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如何治理霧霾
⑴ 世界各國治理霧霾時間表 我國需要多少年 痛的領悟
世界各國治理霧霾時間表 我國需要多少年 痛的領悟
霧霾天氣的逐日增多,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霧霾不但危害身體健康,而且為我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恐怕就是中國治理霧霾,到底需要多少年了。
在這個問題上,經常有人拿出發達國家的案例進行參照和對比,其中最典型莫過於英國倫敦長達28年的治霾經驗。
1952年12月,災難真的降臨在了倫敦。倫敦交通為之癱瘓。許多人呼吸困難,眼睛刺痛,不停流淚,總計約有10萬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4天時間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去世。
幾經努力後,至1975年,倫敦每年的霧日已下降到15天;1980年更下降到5天,摘掉了「霧都」的帽子。為治理空氣污染,倫敦付出了30年的時間。
日本治理空氣污染,花了30年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發展,由於在二戰中戰敗,工業發展一度停滯,空氣情況轉好。但在經濟重新起步後,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在日本現今的能源結構中,核能、天然氣,以及太陽能、地熱、風能等佔有重要地位,日本治理空氣污染,前後也花掉了30年左右時間。
洛杉磯空氣達到潔凈標准,用了超過60年
美國聯邦政府在1963年、1967年先後頒布《清潔空氣法》和《空氣質量法》,著力控制空氣污染。至1999年,洛杉磯首次實現全年沒有一級空氣污染警報;2007年,洛杉磯地區的空氣終於達到了清潔標准,此時距1943年霧霾大爆發已過去了64年
德國治霾用了30年
德國從意識到霧霾問題,到解決霧霾問題,至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如果要從出現霧霾算起,恐怕要至少有百年的歷史。德國首都柏林也一度是霧霾的重災區,80年代西柏林的霧霾警報數度響起:1980年兩次1級警報;1981年1次一級警報;1987年1次二級警報。兩德統一後,柏林最後一次響起霧霾警報是在1991年,只達到了預警級別,從此以後,德國再也沒有響起霧霾警報。
⑵ 各國關注中國霧霾說明什麼哲學道理
上升到哲學角度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霧霾是災害性天氣現象,是回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霧霾對答人的危害很大,至於什麼危害可自行網路。
霧霾威脅到人的健康生活,我們應當了解其危害。霧霾產生的原因究其根本還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當我們還沉迷在不節制的對自然的索取時,大自然生病了。霧霾是一個警示,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急切的搞好環境。
我們能做的是推崇低碳生活,少開車,隨手關燈,節約水,做個有素質的人~~~
⑶ 從國家 企業和個人的角度各提兩條行動倡議治理霧霾
整改防護林、徹底治霧霾
統計學家、數學家王見定教授, 最近就「 霧霾問題」向國家獻策
與改革開放幾乎同時起步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至今已走過35個年頭。此綠化防沙工程被稱為:「中國綠色長城」,「生態工程之最」,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路經13省、市、自治區的559個縣,全長近4500公里,死死把境內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一片黃土高原包圍或擋在其以外。雖然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但已初見成效,由西北刮向內地的大風沙基本被擋住,甚至多區域出現了旅遊、避暑、休閑的勝地,基本達到了原來防風治沙的目的。但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由於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的相應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沒有跟上,造成了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危及到人的生存空間。其中霧霾問題是當前重中之重。全民都在談論霧霾怎麼解決。國家在談,環保學者在談,老百姓在談,就是拿不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其中環保、氣候專家(院士、研究員、博士...)一致指出歐美、日本用了20-50年時間,才理順了本國的大氣,中國即使在歐美、日本之後有成功經驗可借用,依照目前的經濟、科技實力用10年時間治理好那隻能是人間奇跡。在他們看來中國在一、二十年內治理好霧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中國百姓只能在長期霧霾中煎熬?本人倒有一個良方,不同以上專家、學者的說法,可供政府使用。那就是我們在嚴格執行減排情況下,同時要借老天之力,不借老天之力是萬萬不行的。北京的霧霾幾乎與刮風高度相關。今天刮大風,霧霾很快消散;大風一停,霧霾接踵而來。如果不靠風,只有大范圍的停工、停產、停車...霧霾才會消散,這已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可是長期停工、停產、停車...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住什麼...怎麼生存?下面就只能在風上下功夫。王見定教授是一個具有復雜閱歷、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貫通的學者和實踐者,他對我們的國傢具有深厚的情感,對於這種現狀他不能不聞不問不管。他在仔細考查了相關的資料以後,確認我國現仍屬季風國家(盡管大氣專家說全球大氣變暖)。冬季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夏季是來自海洋的東南風。哪為什麼西伯利亞的寒風,冬天很少見了?仔細考查以後發現,問題只能出現在這又長又寬的防護林上。三北防護林工程,窄的地方有幾十公里寬,寬的地方有幾百公里。防護林喬灌混雜種植,灌草混雜種植,其中高大的喬木均在二、三十米以上,對地表風有一定的減速作用(成語「樹大招風」就是這個道理)。經過這樣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的喬木的減速,再強勁的西伯利亞風也成了微風,所以近些年來,北京的大風沙天很少見了,華北地區也是這樣。現在的方法有了,王見定教授指出:我們只需要把防護林的喬木改種矮小的灌木,強勁的西伯利亞的地表風的減速會變得緩慢,經過防護林的西北風還能達到3-4級的水平。有了常態下的3-4級風,在我們嚴格遵守減排政策的配合下,就可以使北京、華北地區的空氣保持在優良或輕度污染的水平。再有夏季的東南風,由於處在西北、華北、東北部的防護林的改造,也能順利通過防護林,使北京、華北、東北的霧霾得到相當的擴散。也就是說通過防護林的整改,使得長年的西北風、東南風運行通暢,北京、華北、以至全國嚴重的霧霾必然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這樣就為生活在北京、華北、以至全國的老百姓爭取到可以持久的生活空間,並在不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最後徹底戰勝霧霾。實施方法及說明:
(1)馬上開始1000公里的「喬改灌」工作,增加10萬工人(工人以當地農民為主)每月工資不低於5000元。(2
)此項工作建議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牽頭,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具體操辦。(
3)在「喬改灌」的過程中,適當擴大灌草混種的面積,使得原有的防沙作用還有所加強。(4)在1000公里的「喬改灌」的工作基礎上,逐漸將此工作推廣到4500公里。(5)大部分喬木已到了過、成熟期(枯死期),現改種為灌木真是天賜良機,改種灌木比喬木成本低的多。改種的灌木、草木以選用當地灌草木為好,它們具有天然的適應性,且成本低。(6)改造的資金由國家財政支出。(鼓勵有財力的公司參與捐贈) 參考文獻:(1)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 2)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
3)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2期、北京,2008
⑷ 從國家、企業和個人角度就治理霧霾各提兩條行動倡議
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要為保護玍態環境岀謀獻策,同時要付諸於行動。為減排降噪、整治生態環境作出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生態環境靠大家,共同岀力你我他。
⑸ 治理霧霾,各國花了多少年
像英國霧霾至少花了40年,到現在還在治理,英國NSEN空氣器凈化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