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前
⑴ 什麼是流域綜合整治規劃
以治水為中心,以水質改善、功能完善為目標,綜合考慮了水系的防洪排澇、交通運輸、工業供水、農業灌溉、旅遊休憩、生態保護等多方面的水環境功能要求,制定了綜合性的治理工程措施。
⑵ 流域治理目標是什麼
流域治理主要目標是流域內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溝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態狀態,行洪安全。東方園林在流域治理方面可謂大膽創新,提出了三位一體理念,全面解決雨洪調蓄、雨水徑流量大、合流制溢流污染嚴重、河湖及河道水質惡化、黑臭水體、水生態修復等系列問題。
⑶ 治理前,田納西河流域是美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原因是什麼
田納西河流域由於長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
⑷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前與治理後的自然經濟狀況
治理開發
綜合治理:為了對田納西河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全面的綜合開發和管理,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簡稱TVA)。經過多年的實踐,田納西流域的開發和管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田納西流域落後的面貌,TVA的管理也因此成為流域管理的一個獨特和成功的範例而為世界所矚目。
開發利用:田納西河田納西河流域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由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全面負責。根據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該局不僅被授權負責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而且擁有規劃、開發、利用、保護流域內各項自然資源的廣泛權力。它既是聯邦政府部一級的機構,又是一個經濟實體,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管理局由三人組成的董事會領導。董事會對總統和國會負責。董事長和董事由總統任命。管理局擁有一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生產、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隊伍,人數在施工高潮時曾達到四萬多人。田納西河流域規劃和治理開發的特點,在於具有廣泛的綜合性。它在綜合利用河流水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的優勢和特點,強調以國土治理和以地區經濟的綜合發展為目標。規劃的內容和重點也不斷調整和充實,初期以解決航運和防洪為主,結合發展水電,以後,又進一步發展火電、核電,並開辦了化肥廠、煉鋁廠、示範農場、良種場和漁場等,為流域農工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統一管理:TVA成立後的一個時期,主要是根據河流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原則,制定規劃,對田納西河流域水資源集中進行開發。當時的目標是以航運和防洪為主,結合開發水電。至50年代,基本完成了田納西河流域水資源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利用,同時對森林資源、野生生物和魚類資源開展保護工作。60年代後,隨著對環境問題的重視,TVA在繼續進行綜合開發的同時,加強了對流域內自然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為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服務。據TVA稱,田納西流域已經在航運、防洪、發電、水質、娛樂和土地利用等6個方面實現了統一開發和管理。
航運方面:田納西河幹流已建成9座梯級船閘,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1,050千米,加上支流通航里程共1,240千米。該河經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可以與美國22個州和五大湖相通,每年平均通航船隻34,000艘,水運的通航效益每年約4億美元。
防洪方面:田納西河干支流上已建成具有防洪庫容的水庫35座,總防洪庫容約145億立方米,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水庫防洪調度系統,流域防洪標准達到百年一遇。而且田納西流域是美國最早實施洪泛區管理的,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實施洪泛區管理計劃。據估算全流域通過工程與非工程相結合的綜合防洪減災措施,每年平均防洪減災效益約達1.4億美元。
水力發電方面:TVA在40年代基本完成了流域規劃的水電開發,建成水電站30座,總裝機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萬千瓦。水電成為TVA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在實施以進一步提高效率和自動化控制水平的水電現代化計劃。
水質管理方面:TVA的主要工作是監測流域各水庫的水質,發布水庫魚類垂釣的水質,防止水電站尾水排放對生物產生有害影響,並與流域內各機構、社區共同致力於改善水質的活動。而制定其河流的污染防治標准和發放排污許可證則由聯邦環境保護局和各有關州負責。20世紀90年代,TVA在田納西流域進一步實施「凈水計劃」,旨在為流域內社區和水生生物提供潔凈的水。
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覽方面:TVA管理著約1,100平方千米的公共土地,17,600千米長的公共沿岸帶,近2,000平方千米水面。TVA根據這些資源所具有的土地開墾、旅遊娛樂、野生生物保護、經濟開發等不同利用功能的特點,制定相關規定,實施有效的管理,使各類開發利用活動與自然保護相協調。TVA還建立了上百個公共游覽區,每年吸引了大量遊客。
管理體制:TVA聯邦一級機構。TVA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權力的機構——TVA董事會和具有咨詢性質的機構——地區資源管理理事會來實施。董事會由三人組成,行使TVA的一切權力,成員由總統提名,經國會通過後任命,直接向總統和國會負責,這一領導體制一直延續至今。TVA設立經濟開發貸款基金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1995年以來,共提供金額約1.1億美元,創造新的投資額達30億美元。TVA在水利、電力、農業、林業、化肥等方面的綜合開發和經營,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為田納西流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極大地促進了田納西流域整體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改變了該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使其成為美國比較富裕、經濟充滿活力的地區。TVA還積極參與並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流域內社區的長期發展。它提出的「優質社區計劃」,旨在對其電網服務范圍內的社區,通過幫助其制定規劃發展目標、行動計劃、建立工作機構和提高領導水平,以及促進持續發展,來提高社區的長期經濟競爭能力。
水利工程:田納西河有世界最大灌溉、水電系統之一的水利工程。該河由霍爾斯頓(Holston)河和佛蘭西布羅德(French Broad)河在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東面匯合而成,南南西流至查塔諾加,轉向西經坎伯蘭高原進入阿拉巴馬州東北部,至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州界折向北,再經田納西州,在肯塔基州帕迪尤卡(Pacah)匯入俄亥俄河。流程呈U字型,長1,049千米(652哩),流域面積約105,960平方千米(40,910平方哩)。1933年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後,開發為重要內陸航道。河上有一系列由多效益(灌溉、發電、防洪)水壩攔蓄的水庫和船閘。主要支流有小田納西、海沃西(Hiwassee)、佩恩特羅克(Paint Rock)、達克(Duck)、奧科伊(Ocoee)、克林奇(Clinch)、夫林特(Flint)、塞闊奇(Sequatchie)、埃爾克(Elk)等河。沿河主要城市有查塔諾加、諾克斯維爾和弗洛倫斯。田納西流域的開發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美國正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新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為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決定實施「新政」。「新政」為擴大內需開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美國歷史上大規模的流域開發,田納西流域被當做一個試點,即試圖通過一種新的獨特的管理模式,對其流域內的自然資源進行綜合開發,達到振興和發展區域經濟的目的。此時的田納西流域由於長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經常暴雨成災,洪水為患,是美國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年人均收入僅100多美元,約為全國平均值的45%。
治理後經濟:
電力:至1978年底,全流域已建大中型水電站34座,總裝機365萬千瓦,開發的水力資源已達蘊藏量的87%。連同1978年建成的拉孔山抽水蓄能電站(裝機153萬千瓦),水電總裝機容量共517萬千瓦。據1983年統計,全流域水、火、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124萬千瓦,為1933年的40倍,發電量增加到1112億千瓦·時,為1933年的60倍。全部電力裝機中水電佔14%,核電佔18%,抽水蓄能佔5%,其餘為燒煤和燒油的火電。供電范圍已達21萬平方千米,大大超出田納西河流域范圍,為美國最大的電力系統。1983年田納西電力系統共售出電力1062億千瓦·時,收入41億美元,平均售電價為3.9美分/千瓦·時,為全美國平均電價的61%。
工業:隨著洪水威脅的解除和航運事業的發展,流域內工業也有很大發展。田納西河沿岸先後已增加約35億美元的工廠企業投資,為5.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流域內已建的化肥廠和試驗室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肥料生產和研究中心,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歐、亞、拉美。
農業: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還舉辦了成百個示範農場和良種場,引導農民發展高產農田,使流域農業產值比1933年增長16倍,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1933年的62%下降到1982年的6%。
林業和漁業:由於大力發展水土保持,田納西河流域已擁有約810萬公頃綠樹成蔭的森林。林業產值1983年已達20億美元。
漁業發展也很快,水庫魚產量已從1933年的1.5萬千克增加到1140萬千克。
環境美化和旅遊:結合各項建設,共建成100個大型國家公園、400個旅遊休養區以及幾百個路邊公園、旅遊宿營地和商業旅遊區。它們星羅棋布地分布在流域區各湖泊、水庫和河流岸邊。
⑸ 請問我國治理的三大流域是什麼
不知道這跟我國的三大流域一不一樣,我國的三大河流是長江,黃河,珠江
⑹ 流域的治理與開發的一般思路
應用: 通過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前後的地理環 應用:1.通過田納西河流域治理前後的地理環 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差異的分析, 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差異的分析,學會以辯 證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地理問題 2.通過對田納西河流域治理過程的研究和學 . 習,掌握分析流域開發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⑺ 國家關於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優惠政策有哪些
主要措施
主要有:①水土保持農業耕作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
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種草措施;
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山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澇池)、山坡截流溝等,在山溝治理工程中有谷坊、攔沙壩、溝道蓄水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導工程等。
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是山丘區有效地開展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徑。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把小流域治理與流域水土資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管理與利用結合起來,按流域成立了管理機構,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效果。
措施體系
1 綜合分析是指對治理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要素做深入的調查與分析,要著重分析生態系統中水、土、氣、生(動植物區系)等要素的現狀以及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時空分布。社會經濟系統要著重調查分析人口(數茸、質量)、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資金、科技水平等。要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人口承載力。在一些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實在難以解決的地區,要採取「生態移民」措施。
2 綜合規劃是指以小流域土地資源為重點的再生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規劃。規劃是小流域治理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宏觀上,它使農、林、牧各業生產用地比例和產業結構有一個科學而合理的優化方案,使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整體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在微觀上。具體安排各種治理措施於適宜的地方,制定詳細的治理實施計劃,指導小流域的治理與開發。17前,在黃土高原採用的規劃方法有:經驗規劃法、線性規劃法、多目標規劃法和非線性規劃法。上述4種規劃方法的規劃手段雖有不同,但是其規劃程序和步驟是人致相同的。20世紀80年代,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結合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規劃提出的。小流域土地資源信息庫在水土保持規劃中的應用」方法,至今仍然是各種規劃方法的基礎。因為,缺少准確的、落實到地塊的小流域土地資源信息,就不可能編制出合理的規劃方案,也不可能對生態經濟系統實現可持續經營。保證綜合規劃的實施是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重要任務。
3 綜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為單元,以土地利用規劃為基礎,在各個地塊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農業技術措施,形成綜合防治體系。
(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的治理與開發融為一體。在小流域中,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足實現流域可持續洽理與開發的根本措施。在小流域中建立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一可發揮林術特有的牛態屏障功能,二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林產品,提高經濟效益。目前,黃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的防護林體系主要包括分水嶺防護林、護坡林、護埂林(地埂造林)、侵蝕溝道防護林、護岸護灘林、山地果園及經濟林等。應根據區域自然歷史條件和防災、生態、經濟建設的需要,將多崩途的各個林種結台在一起,並布設在各自適宜的地域,形成一個多林種、多樹種、高效益的防護整體。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與開發的基礎,能為林草措施及農業生產創造條件,是防止水上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並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經濟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治理措施。
(3)水土保持農業措施。在水土流失的農田中,採用改變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度、地而覆蓋和土壤抗蝕力等方法,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上壤、提高產量等目的的措施稱為水土保持農業措施。以改變小地形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有溝壟耕作、等高耕作、坑lH等。以增加農地覆蓋為目的的措施有暨茬,月{秸稈、地膜或沙卵石鐿蓋田面等。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增加降水人滲。增加土壤抗蝕力的措施有免耕、少耕、改良土壤理化性質等。隨著水土流失治理與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結合,在一些小流域治理中已建成了以生態農業原理為基礎,以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農林復合型、林牧復合型或農林牧復合型的復合生態經濟系統。
綜合開發利用是指在全面分析當地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針對流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特徵及市場經濟特點,確定增加當地群眾經濟收人的產業,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加速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綜合效益凡採用了以上所述綜合措施,冶理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的小流域,均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盎,提高了小流域的可持續經營程度。
⑻ 流域綜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
(1)從防洪入手,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
(2)電力先行,發展高耗能工業
(3)利用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漁業
(4)提高環境質量、促進旅遊發展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⑼ 小流域治理的含義
說的通俗一點兒,所謂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的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規劃,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根據流域特點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種草、溝道內建大小淤地壩,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盡其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可以是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能全面而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同時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減少地表徑流。從而做到水不出溝泥不下山。
⑽ 小流域綜合治理指什麼小流域指哪些
所謂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的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規劃,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根據流域特點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種草、溝道內建大小淤地壩,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盡其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可以是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能全面而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同時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減少地表徑流。從而做到水不出溝泥不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