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治理是指
①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范圍主要包括: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石油、化工、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築施工、民爆器材、電力等工礦企業;道路交通、水運、鐵路、民航等交通運輸企業;漁業、農機、水利等單位;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近年來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單位。
隱患排查治理是指對高危行業等重點行業的排查治理。按照國務院的通知,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流程可分為:
1.新隱患填報(自查、互查、安環部檢查)
2.隱患整改
3.隱患復查
4.隱患簽轉與撤銷
5.隱患統計、報表、給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數據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現在基本上已經引入信息化手段,其中北京首安等國內廠商分別都有隱患排查治理軟體或者移動隱患排查治理軟體。企業隱患排查治理軟體提供對隱患按照上報、整改與復查的閉環管理,在流程中對「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進行嚴格控制管理,管理人員可以在平台中即時查詢隱患的發現和治理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復查;系統可以輸出符合國家安監系統要求的隱患報告單和統計報表,幫助企業實現23號文件對隱患排查治理的相關要求。系統一般都符合:
1.由發現(評估)、整改、復查三個主幹節點構成的隱患排查治理業務流程,重點實現隱患的閉環管理;
2.實現隱患排查信息及時上報,整改批復及時下達,加速信息周轉效率
3.建立隱患排查全企業一本動態台帳
4.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的圖形化的統計,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5.規范的隱患通知單列印;
6.符合國家要求的隱患排查治理報表生成。
②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六個環節是什麼
根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十五條規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六個環節是:治理的目標和任務、採取的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的落實、負治理的時限和要求、治理的時限和要求和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第十六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並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
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
(2)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十八條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及有關部門掛牌督辦並責令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後,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經治理後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提出恢復生產的書面申請。
經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後,方可恢復生產經營,申請報告應當包括治理方案的內容、項目和安全評價機構出具的評價報告等。
③ 隱患排查整改五落實是什麼
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內容介紹:
一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
要求企業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和規章制度,明確了排查人、排查頻率、整改人、復查人,避免了事故隱患「視而不見」、「查而不治」、「久病難醫」。真正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二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要求企業制定合理的隱患治理方案,科學、有序的安排生產和隱患治理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既盡早把隱患治理措施落到實處,又把對生產秩序的影響降到最低。
三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資金。
要求企業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費用列入企業安全費用計劃,並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列支安全生產費用,確保隱患排查治理資金充足。
四是抓落實隱患排查治理時限。
要求企業不但要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人,更要落實治理時限,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管理,確保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五是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預案。
要求企業制定隱患排查治理預案,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和頻次,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清單,真正在隱患排查工作中做到隱患查得出、治得了。
(3)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隱患排查治理介紹:
隱患排查治理是指對高危行業等重點行業的排查治理。按照國務院的通知,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通過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范圍主要包括: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石油、化工、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建築施工、民爆器材、電力等工礦企業;道路交通、水運、鐵路、民航等交通運輸企業;漁業、農機、水利等單位;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近年來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單位。
④ 什麼是隱患治理閉環管理
隱患治理閉環管理是指企業內部為了進一步加強安全隱患排查、統計、分析、治理工作,逐步掌握隱患發生規律,建立的安全隱患編碼分析防控閉環體系。
⑤ 什麼是隱患治理閉環管理
隱患治理閉環管理是指企業內部為了進一步加強安全隱患排查、統計、分析、治理工作,逐步掌握隱患發生規律,建立的安全隱患編碼分析防控閉環體系。
隱患治理閉環管理包含以下十個環節:
1.隱患排查環節:各類安全檢查、安監人員日常安全督查、管理人員下井及帶班督查、其他從業人員發現或提供的信息。
2.填單登記環節:作業現場隱患確認登記、隱患整改通知單錄入登記、安全信息站匯報信息登記。
3.簽字確認環節:檢查單位和被檢查單位責任人對存在的隱患及整改措施簽字、確認。本環節包含作出處罰決定。
4.收集整理環節:將隱患信息收集後,進行篩選、分類、建檔。
5.下達通知環節:按整改責任區劃、責任范圍向責任人送達整改通知單。
6.整改實施環節:按整改要求,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消除事故隱患。
7.監控督查環節:在整改限期時間內,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8.復查驗收環節:接到整改完成報告後,進行整改情況檢查、驗收。
9.信息反饋環節:收集整改信息,對完成情況進行登記、報告。
10.銷號登錄環節:完成整改項目,銷號登記;未完成項目,處罰責任單位、責任人,再下達整改通知,落實整改,直至完成整改、銷號。
⑥ 隱患治理五到位是什麼
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企業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要對事故隱患整改工作負全面責任,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要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
實行自查自改自報閉環管理。要強化責任追究,對隱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企業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6)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隱患治理的措施:
加強對生產企業、建築施工現場、冰雪旅遊景區、食品安全領域以及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銷等行業的隱患排查,有效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要抓好交通隱患排查,重點打擊超載、超速、超限、非法營運、疲勞駕駛、攜帶危險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尤其要嚴格抓好學生校車、大客車安全。
還要抓好消防隱患排查,對學校、商場、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和糧食倉庫等易燃易爆單位,以及勞動密集型企業進行全方位排查,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責令停業、限期整改。
⑦ 什麼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是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基礎」。根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要求,企業組織實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典型措施制定和風險分級,確定風險點、危險源為隱患排查的對象,即「排查點」。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作為安全系統管理的兩個核心環節,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中均有明確要求,並作為其基礎關鍵環節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運用PDCA模式與過程方法,系統的進行風險點識別、風險評估與管控措施的確定,並對各個過程制定規則、原則,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並做到持續改進。
(7)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並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藍色風險:可包括5級風險和4級風險。
5級風險:稍有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員工應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層工段、班組負責控制管理,可根據是否在生產場所或實際需要來確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記錄。
4級風險:輕度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的車間、科室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工段、班組具體落實;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監視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現狀,保留記錄。
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部室(車間上級單位)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車間、科室具體落實;應制定管理制度、規定進行控制,努力降低風險,應仔細測定並限定預防成本,在規定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措施。在嚴重傷害後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進行評價,確定傷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進的控制措施。
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對於該級別及以上的風險,公司應重點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門和各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落實。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採取應急措施,並根據需求為降低風險制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或配給資源、限期治理,直至風險降低後才能開始工作。
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對於該級別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立即採取隱患治理措施。
⑧ 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包括哪些內容需要哪些資料
一、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
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2、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及落實情況;
3、高危行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交納等經濟政策的執行情況;
4、企業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和關鍵設備、裝置的完好狀況及日常管理維護、保養情況,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
5、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存儲容器、運輸工具的完好狀況及檢測檢驗情況;
6、對存在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以及重點環節、部位重大危險源普查建檔、風險辨識、監控預警制度的建設及措施落實情況;
7、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建檔、申報和監督管理情況;
8、事故報告、處理及對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追究情況;
9、安全基礎工作及教育培訓情況,特別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和生產一線職工(包括農民工)的教育培訓情況,以及勞動組織、用工等情況;
10、應急預案制定、演練和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配備及維護情況;
11、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三同時」(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執行情況;
12、道路設計、建設、維護及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等情況;
13、對企業周邊或作業過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危險點排查、防範和治理情況等。
二、需要資料
1、安全隱患排查台賬;
2、整改通知書;
3、處罰通知書;
4、獎勵通知書;
5、整改驗收報告。
(8)隱患治理是指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指導、監督生產經營單位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等各項制度。
第二十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監督檢查制度,定期組織對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開展監督檢查;應當加強對重點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
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應當下達整改指令書,並建立信息管理台賬。必要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並對重大事故隱患實行掛牌督辦。
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對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開展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違法行為及其責任者。
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發現屬於其他有關部門職責范圍內的重大事故隱患的,應該及時將有關資料移送有管轄權的有關部門,並記錄備查。
第二十一條已經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在其被掛牌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結束前,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提請原許可證頒發機關依法暫扣其安全生產許可證。
第二十二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把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納入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中加以治理,落實相應責任。
第二十三條對掛牌督辦並採取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收到生產經營單位恢復生產的申請報告後,應當在10日內進行現場審查。審查合格的,對事故隱患進行核銷,同意恢復生產經營;審查不合格的,依法責令改正或者下達停產整改指令。
對整改無望或者生產經營單位拒不執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依法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予以關閉。
第二十四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每季將本行政區域重大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情況和統計分析表逐級報至省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備案。
省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應當每半年將本行政區域重大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情況和統計分析表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備案。
⑨ 名詞解釋 隱患治理
隱患治理,是指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對潛藏著的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整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