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治理
① 南四湖有什麼特點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由於微山湖面積比其他三湖較大,習慣上稱微山湖),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鄰接江蘇省徐州市,現屬微山縣管轄。全湖面積1266平方千米,是山東第一大湖,也是我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該湖屬淺水富營養型湖泊,自然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葦、蓮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淡水魚業基地。沿湖工農業發達,工業以煤炭、電力為主;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糧油經濟作物為主,是魯西南的魚米之鄉。
南四湖屬富營養湖類型。成因類型:河跡窪地湖。南四湖的富營養化主要是氮、磷、懸浮物和其他有機物大量入湖引發的嚴重污染,超標參數是溶解氧、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湖泊水深50米處的地方多年平均水溫為16.4℃,7月的月平均水溫為28.9℃,1月平均水溫5.3℃;魚類基本隸屬於自然種群,而且大型優質魚類少,低齡的劣質魚類多,現存魚類有8目16科53屬78種,其中鯉科魚類48種。主要經濟魚類是鯽魚、黃顙魚、烏鱧,它們分別占漁獲總量的69.5%、12.2%和9.99%,魚齡結構以當年魚或低齡魚居多。
南四湖由南陽、昭陽、獨山和微山四個無明顯分界的湖泊串聯而成;南四湖面積1266.00平方千米;最大深度6.00米;容積53.6億立方立米。東西寬5~22.8千米,南北長122.6千米,湖的中部最窄,稱為湖腰,上世紀60年代建二級壩樞紐,將南四湖一分為二,大堤全長131.5千米,壩北為上級湖,壩南為下級湖,上級湖水面面積26934平方千米,高程31.5米,容積8.55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5米,蓄水面積600平方千米,相應容積23.1億立方米,下級湖水面積3519平方千米,高程29.50米,容積7.78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2.5米,蓄水面積585平方千米,設計洪水位36.0米,相應容積30億立方米。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對微山湖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建設,對該湖自然資源曾多次進行過單項短期調查,這些工作對改變湖區面貌,開發湖區經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從未進行過全面系統的綜合調查,自然資源本底不清,缺乏綜合治理開發的規劃,自然資源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湖泊生態系統發生了一些不利變化。為此,一些對淡水湖頗有研究見解的專家開始對其進行多學科、多部門、綜合性大規模的系統而全面的湖泊調查,這在我國湖泊調查中尚屬罕見,是領先的。經了解,有關人員認為:調查的主導思想明確,調查方案比較嚴密,方法正確;細致地分析了大量調查資料,論據充分,結論可信;這不僅對開發治理微山湖具有重大意義,對國內其他同類湖泊的開發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提出的開發利用意見和發展計劃,符合中央體制改革精神和微山湖的實際,是可行的;也是論述微山湖自然資源比較完整的歷史性的科技資料,對從事生產、教學、科研工作的領導幹部和科技人員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也能對開發建設微山湖及國內同類型湖泊發揮應有的作用。
② 南四湖的水利工程
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十年(1435年),平江伯陳瑄築沛縣昭陽湖湖堤,為湖西大堤築堤之始。宣德八年(1433年)築南陽湖湖堤。弘治十六年(1503年)修築金溝堤五里,昭陽湖堤三十里。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湖中築橫堤,阻昭陽湖水入運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漕運新渠北岸臨獨山湖處築石堤三十里,留水口十八處。隆慶六年(1572年)又修建昭陽湖湖堤;同年秋,靠新運河建獨山湖石堤三十餘里。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南陽湖南緣修築一條大堤並建長橋。雍正二年(1724年)修建昭陽湖湖堤。雍正二年(1724年)和雍正七年(1729)修築獨山湖湖堤。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微山湖官路口臨湖面大石工,長約一里半,建韓庄閘上下湖面大石工長2.8里。乾隆年間(1736~1795年),先後修築吳家橋臨微山湖石工180丈,葛墟店碎石工4里;並建微山湖西岸壩工、湖口滾水石壩及湖口閘。
民國二十年(1931年)至二十一年(1932年),廂修魚台、濟寧兩縣南陽湖、昭陽湖湖埝82公里,完成土方63萬立方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黃河在鄄城董庄決口泛入南四湖後,江蘇自姚樓河到張谷山修成了80餘公里的蘇北大堤。
1949年後,南四湖東西兩岸分別修築了湖東堤和湖西堤。
湖西大堤自南陽湖北端濟寧市任城區石佛村至微山湖南端的藺家壩,全長131.45公里,於1950年~1976年分多次修築,堤頂寬3~14米,共完成土方473萬立方米,投資136萬元。
湖東堤北起濟寧市任城區石佛村老運河東堤,南至微山縣韓庄鎮老運河北堤,全長約124公里,是沂沭泗洪水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958年至1978年,湖東陸續修築了石佛至白馬河、界河至馬口、趙庄至常口、郗山至韓庄等生產堤。1999年修築二級壩至新薛河段長25.505公里的湖堤。2001~2002年完成北沙河至二級壩段長20.126公里的湖堤。2005~2009年實施完成了石佛至青山、垤斛至北沙河、新薛河至郗山三段全長104.451公里的干堤堤防。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在湖口建石閘,在東西二湖建板閘。成化年間(1465—1487年)全部改建為石閘,弘治年間(1488—1505年)重修。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冬,建昭陽湖12座單閘。同治七年(1868年)建微山湖張孤山西石閘,蓄泄湖水。
二級壩樞紐工程
二級壩橫跨在南四湖湖腰上,由溢流壩(堰)、攔湖壩各一道,節制閘4座,船閘1座組成,東西一字形排布,全長7.36公里,將南四湖分為上、下兩級湖。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工程自1958年10月開工,先後完成攔湖壩,溢流堰,第一、二、三、四節制閘和船閘工程。共完成土方510萬立方米,砌石方18.4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14.4萬立方米,工日747萬個,共用鋼材4261噸,木材1.03萬立方米,水泥4.61萬噸,總投資4084萬元。
攔湖壩、溢流堰、第一節制閘工程於1960年5月竣工。攔湖壩為均質土壩,長4010米,平均壩高6.5米,頂寬10米。溢流堰底寬300米,上口寬370米,頂長(順水流方向)10米;堰頂為混凝土面,下游面33米高程以下為漿砌塊石以防沖刷。第一節制閘(紅旗一閘)共39孔,每孔凈寬6米,閘室長14米,閘門高4米,原為木面板,後改用鋼面板,設計過閘流量4500立方米/秒;附汽-10公路橋,橋面寬6米。
微山船閘(原稱曲房船閘)位於第三、四節制閘之間,為二級船閘,於1961年5月竣工。全長278.5米,其中上閘首長24.5米,下閘首長24米,閘室長230米,凈寬20米,最小水深5米。「人」字形鋼閘門,輸水廊道閘門為平面直升式鋼閘門。設計年通航能力為2000萬噸,一次可通過2×2000噸、總長224米的頂推船隊。
因一閘和溢流堰位置偏東,影響流勢,泄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於一閘西700米處增建第二節制閘(紅旗二閘),設計過閘流量3300立方米/秒。共55孔,每孔凈寬5米,總寬317.8米,閘門高3.5米,採用中轉軸自動翻轉平面鋼閘門。1967年7月竣工。經運用閘門自動翻轉不靈,影響行洪。1985年5月改建工程開工,將閘門改成寬5.25米、高3.5米,鋼筋混凝土格梁、鋼絲網水泥平面板直升式閘門,改建閘墩、公路橋等。
第三節制閘(紅旗三閘)於1971年8月基本完工,位於二閘西350米處,設計過閘流量4620立方米/秒,共84孔,每孔凈寬6米,總寬604.50米,閘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面板,寬6.4米,高4.5米。採用移運式啟閉機,雙吊點直升啟閉。
為有利於二級壩樞紐工程順利泄洪,1975年開始用挖泥船疏挖第一、二、三節制閘以上至水圍子的閘上引河,引河長5.3公里,底寬50~500米。閘下游引河分東西兩股,東股引河自第一和第二節制閘向下經大卜灣以東,南庄以西至新薛河入湖口東南,全長26.9公里,至1978年8月完成。西股引河規劃路線,自第三節制閘下起,向西南接湖腰擴大深槽,沿河口以下沿京杭運河至鹿口河口,再折向東南至深湖,全長25.8公里,分3段,長度分別為3.95公里、9.35公里、12.5公里。1979年以前完成了西股引河中段工程,長9.4公里,底寬300米。
湖腰擴大與第四節制閘(紅旗四閘)工程
1972年12月,水電部批准山東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編制的《山東省南四湖湖腰擴大工程修正初步設計》,同意自東魚河口至沿河口長40公里進行湖腰擴大(含建第四節制閘),並增列二級壩魚道工程。1972年4月16日,濟寧地區湖腰擴大工程指揮部組織開工。至1979年,完成第四節制閘建設和下級湖老沿河口以上9公里的河槽開挖。由於其它工程未實施,沒有實現湖腰擴大。因而第四節制閘成為建在田地之上的旱閘,沒有發揮作用。第四節制閘共134孔,總寬982.05米,每孔凈寬6米。閘門寬6.3米,高4.5米,鋼筋混凝土框架,鋼絲網水泥扁殼凸面擋水閘門,單吊點直升式啟閉。設計過閘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共計完成土方49萬立方米,砌石2.8萬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5.5萬立方米,投資1228萬元。 1958-1959年間,北自梁濟運河入湖口,南至藺家壩,結合修築南四湖湖西大堤,開挖運河航道126公里。
京杭遠河湖內航道全長176公里。梁濟運河入湖口至二級壩沿西堤臨湖面航道長68公里,底寬45米,底高程29.8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為二級航道(現淤為六級航道)。二級壩以南分為東西兩支,西支自微山船閘沿西堤臨湖面南至藺家壩,長58公里,可通行50噸以下的小船。東支自微山船閘轉向東股引河至韓庄,長50公里,底寬20~30米,水深3米,可通航100噸級的船舶。
除京杭運河航道外,湖內還有一般航道352.5公里。其中,180.5公里的航道,可通航100噸級船舶;172公里的航道,可通航50噸級的船舶。 南四湖有漁湖民15萬人,其中湖內居住7萬人。原來在湖內居住的漁湖民,大多居住在高程35.5~36.5米的矮小庄台上,不但居住擁擠,而且夏受洪水、冬受冰凌的威脅。為做好漁湖民的安置工作,1979年10月,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試築庄台。1982年6月,水利電力部批准在湖內修建庄台30個,總面積280萬平方米,安置漁湖民6.8萬人。設計台頂高程:上級湖38.00米,下級湖37.80米。土方量2600萬立方米,總投資7300萬元。1982年春,庄台建設工程正式動工,分別由水利電力部十三工程局一分局、山東省治淮南四湖流域工程指揮部疏浚隊等單位承包,用挖泥船施工。1984年10月,淮委批准山東省水利廳包干庄台建房工程,核定總投資7850萬元,定於1993年全部完成。截止1985年底,已竣工並驗收的有沙堤子、馬口、羊庄和曹樓4個庄台,已完成尚未驗收的有徐營房、滿口、仇海3個庄台,施工的有12個庄台。
③ 山東省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東平湖還是南四湖
是微山湖
微山湖位於東經116。34』,北緯34。27』。最大面積約1266平方公里,佔全省淡水域面積的45%,是山東省最大的湖泊,亦是我國著名的大型淡水湖泊,其單位面積漁產量居大型湖泊(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長126公里,東西寬5—25公里,中部最窄處稱為湖腰。1960 年在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壩上興建節制閘和船閘,將湖一分為二,壩北為上級湖,面積602平方公進而,壩南為下級湖,面積664平方公里。上級湖允許最高水位36.50米,興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級湖允許最高水位35.00米,興利水位32.5米,死水位1000平方公里)首位。全湖南北長126公里,東西寬5—25公里,中部最窄處稱為湖腰。1960年在湖腰建成了攔湖大壩,
壩上興建節制閘和船閘,將湖一分為二,壩北為上級湖,面積602平方公進而,壩南為下級湖,面積664平方公里。上級湖允許最高水位36.50米,興利水位34.20米,死水位33.00 米;下級湖允許最高水位35.00米,興利水位32.5米,死水位
31.5米。全湖防洪庫容47.31億立方米;興利水位庫容17.02億立方米;興利調節庫容11.28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5米,屬淺水大型淡水湖泊。湖濱東依山巒,西接平原,南連蘇北富庶之地,北靠孔孟聖賢之鄉,流域面積達31700平方公里。京杭運河縱貫全湖南北,把南北江河水系交匯勾通。
微山湖屬於淮河流域泗河水系。湖西地處黃河與故黃河之間的黃泛平原,地勢平緩,比降約五千百分之一至二萬分之一,河道寬淺,洪水量大峰低,分別經洙趙新河、老萬福河、東魚河、復興河等由西向東流入微山湖;北部由梁濟運河接納濟北及鄆城、梁山和東平湖新湖區一帶的來水;湖東近湖區為泰沂山脈第四紀沖積地丘陵平原,遠湖區為蒙山岐脈山丘區,河道短,洪水峰高流急,分別經泗河、泉河、洮府河、白馬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薛城河大沙河等由東向西流入微山湖。微山湖承受東、西、北三面,魯、蘇、豫、皖四省三十二個縣、市、區的來水,流域面積31700平方公里,入湖主要河流有47條,其中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道有泗河、梁濟運河、白馬河、洙趙新河、老萬福河、復興河、城郭河、東魚河、洮府河、新薛河、新萬福河共11條,出湖口有山東省微山縣境內的韓庄閘和伊家河閘以及江蘇境內的藺家壩閘。
關於微山湖的成因,眾說不一。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和地貌形態的分析,新生代以來受大地構造控制,魯西地區長期處於強烈下降過程,形成凹陷,成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毗鄰魯中山丘區,其相接處具有水流滯積形成湖泊的地質條件。從湖區地質構造和沉積物類型分析,微山湖從北至南座落在新生代後期的第四紀堆積上,但湖的沉積物很少很薄,說明了泥沙大量沉積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而湖在第四紀堆積上形成的時間並不長。從有記載的黃河、泗河等河川逕流的演變過程分析,黃河決口是逐漸形成湖泊的重要原因,加之運河的變遷和開發,加速了南上湖的形成。從夏代至秦朝曾多次在現南四湖內設國建城邑,《史書》記載,夏代的「仍國」曾設在南四湖東岸的仲家淺村;周代封的「邿國」建立魯橋鎮西6公里處。《水經注》記載,泗水會洮水於高平西,西有茅鄉城,茅城邑東南四十里處有魯國屬郎亭、郎城、郎台,在今留庄鄉西北,戰國時期設湖陵縣,在今張樓鄉程子廟村昭陽湖內。此由說明南四湖是後來逐漸演變而成的。
據歷史記載,泗水原在今微山湖西岸,由兗州流經微山縣魯橋、南陽,在魚台縣谷亭東流過,又南去沛縣城東,過徐州,從淮陰入淮河向東入海,流水通暢,是淮河下游的一條主要支流。
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第一次奪泗入淮,黃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決口,大溜向東南直奔巨野澤,奪泗水故道轉注淮水入海。黃河水在濟濮之間泛濫二十三年,直至公元109年(武帝元封二年),帝遣使郭昌等卒數萬,堵塞了瓠子決口。此時黃河奪泗並非全河入之,直至宋初之前,雖又有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第二次遷徒,對泗水的影響仍不嚴重。但是,黃河水流的運動卻使魯西平原出現了一些窪地沉積相區。據《隋史·薛胄傳》戴:「兗州城東沂(把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濫大澤中」,可見在濟寧以南,古泗水東岸的兗州以下,在時隋朝已經形成沼澤湖泊。
自1077年(北宋神宗熙寧十年)始,黃河改道,決口逐漸繁起來,黃河水流對加速微山湖演變所起的作用也相應增加。公元1194年(金章宗明昌五年)黃河決口於河南陽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南漢由南清河入淮,歷經墳上、加祥、濟寧,在今微山縣魯橋鎮西南與泗水匯合,至江蘇清江市入淮。公元1495(明弘治八年)劉大夏築黃陵崗,在修太行堤,北流的黃水就全部南來,自開封至徐州奪汴,再至淮陰奪泗,淮陰至海口南蘭考銅瓦廂決口北遷,奪大清河由山東利津入海,形成現在的黃河,前後經歷六百六十多年。黃河如此奪泗奪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積,形成現在的黃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長期滯積;另一方面,由於黃水與東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該區從北至南出現了大小、形狀、底高程均不同的南四湖雛形,從鑽孔的地質資料及沉積物分析,湖在第四紀堆積上形成的時間不長。
隨著歷代政治中心北移,元、明、清相繼建都北京,為「漕運江淮這漂,供京師之需」,於是放棄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陽為中心的運河航道,從元代開始,溝通南北運河,於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和公元1293年(至元三十年)相繼開挖了會通河和通惠河。此時,濟寧至徐州之間利用泗水天然河道為運河。為了保持航運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閘,河東山水在東岸停蓄,開始形成了昭陽湖和獨山湖。明代,黃河不斷泛濫,黃強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陽、獨山不斷擴大,在微山附近出現了赤山、微山、呂孟、張庄等相連的小湖。明代嘉靖年間,開挖了南陽新河,使運道脫離泗水由昭陽湖西移到湖東,東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獨山湖,薛河水引入呂孟湖。公元1640年(明萬曆32年),大開洄河(今韓庄運河),運河再次東移,奠定了京杭大運河的基礎。至此,赤山、微山、呂孟、張庄四湖湖面迅速擴大,合為微山湖。隨著運河的開發,為蓄湖東山水濟運,昭陽等湖成為運河水櫃,這此,南陽、獨山、昭陽、微山等湖相連,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
所以,微山湖的成因既受大地構造控制,即魯西平原長期下降形成了凹陷的地質條件,也受魯中山區自然地貌的阻攔及泗河等東部山水的影響,更由於黃可長期泛濫奪泗奪淮故道淤積,泗河失去出路,水流滯積,加之運河的開發,和人們的生產活動,使濟寧至徐州間長達二百四十華里長的地帶,逐漸演變成河流堰塞型淺水湖泊——微山湖。隨著微山湖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將會有更多的專家和帝者來繼續探討和完善微山湖的成因 和演變過程。
微山湖流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3. 7℃,年平均日照2530小時左右,無霜期209天至224天。年平均降水量湖西約700毫米,湖東750—850毫米,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多為氣旋雨或台風雨,極易造成洪澇災害。秋、冬、春一般少雨雪。形成春旱夏澇晚秋又旱的特點。降雨的年際變化也很大,豐水年與枯水年相差懸殊,流域平均降雨量相差2倍,又常常出現連旱連澇。未經治理前,湖西平原水系紊亂,排水不暢;湖東河流源短流急,洪水來勢兇猛,又加沿湖一帶地勢低窪,每逢汛期,洪水滾坡漫流,湖河水位猛漲,積澇成災。旱時湖水枯竭,土地龜裂,飛蝗三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許多縣志都有著「洪水漂流,盧舍為墟」,「赤地千里,餓殍載道」的記載。
建國後,為了根除各種自然災害,開始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湖東興建中小型水庫共250座;湖西平原採取洪澇分治、高低水分排的措施,對水系進行較大的調整,開挖了東魚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三條防洪排澇骨幹河道,治理新老萬福河、惠河等中型河道十餘條,入湖的骨幹河疲乏白馬河、洙水河、蔡河、洙趙新河、洮府河、老萬福河等已接近達到三至五年一遇除澇,十至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標准;湖畔興建了湖西大堤和硝東間斷的66分里堤防;湖腰興建了長達六千多米的二級壩 節制閘水利樞紐工程,湖出口興建了韓庄節制閘樞紐工程;湖內挖深槽總長52.87公里,用以打開排水通疲乏,開辟貫通南北的航道;湖內開始有計劃蓄水,濱湖地區採取圈圩封閉、建站提排等措施。
經過多年的治理和建設,微山湖已由一個自然災害嚴重的湖泊,變為具有一定防洪除澇能力和蓄水興利、養殖魚禽、通航旅遊多種功能,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的湖泊。
④ 山東省微山縣在古時稱什麼
微山概況微山縣位於山東省南部,置縣於秦代,縣治設於夏鎮,始稱廣戚縣;至南北朝時並入留縣,此後不復縣治。建國後,1953年為了發展漁業與統一湖區領導設立微山縣,因地處微山湖故名。轄 15 處鄉鎮(街),68萬人,總面積 1780 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積 1266 平方公里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伏羲文化、秦漢文化、運河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文化源遠流長。微山島上存有商代仁人微子的墓園,微山島、微山湖、微山縣因此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 「微湖大隊 」、「運河支隊 」、「鐵道游擊隊」等革命武裝,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一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響大江南北。 縣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77600。行政區劃代碼:370826。區號:0537。拼音:Weishan Xian。 行政區劃微山縣轄2個街道、6個鎮、7個鄉:夏鎮街道、昭陽街道、韓庄鎮、歡城鎮、魯橋鎮、南陽鎮、傅村鎮、留庄鎮、微山島鄉、高樓鄉、趙廟鄉、兩城鄉、馬坡鄉、西平鄉、張樓鄉。共4個居委會、523個村委會,553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1953年設縣。因境內微山湖而得名。1984年8月,為了加強微山湖的統一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湖區資源,將江蘇省沛縣的楊堂、孫庄、東明村、西平村、六營、曹庄、王莊、大挖工庄、趙樓、趙廟、張庄、侶樓、龐孟慶、中挖工庄共14個自然村劃入微山縣。1999年8月26日,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魯政函民字[1999]23號)。1999年12月6日,撤銷留庄鄉,設立留庄鎮(魯政函民字[1999]34號)。2000年,微山縣轄7個鎮、11個鄉。總人口645728人,各鄉鎮人口: 夏鎮鎮 101742 韓庄鎮 36028 歡城鎮 87320 南陽鎮 26687 魯橋鎮 36501 傅村鎮 43953 留庄鎮 51153 微山島鄉 13738 塘湖鄉 25992 彭口閘鄉 23653 昭陽鄉 16150 兩城鄉 65352 馬坡鄉 53334 高樓鄉 16844 張樓鄉 14818 侯樓鄉 9156 趙廟鄉 13780 西平鄉 952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0年12月1日,撤銷塘湖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韓庄鎮;撤銷彭口閘鄉、昭陽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夏鎮;撤銷侯樓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魯橋鎮(魯政函民字[2000]74號)。截至2002年12月31日,微山縣轄7個鎮、7個鄉。2004年1月2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微山縣撤銷夏鎮街道辦事處和昭陽街道辦事處。撤銷夏鎮,以原夏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夏鎮街道辦事處和昭陽街道辦事處。將原夏鎮的奎文、戚城、城後、磨擔街、謝橋、鹽當、文昌、箭街、順河、月河、青年、南門口、泰山、李樓、殷庄、李堂、付樓、馬樓、周嶺、朱庄、大劉樓、黃橋、曹庄、沙河崖、青山、部城東、古樓、南門外、部城西、沙谷堆、西劉、辛庄、大官口、童庄、黃庄、後村、前村、朱道溝、東翁樓、小官口、石壩、西寨、李谷堆、鹿灣、薛庄、楊閘、周庄、陸庄、亓樓、白庄、建新、西八里屯、呂庄、馬庄、後鮑樓、後八里屯、嚴庄、前鮑樓、王莊、前八里屯、三里庄、賈庄、洛房、薛河頭等64個行政村劃歸夏鎮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夏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原夏鎮的三孔橋、十村、三孔橋東、老壩、寨子、南庄東、南庄西、西樓、微濱、新建、愛湖、大捐、薛河、十字河、網廠、西萬一、西萬二、西萬三、西萬四、西萬五、西萬六、蔣庄、劉昌庄、漸口東、漸口西、四新、種口二、種口三、種口四、三官廟、後學北、後學南、南壩、南埠庄、蔣集河南、蔣集河北、恩庄、運河、猛進等39個行政村劃歸昭陽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三孔橋村。
⑤ 微山縣的建制沿革
據微山歡城鎮尹窪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考證,早在五六千年前,今微山所轄境內就有人類聚居。
微山置縣於秦代,縣治設於夏鎮,始稱廣戚縣;西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封劉將為廣戚侯,國都在今山東微山縣夏鎮街道,侯國封土為微山縣南部和滕縣南部的一部分區域,屬豫州管轄。劉將去世,子劉始嗣,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免。
至南北朝時並入留縣,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張良為留侯。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國除為縣,故治在今江蘇沛縣東南的微山湖湖區內,微山島西南,屬楚國,東漢三國晉南北朝屬彭城郡。
新中國:
1949年,為了統一管理微山湖設立湖區辦事處,隸屬滕縣專區(今滕州市,駐夏鎮)。
1953滕縣專區搬遷至濟寧,成立濟寧專區。
1953年8月22日,政務院批准原屬滕縣的微山湖水域從滕縣專區劃出設立微山縣,駐夏鎮。10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全縣設9區1鎮71鄉,隸屬濟寧專區。
1984年8月,為了加強微山湖的統一治理,合理開發利用湖區資源,將江蘇省沛縣的楊堂、孫庄、東明、西平、六營、曹庄、王莊、大挖工庄、趙樓、趙廟、張庄、侶樓、龐孟慶、中挖工庄共14個自然村劃入微山縣(同時設立西平鄉、趙廟鄉)。
1996年,微山縣面積1677.3平方千米,人口65.7萬人。轄5個鎮、13個鄉:夏鎮、歡城鎮、韓庄鎮、魯橋鎮、南陽鎮、侯樓鄉、馬坡鄉、兩城鄉、留庄鄉、張樓鄉、西平鄉、傅村鄉、趙廟鄉、昭陽鄉、彭口閘鄉、高樓鄉、塘湖鄉、微山島鄉。縣政府駐夏鎮。
1999年8月26日,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1999年12月6日,撤銷留庄鄉,設立留庄鎮。至此,微山縣轄7個鎮、11個鄉。
2000年12月1日,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塘湖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韓庄鎮;撤銷彭口閘鄉、昭陽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夏鎮;撤銷侯樓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魯橋鎮。至此,微山縣轄7個鎮、7個鄉:韓庄鎮、夏鎮、傅村鎮、歡城鎮、留庄鎮、魯橋鎮、南陽鎮、微山島鄉、兩城鄉、馬坡鄉、張樓鄉、西平鄉、趙廟鄉、高樓鄉。
2004年1月2日,經山東省政府同意,微山縣撤銷夏鎮,以原夏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夏鎮街道辦事處和昭陽街道辦事處。微山縣轄2個街道、6個鎮、7個鄉:夏鎮街道、昭陽街道、韓庄鎮、歡城鎮、魯橋鎮、南陽鎮、傅村鎮、留庄鎮、微山島鄉、高樓鄉、趙廟鄉、兩城鄉、馬坡鄉、西平鄉、張樓鄉。共4個居委會、523個村委會,553個自然村。總面積1779.8平方千米,總人口695131人。
2007年底,微山縣總面積1779.8平方千米。總人口70.64萬人,人口城鎮化率38%。有少數民族30個,3200人。轄2個街道、6個鎮、7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夏鎮街道、昭陽街道、韓庄鎮、歡城鎮、南陽鎮、魯橋鎮、傅村鎮、留庄鎮、微山島鄉、兩城鄉、馬坡鄉、高樓鄉、張樓鄉、趙廟鄉、西平鄉,縣經濟開發區,共有542個行政村(居委會)。
2010年,撤銷兩城鄉、馬坡鄉,設立兩城鎮、馬坡鎮。調整後,微山縣轄2個街道、8個鎮、5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夏鎮街道、昭陽街道、韓庄鎮、歡城鎮、南陽鎮、魯橋鎮、傅村鎮、留庄鎮、兩城鎮、馬坡鎮、微山島鄉、高樓鄉、張樓鄉、趙廟鄉、西平鄉、縣經濟開發區。縣委、縣政府駐夏鎮街道。
⑥ 請問微山湖的水質怎麼樣了,夏天能下河游泳嗎
由於微山湖作為南水北調東線的蓄水湖,近年沿湖各地對湖區環境進行了各種措施的治理,使得微山湖的水質極大的改善,水變清撤了。湖區很多地方是可以游泳了。
⑦ 微山湖到底屬於江蘇徐州的沛縣管轄,還是屬於山東濟寧的微山縣管轄
在行政區域上,整個南四湖都歸濟寧微山縣這邊管轄。
⑧ 治理淮河流域洪澇 措施
治理洪澇措施:
修建大型水庫。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庫指標表」所列32座水庫外,已建庫容在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還有獅河的花山、泗河的賀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薔薇河的安峰山水庫。
此外,正在復建的有水毀工程石漫灘水庫。該水庫位於洪河支流滾河上,總庫容1.26億立方米。計劃興建的大型水庫有:淮河幹流上的出山店水庫,總庫容36億立方米(或選擇上游44km的紅石潭水庫,總庫容16億立方米);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蓮崖水庫,總庫容5億立方米;沙河上的下湯水庫,總庫容11.7億立方米;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庫,初期庫容15億立方米;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庫,總庫容6.9億立方米。
開辟入江入海水道。
解除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開辟入江入海水道,現已形成一個入江入海的工程體系。
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過洪澤湖樞紐控制,大部分經入江水道分入長江,一部分經蘇北灌溉總乾渠入海,一部分經淮沭河分淮入沂。這3條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別為12000、800和3000立方米/秒。此外里運河還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廢黃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
洪澤湖地區及其下游地區的防洪標准不到百年一遇。為使防洪標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規劃沿灌溉總乾渠北側開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長163.5km,設計排泄流量8000立方米/秒。現已按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開工興建。
沂沭泗水系方面:經過多次整修,現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兩條水道和l條分沂入沭的水道。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別為4000和7000立方米/秒。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為3000立方米/秒,現仍泄入老沭河。這個地區仍只能防禦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為了提高到防禦50~100年一遇洪水,計劃實施「沂沐泗洪水東調南下工程」。
新建和加固堤防。
流域內新建和經過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長238.4km 蚌埠市圍堤,全長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總長421.4km;洪澤湖大堤,全長67.25km;里運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長314.4km 小洪河兩岸堤防總長405km,汝河兩岸堤防總長369.9km;大洪河兩岸堤防166.5km,沙潁河干堤,河南段全長525.5km,安徽段全長363.93km;渦河西堤長113.37km,東堤長173km;蘇北總乾渠兩岸堤長313.2km;分淮入沂水道兩岸堤長41km;沂河幹流堤防全長316.25km;新沂河堤防全長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長度分別為394.2km和132.8km,總長527km,泗河堤防全長138km,東魚河幹流堤防全長158.13km;誅趙新河幹流堤防長278.9km;韓庄運河兩岸堤長79km;中運河兩岸堤長296km,邳蒼分洪道兩岸堤長148.6km。
新辟排洪排澇河道和分洪道。
新開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幾條:茨淮新河全長134.2km,計劃分泄潁河洪水2000立方米/秒,使正陽關至懷運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立方米/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懷洪新河全長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結合接納12000h㎡面積的排撈流量,下游設計排洪流量4700立方米/秒,新汴河全長127.1km,排澇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長80km,分洪流量750~950立方米/秒;邳蒼分洪道全長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兩岸澇水。進水閘(江風口閘)設7孔12m×6.5m弧形閘門控制,設計過閘流量2000立方米/秒,東魚河全長172km,沿途共入了萬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萬k㎡的高地洪澇水。其南支、北支分別長52和96km,共承擔0.273萬k㎡地區的排水;洙趙新河全長140km,共攔截西北部高地0.42萬k㎡的洪澇水。
蓄(滯)洪區。
利用平原區的窪地,在四周築堤,在大洪水時,臨時分蓄一部分洪水。
行洪區。
行洪區是擴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種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於崗地或淮河大堤與中泓之間,利用沿河的湖泊窪地修建的,築有行洪堤,保護區內農業生產,一般情況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達到規定高程時,在行洪區卜口開口或漫堤行洪,經行洪區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時行洪區達到21處,現有17處。
控制樞紐。
臨淮崗樞紐位於淮河中游正陽關上游的臨淮崗,其目的是控制正陽關以上淮河洪水,減少正陽關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負擔,並取代1954年大水沖壞的潤河集樞紐。該樞紐控制流域面積4.35萬k㎡,占正陽關以上流域面積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上設計水位28.4m~28.6m,相應庫容93億立方米,較天然滯洪狀況可增加洪量33億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時,相應庫容120億立方米。
蚌埠樞紐:位於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節制閘、分洪道、船閘、電站等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設有28扇寬10m、高7.5m的閘門,泄洪能力10140m³/s。運用水位為16.0~18.0m。分洪道設計流量2860m³/s。
韓庄樞紐:位於南四湖南端的山東省微山縣韓庄鎮,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韓庄運河的控制工程,由韓庄閘、伊家河閘、老運河土壩等組成。韓庄閘裝有17扇12m* 7.2m閘門和14扇12m*9m閘門,微山湖水位33.5m時,泄流能力為2050立方米/秒。伊家店閘設有3扇7m*5m閘門,泄量250立方米/秒。
洪澤湖控制樞紐:主要建築物包括洪澤湖大堤、三個出口處建築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閘、蘇北灌溉總渠的高良澗閘、淮沭河口的二河閘),兩個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橋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和發電等綜合效益。其中三河閘共有63孔寬10m、高6.2m的泄洪閘,設計泄量]2000立方米/秒;二河閘共有35孔寬10m、高8m的泄水閘,設計泄量3000立方米/秒,該閘還可反向引沂濟淮,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高良澗閘設8孔寬9.2m、高4.0m的泄水閘,設計流量800立方米/秒; 兩個灌溉引水橘洞,總設計流量6S立方米/秒。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位於山東微山縣昭陽湖腰最窄處,包括攔湖大壩、溢洪堰、1號、2號、3號、4號節制閘和船閘,全長7360m。攔湖大壩壩頂高程39m,長4113m,壩高一般為6.5m;溢流滾水壩,堰頂高程35.1m,長300m;l號閘設39扇6m×4m平板門,設計泄量4500立方米/秒;2號閘設55扇5.25m×3m鋼絲水泥平面升直門,設計泄量3300立方米/秒;3號閘設84孔6.4m×4.3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620立方米/秒;4號閘設134孔6.3m×4.5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490立方米/秒(待湖腰擴大工程完成後才能運用)。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結合堤防建設對河道截彎取直、局部調整和拓寬堤距,還包括河道清礙,以擴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澇能力。先後進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潁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積3.06萬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⑨ 山東省魚台縣張黃鎮東臨微山湖,十幾年前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漁業資源豐富,清清的河水魚兒游盪……種水稻
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解決,畢竟我國現在處於經濟上升期,兼顧不了那麼多問題,可能等經濟發展上去了會慢慢治理的,只怪我們處於一個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