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治理攻堅
㈠ 以10年申論第一題為例; 1.《渤海治理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有多方面原因,請依據「給定資料1」分別進行
您好!中政申論很高興為您解答。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性試題,考查的是閱讀理解能力和概括問題的能力,結合題目要求,應根據給定資料1分條理概括《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的多方面原因。具體原因如下:
一是渤海地區資源開發過於頻繁,導致陸源污染嚴重;
二是眾多主體分享渤海環境與經濟效益,使之成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響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積極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是職能條塊分割,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之間難以進行海陸一體化綜合治理;
四是法制不健全,《碧海計劃》缺乏法律強制效力,在執行過程中,難以藉助法律手段實現各個管理體系的對接統一,直接影響治理效果;
五是渤海灣是內海,一旦污染,其自我更新周期長。
中政申論收錄了歷年國考、省考申論真題及解析,歡迎登錄搜集,希望幫助到您。
中政申論在線系統:http://www.zzshenlun.com/
㈡ 生態環境部出什麼「狠招」治理水污染
4月20日消息,嚴控渤海圍填海、推進長江沿江生態岸線改造、治理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19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水污染防治的多項舉措和計劃。機構改革後,這個新組建部門針對海洋污染、流域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有了更多施展空間和更強治理力度。
資料圖:海口市2017年著力治理城市內河(湖)污染。圖為經過排水、露出部分湖底淤泥的東西湖。
治理黑臭水體
――將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摸清問題
針對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也將動真格、下狠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於5月初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范圍涉及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
本次專項行動,以群眾的滿意度為首要標准,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為著力點,借鑒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經驗,全面摸清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督促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張波強調,今年9月-10月還要對交辦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的建議,對約談後依然整改不力的,將會納入中央環境保護部督察進行問責。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㈢ 能不能將黃河改道防止黃河泥沙進入渤海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長河,雖然水量不大,但由於途徑黃土高原而攜帶了大量泥沙,因此黃河的造地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
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引黃濟青)
所以讓黃河改道是很不實際的,當前南水北調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讓黃河南下。
而且黃河在江蘇境內的故道降水比較多,萬一碰到強降雨,江蘇南邊的長江發洪水,北邊的黃哥也發洪水,事情就麻煩了。
㈣ 生態環境部今年重點攻堅的「七大戰役」是什麼
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㈤ 天津將實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等舉措嗎
作為半封閉內海,渤海的海水交換能力差,海洋生態系統脆弱。隨著越來越多工業項目落戶環渤海地區,為確保渤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天津出台《天津市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年)》,實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行動等一攬子舉措。
加強港口船舶污染控制。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一律達到相應污染排放標准。船舶殘油、廢油一律回收,禁止排入水體。禁止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加強船舶防污染作業現場監督檢查。
㈥ 關於渤海的故事
《新唐書》卷219渤海傳:「(大)祚榮即並比羽之眾,恃荒遠,乃建國,自號版震國王,」「中宗時,使侍御權史張行岌招慰,祚榮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以所統為忽汗州,領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
《舊唐書》卷199渤海靺鞨傳:「(大)祚榮驍勇善用兵,靺鞨之眾及高麗余燼,稍稍歸之。聖歷中,自立為振國王」、「睿宗先天二年,遣郎將崔
㈦ 環境部將如何實施農業農村和渤海治理攻堅戰
2018年7月2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常務會議上,審議並原則通過《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生態環境部強調,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自然生態獨特、地緣優勢顯著、戰略地位突出。近年來,海灣生態環境質量未見根本好轉,生態環境風險持續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需打一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生態環境部要求,堅持以陸海統籌、以海定陸,協同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風險防範為總體思路,部署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源頭污染防治,以入海河流環境治理、直排海污染源規范管理等為突破口,嚴格控制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污染物排放,強化海域污染治理。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等為突破口,系統推進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提高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還需做好沿海城市和海上生態環境風險防範以及海洋生態災害預警與應急處置,不斷提高突發環境事件和生態災害應對能力,努力實現清潔、生態和安全渤海的戰略目標。
㈧ 渤海的治理開發
綜述
「南水北調」將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緩解北方用水問題。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調」,要將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為良田。
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召開的「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為推動這項工程出謀劃策。但在許多人看來,把海水引入沙漠的想法荒誕不經。那麼,「海水西調」到底是痴人說夢還是錦囊妙計?
為本次峰會做總結演講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張寶印表示,「海水西調」絕不是無稽之談。
張寶印解釋,「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渾善達克沙地只有400多千米,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據悉,渾善達克沙地是對北京氣候構成最嚴重危害的沙漠之一。渤海灣有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大陸河流注入,含鹽量相對較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渤海成為不二選擇。
據學者們研究,西北地區降雨量多寡取決於三個充要條件:一是西風帶;二是高山冷凝系統;三是水汽供應源。其中西風帶和高山冷凝系統是具備的,惟獨由於缺水乾旱,水汽供應源不具備。如果東調深入我國北方大陸500千米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內蒙古到新疆沙漠中封閉的構造盆地和一個個的大小鹽水湖,形成人造海,壓制沙漠,擴大濕地面積,通過海水的自然蒸發,提供西北地區的濕潤氣候條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汽供應源。這樣,必將從根本上改變西北和華北地區乾旱的惡劣生態環境。
在 「海水西調」的設想中,被外界質疑最多的,是引入海水是否會影響內陸土壤結構,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影響。張寶印表示,這絕不會造成任何後果。他說,渤海灣的海水與太平洋相連,一般自凈周期為5年,而引入渤海灣海水,能夠將凈化周期人為縮短,促進渤海灣地區環境變化,甚至促進養殖業發展。
專家已初步確定運輸材料選用玻璃鋼管,不易被海水腐蝕,穩定性強,一般可使用20-30年。「初步計劃鋼管直徑為8米,基本能滿足需求。進入內陸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過半透膜過濾法,達到淡水與鹽分離的目的,從而保證後期進入內陸的水源變為淡水,避免海水流經內陸帶來土地鹽鹼化等危害。」
當記者發出 「這是不是一筆虧本的買賣」的疑問時,張寶印卻不以為然。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平均每噸水的成本費是4元,當地煤化工生產煤氣購入用水的價格是每噸12元,這當中還賺了8元錢差價。「工業用不了的水可以搞農業,如養殖魚類、開辦牧場,這樣當地的工農業都能發展。」
基本構想
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在新疆分為北、中、南三支,北支進入艾比湖,中支進入吐魯番、哈密盆地,南支進入羅布泊盆地。
西調海水在沙漠地區形成「人造海」和大片濕地,靠自然蒸發,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增加當地的降雨量,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水的大循環, 達到治理我國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的目的。
五大問題
1.鹽鹼化問題,引水渠沿內蒙古邊境鹽鹼乾涸窪地,故鹽鹼化影響甚微;
2.能源問題,中國電能已供大於求;
3.資金,工程提水站一次性投資不大,要在30-50年以後實施,屆時中國經濟發達,是西北戰略性基礎工程。海水西調工程運行投資巨大,但產出更大。如年增1000億立方米的海水淡化水,按國際價格計算為1000億美元,為我國2000年GDP的1/10;
4.水汽損失估價。據估計調水蒸發水汽大部分降落在包頭—蘭州一線300毫米降水線以西,即使東面可以兼顧陝、甘、寧和河北、山西地區,理論分析表明海水西調水汽損失率大體與西北濕地自然退縮率相當;
5.冬季運行。海水西調經北緯42度線,冬季冰下照常流水,可以取冰制淡水,僅內蒙古東西長3000千米可供水植樹種草,形成50-60千米寬、3000千米長的中國第一防風沙林帶。
質疑
「海水西調」的新聞一經媒體報道,頓時在網路上引起熱議,有網友戲稱,此設想和當年牟其中提出的「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進來,西藏變成真正的江南」有一拼。
網友:如果引渤海水入疆的設想很對路,那為什麼京津地區不充分利用海水,還要去長江黃河調水?
網友:不少沿海城市由於海水倒灌而引發土地酸鹼度變化。如果把渤海水引入新疆,一旦沿途海水泄漏,缺少降雨的新疆很可能會導致土地鹽鹼化。
網友:淡化海水在技術上雖說中國已經能做到,但成本仍然不便宜。而且工程可能引發沿線土地徵收進而引發強拆,工程款是否滋生腐敗……
網友:經過地震帶不?玻璃鋼管能不能抗地震?
網友:在各行各業造假屢禁不止的情況下,玻璃鋼管會不會漏水?奔騰的河水是否會變成玻璃不能承受之重?
網友:海水所流經的地方多有漫長的冬季,結冰斷流了怎麼辦?即便海水西調成功,又怎能保證蒸發的水分只降雨在當地,不會形成新的氣流循環方式?
㈨ 黃河攜帶的泥沙,將來會不會填平渤海呢
我們知道在中國兩條大江大河,這兩條大江大河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而這兩條母親河的名字,一個叫長江,一個叫黃河。它們給眾多的中華兒女子孫攜帶泥土含有眾多的營養物質,讓我們中華兒女能夠在這片廣闊的土地當中進行耕作。也正是這樣,中國才會被稱為農業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農業發展史,而現如今依舊如此。那麼關於黃河,其河水一直都是較為的深沉,那麼黃河攜帶的泥沙將來會不會填平?答案是不會的,其中原因有以下幾點。
最後一點,在山東地區,他們有很多的攔截河流泥沙的設施。而這些設施,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和黃河有更多的泥沙進入到渤海當中,而且山東地區還把這些泥沙運往全國各地來進行修建房屋,製造水泥。
㈩ 為什麼說渤海是內海,所以海洋污染不容易治理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渤海與外海的通道較狹窄,導致內外水量交換小,排入渤海的污染物質會越版集越多權,靠通常使用的搞活水流的辦法當然行不通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不容易治理.
但是我們要看到,巨大的,面積達到7.8萬平方公里,水量1730立方公里的海洋居然被污染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巨大的面積,巨大的容量,只要把岸上的事情做好了,海裡面又有什麼污染需要你去治理呢?從這個意義上講,渤海的污染治理其實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