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公共衛生治理
⑴ 中國在2020年經濟發展的前景展望以及有哪些短板
1、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突出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版題很大程度上也權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
2、貧富差距
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2020年,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
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過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匯聚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存量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優質增量資源進一步擴充,可以靶向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熨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影響。
⑵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對霧霾的治理政策
減少和控制自己國家的煤炭用量,把燃燒用的煤洗干凈,減少一半的污染。
為了解決水污染和城市用水問題,184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河道法令》規定,禁止污染任何作為公共供水水源的河流、水庫、供水系統的管道及其他部分。1848年又頒布了第一部改善工業城鎮環境的《公共衛生法》,這部法律要求把污水和廢棄物集中處理,1855年頒布了《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全面負責英國的房屋和供水、排水系統的建設與管理。1875年通過《公共衛生法》,它匯集了以前的同類法規,1876年頒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條例》1878年通過了《公共衛生條例》。
要徹底解決城市環境和疾病流行問題,勢必牽扯到要改善工人階級的住房和居住環境問題,為此,1875年、1882年和1885年,英國會議相繼頒布了三部《工人階級住房條例》。
⑶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中,談談你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都需要積極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地區「守土有責因地制宜」的雙向制度優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中央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及時解決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緊迫問題,尤其是多個省份一對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危機管理的歷史傳統和巨大制度優勢。
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發揮集中統籌的制度優勢在任何危機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個有效的「中央大腦」是形成危機應對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對稱、調動全國四面八方、各系統各部門高效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關鍵。
但是從此次疫情的處置全過程尤其是病毒爆發初期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現有國家治理體系中強化集中統一領導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臨機決策的需求之間,仍然暴露出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面對危機,權責配置失衡的問題一度凸顯。
(3)中國的公共衛生治理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通常是在人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時候。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口罩有破損時;
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曾使用與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該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對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未對口罩的使用時間做出相關規定。對N95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N95 口罩佩戴 2天,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變化不大;佩戴 3 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 N95 口罩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沒有被明顯弄臟或損壞(如摺痕或撕裂),可以考慮重新使用。
⑷ 中國主動融入全球環境治理的合理性
我們是國際社會重要的一員啊,國內環境治理也很重要
⑸ 疫情看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縱觀人類歷史,經濟與技術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而戰爭與危機則改變國際政治進程。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沖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它不僅引起了對衛生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加深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
疫情沖擊進一步推動國際關系的重組。在美國奉行單邊主義、不斷退群、阻撓國際合作的背景下,國際組織不能正常運行,國際規則規范被削弱,全球化、全球治理遭遇嚴重挑戰。國際體系呼喚新的領導者。
一些有能力和意願的國家將加快聯手,推動經濟合作,維護全球化進程,促進全球治理,打造新的國際格局。美國即使在未來有意重返領導地位,其信譽和號召力業已大大弱化,國際政治的後霸權時代加速到來。
(5)中國的公共衛生治理擴展閱讀:
2020年註定是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沖擊已經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但影響的最終結果並不完全確定,這既取決於疫情的發展,也取決於各國當下的反應以及後續的調整。
對中國來說,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准確把握形勢變化,加快調整步伐,就能更好更快地前行。
一是切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特別是要補短板和強弱項;二是推動經濟轉型和技術進步,抓住機遇發展在疫情中大顯身手的新業態(如數字經濟、人工智慧、自動化等),大力推動關鍵技術自主創新。
三是針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趨勢,加強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拓展合作范圍,推動經濟合作、衛生合作、環境治理合作等;四是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調整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節奏和力度,增強風險意識,尊重市場規律,推動「一帶一路」衛生合作。
⑹ 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多少億
2020年我國總人口預計達14.2億人。
「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從117.94下降到113.51,2015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75億人。
「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明確,2020年,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長率6‰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2以下。
2020年,出生政策符合率和出生人口信息准確率都將升至90%;免費計劃生育基本技術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流動人口目標人群計劃生育服務覆蓋率升至90%。
我國還將加強出生人口監測,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協調制定和完善鼓勵按政策生育的經濟社會政策。
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加大對計劃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在社會保障、集體收益分配、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
(6)中國的公共衛生治理擴展閱讀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說,總體上看,我國勞動力數量仍然充裕。2015年,15歲—64歲勞動年齡人口總量為10.03億,是歐美發達國家總和的兩倍。
2030年、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還分別有9.58億、8.27億。目前,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僅為歐美發達國家的1/8,通過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空間很大。一直到2030年,我國的總撫養比低於50%,我國仍處於人口紅利期。
專家認為,人口數量應轉化為教育、人才、健康紅利,才是真正的人口紅利,推動勞動生產率增長。
國務院參事馬力提出,我國進入「後人口轉變」時期,必須以勞動力素質替代勞動力數量,實現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建議長期加大人力資本、創新投資,實施終身教育,要求30歲以上勞動力具備一門技能。
⑺ 國內哪個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比較強
作為一名人大在讀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要向學弟學妹們推薦的大學當然是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的公共管理學院下設三個學科,行政管理是其中之一。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輪公共管理學科評估結果可知,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專業並評為「A+」。行政管理專業的課程包含全校共同課程,以及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大二開設《行政法》、《公共組織與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課程。師資力量強,授課老師專業水平高,誨人不倦,學院良好的科研與學習環境。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設行政管理專業,專業源遠流長,依託北京大學多學科的背景與學院的師資優勢,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優秀人才。北京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具備很強的競爭實力,每年也吸引著眾多學子前往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