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汾河治理

汾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2-07 16:15:00

Ⅰ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汾河源頭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移民建設項目的細節--從哪查到相關公示文件

詳細得信息是「誰有權利知道????」估計縣委都不清楚。7200人實現整體搬遷,也許「能有效地解決汾河源頭的生態環境問題",可又怎"能從根本上幫助搬遷人口脫貧致富"呢???搬遷後7200人失去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該如何生活???另外,事實上由於政府的移民計劃七零八落不能科學有效的執行,許多村民已到了無家可居的地步。到山區了解一下,一個村居然只剩下三四戶六七個人,而且有70歲的老人有五六歲的小孩,村裡人大多數人跑到外地去打工,拖家帶口,居無定所,無固定收入,他們原本是鄉村的悠閑農夫,現在卻成了城市的流浪勞役。農民失去了農根,不得廖生啊!還有政府的搞不清什麼名堂的住房項目,給每戶每人補助9千多元,可供一套住房指標,但需大約至少10萬元左右購房款,沒錢的只能是一家老小」租」人籬下,有錢的買了卻說住不起,原來村裡一把乾柴可夠一天取暖就要一把力,現在交取暖費要幾百塊,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是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她們去哪裡賺錢,能掙多少?小一代吃飽足矣,下一代的教育,上一代的養老,這都是問題。誰替他們考慮過????誰該『為人民服務』!!!57個村、7200人不多,搬不搬?怎麼搬?何時搬?好多年了吧?誰能回答?請給7200人一個安穩的家!

Ⅱ 霍州汾河治理工程2015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洪洞比霍州開工的遲多了,還重建了一座橋,一年前就完工了。漂亮的很。霍州的,怕是錢早挪用光了吧。等全國這股風過去,就是又一件亂尾工程

Ⅲ 如何治理汾河

-30日,中華環保世紀行「愛我黃河」記者采防團在山西省境內沿汾河下游臨
汾地區至上游寧武縣進行了采訪。在管洋林區汾河源頭,記者親口品嘗了甘淳清例的汾河
水。然而,在汾河中下游,河水要麼被工業廢水污染得發黑發臭,要麼消失得無影無蹤露
出了河床。被山西人民稱為「母親河」的汾河的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汾河全長710公里,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工業集中,農業發達的地
區,其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分別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6%和農業總產值的64%。在其下游
臨汾段,流域內集中了臨汾地區81.9%的人口和87.8%的工業企業。由於這一地區長期以
來側重發展粗放型的資源加工型工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體受到嚴重污染。目前,
沿岸向汾河排放廢水的企業有956家,其中造紙廠77家。焦化洗煤廠402家、選礦廠243家、
化工企業8家。其他企業226家。這些企業每天肆無忌憚地向汾河排放污水,加上生活污水,
使汾河臨汾段每年要接納9100萬噸污水,河水被嚴重污染,其化學耗氧量和氨氮。揮發酚
含量等主要指標均超過地面水最低標准3倍~40倍,部分河段的水已失去了灌溉功能。
河水污染使臨汾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受害最深的當屬農民。他們說,種莊稼主
要靠汾河水,水被污染了,莊稼得減產一大半。地處汾河西岸的吳村鎮,村民們利用靠近
汾河的優勢,近幾年開發了1.2萬畝耕地,使全村人均耕地增加了1畝多,然而,這些耕地
的灌溉用水卻達不到國家規定的五類水標准。在部分河段,河水又黑又臭,刮風時,住在
幾公里之外的居民都能聞到臭味。今年,臨汾地區行署制定的《汾河水污染防治規劃》規
定,明年年底前使汾河水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准,2003年要接近五類水標准。據說,即使
實現這樣低的標准,也要做出極大的努力。
與汾河下游的嚴重污染相比,汾河上游的水質好多了,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汾河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林區。這個林區,地處黃河中游晉西北風沙區和水土流
失區的前沿。它的存在,對山西水上保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它,就沒有汾河。新
中國成立50年來,通過封山言林和荒山造林,林區面積己從24萬畝增加到現在的48萬畝,
其中天然林佔74%,人工林佔26%。去年9月,管涔林業局按照山西省委的決定,實施天然
林保護工程,停止了一切木材生產、銷售和運輸活動,並將原來的採伐人員全部充實到護
林隊伍中。
汾河在寧武縣境內長41.8公里,同時寧武又是產煤大縣,這幾年,寧武縣加大了環保
力度,在嚴格限制新建企業的同時,還大力改造煤焦企業。化工企業,禁止開山採石。19
96年,寧武縣狠下決心,取締了流域內的土焦坑174個、萍鄉爐3個。同時對日排污水1460
噸的東汾煤礦進行了重點治理,並建起了污水處理站。今年年初,結合煤炭行業關井壓產
工作,寧武縣又關閉了32對礦井。可以說,為了保持汾河源頭清潔,寧武縣作出了很大犧
牲。
不過,從寧武縣在汾河流域所處的重要位置上看,在保護水源上仍存在不少問題。第
一,管涔林業局在天然林停止採伐後,主要經濟收入沒有了,日前林區職工生活十分困難,
已累計拖欠職工工資達半年之久。如何管好汾河發源地的這片林地,管涔林業局面臨著嚴
峻挑戰。第二,對污染源的治理還沒有完全到位。寧武縣縣鄉聯辦礦地處汾河源頭3公里
處,日排礦井廢水1200噸、生活污水800噸。這就是說,汾河源頭3公里處就被污染了。此
外,在距汾河主幹流18公里處,還有一座年產煤炭9萬噸的煤礦,所排廢水嚴重超標。寧
武縣政府已決定關閉該礦。
除了水污染,汾河還面臨著乾旱的威脅。記者在采訪中看到,汾河的絕大部分河段已
成涓涓細流,甚至乾涸斷流。
拯救汾河,己是山西省迫在眉睫的任務。

《國土資源報》1999-7-13第二版

Ⅳ 中國古代水利發展的歷史

戰國

戰國末期,秦國國力殷實,重視水利,及至統一中國,生產力更有較大發展。四川的都江堰、關中的鄭國渠(見鄭白渠)和溝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的靈渠,被譽為秦王朝三大傑出水利工程。國家的昌盛,使秦漢時期出現了興修水利的高潮。

漢武帝瓠子堵口,東漢王景治河等都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和寧夏、內蒙古的黃河河套,也都興建了引水灌溉工程。

隋唐

隋唐北宋五百餘年間,是中國水利的鼎盛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水利建設遍及全國各地,技術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溝通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大運河,把全國廣大地區通過水運聯系起來,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代除了大力維護運河的暢通,保證糧食的北運外,還在北方和南方大興農田水利,包括關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較大的工程共250多處。唐末以後,北方屢遭戰亂,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農田水利迅速發展。水利法規、技術規范已經出現,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議》等。

元明

從元明到清中期,中國水利又經歷了六百年的發展。元代建都北京,開通了京杭運河。黃河自南宋時期奪淮改道以來,河患頻繁。明代大力治黃,採用"束水攻沙",固定黃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澤湖水庫,"蓄清御黃"保證漕運。

這些措施對明清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也為淮河水系留下嚴重的後患。在長江中游,強化荊江大堤,並發展洞庭湖的圩垸,促進了兩湖地區的農業生產。珠江流域及東南沿海的水利建設也有很大發展。但從整體而論,自16世紀下半葉起,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已趨緩慢。

清朝

清末民國時期,內憂外患頻繁,國家無力興修水利,以致河防失修、灌區萎縮、京杭運河中斷,水利處於衰落時期。但是海禁漸開,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成立了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等水利院校,培養水利技術人才。

在這一期間也修建了一些工程,如1912年在雲南建成了石龍壩水電站,20年代修建了珠江的蘆苞閘,30年代修建了永定河屈家店閘、蘇北運河船閘和陝西的關中八惠灌溉工程等。但在全國范圍內,水旱災害日益嚴重,整治江河、興修水利,已成為廣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4)汾河治理擴展閱讀:

「治國必先治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水利建設放在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毛澤東主席先後號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華夏大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水利建設熱潮。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水利擺到了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首位,標志著我國水利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堤壩設防標准大幅提高,逐步完善的防汛抗洪減災體系,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屏障。

Ⅳ 太原市汾河治理什麼時候開始招投標

火車站坐太原到古交的火車,購買車票是太原到柳林河,柳林河站下車就到了。或者坐公交車到中北大學轉乘去汾河二庫的汽車,還可以自己開車去。汾河二庫風景區距離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為主並有發電、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汾河二庫風景區為了增加野外生態旅遊的樂趣,汾河二庫花了十幾萬元購回二十條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項目,遊客在山水之間品味南國漁家樂趣。新增加的空中飛人從三十米高空失重落下,有蹦極的刺激和驚險,是目前山西唯一的高空項目,快艇、吊橋、岩洞、清泉,既有北方建築的特色,又有野外探險的刺激。遊客還可以釣魚。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