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群眾路線整改落實情況匯報
A. 結合本職工作,談談對人社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意見建議
給你個摸版。至於聯系人社工作的話就自己做修改了。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要加強黨群干群聯系。因此教育實踐活動在方案制定、載體設計、組織方式上,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要從黨員、群眾的工作實際、生活需求出發,在載體、方式設計上既嚴謹細致,又生動務實,讓黨群之間的互動有活力、有內容,承載深厚的人際情感,共享更多的發展實惠。
二是講究立體互動。針對黨員的教育實踐活動,要嚴防變成黨員幹部的「獨角戲」,要把活動和發展第一要務緊密結合起來,黨群干群、黨內黨外立體互動起來,既改進黨的工作,轉變幹部作風,又融洽黨群感情,切實為群眾謀利,同時贏取社會各界對活動的積極支持、主動參與,開創出同心同德、共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三是突出實際效果。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多年來堅持的根本路線、工作法寶。教育實踐活動的著力點,應該放在提高能力、推進發展、為民謀利的實際效果上,用活動的實際效果展現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必須性,從而更好地樹立黨員幹部的群眾觀念,改進黨員幹部作風,融洽黨群感情,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四是注重方法創新。活動要達到預期目的,設計好活動開展的載體平台和方式方法,是基礎性的工作。要把活動緊緊紮根於工作實際,防止教育實踐活動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同時,又要緊緊抓住「群眾路線」這一靈魂,創新思路,設計既滿足業務工作需要,又體現群眾路線要求的載體平台、方式方法,以工作實績保證活動影響力。
五是不搞試點,但樹亮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對黨的這一根本路線的鞏固發揚,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工作普遍性的要求,其基本內容和要求都已明確,不一定需要試點探索,但在活動中,我們需要樹亮點,積極鼓勵各級組織在方式方法、平台機制上創新突破,並發揚典型帶動的作用,全面實踐好黨的群眾路線。
六是不分批次,但分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項廣泛性的活動,需要大格局、大氛圍。因此,建議活動不分批次,以形成全省上下齊動員、齊部署、齊推進的格局。但是,因為教育實踐活動在省級、市州、縣區各層級間有實際情況的差別,應該在活動方案的制定中,明確不同層級的標准、要求,更好地和各層級的工作實踐相結合,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七是不分時段,但分級段。群眾路線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方法,如果活動分出啟動、整改、總結這樣的時段,容易造成活動中熱情高、活動後降溫快的不良現象。因此,建議活動不分時段,而分級段,要科學細致的建立考核標准,劃分不合格、合格、優秀等級段,嚴肅實施達標升級考核,以考核壓力促進活動取得實效。活動結束後,還可以經常性地開展達標檢查評估,確保建立長效機制。
八是暢通四個通道。思想通道。只有思想統一,行動才能一致。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創新思想教育方法,暢通黨群之間,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和群眾之間的思想通道,實現思想一致;感情通道。群眾工作的效率取決於黨群之間的距離。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經常性的黨群、干群聯系機制,暢通感情通道,實現感情相融;民情通道。踐行群眾路線,不能滿足於村寨的走到,而要致力於民情的知道。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民情發現機制,暢通民情通道,實現民情實察;民意通道。不能讓群眾在面前表虛情,在背後說真話。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創新鼓勵性、保護性的方法措施,暢通民意通道,實現民意直達。
九是解決四個問題。黨員有動力。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積極性,堅持黨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在理想信念上讓黨員增強動力,既發揮帶頭作用,又發揮帶動作用;組織有活力。黨組織的活力不足,直接體現在黨員集體活動的方式創新不足。要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創新方式方法,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把黨組織的集體活力調動起來;做事有能力。群眾路線是黨的工作法寶。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把法寶用好用活,多辦好事實事,在組織保障上、隊伍素質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增強黨組織、黨員為民服務的能力;監督有壓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監督是最有力的監督。踐行好群眾路線,就是要創新手段方法,強化群眾對黨風政風的監督力度。讓黨員幹部在群眾的監督中感到壓力,從而更好的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更好的為民服務。
十是創新四個模式。層次性活動模式。教育實踐活動要針對不同的層次,尤其要面對基層,在載體平台、形式內容、方式方法上加強探索創新,更好地結合各層次實際,建立學習模式、交流模式、工作模式,增強活動針對性,實效性;周期性訪問模式。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廣大黨員結合工作實際和群眾需要,周期性訪問群眾、深入基層、幫扶困難、解決問題的訪問模式,以制度機製成果保障黨群干群關系長遠和諧;針對性調研模式。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鞭策黨員幹部,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主動思考基層問題,勤於深入群眾調研,有針對性解決基層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建立解決問題的體制機制;制度性保障模式。落實黨的群眾路線,解決群眾問題,凝聚群眾力量,不能僅依靠於幹部拍腦式、拍板式的工作方法,而要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制度壓力,規范、保障群眾路線的執行。
B. 人社系統結合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怎樣為民解憂排難
堅持「三個面向」財政預算工作涉及面廣,是財政工作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面向基層的重要「窗口」。要堅持「三個面向」,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著力解決制約財政改革發展、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一是面向社會。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按照建設廉潔、高效、透明政府的要求,健全預算決策機制,完善預算監督體系,推進預算決策和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二是面向群眾。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社會主義公共財政的本質所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出發謀劃和推動預算工作,完善預算分配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領域的保障力度,使預算管理政策和投入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需要。三是面向基層。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法寶。體現在預算工作中,就是要著力解決基層政府預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從基層最關心的事情抓起,多深入基層,多了解基層政府和群眾的所思、所憂、所盼、所求,把預算工作與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切實保障基層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