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治理
❶ 中國跨國公司經營的公司治理內涵和問題
多國之間法律環境和政府監管的不同,其他同集團公司治理。
❷ 跨國河流治理最佳國情況
(一)萊茵河重現生機
萊茵河全長1300多公里,流經瑞士、德國、法國、盧森堡、荷蘭等9個歐洲國家,是以上幾個國家的重要飲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條河。萊茵河現在的成功,與萊茵河流域各國的有效協調合作密不可分。萊茵河由萊茵河保護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則輪流由各成員國的部長擔任,但這卻是一個民間組織,從來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現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僅12人。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萊茵河還很清澈,人們可以在河裡游泳、釣魚,但20世紀50年代末,德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戰後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煉企業同時向萊茵河索取工業用水,同時又將大量廢水排進河裡。萊茵河水質急劇惡化。在污染最嚴重的上世紀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幾乎為零,魚類完全消失。為了使萊茵河重現生機,1963年,包括德國在內的萊茵河流域各國與歐共體代表,在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ICPR)范圍內簽訂了合作公約,奠定了共同治理萊茵河的合作基礎。ICPR制定了相應法規,強行對排入河中的工業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為減少萊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嚴格控制工業、農業、生活固體污染物排入萊茵河,違者罰款,罰金50萬歐元以上。保護委員會還實行「責任到戶」,如委員會下面設置若干個專門工作組,分別負責水質監測、恢復重建萊茵河流域生態系統以及監控污染源等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萊茵河終於恢復了生機。2002年年底調查表明,萊茵河已經恢復到二戰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
(二)漢江奇跡
韓國人經常自豪地稱漢江是韓國創造「漢江奇跡」的源泉。在工業化大步前進的關鍵時刻,韓國絲毫沒有放鬆對水資源的保護,《水源地保護法》規定,凡是處於上游水源的地域,一律設為保護區。在保護區內不得興建工廠等設施,對林木不得亂砍濫伐。在環境管理上,首爾市制訂了《廢棄物管理條例》,規定凡是在公園內亂扔廢棄物的人,最高罰金為100萬韓元。為監督和懲罰違法行為,公園事業所擁有165名環境監督警察,日夜對環境進行監督和管理。韓國政府規定,漢江不許行駛運輸船舶,只允許部分遊船航行,江邊不得開地種田。幾年前,有一家企業在漢江的一個島上私自傾倒垃圾,被揭發後該企業被迫關閉。此後,漢江流域再沒出現垃圾傾倒場。目前漢江的水質已達到2級國際標准。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橫貫英國的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19世紀之前,泰晤士河還是河水清澈,但工業革命的興起及兩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變得污濁不堪,水質嚴重惡化。1878年,「愛麗絲公子」號遊船不幸沉沒,造成640人死亡。事後調查發現,大多數遇難者並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嚴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紀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進一步惡化,水中的含氧量幾乎等於零,1849年到1954年,濱河地區約2.5萬人死於霍亂。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政府下決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過立法,對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了嚴格的規定。有關當局還重建和延長了倫敦下水道,建設了450多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處理費用計入居民的自來水費中。經過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種魚和350種無脊椎動物重新回歸。
(四)秦淮河重現碧波
曾經在城市行進中不堪重負30多年的秦淮河,經過3年治理,其12.5公里長的主城段奇跡般重現碧水清波。為何秦淮河能夠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資金從哪裡來?南京政府獨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項目法人制。秦淮河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環保、安居、景觀、路網5大項目,必須有高度統一的規劃和指揮。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權成立集投融資、建設、管理和經營為一體的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社會公益性工程實施項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條塊壁壘,5大項目統籌推進。隨後,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開了市場化融資大門:沿河200米范圍內開發3000畝土地融資;自來水費中城市污水處理費每度上漲0.15元,每年7500萬,20年用於秦淮河治理。盡管3000畝土地還在土地儲備中心排隊,污水處理費也在等待調價指標,但是政府作出這些政策決定的會議紀要卻已成了融資「敲門磚」,公司憑此得到了銀行貸款22個億。與此同時,南京市賦予公司兩個特許經營權,一個是旅遊特許經營權,另一個是廣告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權的項目所得用來彌補秦淮河建設的資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現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為大量的工業與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經是一條國際性的黑河、臭河,既沒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為一條景觀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國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了發展多瑙河水利和保護水質的國際會議,協調行動,通過共同聲明,沿岸各國加強合作,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資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來自歐共體各國、一些國際銀行和環境機構的專家們組成「多瑙河特別工作組」,開展保護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國組成國際委員會,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簽署了一項保護多瑙河水的協議。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沿河各國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一項整治多瑙河的計劃。要求各國減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質(包括污染嚴重的黑海),實施沿岸地區的區域合作,建立污染監測系統;對沿岸9個國家的170多家污廢水處理廠進行調查,對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資金進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鳥在河中嬉水,還依稀可見到河底中的水草與卵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範,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鑒。
(六)國內外經驗對我國目前水污染治理的啟示
借鑒國內外的案例,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解決我國水污染治理問題:
首先,改革國家對地方的考核機制。對地方主要以經濟增長指標為考核依據的模式轉化為將環境污染管理作為重要的指標納入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考核體系。
其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一是借鑒「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可以借鑒萊茵河的經驗,要求相關區域簽訂合作公約,奠定共同治理的合作基礎;國家對合作公約的基本原則進行規定,充分體現「政府調控、市場推進、注重協調」的原則。二是借鑒韓國漢江和英國泰晤士河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法律,要在現有的等24種水資源保護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出台《河川法》、《水質環境保護法》等法規和條例。充分考慮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三者的歷史依存關系,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環境管理監督職能應完全分開的原則。國內領頭羊首創股份在湖南正嘗試這中流域治理的模式。
第三,開辟水污染治理的多種融資模式。可以採用如下方式:增加政府環境保護投入,必要的時候,借鑒英國泰晤士河的經驗,由政府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學習南京秦淮河的經驗,運用項目法人制,或者借鑒BOT模式,讓相關公司運用項目融資;逐步推行全成本水價政策面;加快徵收城鎮污水處理費為鼓勵水污染治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對經營水污染治理的企業實行稅前還貸還債,或者免徵營業稅;鼓勵企業利用證券市場進行回報融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國內目前不能生產的水污染治理設備和監測儀器等進口產品,減征進口關稅等政策措施。另外,環境官員還可通過提供不同技術或其他守法替代方面信息,如污水回收再利用技術、水凈化技術等,減少排污的成本,給企業創造效益。在北京高牌店污水處理廠就是利用水源熱泵系統,以污水為水源合理利用出水流量和溫差進行製冷和供熱,而不影響二級出水的後續回用,這種技術既高效又經濟,可在污水處理廠中直接推廣,在類似場所(如冷卻水池,湖泊,水庫等處)也可應用,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最後,引進國內外先進治污技術。建議在市政建設中多使用透水磚,以維護水的自然循環,河道治理盡可能使用軟性材料,杜絕「三面光」,讓河道恢復自然和生態。
❸ ACCA P階段考試科目都有哪些
SBL戰略商業領袖、戰略商業報告、P3《商務分析》、P4《高級財務管理》、P5《高級業績管理》、P6《高級稅務》、P7《高級審計與認證業務》
專業階段:核心課程
SBL戰略商業領袖Strategic Business Leader
SBL戰略商業報告Strategic Business Reporting
選修課程(任選其中2門)
P4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高級財務管理
P5 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高級業績管理
P6 Advanced Taxation高級稅法
P7 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高級審計和認證
P階段相對於F肯定是難度更大的,P階段考試科目是對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和專業知識部分提出了新的挑戰。當然也不是想像的那麼難的,畢竟有很多ACCA考試的學生已經考試完畢了。只要好好准備復習即可。ACCA考試科目P2、P4、P5偏向於計算,ACCA考試科目核心課程的計算量較少.所以想一次性報考的話,建議交叉考試分配。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❹ 創業要考慮哪些因素
1、生存階段,以產品和技術來佔領市場。
2、公司化階段,規范管理來增加回企業效益,答這是需要創業者的思維從想法提升到思考的高度,而原先的搞關系就轉變成一個個渠道的建設,公司的銷售是依靠渠道來完成,創業搭檔團隊也初步形成。
3、集團化階段。這時依靠的是硬實力(產業化的核心競爭力),整個集團和子公司形成了系統平台,依靠的是一個個團隊通過系統平台來完成管理,(人治變成了公司治理),銷售變成了營銷,區域性渠道轉變成一個個地區性的網路,建立了銷售隊伍,有一定的銷售隊伍管理能力。
4、思維從平面到三維。這時你就可以退休了,創業者及其創業搭檔就有了現金流系統(賺錢機器),它是24小時為企業工作的,這就是許多創業者及其創業搭檔夢想達到的理想狀態。
5、創業搭檔團隊的最高境界,集團總部階段,是一種無國界的經營,也就是俗稱跨國公司。集團總部的系統平台和各子集團的運營系統形成的是一種體系。
集團總部依靠的是一種可跨越行業邊界的無邊界核心競爭力(軟實力)子集團形成的是行業核心競爭力(硬實力)這樣將使集團的各行各業取得它們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所無法取得業績水平和速度。思維已從三維到多維,這才是企業發展所能追求和達到的最高境界。
❺ ACCA都考哪些科目
ACCA考試一共15門課程,考試通過13門課程加上一定年限的工作經驗即可申請證書,ACCA科目分為基礎階段課程與專業階段課程,其中專業階段課程P4-P7為四選二,通過F1-P3後,通過P4-P7其中兩門即可,其中P6高級稅法以英國稅法為主,因為國內暫還沒有培訓機構開設此門課程。小編再送一個2019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自提,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ACCA考試科目
(F1/FAB)Foundations of Accounting in BusinessTo introc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this has on how organisations are structured and on the role of the accounting and other key business function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efficient,effective and eth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n organisation and its people and systems.
(F2/FMA)Foundation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viding bas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an organisation to support management in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F3/FFA)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relating to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echnical proficiency in the use of double-entry account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s.
(F4)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legal framework,and of specific legal areas relating to business,recognizing the need to seek further specialist leg advice where necessary.
(F5)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 to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decision-mak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control(F6)Taxation(UK)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ing to the tax system as applicable to indivials,single companies,and groups of companies.
(F7)Financial Reporting(I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ntities,including groups and how to analyse and interpret those financial statements.
(F8)Audit and Assurance(I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assurance eng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fession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9)Financial Management
To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expected of a finance manager,in relation to investment,financing,and dividend policy decisions.
(P1)Governance,Risk and Ethics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carrying out the role of the accountant relating to governance,internal control,complia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risk within an organisation,in the context of an overall ethical framework.
(P2)Corporate Reporting(INT)
To apply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a range of business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P3)Business Analysis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assessing strategic position,determining strategic choice,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c action through beneficial business process and structural change;coordinating knowledg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y effectively managing processes projects,and people within financial and other resource constraints.
(P4)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as expected of a senior financial executive or advisor,in taking or recommending decisions relating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n organisation.
(P5)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selecting and apply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business context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n organisation and its strategic development.
(P7)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INT)
To analyse,evaluate and conclude on the assurance engagement and other audit and assurance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best practice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❻ 跨國公司在國際擴張中,是否存在治理模式的當地化問題
跨國公司在國際擴張能確實存在著治理模式當地化的問題,但絕大部分都是使用國際化管理的。
❼ 跨國公司治理的相關理論,要國內的
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基本理論
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發展的產物
現代企業不同於傳統企業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企業通過組織行為來代替價格機制配置企業內部資源,因此,職業的管理者階層和管理者市場隨之產生。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目標函數不同,產生了約束、激勵的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講,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組規范與法人財產相關各方的責、權、利的制度安排,通過制衡來實現對管理者的約束與激勵,從而最大限度地達到治理目標。
兩種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特點與比較
微觀企業制度的形成和演變受到歷史文化、政治制度、法律和經濟特點等方面演進軌跡的影響,因而,國家、地區、時期不同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及相應的制度安排是具有差異性的。目前全球主要有兩種治理模式:英美的市場導向型和德日的控制導向型。
英美模式:這些國家19世紀後期證券市場就高度發達,使得公司的資本結構以股本為主,股東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動性強,銀行資產結構中股市的地位舉足輕重,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託一個龐大的資本市場、依賴於銀行外部市場的力量和相對完善的立法及執法機制,強調銀行財務數據的充分公開,增強透明度,禁止內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場監督經理活動。
德日模式:二戰後德日兩國加強銀行對企業的支持,銀行既是股東又是債權人。企業資本結構往往以負債為主,股權高度集中,股東相對穩定,形成了股東和債權人共同治理的模式,管理上更多地依靠債務約束和經營者的「團隊精神」,以及法人、股東在銀行非正常狀態下的控制力。
從企業的管理目標來看,德日著眼於公司的長期效益,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而英美更著重短期效益,把股東財富最大化視為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從管理方式來看,德日重協調、合作,英美重分工、制衡;在利潤分配的政策方面,英美公司更願意把收入中較大的比例作為紅利;而從人員的流動上看德日的管理人員一般是大股東選派,所以較穩定,英美管理人員的產生可看成管理人員市場供求的一種交易,相對流動性較大。
本文認為兩種類型模式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都是有效的,不能籠統地判定孰優孰劣。所以研究的切入點不是兩種模式的優劣,而是在一個特定環境下對兩種方式在利益權衡中的選擇和平衡點的確定,並能建立一種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的機制,能根據外界和自身的變化對利弊得失不斷地進行判定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我國跨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及完善
我國跨國公司存在的缺陷
根絕上文對兩種模式的分析和比較,反觀我國跨國公司治理結構的現狀,可以看出我國跨國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存在著一系列缺陷:
治理目標混亂 轉軌經濟方案的實施造成了我國跨國公司公司治理目標的混亂,是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還是突出社會整體利益,成為公司治理目標的兩難抉擇。由此看來,跨國公司定位和與外界宏觀環境的協調是至關重要的。
股權結構不合理 我國跨國公司大多數仍是國有股占控股地位,股權結構欠合理。政府作為所有權的主體,委託代理人經營,卻無須對代理人的經營結果向所有者承擔責任,最終產生「產權主體虛位」以至「代理人缺位」的問題。
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完善 作為跨國公司的母國,我國還並未建立起適應全球市場競爭需要的人才觀念,經理市場還不發達。我國跨國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大部分經理仍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的及時正確披露,是強化市場約束、增強經營透明度、保護相關者權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國跨國公司披露信息的范圍、及時性以及某些信息的真實性等確實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完善我國跨國公司治理結構
本文主要從治理目標、產權改革、組織結構、激勵約束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等幾方面作為著眼點,來研究如何完善我國跨國公司制度。
實現股權多元化 逐步減持國有股毫無疑問是實現股權結構的合理與優化最根本的措施,在減持的過程中適當引入投資者,嘗試發展法人持股和機構持股,形成幾大股東持股比例相當的格局。
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尚未成熟,機構投資者在成長中,也不能忽視組織資源、組織功能的存在。
建立獨立董事會制度 目前我國的跨國公司要在股權結構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獨立性的董事會,利用股東之間的利益競爭來促進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這樣才能切實把握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對於中國的跨國公司更為可取的是,分設董事會和總經理,由總經理任CEO,這就得要求董事需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國際業務經驗。
加強人員與境外企業的管理和監控 我國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時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境外管理人員的激勵不足;二是由於信息非對稱國內母公司以最低的成本如何去監控境外子公司。
首先,必須正視激勵機制的局限性。企業的利潤某種程度上是「公共品」,有時對於股東或者經營者來說「搭便車」則是更好的選擇。只有當收益份額大到足以抵償其監督成本時,他才情願承受讓利別人「搭便車」,付出必要的成本去改善企業的利潤空間。競爭機制對代理人的激勵是企業內部顯性激勵無法替代的,所以要重視外部競爭性的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這一隱性激勵機制的引進。
其次,節約對境外經營的監督成本。公司很難充分了解境外經營狀況的信息、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及決策情況。這時可考慮由政府設立機構完成這項職能,如建立境外財務監督機構、經常向國內企業提供境外企業經營狀況的信息等。還可以採用行業管理的辦法,把監督事務委託給會計協會、律師協會等中介機構去完成。
健全監督市場 信息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信息交換是否充分對稱直接關繫到市場經濟是否公平、經濟運行是否有效。我國跨國公司首先要減弱被監督單位對監督機構的決定權,其次依靠超越企業局限的實施有效的監督機構,包括行業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等非贏利機構或政府有關機構。在信息化管理、資本市場的經驗以及對一線經營、投資情況都相對比較弱勢的母公司,怎樣來監管相對而言經驗比較豐富的海外子公司,將是所有中資企業面臨的挑戰。
發揮政府在發展跨國公司中的作用 對於我國跨國公司來說,政府的調節作用不可忽視。政府雖不能幹預具體的經營活動,但政府可通過施加外部影響如創造競爭環境、推進企業治理機制改造方案等來使企業提高效率。政府篩選優秀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培育地方市場體系,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去改善治理機制以提高國內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的經營績效。
❽ 什麼是《跨國公司行為准則》
個觀察員國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 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1976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制訂《跨國公司行為准則》(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34 個國家政府簽署了這一行為准則使其逐漸在全球推廣。該准則對於上世紀70 年代全球范圍開展的企業准則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0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這一準則 進行了修訂,將其重點放在了可持續發展上,並包含了國際勞工組織所有的核心勞工協議,這 表明新修訂的准則更突出對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指導。 准則的內容具有綜合性特點,涵蓋一般政策、信息公布、勞資關系、環境、打擊行賄、消 費者利益、科學技術、競爭、稅收等方面。 OECD《跨國公司行為准則》遵循以下適用原則: (1)企業遵守本准則是自願並且非法律強制性的; (2)加入本准則的各國政府須鼓勵在其領土上經營的企業遵守本准則; (4)本准則適用於與跨國企業內部所有實體(母公司和(或)子公司); Linksus Media Communication Group 第2 頁 共2 頁 (5)本准則對任何相關的跨國企業和國內企業同等適用; (6)本准則加入國政府應推廣企業實施本准則。 此准則是通過OECD 成員國的國家聯絡點推廣試行的,通過這些聯絡點不斷地宣傳此准則, 提供咨詢服務,並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這些措施促進了行為准則的推行與遵守。但是,與國 際勞工協議一樣,這些行為准則都是針對政府的,這就難以保證企業會承擔相關的責任,因此 這使得准則在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經過三十年的推廣應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跨國公司行為准則》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此外,OECD 還先後出版了《OECD 公司治理原則》、《公司治理:對OECD 各國的調查》、《OECD 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指引》等重要文獻,豐富了和發展了准則,對OECD 成員國和非成員國開展公 司治理改革、建立本國的公司治理規范、制定新的立法和採取新的監管舉措,都產生了重要影 響。
❾ 跨國公司為什麼重視公司治理
現有的公司治抄理結構來源於西方襲,跨國公司更熟悉公司治理結構所帶來的對公司的控制
因大部分跨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中層管理者均採用本地化,需要相對完善的制度加以約束,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總經理-)較為成熟
公司治理結構某種程度上轉移了資方和勞方的矛盾,轉變為股東和職業經理人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