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灤河關鍵
❶ 求「探索創新,不拘一格」的人物事例3個 最重要是100字左右吧 要求簡明易懂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於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❷ 華北平原春旱原因及治理措施
華北平原春旱的自然原因是:①春季鋒面雨帶還沒有到達,降水少; ②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 ③春季農業用水增加。
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調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發展節水農業;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提高公民的節水意識。
乾旱的分析方法:乾旱的分析一般需要注意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水的來源減少,比如降水減少;融雪減少等;二是水的去向增加,比如蒸發增加,工農業用水增加等。
❸ 高分!誰能詳實說一下唐山市當下在全國城市的地位(題比較難)
http://tangshan.hebei.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554
你的名來字很適合你自提出的問題,"無聊"
你只要現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建設我們的家鄉就行了!
❹ 河北灤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北灤河集團實業有限公司是以生產鋼鐵、建材產品為主的多元化經營的綜合型企業,總資產16億元,員工7000餘人,大中專以上學歷、中高級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佔1/3。生產設施居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並引進國際新技術和設備。主要產品的年產量為:免燒磚機,砂石生產線,選礦設備,烘乾機設備,加氣混凝土設備;塑料型材3萬噸,塑鋼門窗系列產品20萬平方米,連鑄坯100萬噸,水泥80萬噸,年產值超過25億元。其所轄企業:鴻達熱軋有限責任公司、廣建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灤河水泥有限公司等14家實體公司,其中六家子公司均已通過ISO9002國際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灤河」牌、「鴻達」牌帶鋼、「伯爵」牌塑鋼門窗、「灤河」牌水泥等獲「中國公認名牌」稱號。灤河集團金達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地產界成功地投資開發了11萬平方米的「陽光花苑」高品位商品住宅小區。集團多次被省、市評為河北省優秀企業、唐山市明星企業、總裁姚小東被授予「河北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家稱號」。集團在發展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系,成功地利用近幾年的政策,對多家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進行兼並和改造。以新技術、新設備更新履行原有生產設施。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產品管理及南量保證體系。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全面提升了產品的品質,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領域。注重豐富完善企業的內涵,逐步建設獨特的企業文化,灌輸企業理念,提升企業形象,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設立了企業網站,實現了辦公、商務銷售和財務的網路化。現已完成現代化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扁平式、集約化縱向管理。在未來的發展中集團致力於科技創新、塑造、延伸品牌、實現「名牌品質、產業報國」的企業宗旨。灤河集團唐山廣建塑料建材有限公司(前身為唐山廣建塑料品集團公司)是新型化學建材專業化生產企業。創建於1992年,擁有資產2億元,年產塑料門窗型材3萬噸,組裝塑料門窗20萬平方米,各種塑料管材5000噸。產品獲中國公認名牌產品、河北省優質產品、河北省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並為河北省質量免檢產品;是建設部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推薦的「定點生產企業」,並已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廣建公司在市場上率先推出了「灤河」牌、「伯爵」牌華麗平開塑鋼門及「伯爵」牌系列優質塑窗,其生產的門板以一次成型並配以曲面門框,門板中空蜂窩結構,表面可以印刷多種木紋圖案,也可做成百葉窗結構,具有防潮、防腐、密封、隔音、保溫、節能等眾多優點。其門、窗廣泛應用於賓館、酒店及住宅,受到廣大用戶的好評。集團生產的主要鋼材產品:「灤河」牌「鴻達」牌帶鋼、高頻焊管、高速護欄板。年生產連鑄坯100萬噸、帶鋼60萬噸、高頻焊管30萬噸、高速護欄板10萬噸。生產工藝全部採用微機控制,並擁有先進的檢測手段、質量可靠、性能優越、產品行銷全國。灤河集團對產品質量嚴格苛求,一絲不苟,採用高於國內的內控標准進行生產,購進先進檢測設備,完善檢測手段,建立嚴格的質量檢測制度。主體生產線實現PLC自動化控制,在線光學儀器跟蹤,自動檢測寬度、厚度、自動顯示和調整,做到不是精品不準出廠。灤河水泥:集團年生產水泥80萬噸,採用微機控制生產工藝,擁有先進的檢測手段,產品獲「中國公認名牌」稱號,全國建材行業十佳品牌,獲ISO9002產品質量和體系雙認證。灤河牌水泥主要行銷天津、北京、河北、東北等地區,應用於我國重點的工程項目以及眾多的著名房地產小區,質量穩定、性能可靠,深受業內人士的歡迎與好評。金達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始終為社會奉獻功能齊全、布局合理、舒適大方的房產精品、營造典雅、溫馨的綠色家園。公司遵循「一流的設計、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環境、一流的物業」的宗旨,著眼於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扣准市場脈搏,把握市場先機,追求卓越的產品品質和盡善盡美的服務,為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不懈努力。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將員工視為公司最寶貴財富,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凝聚力。用心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與施展空間;倡導員工與企業相依共存的關系;以實現人生的價值為目標。
❺ 人類活動對海灤河流域水資源量變化影響
一、海河流域水資源基本狀況
(一)自然概況
海河流域總面積為31.8×104km2,其中山區面積為18.9×104km2,占總面積的59.0%,平原面積為12.9×104km2,占總面積的41.0%。
海河流域由海河和灤河兩大水系組成,海河水系流域的面積為262631km2,由潮白河、薊運河、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以及陡駭河、馬頰河等水系組成,由北至南呈扇形分布。潮白河匯入密雲水庫,下游新辟潮白新河注入永定河。薊運河至寧河縣江口窪納還鄉河於北塘入海。北運河上游支流為溫榆河,至通州內河橋以下始稱北運河,在武清以北納龍鳳河後於屈家店與永定河匯合。永定河上游有桑乾河、洋河兩支流,於懷來縣朱家屯匯合後入官廳水庫,洪水主要經永定新河入海,部分經北運河入海河。大清河分南北兩支,北支有小清、琉璃、拒馬、易水等河,南支有磁、沙、唐、界、府、漕、暴等河,南北兩支匯入東淀後至第六堡附近與子牙河相匯合,經獨流減河入海或過西河閘至天津入海河。子牙河由滹沱河與釜陽河組成,前者主要支流為冶河,後者上游有許多呈扇形的小支流,兩河在獻縣匯合後稱為子牙河,並新辟入海河道釜陽新河和子牙新河。南運河上游山區有漳河、衛河兩支。陡駭、馬頰河位於海河流域最南邊,為單獨入海的平原水系。
灤河水系流域由灤河和冀東沿海諸小河組成,流域面積為54530km2,其中灤河的面積為44945×104km2,占上述流域面積的82.4%。灤河發源於河北省承德地區豐寧縣,西北流經壩上草原,入張家口地區沽源縣;在內蒙古多倫,有黑風河、吐力根河等匯入,稱大灤河;轉回河北省在郭家屯附近匯合小灤河後稱灤河。此後幹流呈西北-東南向穿燕山和冀東平原,在樂亭縣南兜鋪注入渤海,全長877km,主河道縱坡約0.25%。灤河水系發育,支流眾多,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0km2的支流有9條,從上到下依次為小灤河、興州河、伊遜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暴河、灑河、青龍河等。冀東沿海主要有石河、洋河、陡河等,其中以陡河流域面積最大,為1340km2。
(二)海河流域降水量及地表水資源量概況
1.分區年降水量
根據「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第57項研究成果,由1956~1984年29a的系列資料計算的研究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742.8×108m3,摺合面平均水深548mm。在29a中,最大為1964年的2538×108m3(798mm),最小為1965年的1139×108m3(358mm)。研究區多年平均降水量成果見表11-1。
表11-1 海河流域分區降水量
本區降水的季節性十分明顯,一年中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65%~85%,而最小4個月(11月到次年2月或12月到次年3月)僅佔全年的3%~10%。7月份降水量最大,一般要佔全年降水量的30%以上。有些年份降水集中在1~2次特大暴雨中。
由於降水的高度集中,豐水年的7、8月份,由大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時有發生;乾旱年份,冬春兩季降水稀少,有十年九旱之稱。春、夏兩季連旱和春、夏、冬三季連旱的年份也有出現。
2.分區地表水資源量
地表水資源量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通常以河川徑流量為其定量指標。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264×108m3,合年徑流深82.9mm。其中山區年徑流量196.8×108m3,合年徑流深104.0mm;平原區年徑流量 67×108m3,合年徑流深52.1mm。在1956~1984年29a系列中,最大年徑流量為1956年的542×108m3,最小為1981年的112×108m3。分區地表水資源量見表11-2。
表11-2 海河流域分區年徑流量
(據施雅風等,1995)
由於本區的部分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改變了河川徑流的天然狀況,實際測量的徑流量已不能准確反映斷面以上的天然來水量。為保證徑流資料的一致性,必須對實際測量的徑流量進行還原計算。還原項目主要有灌溉用水量、跨流域引水量、水庫的蓄水量及蒸發、滲漏損失等。分析結果表明,引用水量逐年增加,實測年徑流量逐年減少。如海河流域的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20世紀50年代還原水量只佔天然徑流量的1%~30%,到80年代,還原水量已佔天然徑流量的53%~68%。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對地表水的影響程度巨大。
3.分區地下水資源量
地下水資源量分山區和平原兩部分。山區是以計算各項排泄量的方法推求地下水資源量;平原區是以計算各項補給量的方法推求地下水資源量。區域地下水資源量是將山區和平原的地下水資源量之和扣除重復計算量而得。海河流域山區及盆地地下水資源量為136×108m3。其中山區地下水資源量126×108m3,盆地地下水資源量18.7×108m3,重復計算量8.62×108m3。平原淡水區(礦化度<2g/L)計算面積86888km2,總補給量為180×108m3,地下水資源量為163×108m3。各項補給量占總補給量的百分比為67.5%,山前側滲9.1%,河道滲漏4.5%,渠系滲漏與渠灌田間入滲9.4%,井灌回歸9.5%。將山區與平原淡水區的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的重復計算量,本區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75×108m3(表11-3)。
表11-3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礦化度小於2g·L-1)
4.分區水資源總量
區域水資源總量為當地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產水量。由1956~1984年系列計算,海灤河流域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19×108m3,摺合面平均水深為131.8mm。4a一遇(p=75%)乾旱年水資源總量為278×108m3,比多年平均值減少29%;20a 一遇的(p=95%)特旱年水資源總量為214×108m3,比多年平均值減少49%。海灤河流域水資源總量見表11-4。
表11-4 海灤河流域分區水資源總量
(據施雅風等,1995)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本區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50%,人均水量393m3,每公頃均水量3840m3,只有全國平均數的1/7左右,在全國各大流域中是最低的。本區人多地少,水資源條件先天不足。此外,受降水特性的影響,各河徑流年際變化很大,實測期豐水年與枯水年積極值之比高達10~25,造成枯水年有庫無水可蓄、豐水有大量棄水入海。降水年內集中程度高,造成50%~80%的山區徑流和90%的平原徑流量集中在汛期。3~6月份降水只佔全年的20%~30%,滿足不了各種用水需求。在平水年份,冬小麥生長期缺水270~300mm,主要缺水期為4~6月。此外,本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開發利用條件差別很大。山前平原水資源比較豐富,開發利用也較方便,是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河北省的中東部平原和濱海平原是水資源貧乏的地區,是開發最困難地區。
本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較早,開發利用程度也越來越高。據1985~1987年資料統計,海河流域3a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2.31×108m3,開發利用量為285.68×108m3,利用率為94%。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71.06×108m3,開發利用量為127.23×108m3,利用率為74%。而海河流域南系,水資源總量為122.18×108m3,開發利用量為156.95×108m3(其中每年從黃河引水40×108m3),利用率為97%,開發利用程度是在本區是最高的。
由上可知,海河流域水資源嚴重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與生產活動的加劇,水資源危機將日趨嚴重,缺水問題還將困擾著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成為制約工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表11-5 海灤河流域豐水及枯水年水資源總量
(據施雅風等,1995)
二、人類活動對海河流域典型地區水資源量影響
(一)對北京地區的水資源量的消耗狀況
據水利部門計算,北京市自產水資源多年平均23.0×108m3/a,保證率75%時為12.1×108m3/a。入境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20.5×108m3/a,保證率75%時為12.5×108m3/a。
北京市1990年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見表11-6。
表11-6 北京市1990年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08m3·a-1)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北京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專業規劃說明,1992年12月)
對2000年及2010年北京地區可供水資源量及北京市總需水量,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做了預測,結果如表11-7、表11-8和表11-9。
表11-7 北京市2000年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08m3·a-1)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北京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專業規劃說明,1992年12月)
表11-8 北京市2010年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08m3·a-1)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北京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專業規劃說明,1992年12月)
表11-9 北京市需水總量預測一覽表(108m3·a-1)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北京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專業規劃說明,1992年12月)
對2000年及2010年北京地區可供水資源量及北京市總需水量之間的供需平衡關系,我們做了計算分析,結果如表11-10。
表11-10 北京市1990年及2000年和2010年水資源供需平衡表(108m3·a-1)
(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北京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專業規劃說明,1992年12月)
根據規劃需水量與本地區可供水量計算,北京市在生活和工農業用水全面節水的基礎上,2000年平水年仍缺水2.0×108m3/a,枯水年缺水11.7×108m3/a。2010年豐、枯水年則分別缺水9.9×108m3/a和19.8×108m3/a。表明北京市人類活動對水資源量的影響還將加劇。
(二)對天津市水資源量的消耗狀況
天津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總體狀況可見表11-11。
表11-11 天津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表(億m3)
從表11-11可看出,該地的地表水、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程度分別達到了12.43/17.11=72.65%和8.80/7.07×100%=124.47%。總的開發利用率為21.23/24.18=87.80%。說明人類對天津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相當高,影響十分巨大。
(三)對河北省水資源量的消耗狀況
人類活動對河北省水資源量的消耗狀況、供需平衡情況等,都可通過表11-12、11-13、11-14、11-15、11-16反映出來。
表11-12 河北省水資源量的消耗狀況(108m3·a-1)
(陸中央,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家和,河北省用水量增長趨勢預測及供需關系展望與對策)
表11-13 1980年河北省農村、縣鎮水資源供需平衡表(108m3·a-1)
(陸中央,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家和,河北省用水量增長趨勢預測及供需關系展望與對策)
表11-14 1990年河北省平水年農村、縣鎮水資源供需平衡匯總表(108m3·a-1)
(陸中央,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家和,河北省用水量增長趨勢預測及供需關系展望與對策)
表11-15 1980~1989年河北省水資源開發利用量統計表(108m3·a-1)
(陸中央,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家和,河北省用水量增長趨勢預測及供需關系展望與對策)
表11-16 2000年河北省平水年農村、縣鎮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表(108m3·a-1)
(陸中央,河北省水資源總量計算;張家和,河北省用水量增長趨勢預測及供需關系展望與對策)
表11-12、11-13、11-14表明,河北省水資源供不應求,缺口相當大。表11-15和表11-16說明,隨著人口的增長,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日益增多,這種供需矛盾的趨勢將會加劇。
三、人類活動引起華北平原入海水量減少及河口衰亡
人類活動對水環境影響的又一個方面是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
隨著人類對地表水的開發利用活動(如興建水庫、引水渠、建水廠和農業灌溉等)日益頻繁,江河流域河口上游的水資源被大量攔截,導致入海河口的演變過程已不能完全遵循其自然規律,河口本身在河口區自然地理單元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變得模糊和不重要,逐漸產生了河口衰亡。這種現象在華北地區特別典型。
(一)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的機制
入海水量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降水補給或人類大量興建水庫截流、建水渠截引或大量采水用水。
河口衰亡的機制則要復雜得多。但主要是由於河流來水的大幅度減少所引起。河流來水的驟減,使河口區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動力與地貌調節過程。為與減少的河流水沙條件相適應,河口在形態、作用與功能方面作出調整,從而導致河口的逐漸衰亡。
河流來水的減少,導致水流攜沙力下降,而使河流來沙大部分在口門內沉積,強烈的沉積作用使淺灘迅速形成並不斷擴大,於是河道變得更加不穩定,側向遷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因人為工程的控制,河水形不成洪峰或洪峰大大降低,使華北地區大水攜大沙的河口泥沙運行規律被打破,因而受到削弱的洪水無力將沉積在河口口門內的泥沙帶入海或刷低河床。同時,洪水也無力沖決攔門沙,造成河口更加封閉,進一步加速了河口的衰亡過程。此外,洪峰的削弱還使河口口門內的水位降低,對海水的頂托能力下降,使海浪和潮流攜沙易於在口門內落淤。上述作用均加速了河口的充填,促使河口衰亡。
(二)人類活動引起華北地區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
下面主要以華北地區的海河流域與黃河流域的河口演變進行討論。
海河流域與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為548mm和476mm,流域天然徑流量分別為264×108m3和580×108m3。流域降水不豐沛,致使河流徑流和入海水量的自然基質小。同時,工農業和城鎮用水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得不靠開發河流徑流來滿足其需要。
如在海河流域,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流域內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庫1860多座,總庫容達285.4×108m3,83%的山區流域面積被控制。此外,還建成3333hm2以上的大型灌區160餘處,灌溉面積達633×104hm2。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3項。據1989年山區重點控制站以上河流徑流利用情況資料統計,海河流域年平均用水量已佔天然年徑流量的34.5%~82.8%,若再加上平原區農業灌溉用水量,河流徑流利用程度將更高。河流徑流被開發利用程度越高,河流下游及入海水量、沙量就越少,從而引起河口衰亡。
1.灤河河口
20世紀50年代灤河年均入海水量為53.3×108m3,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雖然因人類活動影響有所減少,但仍能分別達到35.2×108m3和37.2×108m3,在1979年底潘家口水利樞紐建成後,灤河入海水、沙量急劇減少。20世紀80年代年均入海水量僅有7.96×108m3。1990~1992年年均也僅有13×108m3。在入海水量驟減的同時,入海沙量也由50年代的年均2482.8×104t降至80年代的41.69×104t(圖11-1和圖11-2)。
圖11-1 灤河入海水量過程圖
圖11-2 灤河入海沙量過程圖
2.海河河口
根據海河閘系列觀測資料,20世紀50年代海河幹流年均入海水量73.01×108m3,之後逐年減少,至80年代年均入海水量僅為1.703×108m3,1990~1992年年均入海水量為1.826×108m3(圖11-3)。此外,部分輸沙量(懸移質)觀測資料也表明,海河年入海沙量同樣呈急劇減少之趨勢(圖11-4)。
3.黃河河口
經過多年的治理,黃河已成為人為控製程度很高的河流。圖11-5為1919年以來黃河之蘭州、河口鎮、龍門、三門峽、花園口5個水文斷面以上各年代末的工農業耗水量。由圖11-5可看出,黃河工農業耗水量逐年增加,其中耗水量最多的1989年達333.7×108m3,已接近黃河可供利用的徑流量。由此可以看出,隨著黃河流域各項水利工程的逐步發展,黃河入海水沙量將大幅度繼續減少(圖11-5)。
圖11-3 海河入海水量過程圖
圖11-4 海河入海沙量過程圖
圖11-5 黃河流域工農業耗水過程線圖
(據熊貴樞,1990)
截至1996年,歷史上黃河共有19a發生斷流。第一次斷流發生在1960年,是由三門峽水庫截流而引起。之後從1972年起,在人類活動影響下,河口區斷流現象日趨嚴重。以河口區利津站為例,1972~1996年的25a中,有18a 發生斷流(圖11-8),尤其是1991年以來,已經連續6a出現斷流,且存在斷流次數增多、斷流河段上延、斷流天數增加和斷流時間提前的趨勢。
圖11-6 黃河各年代平均輸沙量(利津站)
圖11-7 黃河各年代平均徑流量(利津站)
圖11-8 黃河河口區利津站斷流年份及斷流天數
以上事實說明,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有愈演愈烈之勢,同時也說明,人類活動對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的影響是巨大的。
(三)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引起的主要水環境問題
入海水量減少和河口衰亡對水環境的影響,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帶來的水環境問題也相當多,這里只說幾個主要問題。
1.海灘及海岸侵蝕
入海沙量的減少,使海岸泥沙流處於一種非飽和狀態,從而產生或加劇了海灘和海岸侵蝕。這一問題在灤河三角洲特別典型,危害十分嚴重。
灤河三角洲是弱潮汐河口典型的扇狀三角洲。1979年底灤河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投入運行後,入海沙量急劇減少,致使該三角洲由淤長轉為侵蝕,在1980~1987年間,該三角洲年均侵蝕0.38km2,再如秦皇島南大寺海灘,1964~1995年典型剖面對比表明,31a間海灘變窄了52.7m。在海灘遭受侵蝕的同時,海岸也被沖刷蝕退,如秦皇島湯河口至山東堡沿岸,原在陸域距離海約200m的碉堡現在已紛紛落入海中。
2.河口淤積
淤泥質海岸河口淤積是最嚴重的,其主要引起排澇和防洪的困難。河口淤積的不斷加劇,使河口泄流能力逐年下降,如海河口,在1958~1989年間,海河閘下11 km河口地段年平均淤積58.21×04m3,致使泄流能力由1200m3/s降至200~400m3/s。此外,獨流減河、漳衛新河等諸多淤積質海岸河口行洪、排澇能力均已達不到原設計標准,從而嚴重危及防洪安全。
3.河口生態環境退化
河流入海攜帶著豐富的有機物和營養元素,為河口區生物提供了物質來源。此外,河流入海泥沙在河口區沉積,形成三角洲或水下淤泥底質,後者為許多底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隨著河口的衰亡,河口生態系統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路結構必將遭到破壞。
在渤海灣,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由於各河入海水量較大,從而在沿海各河口形成很多優良漁場。進入70年代以後,由於入海水量減少及其他因素共同影響,致使河口漁場全部外移。如秦皇島漁場原在5~10m等深線形成鮮鰈類漁場,到80年代已移至15~23m等深線;被塘漁場外移5~10km,而到水深10~20m處的近海。此外,在漁場外移的同時,部分魚蝦已行不成魚汛。
4.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
河口區河流作用的減弱乃至消失,會使海洋作用逐漸處於主導地位,從而有利於海水入侵。另外,河流徑流的減少使地下水失去一個重要來源,加之工農業過度開采河口或三角洲地下水,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層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此外,河流上游及下游和河口地區對水資源的大量開采,也使三角洲和濱海地區的土壤不斷鹽漬化,造成許多低產鹽鹼地。今後,隨著海灤河及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開發,及其上遊人類采水用水活動的加劇,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將愈益嚴重。
四、小結
綜上所述,人類活動對海灤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可以歸納如下:
(1)海河流域水資源嚴重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生活與生產活動的加劇,水資源危機將日趨嚴重,缺水問題還將困擾著本地區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成為制約工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
(2)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天津與河北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相當高,但仍供不應求,需求缺口十分巨大。隨著人口的增長,生產和生活用水的日益增多,這種供需矛盾的趨勢將會加劇。
(3)隨著人類對地表水的開發利用活動(如興建水庫、引水渠、建水廠和農業灌溉等)日益頻繁,江河流域河口上游的水資源被大量攔截,導致入海河口的演變過程已不能完全遵循其自然規律,河口本身在河口區自然地理單元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變得模糊和不重要,逐漸產生了河口衰亡。這將導致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海灘及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河口生態環境退化和河口淤積等。
❻ 承德興華恆通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承德興華恆通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2月04日,主要經營范回圍為防水建築材料、建答築陶瓷製品、塗料、建築膠生產、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張建勇
成立時間:1998-12-04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080000000911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灤河鎮灤河電廠東北側(灤河新街80號)
❼ 灤河近期還會放水嗎
柴油濾清器是保證柴油過濾的關鍵裝置,車輛入冬前,應提前更換濾清器,並增加油水分離器放水次數。裝有手油泵的油水分離器,應謹慎使用手動泵油裝置,在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