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整治經驗
雜訊對人的影響和危害跟雜訊的強弱程度有直接關系。在建築物中,為了減小雜訊而採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隔聲就是將聲源隔離,防止聲源產生的雜訊向室內傳播。在馬路兩旁種樹,對兩側住宅就可以起到隔聲作用。在建築物中將多層密實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夾層結構,也會起到很好的隔聲效果。為消除雜訊,常用的吸聲材料主要是多孔吸聲材料,如玻璃棉、礦棉、膨脹珍珠岩、穿孔吸聲板等。材料的吸聲性能決定於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築物周圍的草坪、樹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聲材料,所以我們種植花草樹木,不僅美化了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同時也防治了雜訊對環境的污染。
噪音污染治理
噪音污染治理方案
1、在聲源處控制。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雜訊傳播途中控制。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多栽樹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在人耳處減弱雜訊。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於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採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當然,具體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在控制室外、設計室、車間或職工長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強度要低;庫房或少有人去車間或空曠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總之,對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性質與不同持續時間的噪音,應有一定的區別。
⑵ 怎樣整治樓上惡鄰噪音
降低樓上的噪音可以在樓上做浮築隔音的減震層,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面撞擊的聲音跟空氣回聲內,我國部分的樓盤開發容商已在樓房施工階段,做好了樓板隔音處理;在自家做隔聲吊頂,用龍骨架空,配合用吸音棉、隔音氈或隔音板等材料,降低樓上雜訊向下輻射的聲貝。
⑶ 隔音是如何做噪音的治理方案
具體是哪方面什麼設備需要做隔音呢,只有通過現場實際情況以及降噪需求才能制定合理的噪音治理方案。我們從事這個行業多年了,包括各類商業住宅噪音、馬路鐵路噪音、工業噪音、生產車間噪音、機器設備噪音等等。降噪效果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
⑷ 隔音怎麼做噪音的治理方案
有時候,我們會希望減少室內的噪音。讓房間更隔音涉及使用特殊的建築技術或材料阻止和減少聲波。取決於房間本身的情況和資金預算多少,有很多方法可供選擇。可能需要改變牆壁,頂棚,窗戶,門和任何裂縫或開口增強房間的隔音能力。例如,牆壁使用雙層石膏板,中間塗一層硅樹脂或其它隔音復合膠粘劑。安裝雙層窗戶,給房間做一個吊頂,安裝木質地板或其它地毯等。
預防噪音的最佳方法是用能減少噪音的建築隔音材料和技術構建房屋。但前期有可能做不到這一點,這時可以考慮以下提供的具體方法。
隔音牆
如果打算重新處理現有牆壁,應考慮使用雙層石膏板,並確保兩層之間留有少量空間。還可以用一層硅樹脂或特製的隔音膠水粘合。聲波在穿過不同密度的物質材料時會被減少,這也是明顯分離的兩層石膏板比一層厚板隔音效果更顯著的原因所在。還可以在牆壁內添加其它隔音材料,如玻璃纖維,石棉,質量載入乙烯基或某些類型的隔音泡沫板等。
門和窗口
門和窗戶也能幫助隔絕噪音。厚實的門,雙層或三層乙烯基框架窗戶比薄門和單層窗戶隔音效果更好。此外,與空氣可以從窗戶或門的縫隙進入室內一樣,聲音也能通過它們滲透進房間。使用密封條或填塞物能減少這部分噪音。
地板和天花板
地板和天花板也能起到隔音作用。安裝地毯或木質地板對降低噪音有好處。還可以在地毯下鋪一層隔音氈。天花板也可以通過增加吊頂隔音。
低成本選擇
如果不願意多花錢或時間有限,還可以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降低房間噪音。包括用書架或其它傢具抵住牆壁,讓聲音必需通過的牆壁更厚一些,或用厚窗簾覆蓋窗戶幫助阻隔進入室內的噪音。此外,還有一些技術能幫助吸收已進入房間內的聲音。
吸音表面
房間內堅硬光滑的表面通常對消除聲音沒有幫助,甚至有可能使噪音變的更嚴重。軟毯,地毯和窗簾能吸收聲音。此外,牆壁和天花板粗糙的表面(如噴塗材料)則對減少室內噪音有幫助。
牆壁處理
處理或裝修牆壁也能幫助房間更隔音。這通常涉及添加能阻斷聲波的厚重材料(如毯子或窗簾)等。在有些情況下,甚至裝雞蛋的紙。
最重點的來了,請上別吵網,記得上別吵網啊,專註解決噪音30年,一站式服務解決您的所有噪音困擾問題,還等什麼,快上車。
⑸ 如何治理雜訊污染
目前,國內外綜合防治雜訊污染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從雜訊傳播分布的區域性控制角度出發,強化城市建設規劃中的環境管理,貫徹土地使用的合理布局,特別是工業區和居民區分離的原則;(二)從雜訊總能量控制出發,控制各類雜訊源機電設備的製造、銷售和使用,即對污染源本身直接採取限制措施。
科學規劃
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規劃和城市區域環境規劃,劃分每個區域的社會功能,加強土地使用和城市規劃中的環境管理,規劃建設專用工業區,組織並幫助高雜訊企業實施區域集中整治,對居住生活地區建立必要的防雜訊隔離帶或採取成片綠化等措施,縮小工業雜訊的影響范圍。為了減少交通雜訊,應加強城市綠化,必要時在道路兩旁建立雜訊屏障,並制定限制鳴笛、限速行駛等規定,使城市雜訊降到最低。
控制雜訊源
城市管理職能部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調整、搬遷雜訊擾民嚴重的中小企業;對於未列入搬遷計劃的雜訊源企業或機械設備,應加強管理,督促其使用隔音、消聲等設施,減輕雜訊危害;市區和城郊嚴格執行有關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指污染企業必須與其配套的污染治理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項目的審批制度,以避免產生新的雜訊源。
加強監測管理
使用雜訊污染現場實時監測技術,對企業、鬧市區和交通要道進行雜訊污染跟蹤監測監督,及時有效地採取防治措施;建立雜訊污染申報登記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作用,積極消除雜訊擾民事件。對不同的雜訊源機械設備實施必要的產品雜訊限制標准和分級標准,加強對製造廠商的管理,使機電產品的雜訊控制有據可依。
採用高科技
建立有關研究和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機構,為各類雜訊源設備製造商提供技術指導;加強吸聲、消聲、隔聲、隔振等專用材料的研究和開發,為有效控制雜訊提供物質保障。
⑹ 噪音在生活中,到處都存在,那應該怎麼治理呢
你說的是針對區域雜訊治理的問題。針對區域雜訊。我們首先要分析主要雜訊源和次要雜訊源,在治理順序上也要有限解決主要雜訊源,主要雜訊源解決以後次要雜訊源才會凸顯出來。
如果針對敏感點的雜訊源,處理順序除了主次區分外,如果是高中頻雜訊在傳輸距離上我們就要考慮,如果是中低頻雜訊,我們要在減震及選用消聲器的結構上加以考慮。在具體實施降噪計劃方案中還要根據不同的雜訊源的特性採用不同的降噪治理方法來處理。
⑺ 整治擾民小妙招,噪音太大
找物業
⑻ 噪音治理怎麼治理
噪音治理,如果是自已的產品需要治理噪音,就找產品的開發商,如果是周邊的噪音治理就找當地的行政部門,環境保護局投訴治理,會有成效。
⑼ 工廠噪音治理的措施和方法有哪些
廠區就要先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生產雜訊的工廠與居民區之間應有一定距離,最好設置防護帶,防護帶內種綠色樹木或設隔聲屏障,雜訊車間與非雜訊車間、強雜訊設備與一般設備應隔離開,也可以利用地形地物阻隔降低雜訊,如山丘、土坡、建築物、樹木(森林)等都是良好的屏障,能阻隔或吸收一部分雜訊(db)分貝。
雜訊治理的方法有很多,隔音、吸音、消音、減振四個方面。工廠內的雜訊設備有很多,具體的治理措施要根據設備來選擇。
針對設備本身:使用隔聲罩將設備包住隔音,使用消聲器、減振台等降噪設備降低設備本身的雜訊。
針對機房:對於設備機房可以進行隔音裝修使用隔音板。吸音材料、吸音棉、減振墊等等,提高機房本身的隔音能力。隔音窗、隔音門也可以使用在機房上面。
針對傳播途徑:使用聲屏障在兩者之間樹立進行隔音。
廠區雜訊治理
1.吸聲:
利用吸聲材料如玻璃棉、泡沫塑料、礦渣棉、隔音氈、石棉絨、加氣混凝土、木絲板、甘蔗板等裝飾牆面或天花板,這些多孔材料能夠吸收聲波,達到降低雜訊強度的目的。吸聲材料主要吸收反射聲,對從聲源直接發出的直達聲作用甚微,對高頻雜訊比對低頻雜訊有效。低頻雜訊可採用共振吸聲的辦法,用多孔板做吸聲牆壁。這些措施均能取得較好的吸聲效果。
2.消聲:
使用消聲器是控制空氣動力性雜訊的主要措施,消聲器是一種組織聲音傳播而允許氣流通過的裝置,主要用於風道和排氣管道,常用消聲器分阻性消聲器和抗性消聲器兩種,二者聯合使用消聲效果更好,優質的消聲器應當是消聲量大,空氣動力性能好,結構性能好,三者缺一不可。
3.隔聲:
把產生雜訊的設備或需要安靜的場所封閉在一個小的空間中,使之與周圍環境隔絕起來,以達到控制雜訊傳播的目的。如空壓站的隔聲室,窗戶用雙層玻璃,門窗用吸聲材料飾面,周圍用橡膠條密封,小型聲源可用隔聲罩。
4.隔振:
為了防止通過固體傳播的振動性雜訊,可在機器或振動體的基座與地板、牆壁連接處安裝隔振或減振裝置,也可起到降低雜訊的效果。
5.阻尼:
阻尼材料就是內損耗較大的材料,如瀝青、軟橡膠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塗在金屬板上的阻尼材料,其厚度應當為金屬板的3倍以上,並使其僅僅地粘附在金屬板上,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阻尼效果。
⑽ 環境雜訊與噪音治理有哪些方法
雜訊種類主要有機械雜訊、空氣動力性雜訊和電磁雜訊三大類。雜訊的一般控制方法有:
(1)從聲源上降低雜訊。改進設備結構,改變操作工藝,提高加工精度和裝配質量。
(2)在雜訊傳播途徑上降低雜訊。在廠區平面布置時,將雜訊源集中,遠離人們或建造天然屏障(綠化植樹、建築物等),以達到減少雜訊的目的。
(3)在雜訊接受地點採用隔聲設備和防聲用具進行防護,隔離強烈的雜訊。
(4)在雜訊發生地點採用多孔吸聲材料、設計共振吸聲結構等方法吸聲降噪或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