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整治
Ⅰ 為什麼對流域上下游要進行綜合治理
因為河流上游和下遊河段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同,並且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會影響河流下遊河段。例如上遊河段的水土流失會加劇下游的洪水災害。
Ⅱ 古時候稱長江為什麼
大江,是中國古代長江繼江水、長江(南北朝至五代十國時期)後的第三個關於長江的稱呼,元、明、清三代皆沿用此稱呼。
長江古稱「江」。在我國上古時代,「江」是個專用名詞,特指長江。有時也稱「大江」,如蘇東坡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後來人們對長江的認識逐步加深,感到單稱「江」或「大江」不能完全表達它源遠流長的地理特徵,所以又根據它的特點起了個名———「長江」。「長江」之稱始於東漢末年。晉朝以後,稱「長江」者逐漸多了起來。如李白的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上下游整治擴展閱讀:
「江」是專有名詞,在古文獻中,它特指長江,後來才引申為大江河的通稱。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明確指出:
『江』字一般總是指長江,如『江東』是長江之東,『江南』是長江之南。即使在後代,除非加上另一個江名(如『浙江』),或加上數目字(如『三江』、『九江』),或『江山』連用,否則仍指長江。
南方的河流雖然多稱「江」,如湘江、灕江、嘉陵江等,但這些都受了「江」字本意的影響。就是說,古文獻中除了特殊的與「江」字連綴的詞外,單獨的「江」字即是代表長江。
在《長江與揚子江名稱初考》中,全面考證了長江在我國各時期的名稱變化,強調了古文獻中的「江」字就是指長江的說法。該文說,見之於文獻的「江」字在春秋時代的兵器上就有了,如吳王的銅劍上刻有「處江之陽」的銘文。
漢代以後,人們開始稱長江為「大江」,六朝以後始出現「長江」這一稱呼,而「揚子江」則是在隋代大業年間才出現和使用的。
Ⅲ 黃河上下游部分河段的問題及措施
黃河上游:由源頭到內蒙古的河口鎮主要特徵:河源水清、峽谷段水能豐富,河套內段水流緩;
黃河中游容:由河口鎮到河南的舊孟津主要特徵:多支流、多峽谷,含沙量大;
黃河下游:由舊孟津到山東入海口主要特徵: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成「地上河」;
主要的治理措施:A興修水利,上攔下排;B退耕還林、還草、還蓄洪區;C加固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