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黃河淹
㈠ 大禹治水小古文翻譯
堯、舜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房屋被毀。堯任用鯀來內治水,鯀運容用堵塞的辦法,花了多年時間也沒有把洪水制伏。
後來舜用禹來治水,禹採取疏通的辦法,花了十三年,終於把洪水給制服了。他們兩個人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那是因為採取的方法不同啊。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1)治理黃河淹擴展閱讀: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㈡ 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在上古時期,帶領百姓於天災大自然做艱苦的斗爭,終於戰勝了大洪水,大專禹從他父親那裡總結屬了治水的教訓,採用了更加靈活的方式,疏通水流,這有就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過程及其艱苦和英勇,出現了三顧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
(2)治理黃河淹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㈢ 關於黃河的歷史資料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 5464 公里,水面落差 4480 米。流域總面積 79.5 萬平方公里。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 115 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
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 105 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 10 萬至 1 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3)治理黃河淹擴展閱讀:
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後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盪,人們開始築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 。
黃河流域是我國文化的發祥地。幾十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遍及黃河兩岸、大河上下。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心。
㈣ 大禹治水裡神於天是什麼意思
神於天,聖於地.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神於天,聖於地 」 是我拾人牙慧.這句話出自《論語》.
《論語》雲:「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解釋成今文的意思就是:天地混沌如雞蛋樣的時候,盤古就從其中生化了出來.當盤古活到一萬八千歲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天闢地,其使清輕者上升以為天,重濁者下沉以為地,而盤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變.盤古之神與天齊高,亦要與地闊厚.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故此這樣的維持了一萬八千年,故而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及其長大,這就是天與地的距離九萬里的原因.
道生化出盤古,盤古做完了開天闢地的事情以後,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其氣化成了風雲,其聲化成了雷聲,左眼睛化成了太陽,右眼化成了月亮,其四肢化成了東西南北四方,五臟化成了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恆山、北嶽嵩山、中嶽衡山之五嶽山也,其血液化成了江河,筋脈化成了地理山川之紋脈,肌肉化為了田土,頭發胡須化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齒和骨骼化成了金玉之礦藏,精髓化為了珍珠寶石,汗流化成了雨澤.盤古永垂不朽的化身:泣液化為江河,氣化為風,聲化為雷聲,眼瞳化為電光.盤古的喜悅化為了晴天,而憤怒就化成了陰天.
盤古之神與天齊高,盤古之身形與地同厚闊.盤古真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這就充分的展現出了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物事之人格化的魅力來了.天的功能為神,地的功能為聖.這是神聖二字在功法中的的基本含義.同時又說明了,一個修煉內功者,自己的神要與自己的內氣之天齊高,亦要與自己的外形之地齊厚闊.
「神於天,聖於地」說出了天、地、人的關系.對它可以有多個方面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總的來講就是一個人要有所成就,一方面靠天意,靠機會,抓住了機會,符合天意,就可以創造出人意料的成就.沒有一個可以預測自己一下子的成就,所有的成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你的身邊.所謂「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天意.另一方面就是搞自己的努力,靠腳踏實地地幹才能有所作為.正所謂機會是為有準備的人而准備的.上天給了你機會,你不腳踏實地的干,你就抓不住機會,上天就對你作自動棄權處理,把機會就給了另外一個人.
「神於天,聖於地」還告誡大家做事要符合天意,要順從民心,要講求道德,要尊重自然規律.人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蠻干,人並非「人定勝天」.
盤古開天闢地
(山海經圖)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
出處,形容盤古的.引申意思,所謂「神於天」,就是指在個人生命上你永遠不要失掉自己的一雙翅膀,要有一片理想的天空,讓你飛翔,你可以做神仙.
但「聖於地」就是指在人間世道上,在社會規則下,每一個公民,要以身踐道,為社會盡責,這種承擔就是我在土地上的行動,這就是聖人.
㈤ 漢朝和唐朝相比,哪個朝代更厲害
針對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難說,因為兩個帝國都是不同歷史階段,很難評價而且他們都很出色。
再說漢唐帝國都是聞名於世界的大帝國,在它們身上居然有多種的命運相似,立國之初都有一個超級對手,都拉下臉跟對手談判和親,漢唐盛世都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上的驕傲,一個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另一個成為中國人民移居海外的群體名稱。今天我們就來揭示漢唐帝國前世今生中的那些相同的命運。
一、漢唐帝國的最強勁的對手
匈奴:大漢帝國的死敵,漢高祖劉邦通過四年的楚漢戰爭剿滅項羽後,匈奴傑出首領冒頓單於就統一廣闊無垠的蒙古高原,而且匈奴汗國勢力正盛,公元前200漢朝與匈奴開始發生沖突,漢高祖劉邦率領30多萬大軍與匈奴大軍決戰結果在白登山吃了大虧,被迫和親。漢武帝時期通過漠北戰役等一系列戰爭,匈奴被漢朝打殘,終於走向沒落。
突厥:隋唐帝國的死敵,雖然隋文帝通過計謀分裂突厥汗國,但是在唐朝建立後,東部的東突厥對中原威脅極大。627年,李世民唐太宗登基為帝,東突厥可汗吉利可汗20萬突厥騎兵劍指長安,唐朝舉國震驚,唐太宗李世民被迫在渭水簽訂盟約,繳納個很多保護費。公元630年李世績率領十萬唐軍攻滅東突厥,佔領了廣大蒙古高原,唐高宗顯德年間,蘇定方率領大軍遠征西域,經過一年的大戰,西突厥宣告滅亡。
二、開疆擴土:經營西域,滅掉朝鮮
公元前108年,漢朝近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殺向衛滿朝鮮,最終西漢控制朝鮮半島。公元前104-101年,漢朝遠征西域,越過沙漠攻滅大宛國,至此西域各國全部投降。公元前60年西漢最終在西域建立西域都護府標志西域從此被納入中國版圖。
唐太宗貞觀14年,唐軍擊敗西突厥後,在高昌過地區建立安西都護府,勢力達到中亞鹹海一帶。貞觀18年唐朝開始調兵遣將圍攻盤踞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的高句麗。經過20多年的戰爭,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二月,唐朝再次發兵進攻高句麗,經過幾個月征伐,唐軍先後滅掉百濟,最後聯合新羅大軍徹底攻滅高句麗。
三、都有斷代經歷
公元8年,西漢權臣王莽廢掉2歲的皇帝劉嬰改國號為新,建立新朝。公元25年經過昆陽大戰後王莽兵敗被殺,西漢皇族劉秀最終統一全國,延續了漢朝的國運,漢朝斷代了17年!
公元690年,唐高宗皇後李治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宣布取代唐朝。公元705年,張柬之等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護了大唐復辟,唐朝斷代15年。
四、都發生過宦官之禍
東漢漢和帝以後,宦官因為參與滅掉外戚政變,逐漸掌握軍隊大權,開始為期近百年的宦官當政,連東漢皇帝都是宦官說了算。最後何進等人派兵殺掉宦官,不少人被投入黃河淹死。
唐玄宗以後宦官開始干預朝政朝政,目無王法十分的囂張,經過甘露之變後宦官勢力達到了頂峰。903年,藩鎮之一的朱溫發動兵變把朝內的宦官全部逮捕,一口氣全部扔到了黃河裡,最後唐朝宦官之禍就是滅絕。
五、都在農民起義走向沒落
公元184年,太平道頭人張角率領信徒發動起義,最後席捲全國,東漢政府大驚失色開始召集地方軍隊瘋狂鎮壓,最終張角死後,黃巾起義宣告失敗。
公元878年,黃巢,王仙芝發動起義,經過多年戰爭最終打下長安,唐僖宗倉狂出逃,最後唐朝命令藩鎮軍隊鎮壓,最終黃巢兵敗被殺。
再說經過農民起義後,漢唐帝國最終走向沒落始終被強大的軍閥控制,有名無實。
六、都被強大的軍閥取代
公元220年曹操死後,曹丕繼承父位廢掉漢獻帝最終代漢稱帝,漢朝最終滅亡。
公元907年,梁王朱溫廢掉唐哀帝建立後梁,唐朝也最後滅亡。
總結:漢唐帝國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和強大的時刻,筆者通過才發現兩大帝國的命運居然如此的相似,這難道是冥冥之中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