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高溫治理
① 煤礦火災的特點是什麼
礦井火災分為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
外因火災是外部高溫熱源(如放炮、燒焊、電流短路、明火等)引起可燃物質燃燒造成的火災。這種火災多發生在井口房、井筒、井底車場、石門及機電硐室和有機電設備的巷道等地點,具有火源明顯、發生突然、來勢兇猛等特點。由於外因火災往往是由表及裡進行的若發現不及時,可能釀成惡性事故,若發現及時,還是容易撲滅的。內因火災是煤炭或其他可燃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本身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產生並聚集熱量導致著火而形成的火災,也稱自然發火。內因火災大多發生在采空區、遺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處以及浮煤堆積的地點,它具有發生和發展緩慢、須經歷一段時間、有預兆和火源比較隱蔽等特點。由於火源比較隱蔽,致使人們不能及時撲滅火災,導致有的自然發火可以持續數日、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滅,燃燒的范圍逐漸蔓延擴大,燒毀煤炭資源,凍結大量煤炭。井下火災一般是在空氣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發生的,特別是采空區火災和煤柱內火災;即使發生在風流暢通的地點,其空間和供氧條件也是有限的。因此,井下火災發生發展過程比較緩慢。另外,井下人員視野受到限制,且大多數火災發生在隱蔽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是不易發現的。初期階段,其發火特徵不明顯,只能通過空氣成分的微小變化,礦井空氣溫度、濕度的 逐漸增加來判斷,只有燃燒過程發展到明火階段,產生大量熱、煙氣和氣味時,才能被人們察覺到。火災發展到此階段,可能引起痛風系統紊亂、瓦斯、煤塵爆炸等惡果,給滅火救災工作帶來預想不到的困難。
② 造成礦井主要高溫熱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地熱,通風能力不足
③ 好消息,煤礦工人要漲工資了,快看看漲多少
大多數群眾表示,五月的天氣我已經熱到變形,有沒有人能管管這個事兒!
高溫天能享受哪些福利?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用人單位應當為高溫作業、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供給足夠的、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料及必需的葯品。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溫飲料。
用人單位應當在高溫工作環境設立休息場所。休息場所應當設有座椅,保持通風良好或者配有空調等防暑降溫設施。
「高烤」來襲,如何防護?
由於溫度較高,應盡量避免在11時~16時出行。如果一定要在戶外,必須做好補水和防暑、防曬措施,避免長時間暴曬。為此,洲際礦山小編小石頭為大家提供防暑小貼士。
一、衣
1、絲、棉、麻料衣服首選。
2、衣服顏色首選白色、淺色或素色,避免黑色或藍色。
3、赤膊會更熱,並不是穿的越少越涼快。
4、辦公室一族不宜穿太少。建議著中袖衫、過膝裙、褲子等。
二、食
1、少食多餐,多喝水,每天最好喝1.5-2升以上的水。
2、最佳蔬菜:苦味菜,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萵筍、芹菜等苦味菜,可降火養心。
3、最佳肉食:鴨肉。可補充蛋白質,滋陰養胃,利水消腫。
4、最佳解暑飲品:綠豆湯,冬瓜湯,去熱消暑。
三、住
1、關窗戶拉窗簾能防暑。早晚涼爽開窗通風,白天尤其中午關閉門窗隔絕熱浪。
2、陽台庭院綠化可以降溫。
④ 高溫礦井選擇礦井通風時,一般應考慮哪些原則答案
從降溫角度出發,確定礦井通風系統時,一般應考慮下列原則:
(1)盡可內能減少進風路線的容長度
在井巷熱環境條件和風量不變的情況下,井巷進風的溫升是隨其流程加長而增大,風路越長,風流沿途吸熱量越大,溫升也越大。所以,在高溫礦井應盡量縮短進風路線的長度。同時在進行開拓系統設計時,要注意與通風系統相結合,避免進風巷布置在高溫岩層中和不必要地加長進風路線的長度,以增加其溫升。
(2)盡量避免煤流與風流反向運行
在選擇采區通風系統時,盡量採用軌道上山進風方案,避免因煤流與風流方向相反,將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的散熱和設備散熱帶進工作面。根據原西德的經驗採用軌道上山(平巷)進風與運輸上山(平巷)進風相比,回採工作面進風流的同感溫度可降低4~5℃。
(3)回採工作面採用下行風
在條件許可時,回採工作面可採用下行風。因為回採工作面採用下行風時,風流是從路程較短的上部巷道進入工作面,且減少煤炭放熱影響,故可降低工作面的進風溫度。
⑤ 高溫高硫礦井炮眼深度標准
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炮眼深度小於0.6m時,不得裝葯、爆破(二)炮眼深度為0.6~1m 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炮眼深度的1/2。(2)炮眼深度超過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0.5m。(3)炮眼深度超過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於1m。(4)光面爆破時,周邊光爆炮眼應用炮泥封實,且封泥長度不得小於0.3m。(5)工作面有2個或2個以上自由面時,在煤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於 0.5m,在岩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於0.3m。淺眼裝葯爆破大岩塊時,最小抵抗線和封泥長度都不得小於0.3m。
⑥ 煤礦工人能領高溫補貼嗎
好像不能,煤礦有高溫的地方嗎?
⑦ 井下高溫缺氧應該怎麼辦我是一名煤礦工人因為井下高溫36度還缺氧氣。
那礦里要採取措施的,降溫措施,加強通風量,超過36度是有問題的,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⑧ 煤礦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是什麼
1、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范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後能引起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
當瓦斯濃度低於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
瓦斯爆炸界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2、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一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3、氧的濃度
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並不會發生爆炸。
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對火區應嚴加管理,在啟封火區時更應格外慎重,必須在火熄滅後才能啟封。
(8)煤礦高溫治理擴展閱讀
防範措施
1、優化通風網路及通風系統,防止瓦斯積聚 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災害擴大的重要措施,瓦斯防治工程與採掘工程,必須同時設計,超前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採煤工作面必須保持風路暢通,每個掘進工作面必須有合理的進風和回風路線,避免形成串聯通風。
另外在採煤過程中,採煤工作面回風隅角容易積聚瓦斯,應及時有效地處理該區域積聚的瓦斯。處理的方法有:掛風障引流法、風筒導風法、移動泵站抽放法、尾巷排放瓦斯法、液壓局部通風機吹散法。
2、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監測技術 礦井瓦斯濃度及火源的實時自動監測對於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當發現瓦斯異常或有火源產生,立即採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我國開發了KJ系列礦井安全監控系,以及各類檢測感測器、報警儀和斷電儀。
按照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要求,所有礦井均要求安裝礦井安全綜合監控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的應用,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決不能替代專職安全檢測人員的井下現場檢測。
3、強化安全生產檢查 要側重檢查人們在井下作業中,違章把火種帶人井下、違章用電、違章放炮、違章敲打礦燈等具有導致瓦斯爆炸事故的異常行為,另外要側重檢查瓦斯抽放、通風管理、瓦斯監測、電氣設備防爆等,並要做到改變其異常,達到安全生產的客觀要求,從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
4、強化進行全員安全培訓工作 首先企業領導幹部要進行安全生產培訓,使其懂技術、懂經營管理、懂安全生產法規,學會按煤礦生產規律辦事,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做到「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
另外工人是第一生產者,通過生產技術和安全培訓,提高煤礦工人的技術素質、應變能力、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才能杜絕違章作業、冒險蠻乾和避免瓦斯事故的發生。
5、加快新技術的研究力度,實現瓦斯綜合治理跨越式發展 加大「先抽後采」力度,實現煤礦瓦斯治理的根本轉變。積極實施「可保盡保、應抽盡抽、先抽後采、煤氣共采」的瓦斯綜合治理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採煤采氣一體化、地面與井下抽放一體化,瓦斯抽放和利用一體化。
積極開展松軟突出煤層水平長鑽孔打鑽技術、低透氣性煤層快速高效增透強化抽放技術、地面鑽孔鑽進固孔技術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究。
加快巷道瓦斯湧出特徵、聲發射監測技術、電磁輻射監測技術等工作面非接觸連續預測及預警技術研究進度,並將信號並入礦井安全監測系統實現連續監測技術的創新性研究。通過工藝技術攻關研究,實現瓦斯綜合治理的技術突破。
⑨ 煤礦職工高溫中暑怎麼報銷
您好!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因此夏季工作中中暑算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報銷范圍。工傷是指職工在工作過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患職業病的;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同時,根據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工傷保險的適用范圍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所在單位支付費用。
⑩ 煤礦井下工人退休年齡
50歲。
四、從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范圍和工種名稱,除過去已經批準的一些工種外,需要新增加的工種,由中央各主管部門會同衛生部提出,經國家勞動總局同意後實行;也可以由省、市、自治區的主管局、會同衛生局、勞動局提出,上報有關的主管部和衛生部審查,經國家勞動總局同意後實行。
從事高溫工作是指經常在攝氏三十八度和熱輻射強度三卡以上場所工作。
五、原勞動部過去已經批准一些部門列為第一條第二項的工種(見附表),其他部門如已有與已批準的工種名稱相同、勞動條件相同、專業性質相同的,也可以由省、市、自治區主管部門會同衛生部門提出,經同級勞動部門審查同意後實行,報衛生部和國家勞動總局備案。但是,其勞動條件應當與批准該工種當時的勞動條件相同。雖然工種名稱相同,其勞動條件變化了的,就不應當再列為第一條第二項的工種。例如混凝土工原來是手工攪拌,現在已改為機械攪拌的,就不應列為第一條第二項的工種。
六、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作的工人,無論是現在從事這類工作或者曾經從事過這類工作,都需要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才能夠按照《暫行辦法》第一條第(二)項辦理:
(一)從事高空和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作累計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累計滿九年的;
(三)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累計滿八年的。
上述年限是指實際工作年限。但是,在計算連續工齡時,凡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的時間,每年按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時間,每年按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經常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場所工作的工人和常年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區流動工作的工人,可以參照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的工人辦理;常年居住在四千五百米高山高原地區工作的工人可以參照從事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工人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