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站工作不足及整改措施群眾路線教育
㈠ 水利人員聯系工作實際,談談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農水處黨支部按照松遼委總體工作安排,積極組織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通過採取集中學習、聽取輔導、全員討論、自學等多種形式,認真學習了黨連文主任在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班式上的講話和一系列文件材料,領會了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目的和意義。黨支部結合工作實際和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研討,使黨員加深了對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解,認識到黨的群眾路線的深刻內涵。近期,農水處黨支部與辦公室黨支部聯合召開會議交流探討,趙萬智副主任到會指導,就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群眾工作等內容暢談了自己的看法,通過大家深入學習討論,受益匪淺,主要體會如下:
一是認識到群眾路線是黨的政治生命線。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帶領和依靠人民群眾艱苦奮斗並最終走向勝利的歷史。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們黨最高的價值取向。相反,如果不樹立群眾觀點、不重視群眾問題、不走群眾路線,我們黨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通過學習,大家認識到,群眾路線是黨的政治生命線,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我們都不能失去這個生命線。
二是認識到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方法論。縱觀我黨發展歷史,如大革命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抗戰時期的「團結可以團結的一切力量」,就是這個方法運行的好,我們成功了;建國後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就是以所謂的「群眾運動」違背群眾意願、與客觀規律背道而馳,自然是要失敗;當前,一些單位和黨員幹部中存在著脫離群眾的危險傾向,強征強拆、暴力執法、消極腐化等侵害人民利益的事件屢見報端。這是嚴重脫離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結果。我們在痛心疾首的同時也應當深刻反省:維護集體聲譽需要全體成員長年累月的堅持,而損害集體聲譽則只需要幾個人幾秒鍾的破壞。我們要盡力防止這種損害在身邊發生。通過學習,每一個黨員認識到,要自覺增強黨員意識和宗旨意識,要從工作中的小事做起,緊緊依靠群眾,不斷修正自己的過失,集思廣益,努力追求單位與個人的全面發展。
三是認識到群眾路線是黨作風建設的有效助推器。黨的作風關乎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感受,是人民群眾衡量我黨的第一把標尺。要想讓人民群眾對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切身體會,必須要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聽取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願,按照人民群眾的期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而促進黨的作風建設。相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都是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格格不入,嚴重脫離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必須堅決抵制。通過學習,大家增強了依靠群眾加強黨作風建設的信心。
四是認識到群眾路線是水利人改革創新的強大動力源。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終還要落在具體行動和做好本職工作上。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工作必然要面向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而農村水利工作則應面向「三農」、服務於「三農」,需要經常深入基層,到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一線去。據統計,一年多來,農水處全體黨員已深入到流域內50多個縣市區開展工作。大家意識到,在基層開展工作,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科目,就是與農民群眾面對面的交流和座談,聽取群眾對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必須心平氣和、必須耐心細致,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按照水利部要求,下半年,農水處還將組織技術單位到各省區評估重點縣,開展2012年度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現場評估;還將組織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機制調研;還將開展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監督檢查等一系列關繫到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村水利工作者不能閉門造車、不能高高在上,要理論聯系實際,深入到基層,貼近群眾,聽取群眾意見,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並在工作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流域管理機構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發揮著參謀助手作用,我們的工作既不能頻繁打擾地方,又不能脫離實際、紙上談兵,應本著學習的精神、服務的態度,與省區水利部門一道,排除困難,共同努力,把流域農村水利工作做好,使農民群眾受益,使上級領導放心,也使參與工作的同志快速成長。按照松遼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安排,我們將繼續加強學習,繼續密切聯系群眾,繼續做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好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