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網格
『壹』 什麼是網格員,具體點
網格員就是駐區的社區民警。
公安分局根據區域內的人員情況、社會治安復雜程度將區域劃分成網格。平均每個社區劃分成3到5個網格。網格內有網格管理員、網格助理員、網格督導員、網格警員、網格黨支部書記和網格司法力量六類人員,分工承擔網格內的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各項事務。
民警主要承擔治安秩序維護、矛盾糾紛化解、實有人口管理、便民利民服務等任務。
(1)鄉村治理網格擴展閱讀
工作職責
1、嚴格遵守各項網格管理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項網格管理職責。
2、深入群眾之中,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疾苦,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做好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有關工作;及時受理報警求助,在規定時限內辦理群眾申辦事項;積極參與排查調處民間矛盾糾紛,努力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3、及時收集、上報網格內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穩定的各類信息;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動態和突出治安問題;將收集、掌握的各類情況信息進行積累、分析、比對,切實做到基礎工作信息化。
4、全面准確地登記轄區實有人口,了解、掌握基本情況;熟悉可能違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重點掌握列管的重點人口和監管對象的現實表現,開展對重點人口、監管對象和有輕微違法人員的監督管理和幫教工作,落實工作措施;重點掌握出租房屋和暫住人口的動態情況。
5、組織安全防範:充分依靠基層組織,大力開展安全防範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指導治保會、保安隊、義務巡邏隊等群防群治力量的治安巡邏和鄰里守望活動,形成嚴密的群防群治網路;廣泛利用轄區資源,動員群眾使用技防、物防設施,提高治安防範水平。
6、嚴格轄區公共場所、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商貿市場、出租房屋和危險物品的治安管理,開展經常性的治安檢查;督促、指導轄區治安保衛重點單位建立健全安全防範制度,落實安全防範措施,預防、減少各類案件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協助辦理轄區各類治安行政案件,為偵破刑事案件提供線索。
『貳』 怎樣當好一名農村網格化治理工作人員ppt課件
今年以來,金水區按照中央、省市統一安排部署,在先期進行社區網格化信息化試點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審時度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強勢推進,進一步總結經驗做法,科學規劃定位,整合工作力量,健全工作機制,強力推進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目標,落實保障措施,快速推進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工作。
1、領導重視支持。
年初,區政府印發了《金水區社會管理創新工程項目化建設實施方案》,將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和有效抓手,明確了任務目標、時間節點、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以項目化建設的方式大力推進。8月10日,組織召開了全區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工作會議,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對社區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10月11日,根據工作進度,在全市率先啟動了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培訓工作;10月20日、11月1日,再次對系統管理員、網格員進行了業務培訓。
2、任務目標明確。
在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廣泛徵求鎮街、區直部門單位意見的基礎上,科學規劃、高端定位,經多次討論、修改,制定了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實施方案,明確了「2013年,在城區社區、農村社區、鎮街駐地實行比較規范完善的網格化信息化管理;2014年,將網格化信息化管理覆蓋到全區所有村居,並建立健全職責明確、管理精細、信息共享、渠道暢通、服務有效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實現「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管理無縫隙、服務全方位」工作目標。
3、保障措施得力。
區委成立了由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政法委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的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推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採取指揮部工作體制,抽調工作人員集中辦公。區財政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撥付資金200餘萬元,為區、鎮街、社區三級網格化管理組織機構統一采購配備了電腦、列印機、投影儀、桌椅等辦公設施,並計劃為社區網格員統一配備移動信息採集終端。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的標准,落實城區社區專職網格員工作補助,有力保障了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
二、科學劃分網格,整合工作力量,搭建三級平台,實現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全覆蓋。
1、科學合理劃分單元網格。
綜合考慮小區類型、流動人口、治安狀態等因素,以300—500戶、1000—1500人為標准,將城區的11個社區共劃分為108個單元網格。在社區公共服務場所設置了網格區域平面圖和網格劃分全景圖,在每個網格設置網格區域管理圖和服務指示牌,公布網格管理服務工作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工作內容、監督電話等,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化、全方位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格局,切實消除了管理服務的「真空」地帶。
2、優化整合社區工作力量。
採取「專管一格」和「兼管多格」相結合的方式,整合社區幹部、網格員、包村聯戶幹部、社區民警、司法調解員、工商管理員、計生協管員、村級組織管理員、物業人員等管理服務資源,培育發展樓(院)長、信息員、聯防隊員等志願者隊伍,爭取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支持參與,在社區組建適應群眾需求的網格化管理服務團隊,開展基礎信息採集、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聯絡、矛盾糾紛調解、特殊群體服務、社會治安巡查、公共服務代辦、計劃生育協管等工作,為社區群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零距離、全天候的服務。
3、健全網格管理組織機構。
在區一級組建「社會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先期配備了6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協調指導、管理培訓、督導檢查、事件分流等工作,推動鎮街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快進展。加強鎮街「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成立網格化管理服務辦公室,配齊辦公設施,配強工作人員。在社區設立「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站」, 規范黨員服務、矛盾調解、社區六進、計生服務、農合農保、社會救助等窗口,細化工作流程,完善規章制度,提高辦事效率,確保群眾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在社區和具備條件的網格設立「網格化管理工作室」,為網格員開展信息錄入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辦公條件。
三、完善基礎信息,規范工作制度,強化檢查督導,力促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常態化、規范化。
1、採集充實網格基礎信息。
組織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社區民警等組成聯合工作組,對社區內的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進行普查登記,核實、更新相關信息數據,確保把人、地、事、物、情、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管理網格,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實現查房知人、查人知住,人房信息完全關聯。建立關聯對比制度,通過與公安、司法、信訪、殘聯、610辦公室等部門對接,完善信訪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邪教人員等重點人員信息,確保全部納入綜治信息平台,提高社會管理掌控能力。
2、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規范化。
落實網格員「六個一」基本工作保障,為網格員統一配備一個定製工作包、一本工作手冊、一本民情日誌記錄簿、一張工作證、一盒服務聯系卡,一部移動信息採集終端。規范網格員日常工作、信息採集、服務代辦等工作流程,實行管理服務工作標准化。建立入戶走訪、工作例會、民情回應、工作日誌、安全保密、應急替補等十二項工作制度,構建網格化管理服務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工作標准,明確工作要求,力促網格員對網格內人口、房屋基礎信息全知曉,對重點人員基本信息全掌握,對治安隱患、矛盾糾紛、突發事件等第一時間全上報。
3、建立考核推進機制。
區綜治委(辦)把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作為年度重點綜治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多次組織召開全區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培訓會、推進會,細化任務目標,量化時間節點,推動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工作點上推進、面上鋪開。研究制定《金水區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綜合考核辦法》,推行鎮街、社區、網格三級量化考核,加大考核分數權重,促進工作落實。以每人每月200元的標准,設立城區社區網格員績效考核獎金,根據年終考核評定等次按照獎勵系數發放,切實調動網格員工作積極性。目前,金水區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進展順利,150個區、鎮街、社區、網格四級信息平台賬號已開通,區、鎮街、社區三級網格化管理組織機構已開始正常運轉,108名城區社區網格員經業務培訓後已全部上崗開展工作,現已採集居民基礎信息57000餘條,信息錄入等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中。
金鵬信息網格化管理解決方案
『叄』 落後農村網格化的難點
(一)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社會流動性急劇增強
伴隨著城鄉統籌發展的推進和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近十年來我省城鄉人口比逐漸縮小。2001年我省總人口約為5658萬,城市人口為2308.50萬,農村人口為3349.50萬;
2009年這組數據分別變為5720.00萬、2631.20萬和3088.80萬。盡管全省城鄉之間的人口差距由2001年的1041萬縮減至2009年的457.6萬,但全省仍有超過50%人口居住在農村。2008年全省農村實際長期居住人口仍有2000多萬,外出務工農民1000多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30%以上,是流動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龐大的流動性群體增加了農村網格化治理不容忽視的壓力。
(二)農村信訪事件逐年增多,農民自我合作能力下降
在農業稅費改革及取消之前,引發農民上訪的多是集中於稅費負擔和各種攤派集資、鄉村幹部工作方式簡單粗暴、基層幹部貪污、村民自治選舉不合法等問題上,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農民負擔過重問題。2005年取消農業稅之後,農民的上訪數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其中,維權型上訪主要是源於城市化進程中因房屋拆遷與土地徵用引發的社會矛盾與糾紛。現在農民上訪除了維權以外,還增加了農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議題,這些「一家一戶不好辦或者辦不好的事情」,農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政府」。農民信訪不只是一種利益表達與訴求的方式,其背後牽涉的卻是整個「三農問題」,尤其是當前農村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由於基層政權組織權威與治理能力的下降,農村民間社會組織發育不足,農民越來越原子化且合作能力下降,原來的民間自我合作機制喪失,造成公共物品供給缺少,社會糾紛調解難以在民間社會中自我解決。
(三)城鄉之間及農村內部分化嚴重,社會治安事件逐年增多
近年來,盡管國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但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有效遏制。2002
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78:1,2003年為2.85:1;2004年縮小為2.78:1,2005年又躍升到2.90:1,差距再次擴大。同時,我省農村內部收入分化也越來越大。2003年我省農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為0.2975,2004年為0.3071,2005年擴大到0.3140。農戶中20
%的高收入戶與20 %的低收入戶的收入之比,1985年為2.68:1,2002年達到4.45:1,2003
年為4.64:1,2004年為5.06:1,2005年達到5.31:1。這表明農村高低收入群體的貧富程度進一步加劇。收入分配差距的過度擴大不僅降低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而且容易激發社會矛盾,成為社會治安問題與不穩定的推動因素。據統計,河南省近十年的刑事案件發生總數在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
(四)信息傳媒快速發展,虛擬社會的興起給現實網格化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隨著網路傳媒技術的快速普及,網路已經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力量逐步興起。網路對人們的生存、交往和組織方式產生著重要影響,並日益深刻影響著社會情緒和公眾行為的走向。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征地拆遷、勞資矛盾、官員腐敗、社會不公等問題為民眾高度關注,深惡痛絕,特別容易激化矛盾,引起對立。網路傳媒平台已經成為部分群體和社會個人用於擴大事件影響、獲取事件解決的途徑和手段。特別是隨著網路力量的壯大,跳過上訪與傳統媒體,直接訴之於網路,已經成為許多民眾解決利益糾紛,宣洩內心不滿的首選渠道。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群眾和個人利用網路的盲目性和虛擬性惡意扭曲事件真相,誤導網路輿論等,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