況。
③通風結構林帶 林帶上部樹冠稠密,基本不透風,而下部為裸露的樹干,通風性能好,林帶通常由3~5行高大的喬木組成,林內無其它灌木。當氣流通過這種林帶時,上部氣流只能越過林帶頂部,而下部氣流則通過林帶的樹干之間的空隙,氣流通過時發生收縮,從而形成小股渦流,抵制了上部氣流襲擊林帶的背風處。結果在林帶背風面5?7倍林高的地方,才能形成渦流,使通風結構林帶產生的渦流,較其它林帶產生的渦流距離更遠,防風能力更強,一般在林高50倍的距離上才能恢復到曠野的風速。
可見,樹不在於種得多,而在於種得巧,在於選擇適當的樹種和科學的林帶結構。為了提高防風林的效益,以營造通風結構或疏透結構的林帶為最好。
自然界中,一種事物,往往和其它事物互相聯系,相互影響;林帶中,由於削弱了風速,不僅起到防風沙的作用,而且減少了空氣與地表的熱量交換和水分的蒸發,從而引起地溫、氣溫和溫度等一系列的變化,大大地改善了林帶周圍的氣候。例如新疆沙漠地區,在防風帶的保護下,春季地表溫度可增高0.7%~3.5%,5厘米~10厘米深的土溫可增高0.4℃~1.0℃。 1米高處的氣溫降低0.1℃~2℃,減小了沙漠地區溫差變化的幅度,相對濕度提高了3.5%~14%,水分蒸發減少了14%~41%,使沙漠地區的氣候變得濕潤。可見,防風林帶對改變乾旱氣候有著多麼明顯的作用。

❹ 中國治理沙漠主要採取哪幾種植物呢

猴麵包會水土不服吧。。。。畢竟非洲和我們氣候差距太大。雖然都是沙漠,但是我們的沙漠可是晚穿棉襖午穿紗啊,你不能給猴麵包樹晚上穿上棉襖吧。

還是選擇適合我們緯度的植被比較好。不然勞民傷財白忙一場啊。

❺ 沙漠里有一種植物,不管乾枯多少年,遇到點水就立刻開花結果。請問是什麼植物

肉蓯來蓉屬列當科瀕危種,別名大源芸、寸芸、蓯蓉、查干告亞(蒙語)。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是一項較有前景的產業。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葯物之一。

❻ 我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植了大量植物,現在變成什麼樣了

我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植了大量植物,現在達到了我們難以想像的效果。

其次,國家還修建了公路。一是方便物資運進沙漠,而是方便將石油等資源運出沙漠。當然,沙漠的惡劣情況會加速公路的毀壞,所以在公路兩旁也種下了兩排合適的樹種。這些樹木不僅保護了公路,變成“公路衛士”,還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路標,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越來越繁榮,是一代又一代塔克拉瑪幹人民奮斗付出的結果。現在塔克拉瑪干里很多地方長出了美麗的植被,成為了旅遊勝地,還種下了很多其他地方沒有的名貴葯材。我們祖國的勞動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然,將荒蕪變綠洲,值得全世界的學習和贊美。

❼ 生長在沙漠的植物有哪些

沙漠的植物通常屬於深根性植物,一般根系比較發達.而且葉退化為針狀.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

常見的是 仙人掌、胡楊、紅柳。

仙人掌:(學名:Opuntiastricta(Haw.) Haw. var.dillenii(Ker-Gawl.) Benson ),是仙人掌屬的一種植物。別名仙巴掌、觀音掌、霸王、火掌等,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為叢生肉質灌木,上部分枝寬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花輻狀,花托倒卵形;種子多數扁圓形,邊緣稍不規則,無毛,淡黃褐色。仙人掌喜強烈光照,耐炎熱,乾旱、瘠薄,生命力頑強,生長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及東南部沿海地區、西印度群島、百慕大群島和南美洲北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乾旱地區。[1]

仙人掌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共有70-110個屬,2000餘種,具體可以分為:團扇仙人掌類、段型仙人掌類、蟹爪仙人掌(螃蟹蘭)、葉型森林性仙人掌類、球形仙人掌。常生長於 沙漠等乾燥環境中,被稱為「沙漠英雄花」,為多肉植物的一類。

❽ 世界獨一無二的專利技術找投資人怎樣去找治理沙漠,一次澆水,百年不用擔心沙漠里的植物,能讓沙漠變綠

需要多少的投資,

❾ 沙漠里種植什麼植物有效益

沙漠植物屬於深根性植物,通常根系比較發達.而且葉退化為針狀.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

主要品類
肉蓯蓉、大犀角、蘆薈、秘魯天倫柱、蒙古沙冬青、管花蓯蓉、綠之鈴、金琥、紅皮沙拐棗、生石花、中間錦雞兒、鹽生蓯蓉、仙人掌、白刺、泡果沙拐棗、巨人柱、脹果甘草、光棍樹、花棒、新疆沙冬青、河西菊、短穗柳、紫桿柳、沙棘、斑錦變異、長穗柳、沙蔥、白麻、沙漠玫瑰、羅布麻、胡楊、梭梭、裸果木、斑紋犀角、駱駝刺怪柳、霸旗佛肚樹、海星花、棒槌樹、鹽生草、紅柳,芨芨草,沙蘆、沙棗、復活草。

沙漠植物特性
原產乾旱或半乾旱地區的,常具有在乾旱季節休眠的特性,雨季來臨時,它們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長,並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它們的葉子變異成細長的刺或白毛,可以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的危害,減少水分蒸發,同時還可以使濕氣不斷積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淺的根系所 吸收;莖稈變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們的身 體伸縮自如,體內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乾旱缺水 時能夠向內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熱降 溫的作用。
氣孔晚上開放,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散 失。莖稈大多變成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 製造食物。通常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 正是這些形態結構與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類植 物具有驚人的抗旱能力。

沙漠植物種類
廣義的多漿植物(又稱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蘿藦科,百合科等50多個科的部分植物,它們多數原產於熱帶、亞熱帶乾旱地區。植物的莖、葉肥厚而多漿,具有發達的貯水組織。全世界共有多漿植物1萬余種。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幾百種,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葯用成分,還是提取碳氫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於南非和納米比亞的乾熱礫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將近2000種之多。葉片肉質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徵,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屬番杏科。
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圍廣泛,蓮花掌、伽藍菜、瓦松、景天、青鎖龍等不僅色彩豐富,而且姿態優美,是重要的觀賞植物。龍舌蘭科中有8-10屬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產美洲的龍舌蘭屬和原產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的絲蘭屬植物是重要的纖維,極耐腐蝕植物;還有一些種類是釀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❿ 外來有害植物可否治理沙漠

生物系統是一個由一系列基於食物鏈關系組成的網,正常情況下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外來物種的突然到來因為打破了這種平衡而導致生態系統的一定程度的破壞,因而造成一定的危害。部分物種相對於本地種而言,因為缺乏天敵的抑制而顯得競爭力更強,也有些外來物種因為耐受性更強而佔領當地種的棲息地,許多時候同生態位的物種都被破壞,進而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因而危害極大,如入侵植物中的鳳眼蓮,大薸,紫莖澤蘭,加拿大一枝黃花等
但植物對環境的耐受性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沙漠表現為水分和有機養料的極度缺乏,晝夜溫差巨大,白天蒸騰作用厲害等特徵,目前我國發布的百種外來植物,還沒有能適合沙漠環境的,因而並不適合用於治理沙漠。
其實植物並不是生存能力強,就一定競爭能力強,競爭能力是與許多因素有關的,比如對環境的耐受性,繁殖能力的大小,種子傳播速度,他感效應以及是否有天敵及寄生病等,一般而言,植物只在自己競爭能力相對較大的地方大量分布,並不是大量分布於最適合自己的地方。比如加拿大一枝黃花,雖然危害很大,表現為傳播速度快(一截斷的枝條就可以在一年內繁殖一大片),他感效應明顯,無天敵,但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在人為干擾力度較大的地方以外的地方競爭力是相當有限的。我們在南京的幾個生態功能區調查時就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植被較好的地區明顯競爭處於劣勢,加拿大一枝黃花之所以在我國大量瘋長,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為破壞嚴重,導致當地種無法正常生長,而加黃恰恰繁殖力和生長力都極強,所以在當地種還未完全恢復之前就很快佔領了次生裸地。因此,外來入侵種並不是你想像得那麼無敵,任何環境都適合,如果我們將自己的生態環境保護得很好,外來種或許連入侵的機會都很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